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該吃什麼?

低血壓該吃什麼?
2014-11-21 17:18:50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冬天血壓一定會飆高嗎?錯!有一群人每逢氣溫下降,就容易出現疲倦、頭暈、頭昏眼花的症狀,當心這可能是「低血壓」,輕則感覺短暫性不舒服,嚴重時可能引發中風或心肌梗塞等併發症。營養師提醒,長期有低血壓問題的人,飲食需反向調整,適度多補充高鈉、高熱量和高膽固醇食物。

低血壓該吃什麼?

低血壓患者常有疲倦、頭暈、頭昏眼花等不舒服症狀,醫師建議可適度多攝取鹽分,有助提高血壓。

頭暈、耳鳴、全身無力!小心低血壓

大千綜合醫院心導管室主任、心臟內科醫師林智偉表示,一般人的血壓標準值(收縮壓/舒張壓)需小於140/90mmHg。雖然目前世界衛生組織並沒有針對低血壓制訂標準,但臨床醫學認為成人手臂收縮壓低於90mmHg,或舒張壓低於60mmHg,就可能有低血壓的問題。

一般來說,低血容積是導致低血壓的最普遍原因,可能因貧血、液體攝取量不足、過度失去水分,或是利尿劑或降血壓藥物所引起,但若從收縮壓或舒張壓的變化來分析,潛藏的疾病風險卻不大相同。

林智偉師表示,低收縮壓的主要徵狀是頭昏、耳鳴、臉色蒼白及全身無力,更低壓時可能會出現嘔吐或昏厥,甚至癲癇等情況。而造成低收縮壓的原因,包括感染引發的敗血性休克、脫水或出血引起的低血容性休克、藥物或食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頸椎或胸椎受傷造成的神經性休克,以及心臟衰竭或心肌梗塞導致的心因性休克,治療時需對症下藥,以免引發中風或心肌梗塞等併發症,嚴重會致死。

至於低舒張壓,大致上不會有明顯症狀和併發症,但需特別注意的是主動脈瓣閉鎖不全。如果是慢性主動脈瓣閉鎖不全,左心室會漸漸擴張以容納逆流回來的血量,導致心臟擴大;如果是急性,左心室來不及擴張,過多的血液擠在心室裡,血液無法從肺部流進左心房和左心室,易造成肺積水、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急性和部分慢性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病患需開刀換瓣膜。

低血壓該吃什麼?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並沒有針對低血壓制訂標準,但臨床認為收縮壓低於90mmHg或舒張壓低於60mmHg,可能有低血壓的問題。

高血壓飲食少油鹽!低血壓反其道而行

相較於高血壓患者的低鹽、低糖、低脂、低熱量等飲食原則,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室主任張景泓營養師提醒,低血壓患者應採取適當的高熱量、高鹽、高膽固醇飲食原則,且減少吃冬瓜、西瓜、芹菜及苦瓜等具有降血壓的食物,可選擇滋補的人參、黃耆等有利調節血壓的中藥材,搭配生活習慣的調整和就醫治療,穩定血壓。

【低血壓的保健原則】

1. 高熱量高蛋白:在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的前提下,體重過輕(BMI<18.5以下)或是營養不良所導致的低血壓,每日攝取熱量建議每公斤體重35大卡,蛋白質則以每公斤體重1.2-1.5克為原則。食慾較差者,可選擇能刺激食慾的食物和調味品,如蔥、薑、蒜、糖、胡椒鹽、辣椒等,且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來增加熱量及蛋白質攝取量。

2. 搭配運動調整體質:加強運動量可以幫助身體調節血壓,因此低血壓民眾可以藉由適度的運動來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進而幫助血壓的調節。

3. 高鹽飲食:低血壓可經增加鹽分攝取量提高血壓,約為正常的2至3倍,每日約10至15克,且多喝水增加體內血容量。

4. 紅血球過低導致貧血:如果是因為紅血球過低及血紅素過低所造成的低血壓,宜適當攝取高生理價的動物性蛋白質,如蛋類、奶類、瘦肉、中小型深海魚,補充適量維生素B12及維生素C等。植物性蛋白質則建議以大豆、豆腐,並搭配新鮮蔬菜及水果。

5. 飲食與高血壓相反:低血壓應選擇適當的高鈉、膽固醇飲食。血液膽固醇偏低者,可多攝取含膽固醇食物,如內臟類及蛋黃等食物,提升血液膽固醇有利於血壓上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低血壓 高血壓 心肌梗塞

低血壓該吃什麼?
低血壓該吃什麼?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早安健康/黃雅芬、張承宇報導】說到血壓,大多數人想起的是會危害心、腦血管疾病的高血壓,然而事實上,低血壓也可能會危害健康,除了頭暈、倦怠等症狀,嚴重時還可能會昏倒、休克甚至死亡。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就曾因為低血壓住院治療8天,所幸並無大礙。想要避免發生危險的後果,現在就開始學習如何預防低血壓症狀、低血壓發生時又該如何急救呢?

想了解低血壓症狀前,先看看低血壓標準值是什麼?


收縮壓低於90mmHg,舒張壓低於60mmHg,可能有低血壓。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並沒有針對低血壓制訂標準值。一般來說,正常的收縮壓應介於90至140毫米汞柱(mm/Hg)之間,舒張壓則需介於60至90毫米汞柱之間,但臨床醫學認為成人收縮壓低於90mmHg,或舒張壓低於60mmHg,就可能有低血壓的問題。

另外高雄榮總心臟內科衛教資訊也補充,老年人的低血壓標準值與年輕人不太一樣,對於老年人來說,如果血壓低於100/60mm/Hg,也可能是有低血壓的問題。

低血壓症狀大集合!

低血壓非特異性症狀

  • 頭暈眼花
  • 疲累無力
  • 四肢冰冷
  • 注意力不集中

低血壓會有頭暈眼花、疲累無力、四肢冰冷、注意力不集中、嚴重昏倒、休克等非特異性的症狀。並有研究指出,若長期血壓偏低可能有情緒低落、慢性疲勞問題,有些憂鬱症和老年失智症問題也被認為跟長期低血壓有關。

低血壓原因有哪些?低血壓要看什麼科?

  1. 低容積性低血壓:低血壓可能與水份攝取過少導致脫水或大量出血有關!低血壓最常見原因是低容積性,如水份攝取過少導致脫水或大量出血。所以,當患者為女性且血壓較低,有可能正是月經期間,因為出血量較大容易導致低血壓。
  2. 心臟功能不良:心臟機能缺損或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如果心臟功能不好,打出去的血壓可能就比較低。此種情形則需治療心臟疾病。高風險群包括:心臟機能缺損、心血管疾病病史者。
  3. 姿勢性低血壓(姿態性低血壓):是指因為突然的姿勢改變引起的低血壓現象,如本來姿勢是躺著或蹲著,突然快速地站起來所引起;因為姿勢突然改變,血液來不及打到腦部,而出現頭暈低血壓現象。
  4. 貧血或內分泌失調疾病:如地中海貧血或內分泌失調疾病,如甲狀腺荷爾蒙分泌不足,也可能導致低血壓。
  5. 其他疾病:肺栓塞、心肌梗塞、愛迪生氏症、心律不整等疾病,也有可能造成低血壓。因此,若有低血壓,還是建議進行更詳細的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如果有低血壓問題,建議求診時掛號家庭醫學科、一般內科、神經內科或心臟內科。

低血壓要吃什麼好呢?了解原因後的飲食大作戰!

  1. 調整飲食、補充營養:蛋白質、維生素B群、鈣、鉀、鎂等礦物質的攝取不足,都可能造成低血壓的發生。因此可以多攝取乳品、肉類、黃豆製品、深綠色蔬菜。若是體重過輕或是營養不良所導致的低血壓,每日可增加熱量攝取。另外,日本健康檢定協會理事長望月理惠子則推薦,將水果加入優格中一同食用,就可以有效攝取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
  2. 應避免過量的飲食:望月理惠子也提醒,有低血壓症狀的人應避免以下食物:
    • 大多數泡麵、速食等加工食品含鹽分很高,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卻很少,應避免經常食用。
    • 由於咖啡、酒精或是咖啡因含量高的飲料有利尿作用,應避免過量,以免加重低血壓症狀。而且低血壓患者若是飲酒,容易引發起立時的暈眩,甚至昏厥,宜盡量避免攝取酒精。
  3. 喝充足的水:天氣熱血管會擴張,血壓容易下降,尤其是流汗更容易散失水分,若是體內的水分不夠,血壓會降低更多,所以平時要攝取充足的水分,避免脫水。

除了食療:低血壓還可以怎麼辦?

高雄榮總心臟內科衛教資料指出,如果是原發性低血壓(沒有明顯引起低血壓的原因、通常與性別或遺傳有關)的人,因為症狀少、情況不影響身體健康功能或壽命,就不需要特別治療。平日如果有症狀,可以從飲食、生活中著手改善;而姿態性低血壓或繼發性低血壓患者,則要針對引起低血壓的用藥或原先疾病加以調整或治療,才能改善低血壓的問題。

有低血壓的人,除了飲食之外,也可以從生活中的運動、習慣等部分改善或避免症狀發生,包括:

  1. 運動:低血壓的人應該規律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如健走、慢跑。
  2. 規律生活:日本醫學博士井上修二認為,早睡早起、一日準時吃三餐等好習慣,能有效預防低血壓。
  3. 注意容易引起低血壓症狀的情境: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情況容易引起姿態性低血壓,這時謹記一些動作的準則,可以避免發生頭昏等危險情況。例如:
    1. 早上起床:不要立刻站起來,先從躺著的姿勢慢慢坐起身,稍微靜坐等待一下,再慢慢站起來、注意身體的穩定,站定之後也稍停片刻,等身體穩定再開始活動。
    2. 半夜上廁所:一樣注意「緩慢、穩定」的重點,尤其是身體比較虛弱、力氣不足或容易跌倒的人,例如老年人等族群,在進行動作的時候更要動作放慢,如廁的時候可以用手扶著牆壁,避免低血壓造成頭昏等症狀而造成跌倒風險。
    3. 長時間站立:低血壓的人如果站太久,可能會因流入腦部的血液變少,而引起頭暈的症狀,因此有低血壓困擾的人要避免站著的時間過長。
    4. 穿著彈性襪:台北榮總玉里分院衛教資料指出,彈性襪可以幫助避免低血壓的人有血液堆積在下半身、導致血液滯留在下肢靜脈的問題發生。

同場加映:低血壓急救懶人包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的衛教資料建議,如果發生低血壓的情形,病人應立即躺下休息、用棉被等東西將雙腿墊高,幫助血壓回升;如果意識還清醒的人,可以含一顆酸梅或酸梅汁。根據屏東寶建醫院針對腎臟病透析患者的衛教資料,攝取酸梅等含有較多鈉的食物,有助於暫時提高血壓。

如果沒有特殊症狀、檢查也沒有發現其他疾病,除了可能是每個人血壓的正常值不同之外,也有部分的低血壓不一定能找到原因。因此,平常還是要定期量測血壓,了解自己的正常血壓範圍,當血壓過高或過低發生異常時,才能有所警覺;同時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免高血壓、低血壓找上門而影響健康。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低血壓竟也會腦中風!醫師點名腦梗塞3大地雷
  • 美官方認可抗癌食物第一名!高血壓、低血壓都該吃

血壓低能吃什麼?

相較於高血壓患者的低鹽、低糖、低脂、低熱量等飲食原則,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室主任張景泓營養師提醒,低血壓患者應採取適當的高熱量、高鹽、高膽固醇飲食原則,且減少冬瓜、西瓜、芹菜及苦瓜等具有降血壓的食物,可選擇滋補的人參、黃耆等有利調節血壓的中藥材,搭配生活習慣的調整和就醫治療,穩定血壓

怎麼改善低血壓?

持續運動:運動有助於改善姿勢性低血壓,但請避免在極度炎熱、潮濕的天氣或環境中運動。 洗澡水溫不過熱:洗澡水溫太高會讓血管擴張,提高低血壓的風險。 增加鹽分攝取:對低血壓者來說,吃鹹一點可增加鈉攝取量,有助於提高血壓。 不過過度攝取同樣可能引發危險,因此建議先諮詢醫師再考慮執行。

血壓低吃什麼維他命?

想要改善低血壓症狀,就得從飲食、作息等日常生活著手,除了三餐攝取要正常,並注意保持體溫外,生活作息良好也可以讓自律神經的運作漸趨規律。 為了改善血液循環,可以多多攝取富含維生素E的堅果類,以及沙丁魚、青花魚等擁有豐富DHA、EPA的魚類。

怎樣提高血壓?

跑步、做操、游泳等运动,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长期坚持,也可使血压上升至正常水平。 食用适量的盐:摄入适量的盐对维持正常血压有积极作用,特别是早餐吃点盐,可提升血压水平。 为了防止低血压,早餐可选择富含钠离子的食物,例如火腿、香肠、面包、酱油、马铃薯、玉米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