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豆瓣

售后保障

正品行货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无忧退货 客户购买京东自营商品7日内(含7日,自客户收到商品之日起计算),在保证商品完好的前提下,可无理由退货。(部分商品除外,详情请见各商品细则)

权利声明:
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并非原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其他真实有依据的价格;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苏珊·福沃德博士 克雷格·巴克 87个笔记 推荐序 直面家庭的真相 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内心充满痛苦的人,只要能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们的痛苦就会减轻很多。 并且,这个道理的核心是,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 这是迁怒,而我们社会中的无数恶性事件乃至陋习,其核心都是迁怒,即将对父母的不满迁怒于其他人。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有一个术语“阴影”。我很喜欢这个术语,不能在阳光下呈现的心理,最后就会躲入阴影中,但它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我们不能控制的破坏性的方式出现。 前言 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 如果你已成年,那么你有很多方法可以将自己从有毒父母留给你的扭曲的负罪感和自我怀疑中解救出来。在本书中,我将针对这些策略进行探讨。我希望你可以满怀希望地读下去。不是那种父母会奇迹般骤然变好的自欺欺人的希望,而是相信自己能够从心理上摆脱父母那种强烈且具有毁灭性影响的切实的希望。你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份勇气,事实上你本来就具备这样的勇气。 第一部分 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 否认”是最简单也最有力的心理防御方式。它借助虚假的现实来极力缩小,甚至是否定痛苦的生活经历所产生的影响。它甚至能令一些人忘记父母曾经的所作所为,继续把他们当作完美的偶像顶礼膜拜。 由否认带来的宽慰不过是暂时的,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否认是情感高压锅上的盖子:锅盖在高压锅上放得越久,积聚的压力就越大。锅内的高压迟早会将锅盖“砰”地掀起,呈现眼前的将是一场情感危机。到那时,我们将不得不面对此前一直竭力回避的问题,同时还要背负巨大的压力。如果我们能够早点坦然地面对这种否认心理,便能像打开锅盖上的压力阀一般,轻松地排解压力,化解危机。 遗憾的是,你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你内心的否认,你的父母也有他们的否认体系。当你竭力去重新构建自己过往的真相时,尤其是当事情的真相使他们颜面受损时,你的父母很可能一口咬定“哪有那么糟糕”“当时的情况不是这样的”,甚至说“根本就没有这回事”。这些说法会阻挠你重建个人历史,令你对自己的印象和记忆产生怀疑。它们会削弱你对自己感知现实的能力的信心,让自尊心的重建变得难上加难。 所有这些合理化的解释都有一个共同点:将不可接受的事情变为可接受的。表面看来,这似乎是起到了作用,但是,你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其实一直都清楚事情的真相。 神圣的父母制订规则,进行审判,造成痛苦。不论他们仍然在世还是已经作古,在神化他们的同时,也意味着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将恪守他们所信奉的规则,将痛苦的情感视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将它们合理化,说服自己其实这对你还颇有益处。是时候停止这一切了。当你将有毒的父母拉下神坛、让他们回归凡人姿态的时候,当你找到勇气实事求是地看待他们的时候,你才能在与他们的关系中实现力量的平衡 第二章 “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不称职的父母 当父母把家长的责任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家庭中各个成员的角色就变得模糊、扭曲甚至颠倒了。被迫成为自己的父母,甚至是父母的父母的孩子,没有可以模仿、学习或尊崇的对象。在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失去了父母角色的榜样作用,孩子的自我认同感[插图]便会在波谲云诡的迷惘之海中随波逐流。 圆满离婚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存在。即使就当时的婚姻状况而言,离婚是最健康的举措,还是会对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是对父母而言,认识到自己离开的是伴侣而不是整个家庭,这一点至关重要。父母双方都有责任与孩子保持联系,尽管他们自己的婚姻破裂、生活发生巨变。一纸离婚判决书并不能成为不称职的父母遗弃子女的许可证。父母任何一方的离开都会让孩子心里产生极为痛苦的缺失感和空虚感。记住,孩子们通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家里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一定是他们的错。父母离异的孩子尤其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从孩子的生活中消失的父母会强化孩子不被关爱的感觉,继而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而受伤的孩子将会带着这种伤害步入成年,就好像囚犯拖着镣铐一般。 让问题更加复杂的是,在这些家长中,许多人本就备受困扰,自顾不暇,让人同情。他们常常表现得像个孤弱无力或不负责任的孩子,激起他们已成年的子女强烈的保护欲。这些子女会站出来为父母辩解,就像是受害者替罪犯认错一样。不论是“他们并不想伤害我”还是“他们已经尽力了”,这些辩解都掩盖了一个事实:这些父母推卸了自己对孩子应尽的责任。这些有毒的父母通过推卸责任,让孩子失去了积极角色的榜样,而没有了积极角色作为榜样,孩子的情感将难以健康发展。 如果你是不合格或不称职父母的成年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你或许没有意识到,除了“我应该对父母负责”的想法之外,其实你还有别的选择。做被他们情感牵制的傀儡并不是你唯一的出路。 你是可以选择的。这需要一个过程。首先,你要弄明白自己是受错误的逼迫过早成长起来的,本应属于你的童年生活被夺走了。其次,你必须承认,你在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一旦踏出了这第一步,你便会发现,自己第一次瞬间找到了全新的精力之源——这一生中你耗费在有毒父母身上的精力,最终却可以用来帮你做出改变:变得更爱自己,对自己更负责任。 第三章 “为什么不能让我过自己的生活”——操控型父母 成年子女:“为什么你要这样做?为什么我做什么都是错的?为什么你就不能把我当成大人来对待呢?我不当医生对爸爸有什么影响?我跟谁结婚又和你有什么关系?你什么时候能放手?为什么每次我自己做出决定,你都会觉得我是在跟你作对呢?”操控型母亲:“当你想挣脱我时,我简直不能形容我有多痛苦。我希望你能永远需要我。我不能承受那种失去你的感觉。你就是我的全部生命。我担心你会犯下什么无可挽回的错误。看见你受到伤害,我的心就好像被撕裂了。我宁愿死,也不愿意面对身为失败的母亲的感受。” 如果总是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去做、去尝试、去探索、去掌握以及去承担失败的风险,孩子就总会觉得无助和不满足。在焦虑、胆怯的父母的过度控制下,孩子也会变得焦虑和胆怯,很难成熟起来。而当这些孩子步入青少年时期和成人期时,许多人仍然无法摆脱对父母一直以来的指导和管控的需求。于是,父母便名正言顺地继续对他们的生活横加干涉和操控,并常常成为孩子生活的主宰。 之所以说操控型父母十分狡猾阴险,是因为他们经常把操控伪装成关心。一些常见的说辞有“这都是为了你好”“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正因为我这么爱你”……其实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太怕失去你,所以我宁可让你生活在痛苦中。” 直接控制直接控制没什么特别之处,它是一种公开的、具体的,甚至赤裸裸的控制。按我说的做,否则我不会再理你!按我说的做,否则我就再也不给你钱花!如果你不按我说的做,你就不再是这个家的一员!如果你违背我的意思,就等于在我的心口插上一刀。直接控制就是如此简单直接,毫无掩饰。直接控制经常包含威胁、恐吓和羞辱。面对直接控制,你的感受和需要必须要服从于你父母的感受和需要,你就像是收到了最后通牒。你的意见毫无价值,你的需求和愿望也无关紧要。在你和你父母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权力失衡。 对直接控制子女的父母来说,永远不存在中间立场。只要成年的子女试图把握自己的生活,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他们就必须付出代价,从此生活在内疚、沮丧、愤怒以及深深的负罪感中。 对于操控型父母来说,子女的婚姻是极具威胁性的。他们将子女的配偶视为争夺子女感情的竞争对手,与之发生激烈战争,而子女为了兼顾两边的关系,往往腹背受敌。 这一套对现在的我没用了。我会说你随便哭皱一下眉算我输。 有几次,李鼓起勇气和她母亲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时,她母亲便会立刻做出泪水涟涟的殉道者姿态,让她顿觉无比愧疚并连连道歉。接着,母亲会打断她说“别担心,我没事儿”,令她错愕。 我对李说,如果她母亲变换一种方式,直接说出自己想要什么,她就不会感到如此气愤了,李深表同意。 你说得对。如果她能干脆些,直接对我说“我很孤独,我需要你,我想让你多陪陪我”,至少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我还有选择。可是现在她这样,我觉得她是在控制我的生活。 当李叹息自己的无可奈何时,她也说出了很多被父母操纵的子女的心声。父母的操纵将很多子女逼入了死胡同:选择反抗,他们就会伤害到自己“只是出于好意” 妈宝男就是这么培养出来的 我确定我二哥这句话原本是我妈说的。这么说吧,我再也不想过圣诞节了。 弗莱德的母亲不直接向儿子表达感情,却让其他的孩子来做这件事,这是很多操纵型父母都会采取的策略。我们要记住,操纵型父母的主要原则就是避免直接冲突,所以弗莱德的母亲自己不去指责儿子,而是在大家聚餐时摆出楚楚可怜的样子。实际上,这样的指责简直比登报批评自己儿子还强烈。 我对弗莱德讲,他的母亲和哥哥姐姐们圣诞节过得惨淡,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不是他的责任。他们完全可以无视弗莱德的缺席,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我含蓄地暗示乔纳森,他可能过度执着于反抗他母亲,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真正需求。对于他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能屈服于母亲的控制,所以他逐渐压抑了自己也想要和别人发展亲密关系的需求。只有这样,他才可以为自己营造“身为自己的主宰者”的幻觉,但实际上,他对于叛逆的需求已经压制了他自己的自由意志。我把这叫作“适得其反的叛逆”,是另一种形式的屈服和投降 在子女能够把握自己的生活时,所有父母都应该停止对他们的控制。在正常的家庭里,这种控制权的交接往往在子女的青少年时期便开始了。而在有毒的家庭里,这种健康有益的关系剥离会被人为地滞后多年,甚至永远都无法实现。只有当你做出改变,重新掌握对自己人生的控制权时,这种剥离才得以实现。 第四章 “这个家里没有酒鬼”——酗酒型父母 “正常家庭”的伪装对孩子来说尤为有害,因为这会让孩子否定自己的情感和感知能力的正确性。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迫对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说谎,那么对他来说,想要培养强大的自信心几乎是不可能的。负罪感会让他怀疑人们是否会相信他。长大以后,受人猜疑的感觉依然存在,所以他们会刻意回避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去流露任何情感。就像格伦一样,许多酗酒者的成年子女都变得痛苦而怯懦。 每个人都有重复熟悉的情感模式的需求,不论这些情感是多么痛苦又或者对自己有多么大的伤害。这种熟悉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舒适感和整体的架构。我们知道其中的规则,也知道会出现些什么状况。 大部分酗酒者的成年子女对亲密关系心怀畏惧。这是因为他们最初且最重要的关系教会他们:他们爱的人也会伤害他们,而且非常难以捉摸。成年人之间成功的关系,不论是爱人还是朋友之间,很大程度上需要双方互不设防,彼此信任且开诚布公——而这些因素在酗酒家庭中早已遭到无情的摧残。所以,对许多酗酒者的成年子女来说,因内心极度矛盾而变得感情凉薄的人往往更具吸引力,因为这样一来,他们便可以想象自己身处一段亲密关系中,同时又不必面对内心对真正的亲密关系的恐惧。 有些酗酒者的孩子被迫成了替罪羊,也有些则被迫承担起家庭英雄的角色——“黄金孩子”。这种孩子,因为被迫肩负起重大责任而被父母和外界的赞赏包围。表面看来,这种赞誉似乎赋予了这些英雄式的孩子一个积极正面的地位,比起家庭的替罪羊可好得多了。但事实上,不论是童年生活被剥夺,还是小小年纪便沦为家中的顶梁柱,孩子们的经历何其相似。不管是童年时期还是成年以后,黄金孩子一直在强迫自己去完成难以实现的完美目标,丝毫不敢松懈。 我要他直面这样一个事实:成为家庭英雄其实是他应对糟糕童年的非常手段。不幸的是,他从未学会如何让自己松弛下来。现在,很多年过去了,他对自己生活各个方面的完美追求终于令他瘫倒,许多完美主义者都有这种情况。 酗酒家庭的环境以及家长的性格既不可测、也不稳定,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无不深受其害。为求自保,他们的成长往往伴随着一种强烈的需求,希望生活中的所有人、所有事都尽在掌控。面对儿时的无助,格伦用自己的方式做出了回应——成为控制者,虽然他很怯懦。 尽管酗酒者给家人造成了诸多痛苦,他们的伴侣却不自觉地对他们的滥饮予以支持。通过默许,共依存者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他们愿意为伴侣的破坏性行为所带来的伤害收拾残局。共依存者或许会唠叨、哭诉、辩解、抱怨、威胁、给出最后通牒,但极少有人愿意表明足够坚定的立场来促成任何意义重大的改变。 如果你是酗酒者的成年子女,那么请你记住,掌控自己生活的关键在于:如果不能改变父母,那么就自己做出改变。你的幸福没必要仰仗父母。即使他们一成不变,你一样可以战胜童年时期遭受的创伤,并摆脱他们对你成年后生活的控制。你只要坚持努力就好了。 第五章 “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身体虐待型父母 多数父母都会不时地产生想要打孩子的冲动,尤其是在孩子不停地哭泣、烦扰我们甚至挑战我们权威的时候,这种冲动便会异常强烈。有时候,与其说这种感觉是孩子的行为所致,倒不如说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疲惫、压力、焦虑或不快。多数人能够成功地克制打孩子的冲动,不幸的是,也有不少人无法如此自制。 乔总是对所有人做最坏的设想,他觉得自己会像童年时一样被伤害、被虐待,所以他用情感的铠甲将自己武装起来,不让任何人靠近。然而不幸的是,事实证明这副铠甲对他而言并非保护,反而是深深的束缚。 研究表明,就算是惩戒孩子某种具体的不良行为,体罚也算不上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它的威慑作用只是暂时的,但它所引起的孩子的愤怒情绪、复仇心理以及自我仇视却异常强烈。很明显,身体虐待所造成的心理、情感和身体伤害远远超出了其短暂的约束效果。 。孩子的世界很小,不论家长如何暴力以对,对他们而言,家长仍然是获得爱和安慰的唯一来源。被虐待的孩子在整个童年时期都在寻找父爱或母爱,这种寻找将一直持续到他们成年以后。 第八章 为什么家会伤人——有毒的家庭体系 记住,你的父母也有父母。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个体系并非你的父母所发明,而是从先辈那里继承的一整套逐渐累积而成的感受、规则、交流、观念。 1.矢口否认。如你在本书中所看到的,否认事实,拒不面对一直是有毒父母为重新获得家里平衡而采取的首选手段。这种手段分为两个方面:“一切都没问题”和“出了一些问题,但以后不会再发生”。通过否认问题,有毒父母将自己的毁坏行为或淡化、忽略,或一笑了之,或强词夺理,或重贴标签。重贴标签是否认的一种方式,将问题掩盖在委婉的说法中,例如将一个酗酒的人称为“社交饮酒者”,而一个实施家暴的人则被称为“厉行纪律的人”。 第九章 “我认为上帝想让我好起来,而不是想让我原谅”——原谅的陷阱 我还认为,只有当父母努力去求得我们的原谅时,这种原谅才有意义。有毒的父母,特别是那些极其暴虐的,必须承认所发生的事实,承担起责任,并显示出补偿的意愿。如果父母继续虐待我们、否认事实、践踏我们的感受、推诿责任,我们却还单方面地做出所谓的原谅,那么我们的情绪必然会受到很消极的影响,努力地改变也毫无作用。哪怕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去世,我们也仍可以原谅自己,通过发泄愤怒来去除父母加诸在我们心理上的负担,继续修复受到的伤害。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如果不原谅父母,是不是你的后半生都会花在痛苦和愤怒里?有这样的疑问可以理解。事实上,答案是否定的。通过我这些年的诊疗经历可以看出,只有从有毒父母的控制下解放自己,才能获得情绪和内心的真正平静,并不一定非要原谅他们。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之后,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 第十章 “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可为什么自己感觉不到”——观念、感受、行为调查表 在我和父母的关系中,我有如下观念:1.让父母高兴是我的责任。2.让父母自豪是我的责任。3.我是父母的全部。4.父母没有我活不了。5.我没有父母活不了。6.如果我对父母据实相告(我离婚、流产、喜欢同性等),就等于要了他们的命。7.如果我和父母抗争,我就会永远失去他们。8.如果我告诉父母他们伤我多深,他们将永远不再理我。 9.我不应该说任何伤害父母的话,也不应该做任何伤害父母的事。10.父母的感受比我的更重要。11.和父母沟通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那样做不会有好结果。12.如果父母可以稍稍改变,我的自我感觉会更好。13.我这人太顽劣了,所以我必须补偿父母。14.如果我可以让父母了解他们对我的伤害,他们会有所改变。15.不管父母做什么,他们都是我的父母,我必须尊敬他们。16.父母完全无法控制我的生活,因为我一直都在和他们斗争。 如果这些观念有四条以上适用于你,说明你仍然处于和父母的纠缠关系之中。你也许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以上所有的观念都具有自我破坏性。它们会阻碍你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们加大了你对父母的依赖,剥夺了你作为成人的权力。 如果你对母亲没有任何残忍、虐待的行为,只是与她不认可的人结婚,或者去外地工作,可是她却因此而伤心难过,那么她有义务去自己平复情绪,重拾快乐。你可以说一些类似“我很遗憾你不开心”的话,这很恰当,但是你没有义务单单为照顾母亲的心情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计划。当你为了母亲的心情而忽视自己的需求时,你并没有为你自己,甚至你的母亲带来任何好处。你稍后不可避免地会愤怒,会埋怨她,这些情绪最终会影响你和母亲的关系。当你积极努力地解决问题,却仍不能使你的母亲满足高兴时,你会更加自责和不知所措。 在你童年时,可能有人和你反复说过感觉麻木是最安全的;可能你因为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被惩罚过;又或者你的感受太痛苦了,为了继续生活下去,你只能将它们深藏在心里;可能你要说服自己你根本没有在意;也可能你要向父母证明他们不能伤害到你。作为一个成人,现在让你重新打开情感的阀门可能很难,你也很难看清强烈的感情与你过去和现在的亲子关系之间的联系。我们整本书讨论的感受和情感对你而言可能很陌生。可能你的自我描述就是麻木和冷漠,或者你相信自己没有任何感觉,不会付出爱和关怀。如果这样,说明你童年曾遭遇十分强烈的感情,而你需要大量的自我麻痹才能过渡到成年期。 确实是这样 作为一个成人,现在让你重新打开情感的阀门可能很难,你也很难看清强烈的感情与你过去和现在的亲子关系之间的联系。我们整本书讨论的感受和情感对你而言可能很陌生。可能你的自我描述就是麻木和冷漠,或者你相信自己没有任何感觉,不会付出爱和关怀。如果这样,说明你童年曾遭遇十分强烈的感情,而你需要大量的自我麻痹才能过渡到成年期。 如果以上的感受有三分之一以上适用于你,说明你仍然处于和父母的纠缠关系之中,你的情绪仍然由父母紧紧控制。 请你试着在适用于自己的每一条感受后面加上“因为”二字,在“因为”的后面附上第一份问卷里面的相应内容。这种连接可以帮助你弄清楚自己某些感受产生的原因。例如: 当我令父母失望时,我感到内疚,因为我不应该说任何伤害父母的话,也不应该做任何伤害父母的事。或者:当我知道自己令父母失望时,我感到难过,因为让父母高兴是我的责任 当我对父母发怒时,我感到害怕,因为如果我和父母抗争,我就会永远失去他们。一旦你做出这些重要的连接,可能就会惊讶于你很多的感受竟然都根植于你的观念。这种连接对你十分重要,因为只要你找到了感受的根源,就可以开始控制它们了。 我告诉卡罗尔,当一个人以为自己是成年人,却突然发现自己还在父母的控制之下时,难免会觉得羞愧和尴尬。我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 情绪激动时,避免同父母接触、对质。你的想法和判断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偏差。 你需要做的是开始质疑那些隐藏在你脑海中的错误观念和自我毁灭性的行为,将它们抛弃,拥有真正的自我。但是,在那之前,你得慢慢探寻你真正的自我到底是何模样。 第十一章 “我就是没办法丢下他们不管”——自我界定 你对他人的反应取决于他人对你的认同感。只有在没人反对你、批评你、厌恶你的情况下,你才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你的感情相对于激发这些感情的事件来说往往过于激烈。你可能会把一个小小的建议看作人身攻击,把有建设性的微小批评看作个人的失败。没有了别人的肯定,连维持最起码的情绪稳定都会十分艰难。 当你任凭你的情感反应变得一触即发,就意味着放弃了自我控制,把自己的情感拱手交到别人的手上,也就给了对方掌控你的巨大能量。 反应的对立面是回应。在你做出回应时,你在感受的同时也在思考。你能意识到自己的感受,但不会任凭它们驱使你冲动行事。 回应也可以让你保持自我价值感,不管父母对你作何评价。这对你来说是极为有益的。别人的想法和感觉再不会将你拖入自我怀疑的深渊。在与其他人周旋时,你将看到各种全新的选择,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因为你的思维方式和理智并未被情感所蒙蔽。回应会将生活的许多控制权重新交还到你手上。 记住,一旦你生气、道歉、解释或是试图说服他们改变主意,就等于是把大部分的主动权交到他们手上。如果你请求对方原谅你或理解你,那么你就给了他拒绝满足你要求的权利。但是,如果你采用非辩护性回应的方式,你没有任何要求,而当你没有任何要求的时候,就不会遭到拒绝。 表明立场可以明确你的想法和信念,什么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什么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有得商量、什么没得商量等等。这些问题可大可小,小到对某部新电影的看法,大到你对生活的基本信念。当然,在表明立场之前,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立场是什么。 我还没有”暗含着选择,而“不”或“不能”所隐含的意思则截然相反——这是个定局。没有了选择的余地,人们就会陷入纠结烦扰的混乱状态,这也是长久以来将孩子禁锢其中阻碍其成熟的关键因素——孩子的选择是由成人掌控的。说一句“我还没有”,你便打开了通往未来全新行为方式的大门,也就迎来了希望。 你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承受追求自主生活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快。 你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承受追求自主生活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快。 当你完成了自我界定的时候——当你习惯于做出回应而不是反应的时候,当你明确表明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时候,当你对自己愿做和不愿做的事情设定限度的时候——你与父母间的关系必然会有所变化。 第十二章 “你不该为……负责”——不再自我惩罚 如果不能认清主要的责任方,你就会一辈子把这个重担背负在自己的肩膀上。如果你一直因此而责怪自己,你的内心就会永远充满耻辱和自我憎恶,你就会不停地惩罚自己。 你必须卸下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担的责任,归还给应承担责任的人。 你必须卸下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担的责任,归还给应承担责任的人。 。就像那些童年遭受过虐待的成年人一样,他很害怕自己会失去控制、伤害别人、精神崩溃,或者永远这样狂暴。他害怕自己会发疯。 你可能会担心如果自己发怒,形象就会丑陋不堪,其他人就会对你避而远之。你可能以为善良、慈爱的人从来不会生气、发怒,或者你认为你没有权力对给予你生命的父母发怒。 我们愤怒,我们害怕的事情会发生;我们不愤怒,那些事情同样极有可能发生。 当你压抑自己的愤怒,你就会变得抑郁或者狂暴,其他人也会对你避而远之,和你公开对他们发火时的结果是一样的。压抑的愤怒好像一颗定时炸弹,没有人知道它何时会爆炸。当压抑的愤怒爆发时,人常常会失去控制。不加控制的愤怒通常是带有毁灭性的,尤其当这种愤怒被压抑在我们清醒的意识之下,不断发酵升级之后。 你会用很多种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怒火:你可能会将怒火压抑于胸,变得抑郁甚至疾病缠身;你可能会把愤怒变成内心的痛苦和折磨;你可能会用酒精、毒品、食物、性来麻痹自己的感觉;你也可能会不时地爆发,让愤怒把自己变成一个紧张、挫败、多疑、好斗的人 愤怒是人对于不公正待遇的一种正常反应。很明显,来自有毒家庭的孩子在成年后心中积累的愤怒要比一般人多。还有一点并不是很明显,那就是他们心中的悲伤和哀痛也会比普通人更多。 可能直到现在,你也不是很清楚自己到底遭受了多少情感上的损失。有毒父母的孩子每天都在经历着失去,他们已经习惯了忽视它们或将它们压抑在心中。这些失去不断破坏着他们的自我价值,可是由于悲伤如此痛苦,许多孩子宁愿选择逃避。 虽然感受悲伤对于你想要的改变十分重要,但是与此同时,你也不能停止自己生活的脚步。你仍然对自己和别人负有责任,你仍然要正常地生活。愤怒和悲伤会让我们失去控制,因此在这期间我们更要好好地照顾自己。尽可能地参加你认为愉快和有趣的活动,不要整天想着自己的治疗。对自己好一点,就好像对待有困难的朋友一样。向那些关心你的人寻求支持。 虽然感受悲伤对于你想要的改变十分重要,但是与此同时,你也不能停止自己生活的脚步。你仍然对自己和别人负有责任,你仍然要正常地生活。愤怒和悲伤会让我们失去控制,因此在这期间我们更要好好地照顾自己。尽可能地参加你认为愉快和有趣的活动,不要整天想着自己的治疗。对自己好一点,就好像对待有困难的朋友一样。向那些关心你的人寻求支持。 悲伤总会结束虽然对正在经历悲伤的你这么说,你很难相信,但是悲伤总会结束。尽管我们需要时间来消化悲伤,但这个过程不是无限长的。你需要时间接受自己已经失去的事实,也需要时间来将自己的重点从过去的痛苦转移到现在的新生和未来的目标上。最终,伤口总会变成伤疤。当你接受了自己不需要为悲痛负责任这一事实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好一些。 将责任归于父母,并不是让你将自损行为的责任全部一脚踢开,也不是鼓励你抱怨“全是他们的错”。将童年的自己身上的责任免除,并不意味着同时免除了成年的自己的全部责任。 第十三章 一劳永逸地克服直面父母时的恐惧 对峙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他们对所犯下的错误有一河滩理由。不过迈出这一步对我们自己意义非凡。 重要的不是他们的反应,而是你的回应。如果面对父母的暴怒、谴责、威胁和狡辩时你能坚守立场,那么你将会体验到决战胜利的辉煌。 如果你已经尝试过与父母对峙,但结果却令你大失所望,那么很可能你用以衡量对峙成败的标准是父母是否做出了积极的回应。然而,以他们的反应作为衡量标准,就等于为自己设定了失败的结局,你应该一早料到他们会有消极的回应。记住,你做的这一切是为了你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们。既然你有勇气去面对父母,就应该认定你的对峙是成功的。 你的任务是坚守你身处的现实,不论父母做什么,都不要被逼退到之前的反应性和辩护性的应对模式中去。 不论你是与父母达成改善关系的共同意向,还是疏远他们以维持一种更为表面化的关系,又或者与他们彻底断绝关系,都是向摆脱过去的阴影迈出的一大步。一旦你打破了与有毒父母间旧有的、惯性的关系模式,你将在与他人的真正的亲密关系中变得更加坦诚和投入。 不论对峙期间或之后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你有勇气付诸行动,就是胜利 尾声 放弃斗争 很多来自有毒家庭的孩子长大以后都对爱的含义和感受感到困惑。他们的父母打着爱的旗号,实际上却并没有赋予他们真正的爱,反而令他们觉得爱是一种混乱的、戏剧性的、令人困惑甚至痛苦的情感——他们必须要牺牲自己的心愿和梦想才能成全爱。很明显,他们感受到的并不是爱。 爱的行为并不会折磨你,也不会让你失控,更不会让你产生自我憎恶。爱并不会带来伤害,爱是一种令人幸福的感觉。爱的行为会滋养你,让你拥有健康的情感。当有人爱你时,你会感到被接受、关怀、珍惜和尊重。真正的爱带来的是温暖、愉悦、安心、稳定和内心的平静。当你理解了什么是爱的时候,你可能就会意识到你的父母没有能力,或者不知道怎样爱你。尽管这个事实很可悲,你也只能选择接受。而当你清晰地了解到父母的局限性和自己遭受的损失后,你也将为自己的生命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开始接纳那些真正爱你的人,他们会赋予你应得的、真正的爱。 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并不是那么简单。你会经历一个艰难而疲惫的过程:准备好应对挫折和失误,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里到外地磨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