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是多少度耳温?

疫情持續延燒,各大公共場所都有設置「體溫檢測站」,若是有出現發燒情形就一律無法進入。不過,雖然很多人知道 38℃ 代表發燒,卻不知道測量不同地方的體溫,會得到不同的結果,甚至會有極大差異,加上新冠肺炎症狀不明顯,可能成為防疫的漏洞。 但只要了解 3 個關於量測體溫的小知識,就可以正確觀察自己現在的身體狀況。

發燒代表身體免疫系統在啟動!

現在只要聽到「發燒」,下意識會緊張「是不是感染了病毒」,但其實發燒是藉由提高體溫,提升免疫系統效能,如果用大量退燒藥來壓抑,反而會增加敗血症或感染的死亡率。發燒是一種保護性的本能反應,但發燒時需要很多能量,所以會消耗氧氣、製造二氧化碳、增加心臟負擔,所以對於本來就有慢性病、心肺功能不好的人來說,負擔會特別重,要特別注意身體症狀的變化,即使體溫沒有特別高,但出現暈眩、喘不過氣等症狀,還是要趕快送醫。

一、這5個地方量體溫,結果都會不一樣!

如果問人,幾度以上的體溫算發燒,很多人一定會回答「38℃」。但這個答案可以說「對又不對」,因為 38℃ 指的是身體內部的中心溫度,像是直腸內、耳道內等溫度,而不是體表溫度,所以測量的工具、身體的部位不同,得到的結果就會不一樣。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發燒的「定義」雖然是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 ≥38℃,但介於 37.5℃ 與 38℃ 之間的體溫,也可能是「低度發燒」,所以除了看絕對數字之外,也必須參考平常的體溫、加上與其他症狀來判斷是不是發燒。 有5種量體溫的方式,超過這個溫度就可能是發燒!

  1. 肛溫:38℃
  2. 耳溫:38℃
  3. 額溫:37.5℃(準確度較差)
  4. 口溫:37.5℃
  5. 腋溫:37℃

平常常用的量體溫方式有5種,其中以肛溫最接近身體內部真正的溫度,而耳溫與肛溫的相關性很高,所以可以用38℃作為判斷標準。 而常用的額溫、口溫、腋溫,雖然有些機器已經有紅外線測溫,但還是容易受到皮膚黏膜血管收縮等因素的影響而偏低,通常額溫、口溫會比肛溫、耳溫低 0.5℃;腋溫平均比肛溫低 0.8 ~ 1℃,所以在測量的時候,要記得必須扣掉這些誤差值。

二、量體溫的時候要「等一下」,減少誤差值

前些日子因為耳溫槍大缺貨的狀況下,許多人只能購買到額溫槍、腋溫計等,而這些器材在使用時,誤差值比較高,加上身體的體表溫度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所以建議在量體溫之前,要注意這幾個地方。

  1. 喝熱水、運動、泡三溫暖、長時間曬太陽、穿太多衣服都會增加體溫,建議在量體溫之前,靜坐休息 15 ~ 30 分鐘,會更準確。
  2. 使用電子體溫計,需要定期校正,避免誤差。
  3. 在使用電子體溫計測量腋溫的時候,要夾緊溫度計,至少要等待 1 分鐘的時間,測得的溫度才會比較準確。

三、每天記錄自己的體溫,才能抓出「異常」

上述有提到,其實每個人的核心溫度不一樣,有些人可能體溫本來就偏低、只有 35 ~ 36℃,所以只要 37℃,其實就可能是低度發燒的狀態;有些人平常體溫就比較高,達到 37℃,所以應該要到 38℃ 才算是發燒。 所以量體溫的時候,最好可以早晚測量、並記錄自己的體溫,才能看出自己的體溫是不是有異常的變化、突然增加或是降低。

隨著本土確診足跡越來越多,導致相關單位出現匡列不及之情事,因此,呼籲民眾若有跟確診者活動足跡重覆的話,就建議進行自主健康管理,觀察自己是否有出現發燒、喉嚨痛、味覺喪失等身體不適,如有不適請盡速至醫療院所進行檢測。平時,也應落實自主健康管理。

水銀體溫計是早期最普遍的體溫計,因水銀容易傳熱且膨脹率均勻,有著測量結果準確、穩定性高以及價格低廉等特點,但是因水銀體溫計中的汞成分,破裂時會對人體與環境造成較大的損害,所以台灣已於民國 100 年全面禁止販售水銀體溫計,鼓勵以電子體溫計取代之。(更多關於水銀體溫計的回收須知請參考:體溫計回收須知)

電子體溫計:

電子體溫計是利用某些物質的物理參數(如:電阻、電壓、電流...等)與環境溫度之間存在的確定關係,將體溫以數字的形式顯示出來,具有讀數方便、測量時間短、準確度高和有蜂鳴提示...等的優點,且不會對人體或周邊環境造成危害,但是較易因設備老化、電子元件及電池供電狀況等因素影響量測體溫之準確性,須定期進行校正。

紅外線體溫計:

紅外線體溫計是利用物體散發出的熱,換算成溫度;物體越熱,其分子就愈加活躍,它所發出的紅外能量也就越多。紅外線溫度計是一種非接觸表面溫度計,具備安全與快速的優點,因此越來越廣泛的被用於各領域,但紅外線體溫計易受到外在光線、輻射、環境溫度或人體身上的汗水、化妝品等因素干擾,導致量測不準確的問題,且長期使用後也有設備老化的問題,須定期進行校正。




各量測方式的注意事項

瞭解了體溫測量工具後,不同的測量方式與測量部位都有一些眉角需要特別注意,避免量不到正確的體溫而耽誤了診療的時機。

耳溫

     
  1. 耳溫槍使用前請詳閱所附說明書以正確的使用方式;若使用的耳溫槍須搭配耳套,建議搭配耳套使用避免測量不準。
  2.  
  3. 測量前注意耳垢清潔,因耳垢太多會影響準確性。
  4.  
  5. 測量時須將耳朵向上拉並往後拉,探頭置入耳道密合,使耳道打直,對準耳膜;三歲以下的幼兒使用時則要耳朵向下向後拉,再將耳溫槍測溫頭置入耳朵內。
  6.  
  7. 耳套不建議重複使用,以避免交互感染

額溫

低烧是多少度耳温?
低烧是多少度耳温?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1. 定點測量:將額溫槍距離眉心2~5公分的位置定點測量,或依照產品說明書指示測量。
  2.  
  3. 避免額頭覆蓋物:測量部位應避免有遮蔽物影響準確度,如:頭髮、衣物等,且額頭應保持乾淨,因為皮膚表面的汗水、油脂皆會影響測量準確度。
  4.  
  5. 平穩後再測量:受測者若是剛運動完,體溫可能偏高,應休息10~20分鐘,待身體恢復平穩後再行測量。
  6.  
  7. 確認發燒標準:額溫槍是測量體表溫度,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以超過(含)37.5℃為發燒標準。
  8.  
  9. 勿將額溫槍的紅外線光點接觸到受檢者的眼睛。

腋溫

     
  1. 腋下如有汗液,需擦乾再量。
  2.  
  3. 使用水銀體溫計前要先將溫度計度數甩到 35℃以下。
  4.  
  5. 水銀體溫計需測量 5-10 分鐘;依不同廠牌之電子體溫計需測量 30 秒 ~ 3 分鐘不等,或直到提示聲響起。
  6.  
  7. 使用時將體溫計置於腋下最頂端,水銀端和腋下的皮膚緊密接觸並夾緊,以免脫位或掉落。
  8.  
  9. 使用後建議用酒精消毒。

口溫

     
  1. 使用水銀體溫計前要先將溫度計度數甩到 35℃以下。
  2.  
  3. 水銀體溫計需測量 3-5 分鐘;依不同廠牌之電子體溫計需測量 30 秒 ~ 3 分鐘不等,或直到提示聲響起。
  4.  
  5. 測量時將體溫計(片)置於舌下(含住即可、不可用力咬及說話)。
  6.  
  7. 使用後建議用酒精消毒,並勿與他人共同使用同一支體溫計。
  8.  
  9. 嬰幼兒、呼吸困難、意識不清者、有痙攣病史及無法合作者請勿量口溫。
  10.  
  11. 進食、喝熱飲、抽煙、嚼口香糖、劇烈運動、情緒激動及洗澡需待 30 分鐘後再測量。

肛溫

     
  1. 嬰兒採仰臥抬腿或趴臥姿勢,兒童及成人採側臥姿勢。
  2.  
  3. 使用水銀體溫計前要先將溫度計度數甩到 35℃以下。
  4.  
  5. 測量時以潤滑劑(凡士林或石蠟油)潤滑肛表水銀球端,手扳開肛門,將肛表旋轉並緩慢輕輕插入,拿肛表之手同時靠於臀部固定以防滑落或插太深。
  6.  
  7. 插入深度: ★ 嬰兒 1.25 公分 ★ 兒童 2.5 公分 ★ 成人 3.5 公分
  8.  
  9. 水銀體溫計需測量 2-5 分鐘;依不同廠牌之電子體溫計需測量 30 秒 ~ 3 分鐘不等,或直到提示聲響起。
  10.  
  11. 使用後建議用酒精消毒,並勿與他人共同使用同一支體溫計。
  12.  
  13. 腹瀉者及直腸疾患、手術者禁量肛溫。
  14.  
  15. 喝熱飲、劇烈運動、情緒激動及洗澡需待30分鐘後再測量。

 

疫情間必備居家清潔消毒用品

酒精、漂白水、次氯酸水等常見的消毒用品都是能作為居家環境消毒與清潔的用品,但這些消毒用品都能殺死所有的病菌嗎?多高的濃度、怎麼自製、怎麼使用才能發揮最佳的功效達到防疫的效果呢?叫車吧幫大家整理居家清潔消毒懶人包:酒精殺不了所有病毒?!酒精、漂白水、次氯酸水 消毒功效與用法懶人包

耳温37.2度算发烧吗?

耳温枪测量的正常体温是35.8℃~38℃,而口测量的正常温度是35.5℃~37.8℃度,腋测量的正常温度是34.7℃~37.4℃,肛测量的正常体温是36.8℃~38℃。 通过测量后,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

發燒是多少度?

身體熱熱的,我發燒了嗎? 發燒的定義雖然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 38℃(耳溫及肛溫),但介於37.5°C 與38°C 之間的體溫可能正常也可能「低度發燒」喔!

腋温37度算发烧吗?

以下体温计读数通常表示发热: 直肠、耳或颞动脉温度为100.4°F(38°C)或更高 口腔温度为100°F(37.8°C)或更高 下温度为99°F(37.2°C)或更高

宝宝耳温多少度算发烧?

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即为发热: 直肠、部或颞动脉温度为100.4 °F(38 °C)或更高 口腔温度为100 °F(37.8 °C)或更高 腋下温度为99 °F(37.2 °C)或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