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入太庙 每 事 问

“子入太庙,每事问”李敖的解释

子入太庙 每 事 问

来自: 天花乱坠 2009-03-25 21:06:04

《论语.八佾》
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通行的解释是——
孔子到鲁国太庙,碰到什么都要问(向人请教)。有人就说:“谁说那个鄹人之子懂得礼?,他到了太庙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说:“(不懂就问)这正是礼啊。”

李敖的解释,“子入太庙,每事问”的“每事问”用的是一种反问语气——这个“问”是反问。
“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意思是许多人都说孔子懂得礼,而《论语.八佾》开始就说——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可见孔子是很反对越礼的行为的。

一个公认的懂得礼的人,他进了太庙有可能“每事问”吗?明显不可能
合理的解释是,他对太庙里搞的礼不以为然,带着讽刺的意思问人:“礼是这样的吗?”,而当他听到有人以他进太庙“每事问”说他不知礼,他说的“是礼也。”应该是“是礼耶?”——“这是礼吗?”/“礼是这样的吗?”

我觉得李敖的解释很合理

*
详看《李敖语妙天下》09—2—2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确定

回应 转发 赞 收藏 只看楼主

  • 子入太庙 每 事 问

    冰河月 2009-03-27 18:35:09

    通行的解释等于说孔子是唐僧, 李敖的解释等于说孔子是苏格拉底。

    删除 |

    赞 回应

  • 子入太庙 每 事 问

    answer (我在你随意) 2009-03-27 19:04:04

    也,句末语气词,可表疑问语气。

    删除 |

    赞 回应

  • 子入太庙 每 事 问

    天花乱坠 楼主 2009-04-06 16:17:10

    楼上正解,可参看吕叔湘《文言虚字》等 “也”为“耶”本不足怪 传写出错这种事在古代所在多有

    删除 |

    赞 回应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


推荐到广播

zǐ子rù入tài太miào庙,,měi每shì事wèn问。。huò或yuē曰::shú孰wèi谓zōu鄹rén人zhī之zǐ子zhī知lǐ礼hū乎??rù入tài太miào庙,,měi每shì事wèn问。子。zǐ子wén闻zhī之,,yuē曰::shì是lǐ礼yě也。。

1太庙:君主的祖庙。鲁国太庙,即周公旦的庙,供鲁国祭祀周公。

2鄹:音zōu,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对他是否真的懂礼表示怀疑。这一段说明孔子并不以礼学专家自居,而是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

孔子进入太庙,每件事都问。孔子懂太庙的礼么?他懂得,但可能没实践过,都是从典籍上来的。所以,最新的实践情况他很可能不知,太庙是天子供奉祭祀的,可不是随进随出的。所以,没有实践过,可能知道,但不确定,所以,不懂就问,这才是对太庙的尊重,这才是礼啊,多问一下不会犯错,不犯错才是对太庙最大的礼。而不是想当然,要确认。

看人做烧饼和自己动手做烧饼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不耻下问,把自己的博学的名声,懂礼的名声都放到一边,追求完成这个事情本身。别人嘲笑说,孔子不是号称自己懂礼么?怎么还问来问去的?没关系,这并不重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抛开偶像包袱,抛开自己的人设,来尊重礼仪。

孔子从小就爱好学习,在他六岁的时候,就常常“陈俎豆,设礼容”。人家六岁时的孩子,正是上树摸鸟,下河捞鱼的时候,小孔丘却用泥巴捏成些小香炉,上面插上一些小棒棒,学着磕头行礼。这是贵族们必备的礼节,进行这方面的学习,正是将来要做个上层人物的基本功。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及接触一些文物、文献知识。

孔子住在鲁城内,鲁城中心是鲁国的太庙,这里有许多文物、文献、典章、竹简,里面有很大的学问。平时一般人很少进入里面,少年孔丘跟随他的老师及大人们进入太庙后,总是问个不停。他向守庙人问那些礼器什么名称?做什么用?祭祀时怎样使用,以及某一间屋为什么这样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还有室内木主是供的什么人?这些人有什么事迹等等。问起来不停。当时,一些贵族们进入太庙经常看到里面的东西,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从不发问,却对孔丘发问进行讽刺。他们说:“谁说从陬地来的那个孩子知礼?你看他看见什么问什么,一点不知礼”。孔子听到后,一点也不生气,反而沉着地说:“正因为我什么都问,努力学习先人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礼啊!”而那些不求上进,不求进取的人才是真正的不知礼啊!

5、孔子进入太庙参与国家祭祀大典的时候,每件事、每个细节,包括站在哪,坐在哪……都要仔细询问。这时有人就嘲笑孔子说,谁说邹地的那个小子懂礼知礼?我看他什么都不懂,到了太庙以后,东问西问,什么都不知道啊!孔子听说以后,认真地说道:这正是懂礼的表现!想想这是为什么?孔子难道不懂太庙祭祀之礼忙吗?

6、孔子虽然熟知各种“礼仪”,但因为第一次进入太庙参与国家重大祭祀活动,为了慎重起见,也为了尊重这种重大的国家祭礼,所以必须每件事、每个细节都询问清楚,不能有丝毫差错,这正是“知礼”的表现。正如我们初到一地,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首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免惹出不必要的麻烦,这和做人做事一样,诚恳地向人请教,就是礼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