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約 失 之 者 鮮 矣

【原文】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①。”

【注释】

①约:约束,拘谨。

【翻译】

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错误,这样的事比较少。”

【解读】

懂得自我约束的人少犯错误

宋代理学家朱熹讲:“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换做现代的话讲,就是自律。孔子认为,普通人决心身体力行,实践圣贤之道,虽然行动上能够坚持,心中却仍然有所放纵,导致行为也会出现偏差。如果能收敛自己的心绪,约束自己的思想,每件事都从念头开始严守规矩,怎么会出现差失呢。在身心上做到省约,不做放逸之事、非礼之事,就不会败坏道德而失去志向;在用度上做到省约,不做奢侈无益之事,就不会劳神伤财,所以过失自然会减少。

袁聿修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临漳(今河北临漳)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沉静,很有见识。据说,他9岁时就做了州主簿,18岁时就做了州中正,兼

尚书

度支郎中,后来又升为博陵太守,且政绩突出,很有声望。他之所以政绩突出又很有声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够为官清白自守,从不收任何贿赂。

据说他在做尚书郎的十多年里,从未曾接受过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联名为他立碑表彰,并送他一个雅号—“清郎”。当然,“清郎”也有为难的时候。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察地主官吏途经兖州。兖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叙述别情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绸想送袁聿修作为纪念。

这就叫袁聿修为难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么不必要的嫌疑。但反复思索之后,袁聿修还是谢绝了,并留书曰:“我这次路过这里,与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谨慎的。我们不能忘记古人说过的走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话。只有这样,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领了。白绸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话柄。”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没有再勉强他。

比起袁聿修来,唐朝皇帝唐文宗就没这么明智了。

唐朝唐文宗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随后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权说:“按照郭宁的贡献和功绩来说,派他到邮宁去当主官,原本是合理合情,没什么好争议的,可是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所谓约者束也,内束其心,外束其身。身上的毛病过失就好比树干、树枝和树叶,而心上的毛病过失则是树根。出了问题从身上改,能够改正某一个问题,却不能改正一类问题。只有从心上改,彻底转变了心中的念头,才能杜绝类似错误的再次出现。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以约(1)失之者鲜(2)矣。

关键词:论语,里仁第四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孔子这里讲『以约失之者,鲜矣』,鲜是少。雪公引孔安国注,这是西汉的大儒,孔子的后裔,他批注中说,「俱不得中也。奢则骄溢招祸,俭约则无忧患也。」约,这是讲简约。如果能简约就没有忧患,所以失之者少。如果是骄奢,骄奢淫逸就容易招致祸。雪公批注中说,「能俭约,其失自少。」就是我们过节俭的生活。约是什么?生活处事待人,都稍微从简一点,不要搞那么复杂。譬如说生活不要奢侈,事情愈少愈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人事关系愈简单愈好,认识人多是非多,何必认识这么多人,搞这么复杂?简约,过失自然就会少。《礼记·表记》当中,这一篇讲到,「子曰,俭近仁。虽有过,其不甚矣。」这个讲得就很明显了。这个约,其实也是跟俭一个意思,俭朴的生活,简单的生活、工作,「近仁」。虽然达不到仁这个境界,但是近仁了,跟仁相近。没有达到仁这个境界,肯定会有过失,可是「虽有过,其不甚矣」,也不会有什么大过。就是这里讲的,「以约失之者,鲜矣」,你的过失就少。

「不俭,则生活奢侈,言语繁琐,办事令人麻烦,此皆不近仁,其失多矣。」这是雪公的批注,很好。如果生活不节俭,住很贵的房子,穿很多衣服,衣服你够穿,有两件换洗就够了。年纪不大,衣服特别多,鞋子特别多,这是奢侈!你看我到香港来,我就穿一双鞋子,天天穿同样的服装,不是很好吗?简约。现在人都有一个很奇怪的观念,好像天天穿同样的衣服,就怪怪的。这是什么?他觉我怪,我觉他也怪。特别是一些女孩子,很喜欢每天一套,服装不一样,好像有穿一样的服装就失礼人了,笑死人了。今年的服装刚刚出炉就得要抢购,要穿新潮服装,去年的服装还很新的,就觉得穿出去就笑死人了。我们师父常讲,笑死是他死,又不是你死。死了是他死,你跟他犯不上为了他而活。所以人总得智慧一点,生活奢侈本身是很累的,你这么大的房子你得去打扫,这么多的衣服你也得去整理,是不是?所以节俭的生活,自己又轻松,又少过失,何乐而不为?干嘛要这么愚痴。

言语繁琐也是,讲话古人常常讲,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讷于言就是说话要谨、要少,甚至讲话好像笨拙一点更好,少讲话,结巴点别人不会说你错。你讲话多了,说多错多,过失就多。好讲话的人,常常走漏消息,这种人就没有信用,人家也不敢跟他讲话,怕他回头把我们这个私事都泄露出去,你就得不到人家的信任。那种讲话很少的,少言寡语的人,才会得到人的信任。所以《弟子规》上讲「话说多,不如少」,就是这个道理。办事也是,一切愈简单愈好,尽量不麻烦人。能够自己做尽量自己做,少麻烦人,少欠债!这都是什么?处世之道。如果生活奢侈、言语繁琐、办事麻烦,皆不近仁,这跟仁就远离了。「其失多矣」,过失就会很多。

下面雪公又引「程氏集释」,这是程树德先生《论语集释》,这是近代的学者,他也是批注《论语》批注得非常丰富,旁征博引,引汪烜的《四书诠义》讲,「约者束也,内束其心,外束其身。」他这个「约」是另外一个意思,刚才讲的约是俭约,这里的约,他把它做为束字来解释,就是约束,这个意思也很好。内约束其心,外约束其身,就是修自己的心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约束当然要有一定的标准,标准是什么好?假如大家还没找到标准,那我就推荐你用《弟子规》,用《太上感应篇》,用《十善业道经》,用这个三个根来约束自己的身心。你能够约束身心,当然「失之者,鲜矣」,你就很少犯过失,犯过失都是因为自己没有约束自己。你自己约束得很好,你念念都能够观照,不仅是言语造作有错误,你立刻能观察出来、能够改过,连起心动念你都能够改过自新,都可以防范不善念头,那你哪会有过失?这是可参考的。

蕅益大师就这个意思又引申一层,说了四个字,「观心为要」。观心为要就是讲约束其心,这是我写的,「约束其心,则鲜失」,就很少过失。凡人为什么会常常犯过失?因为自己的心念不能约束、不能观察,所以常常有那些不善的念头滋生起来。念头是行为的主宰,所以行为自然它就会有过失。「观心为要」,要是重要、关键。我们修学能不能成圣成贤,这是最关键的,观心为要。儒家非常注重观心。你看我们前面就看到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这就是观心。每天都检查自己三个方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让自己忠信和依教奉行,为人要忠,为人谋要忠,与朋友交要信,忠信正是夫子的大道。忠是在心,信是在言,传是老师的传授,要实习、要实践、要落实,依教奉行。

你看天天观自己,看看自己心是不在道上。每天观心一次,这已经算很了不起了。够不够?不够!观心要时时刻刻都在观,念头刚起,立刻警觉,这个念头是善还是不善。善和不善用什么标准?最具体的、最方便的标准,就是看这个念头是为人的还是为自己的。假如这个念头是为自己着想,那叫私。自私自利就不善,就是恶,就落到小人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讲了自己自利上,立刻观照出来,把这个念头转换、放下;想别人,想别人是善,想别人的人是君子、是仁人。所以做君子、做仁人,每一个念头上都要去做,念念积累,日久功成,你就成了个君子,成了个圣贤。所以总在观心,能够观心才能够修心,才能够正心。《大学》里面讲的,「大学之道」是什么?「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欲明明德于天下」,说到最根本处,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就叫修身,修行。

以 約 失 之 者 鮮 矣

心情記事

人生是在不斷的成長當中領悟、成熟。歲月會增長吾人的智慧。希望我的部落格能帶給大家另一種省思,也帶給我自己放下的快樂。

  • 日誌
  • 相簿
  • 影音
  • 好友
  • 名片

200710180833論語 里仁第四(二十二)

?四書-論語

    里仁第四(二十二)

    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 「註釋」

     約失:約是謹言、慎行的意思。失是過失、錯誤。

     鮮:讀上聲,少的意思。

     「語譯」

     (一)孔子說:「言行謹慎,生活儉約,還有失誤的,那是很少的了!」

     (二)孔子說:「人若能做到時時收斂放肆之心,凡事謹篤,言行合一,卻還會犯過失的情形是很少的。」

     本章是孔子教人怎樣才可免除過失。

     一般而言,凡聰明外露、縱情恣慾、奢侈浪費皆是招禍致失之根。反之,若能約束言行,適當的節制,自然寡過。

     「約」,不但指著物欲之約,還包括光陰、精神、言語、物資、福氣等等,皆當惜之;然在此花花世界、外物紛紛之時局,引誘處處,此刻唯有守約立身,方足以安身立命。

    / Xuite日誌 / 回應(0) / 引用(0)

    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

    回應

      以 約 失 之 者 鮮 矣

      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以 約 失 之 者 鮮 矣

    以 約 失 之 者 鮮 矣

    以 約 失 之 者 鮮 矣
    加我為好友


    慈悲就是:關懷、愛護、原諒、不計較。

    記住:不執著、不對立、不控制,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遇到挫折或傷害抱持算了吧!不要緊!會過去的!心情會好過一些。

    這是對自己的提醒!也是座右銘!

    • 日誌
    • 相簿
    • 影音

    我的相簿

    • 沒有退路時,路就出來了
    • 殘缺中的圓滿
    • 智者言
    • 別把福漏了
    • 處處皆道場
    • 淡才是真滋味
    • 大智若愚
    • 誰教的?
    • 禪意,看透蒼茫的淡然
    • 真愛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