帶 狀 皰 疹 自費 特效 藥

【早安健康/鍾佩錦報導】衛福部中央健保署統計,每年約25萬人罹患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但抗病毒特效藥是有條件給付,必須是長在眼睛、生殖器周圍,或本身患有慢性疾病者才有給付,僅佔整體患者的三分之一,絕大部分患者仍需自費買藥,因此皮膚科醫學會向健保署提案,建議放寬給付條件,減緩患者病程及疼痛程度。健保署將於本月19日開會討論,若順利通過,最快將於6月開放,讓更多人受惠。

皮膚科醫學會統計,50歲以上皮蛇患者每年有2.4萬人,但其中高達8成不符合健保用藥給付規定,但此族群抵抗力較弱,感染後也較嚴重,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於報導中表示,若能在發病一周內的急性期使用抗病毒特效藥,可望縮短疼痛時間與程度;他強調,若是開始疼痛時才吃抗病毒藥物,幾乎無法發揮效果,50歲以上民眾可考慮注射疫苗,提升保護力。


治療皮蛇特效藥,健保只有部分給付

目前帶狀皰疹抗病毒藥物中,單顆自費要價從6、7元至60元不等,患者若自費一個療程大約需2、300元至上千元。衛福部中央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說明,帶狀皰疹的抗病毒藥物雖已是健保給付藥物,但過去在藥物共擬會議中,專家認為皮蛇感染可靠免疫力恢復,因此藥物僅給付長在特定部位,如眼睛、生殖器周圍的患者,若未來放寬給付條件,將能造福更多患者。

免疫力降當心皮蛇纏身

帶狀皰疹病毒是一種水痘病毒,一直潛伏在神經節內,當身體免疫力下降,病毒就會復發,而讓復發處神經所支配的皮膚紅腫起水泡。一般而言,水泡會沿著神經在身體單側呈帶狀擴散。雖然常見的帶狀皰疹發生部位是胸部至背部、腹部等身體軀幹的部分,但臉部和四肢也有發病的可能。

此外,不僅長者要注意,當抵抗力低弱時,帶狀皰疹不分年齡都有可能發作,彰化基督教醫院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劉晏孜提醒,免疫力弱這件事並不專屬於「老人家」,若是壓力大、身心不平衡,皮蛇就容易爬上身。

要預防水痘病毒被活化,刺激帶狀皰疹發作,建議建立良好生活習慣、規律生活作息、睡眠充足、營養均衡、規律運動,避免過勞及壓力,提高免疫力即是首要之道。

皮蛇發病症狀

許多皮蛇症狀是從針扎一般的連續刺痛開始的。剛開始時會產生像是被蚊蟲叮咬般紅色的疹子,不久之後會變成小水疱。一般而言,水疱會沿著神經在身體單側呈帶狀擴散,但也有不是帶狀的病例發生。

常見的皮蛇發生部位是胸部至背部、腹部等身體軀幹的部分,但臉部和四肢也有發病的可能。水疱變成瘡痂之後就算是治好了,在這期間,從產生紅色疹子開始到治療完畢平均需要19天左右的時間。

預防皮蛇

  1. 忌吃刺激性食物:不吃辛辣、烤炸食物,如辣椒、羊肉及煎炸食物等,及避免喝酒等食用刺激性食物。可以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的蔬果等食物(如山楂、藍莓、紅石榴、櫻桃、柚子、橄欖、葡萄、黃瓜、檸檬等),可以加強身體的修復能力。
  2. 擁有充足睡眠:不熬夜、維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壓力累積,注重日常的保養,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才能避免「皮蛇」爬上身。
  3. 補充維生素B群:可以補充B群綜合維生素,增加抵抗力,幫助神經發炎修復、減少神經痛。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錯過服藥黃金期吃了也沒用 皮蛇最佳就醫時機在這時候

2020-01-19 12:38:24

帶 狀 皰 疹 自費 特效 藥

台大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表示,若帶狀皰疹患者發病後能盡快給予抗病毒藥物,就能有效降低體內病毒量,縮短疾病病程,也能減少病人痛苦,但目前抗病毒藥是由健保「有條件給付」,例如疹子長在眼部、生殖器等附近,恐罹患失明或影響生殖能力,或是患者本身罹患癌症或慢性病等,才由健保給付抗病毒藥,若是長在軀幹神經,則不予給付,須由病人自費購買。

目前帶狀皰疹抗病毒藥物中,單顆自費要價從6、7元至60元不等,因此病人若自費一個療程大約要二、三百元甚至上千元。健保署長李伯璋說,若放寬給付條件,將能造福更多患者。估計若全面開放抗病毒藥物給付,每年將增一億五千萬元。

「同一種病的給付不應該有部位區別,該給就要給」,李伯璋強調,帶狀皰疹不論是長在哪裡,都令人相當痛苦,現在卻有條件給付,而大多數患者卻需自費買藥,不符合健保的公平精神,因此擬放寬給付規定,預定本月召開會議討論,若順利通過,最快將於六月開放。
 

帶 狀 皰 疹 自費 特效 藥

▲健保全面放寬帶狀疱疹藥物的健保給付門檻。(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根據統計,終其一生有3分之1 的人會得到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飽受折磨,健保自今年12月1日起大開方便之門,全面放寬帶狀疱疹的藥物健保給付門檻,民眾不必再自費數百至上千元不等買皮蛇藥,但該怎麼用藥才對?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就提醒有3點一定要知道。

過去健保給付僅限免疫力低下、癌症、器官移植或特定部位等嚴重患者,其餘民眾通通得自費數百至上千元不等買藥,放寬以後,以acyclovir 400毫克藥品治療者,不再限發生部位及病患族群,預估將有50萬人受惠。

55歲的陳先生,一向身體硬朗,每天都打網球、爬山,但一次帶狀疱疹突襲發作後,引發疱疹後神經痛,每天飽受折磨,睡不好、吃不下,暴瘦5公斤,儘管經過1年的治療後,疼痛慢慢改善,但還是會偶爾陣痛,生活上仍有一些不便。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指出,得到帶狀疱疹的民眾當中,有3分之1發生在40歲以下,另3分之1則介於40到60歲,其餘才是60歲以上者,換言之,不同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帶狀疱疹。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強調,依據最新的醫學研究報告,在治療帶狀疱疹時,有3點要留意如下:

一、如果是症狀輕微的一般人:
健保給付口服acyclovir(400mg)抗病毒藥物,最多以7天為限。

二、如果是症狀嚴重、超過50歲或合併免疫力低下的狀態:
如果屬於上述任一情形,在得到帶狀疱疹後,產生持續性神經疼痛的機會較高。建議可以考慮吃新一代抗病毒藥物famciclovir或valacyclovir。

三、疱疹長在哪裡要注意?
如果帶狀疱疹長在眼睛跟鼻子週邊,有可能會影響視力;如果長在私密部位附近,嚴重的話可能引起大小便失禁,建議不要延遲,儘速找皮膚科專科醫師診療。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提醒,抗病毒藥物要早期使用才有效,對於尚未長過帶狀疱疹或是長過帶狀疱疹而較容易有帶狀疱疹後神經疼痛的族群,也可以評估接種帶狀疱疹疫苗。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