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王 觀世音 真 經

《高王观世音经》,又称《佛说高王观世音经》、《高王观世音真经》、《大王观世音经》、《佛说观世音经》、《救生观世音经》、《小观世音经》、《佛说观世音折刀除罪经》、《折刀经》,中国佛教经典,作者相传为北魏孙敬德(一说为卢景裕、或王玄谟),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经》85册疑似部。它是目前现存最早(超过1500年)的佛教真经文献。

此经最早可能源自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或简述佛教教义的民间佛典《十句观音经》,民间为诵念方便,自行摘取佛经片段,编辑而成,之后经历代不知名人士增加内容,至宋朝时形成现存样貌。现存经文由诸佛、菩萨的名号、《心经》章句、《般若菩萨一句真言》与《七佛灭罪真言》组成,包括了禅宗思想、净土宗思想、民间观音信仰,所以各丛林、伽蓝往往持诵,甚至刊印,赠送信徒。

中国历代持诵者众,在宋代时,不分地域,盛行持诵此经,尤其是西夏人。信徒认为,此经类似于伏藏,是一本“梦授经”,而目前在日本与华语地区仍然相当流行。

本经的源起,有三种说法,其中以孙敬德说最为流行。

  • 根据道宣《续高僧传》记载,此经为北魏孝静帝天平年(534年—537年)中,一位名为孙敬德的财务官,遭人牵连下狱,受到刑求,承认有罪,判死刑,将要被杀。在狱中,他不停诵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后梦见一位沙门,教他诵念《救生观世音经》千遍。醒来后,他开始诵此经。当他到达刑场时,刀砍不伤。此事传到当时宰相渤海王高欢耳中,上表请求让他免死,并要求朝廷颁布此经到全国,让人诵念。此经因是渤海王高欢所褒,就被称为《高王观世音经》,开始在民间流传[1]。道宣所著《大唐内典录》也记载同样故事[2]。法琳《辩正论》卷7与《法苑珠林》卷14及卷17,与智昇《开元释教录》卷18皆引用道宣著作中的内容。
  • 根据《魏书》和《北史》的记载,本经是由卢景裕所传出。在北魏天平年中,卢景裕的堂兄卢仲礼起兵反抗高欢,失败后卢景裕因而遭牵连而下狱。卢景裕诚心念经,枷锁居然自行脱落。当时狱中有人获罪应当被处死,梦见一位和尚讲说佛经,此人醒来后就如梦中一样默念佛经一千遍,在临刑时,刀子断了,监斩者听说后,奏请皇上将他赦免,之后此经即开始流传[3]。日本学者牧田谛亮认为此经应是卢景裕所作。
  • 南宋志磬《佛祖统记》也记载孙敬德的故事,但情节略有不同。北齐河清2年(563年),孙敬德为北齐武成帝高湛造观音像。因犯罪,当死刑,诵念此经千遍后,临刑时,刀子断了三次,因此免死[4]。志磬认为,此经为刘宋王玄谟(388年-468年)所传出[5]。元嘉二十七年(450年),王玄谟受命北伐,大败,下狱将死,诵念此经得以免死[6]。但是王玄谟所诵的《观音经》内容只有十句,又称《十句观音经》,篇幅较现行的《高王观世音经》短小许多[7]。

现存最早的高王观世音经版本,为547年(西魏大统13年)杜照贤造像碑。其后有河北房山雷音洞石刻经文(称《大王观世音经》,约616年),以及第三洞内两处刻文(根据内容所述年代,分别来自665年,以及669年)。

日本人出口常顺,收藏名为《佛说观世音折刀除罪经》的吐鲁番出土本,年代约8世纪。此外,还有敦煌写本,大正藏与卍续藏中收藏两个版本,年代皆晚于8世纪。

敦煌写本与大正藏版本,与现有流通本,内容相同。至于更早版本与现存流通本的差别,一是经文内容较短,二是没有包括陀罗尼部分。

武周《大周刊定众经目录》首次将此经列入经藏。开元年间,智昇著《开元释教录》,认为此经虽称为梦授经,依体例,因其非印度传入,依造古代经录,将其列入疑伪录而不与其他经藏并列[8]。第八十五册 No. 2898《高王观世音经》 。然而此经在民间仍然广为流行。

云栖袾宏认为此经原出自《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9]。日本学者桐谷征一比较各种高王观世音版本,认为此经的原形为《十句观音经》。本经的内容,在历代流传中逐渐被增添、更新,至宋朝时加入《七佛灭罪真言》,最终形成现代流传本。

《高王觀世音經》,又稱《佛説高王觀世音經》、《高王觀世音真經》、《大王觀世音經》、《佛說觀世音經》、《救生觀世音經》、《小觀世音經》、《佛說觀世音折刀除罪經》、《折刀經》,中國佛教經典,作者相傳為北魏孫敬德(一說為盧景裕、或王玄謨),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經》85冊疑似部。它是目前現存最早(超過1500年)的佛教真經文獻。

此經最早可能源自於《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或簡述佛教教義的民間佛典《十句觀音經》,民間為誦唸方便,自行摘取佛經片段,編輯而成,之後經歷代不知名人士增加內容,至宋朝時形成現存樣貌。現存經文由諸佛、菩薩的名號、《心經》章句、《般若菩薩一句真言》與《七佛滅罪真言》組成,包括了禪宗思想、淨土宗思想、民間觀音信仰,所以各叢林、伽藍往往持誦,甚至刊印,贈送信徒。

中國歷代持誦者眾,在宋代時,不分地域,盛行持誦此經,尤其是西夏人。信徒認為,此經類似於伏藏,是一本「夢授經」,而目前在日本與華語地區仍然相當流行。

本經的源起,有三種說法,其中以孫敬德說最為流行。

  • 根據道宣《續高僧傳》記載,此經為北魏孝靜帝天平年(534年—537年)中,一位名為孫敬德的財務官,遭人牽連下獄,受到刑求,承認有罪,判死刑,將要被殺。在獄中,他不停誦唸《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後夢見一位沙門,教他誦唸《救生觀世音經》千遍。醒來後,他開始誦此經。當他到達刑場時,刀砍不傷。此事傳到當時宰相渤海王高歡耳中,上表請求讓他免死,並要求朝廷頒布此經到全國,讓人誦念。此經因是渤海王高歡所褒,就被稱為《高王觀世音經》,開始在民間流傳[1]。道宣所著《大唐內典錄》也記載同樣故事[2]。法琳《辯正論》卷7與《法苑珠林》卷14及卷17,與智昇《開元釋教錄》卷18皆引用道宣著作中的內容。
  • 根據《魏书》和《北史》的記載,本經是由盧景裕所傳出。在北魏天平年中,盧景裕的堂兄盧仲禮起兵反抗高歡,失败后盧景裕因而遭牽連而下獄。卢景裕诚心念经,枷锁居然自行脱落。当时獄中有人获罪应当被处死,梦见一位和尚讲说佛经,此人醒来后就如梦中一样默念佛经一千遍,在臨刑時,刀子断了,監斬者听说后,奏請皇上将他赦免,之後此經即開始流傳[3]。日本學者牧田諦亮認為此經應是盧景裕所作。
  • 南宋志磬《佛祖統記》也記載孫敬德的故事,但情節略有不同。北齊河清2年(563年),孫敬德為北齊武成帝高湛造觀音像。因犯罪,當死刑,誦唸此經千遍後,臨刑時,刀子斷了三次,因此免死[4]。志磬認為,此經為劉宋王玄謨(388年-468年)所傳出[5]。元嘉二十七年(450年),王玄謨受命北伐,大敗,下獄將死,誦唸此經得以免死[6]。但是王玄謨所誦的《觀音經》內容只有十句,又稱《十句觀音經》,篇幅較現行的《高王觀世音經》短小許多[7]。

現存最早的高王觀世音經版本,為547年(西魏大統13年)杜照賢造像碑。其後有河北房山雷音洞石刻經文(稱《大王觀世音經》,約616年),以及第三洞內兩處刻文(根據內容所述年代,分別來自665年,以及669年)。

日本人出口常順,收藏名為《佛說觀世音折刀除罪經》的吐魯番出土本,年代約8世紀。此外,還有敦煌寫本,大正藏與卍續藏中收藏兩個版本,年代皆晚於8世紀。

敦煌寫本與大正藏版本,與現有流通本,內容相同。至於更早版本與現存流通本的差別,一是經文內容較短,二是沒有包括陀羅尼部份。

武周《大周刊定眾經目錄》首次將此經列入經藏。開元年間,智昇著《開元釋教錄》,認為此經雖稱為夢授經,依體例,因其非印度傳入,依造古代經錄,將其列入疑偽錄而不與其他經藏並列[8]。第八十五冊 No. 2898《高王觀世音經》 。然而此經在民間仍然廣為流行。

雲棲袾宏認為此經原出自《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9]。日本學者桐谷征一比較各種高王觀世音版本,認為此經的原形為《十句觀音經》。本經的內容,在歷代流傳中逐漸被增添、更新,至宋朝時加入《七佛滅罪真言》,最終形成現代流傳本。

昔元魏天平年中,定州募士孙敬德,在防造观音像。年满将还在家礼事,後为贼所引,不堪拷楚,遂妄承罪,明日将决,其夜礼忏流泪,忽如睡梦,见一沙门教诵救生观世音经,经有诸佛名,令诵千遍得免苦难,敬觉如梦所缘了无参错,遂诵一百遍,有司执缚向市,且行且诵,临刑满千,刀 下斫之折为三段,皮肉不伤,易刀又斫,凡经三换,刀折如初。监司问之,具陈本末,以状闻丞相高欢,乃为表请免死,因此广行於世,所谓《高王观世音》也。敬还设斋迎像,乃见项上有三刀痕,见齐书。

中文名高王观世音真经类    型佛经出现地点中国存在时间公元907-960年

念"高王观世音真 念"高王观世音真

昔元魏天平年中,定州募士孙敬德,在防造观音像。年满将还在家礼事,後为贼所引,不堪拷楚,遂妄承罪,明日将决,其夜礼忏流泪,忽如睡梦,见一沙门教诵救生观世音经,经有诸佛名,令诵千遍得免苦难,敬觉如梦所缘了无参错,遂诵一百遍,有司执缚向市,且行且诵,临刑满千,刀 下斫之折为三段,皮肉不伤,易刀又斫,凡经三换,刀折如初。监司问之,具陈本末,以状闻丞相高欢,乃为表请免死,因此广行於世,所谓《高王观世音》也。敬还设斋迎像,乃见项上有三刀痕,见齐书。

观世音菩萨。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佛国有缘。佛法相因。常乐我净。有缘佛法。南无摩诃般若波罗密。是大神咒。南无摩诃般若波罗密。是大明咒。南无摩诃般若波罗密。是无上咒。南无摩诃般若波罗密。是无等等咒。南无净光秘密佛。法藏佛。狮子吼神足幽王佛。佛告须弥灯王佛。法护佛。金刚藏狮子游戏佛。宝胜佛。神通佛。药师琉璃光王佛。普光功德山王佛。善住功德宝王佛。过去七佛。未来贤劫千佛。千五百佛。万五千佛。五百花胜佛。百亿金刚藏佛。定光佛。六方六佛名号。东方宝光月殿月妙尊音王佛。南方树根花王佛。西方皂王神通燄花王佛。北方月殿清净佛。上方无数精进宝首佛。下方善寂月音王佛。无量诸佛。多宝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閦佛。弥陀佛。中央一切众生。在佛世界中者。行住於地上。及在虚空中。慈忧於一切众生。各令安稳休息。昼夜修持。心常求诵此经。能灭生死苦。消除诸毒害。南无大明观世音。观明观世音。高明观世音。开明观世音。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王菩萨。清凉宝山亿万菩萨。普光王如来化胜菩萨。念念诵此经。七佛世尊。即说咒曰∶『离婆离婆帝。求诃求诃帝。陀罗尼帝。尼诃罗帝。毘离尼帝。摩诃伽帝。真陵乾帝。娑婆诃。』

十方观世音。一切诸菩萨。誓愿救众生。称名悉解脱。若有智慧者。殷勤为解说。但是有因缘。读诵口不辍。诵经满千遍。念念心不绝。火焰不能伤。刀兵立摧折。恚怒生欢喜。死者变成活。莫言此是虚。诸佛不妄说。高王观世音。能救诸苦厄。临危急难中。死者变成活。诸佛语不虚。是故应顶礼。持诵满千遍。重罪皆消灭。有福坚信者。专攻受持经。念八大菩萨名号:  南摩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愿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诵满一千遍。重罪皆消灭。(高王观世音真经终)

欲念高王观世音真经,先沐手净身,序文不须念,只要念原文即可,一般念经场所,当然以佛堂最佳,没有佛堂就在书房,若无书房,在卧室的一隅,简便乾净之处亦可(勿在不净之地,失了恭敬之心),点上一根香,或焚檀香,若一切不方便,合掌敬念也一样有效应,站著合掌念,坐著合掌念,跪著合掌念,用法器或不用法器,任随念著意思,并无硬性规定。

最重要的是,心地须虔诚,口出声亦可,不出声亦可,不要胡思乱想。持诵高王观世音真经,有大愿力的人,每日十遍,早晚课各五遍,甚至愈多愈佳。小愿力的人,每日二遍,早晚各一遍。遇有急事,要请菩萨大力相护,一天一百遍,十天就一千遍,如此持之以恒,我相信感应会如影随形,有求有应,愈是信心坚定的人,愈是能成功,这是一定的道理。

原序文用的是古文的文法,可能对一般读者有困难。现特把原文的意思加上相关的资料编辑列出,希望对读者诸君有帮助。据《高王观世音真经》原序记载,《高王观世音真经》早在五代(公元907至960年)时已存在,距今约1100年。当时相州郡主为高欢国王,好杀。一官名孙敬德,其弟犯法而受牵连,被囚禁等待行刑,专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日夜不歇,忽梦见一僧人,对他说,持此经,不能免死,劝持诵高王观世音经一千遍,才可脱刑,更在梦中口授此经,之后,孙敬德找紧时间虔心诵念,到行刑时,刚满一千遍,行斩刑时,居然身首不损,刀折三段。此事呈到国王,便查问原因,便得详情,高欢王令其他死囚持诵此经千遍,再命行斩刑,想证实此事,结果都应验。此后高欢国王令子民均念诵此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