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 鸚鵡

太平洋 鸚鵡

太平洋鸚哥是常見的南美洲小鸚鵡,從小養起可成為有趣的寵物,牠們體型雖小,但是膽子卻很大,不怕任何人與事物,有些公鳥只讓主人觸摸接觸,排拒陌生人,母鳥則較易和他人親近,最好自幼就好好做好互動,雖然大部分的太平洋鸚哥是很可愛的寵物,性情不穩定或繁殖期具攻擊性等行為,綠色為其原生顏色,市面上也有多種不同顏色的變種,一些少見的顏色其剛出現在市場時身價也不低 ,是近來蠻受歡迎的變種玩家選擇。


太平洋 鸚鵡
13cm(5吋)


太平洋 鸚鵡
從厄瓜多西部至祕魯西北部境內安地斯山脈旁的太平洋沿岸地區。

太平洋 鸚鵡
主要棲息在乾燥的林地,如荊棘灌木叢、落葉性森林、香蕉與芒果園等從海平線至海拔1000m以下的地區,繁殖期外通常4-10隻左右成群活動,在覓食區有時也會聚集數百隻,天然食物有種子、漿果、水果、仙人掌的果實等,築巢於樹洞裡,通常在1-5月間進入繁殖季,窩卵數約4-6顆,有時一次連續扶養兩窩 。


太平洋 鸚鵡
太平洋鸚哥是安靜的鸚鵡,剛買的鳥兒較害羞,但能很快適應新環境,不宜在溫差過大或寒冬中引進飼養,他們和愛情鳥等小型鸚鵡比起來脆弱一些,對其他的小鸚鵡有侵略性,如一直關在小籠子中易變的肥胖,喜 歡洗澡。


太平洋 鸚鵡
難度不高,建議成對分開繁殖,全年都可繁殖,通常 一窩產4-6顆卵,孵化期20-22天,羽毛長成需4-5星期,幼鳥約於10個月後就成熟了,但是至少等到他們近1.5歲時在讓他們繁殖會比較理想。

       
本文文字內容由TOA鸚鵡網所有,圖片均經授權,未經同意請勿做任何形式轉載與翻印

太平洋鸚鵡 Pacific Parrotlet

太平洋 鸚鵡
太平洋鸚鵡

太平洋鸚鵡 Pacific Parrotlet,是源生於亞馬遜河流域鸚鵡種類中體型最小的鸚鵡,身長僅僅只有10公分,所以又稱為口袋鸚鵡。它們在個性、特質、自然習性上都和那些大個兒的近親很接近。

它們是英勇的、自信的、愛玩的、滑稽的、堅定的。因為它們體型很小所以飼養它們很容易且所費不多,而且他們的破壞力也不像大型鸚鵡來的那么大。它們比較安靜的所以可以養在公寓裡也不會對鄰居造成困擾。

雖然它的說話能力有限,但是只要有耐心去訓練它們,還是有機會能教會幾句話與吹口哨的。
餵食太平洋鸚鵡的主要食物除了一般的綜合穀物外(如小麥、高梁、小米、蘇子、白瓜子、火麻…等等) 或人工合成飼料,還可以提供其它新鮮的食品,如:玉米、胡蘿蔔、豌豆、甘藍菜、番瓜及青豆…等(不用煮熟)。

也可以同時加入適量的發芽豆類與新鮮水果。

太平洋 鸚鵡
太平洋鸚鵡

太平洋鸚鵡的性別可以經由外觀輕易的來判定,不必藉助DNA或是內視鏡檢查。公鳥的尾部有著鮮艷的深藍色,在初級和次級飛羽內側上也有鮮艷的藍色區域。母鳥和公鳥外表很相似但是缺少翅膀上的藍色區域。

對養在室內的太平洋鸚鵡來說,是可以終年繁殖的(不過指的是在溫帶氣候環境下)。太平洋鸚鵡年紀約10個月左右就具有繁殖能力了。

太平洋 鸚鵡
太平洋鸚鵡

繁殖條件

太平洋鸚鵡的外表非常漂亮,羽毛色非常特別,想要繁殖這種鸚鵡的話就需要注意繁殖條件以及親鳥的選擇。小編就來告訴你如何判斷太平洋鸚鵡的性別以及繁殖條件。一、太平洋鸚鵡的性別判斷太平洋鸚鵡的性別可以經由外觀輕易的來判定,不必藉助DNA或是內視鏡檢查。公鳥的尾部有著鮮艷的深藍色,在初級和次級飛羽內側上也有鮮艷的藍色區域。母鳥和公鳥外表很相似但是缺少翅膀上的藍色區域。太平洋鸚鵡的幼鳥通常會在三周齡時長滿羽毛。幼鳥的性別也要到此時才能夠判定。經驗豐富及良好的燈光下,大概15天左右可以看的出來。二、繁殖條件
 一般我們常用的繁殖籠大小是45(高)X45(寬)X60(長)公分,每一組籠子間的距離最好保持60公分以上,或是在相近的兩個籠子間加上一層木板隔
開,使不同對的種鳥看不見彼此,否則他們可能會花很多時間與精力在與鄰居的爭吵或打架上,這對繁殖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在巢箱方面,我們大多使用大的虎皮鸚
鵡巢箱,尺寸是大約是15X18X20(高)公分。巢材為稻草編成的草盤(使用前最好將繩子剪斷,以免始幼鳥纏住腳)或是鋪上大約5公分厚的松木屑。
而有時候我們會遇到母鳥會將巢材丟到巢箱外面的情況,此時要再將巢材補足以避免母鳥生蛋及孵蛋時的一些問題。不過並非母鳥躲入巢箱就是要繁殖了,因為有一
些鳥僅僅把巢箱當成他們晚上睡覺的地方,有一些特別害羞的鳥則會將巢箱做為躲藏的地方,不過還有些鳥除了繁殖期之外,其它時間絕不進入巢箱。

繁殖注意事項

 對養在室內的太平洋鸚鵡來說,是可以終年繁殖的(不過指的是在溫帶氣候環境下)。太平洋鸚鵡年紀約10個月左右就具有繁殖能力了。配對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因為太平洋鸚鵡的性格是很強悍的,配對失敗往往會造成受傷的情況。此外太平洋鸚鵡並非終身配偶制的鳥,當鳥繁殖狀況不佳時是可以拆開重新配對的。配對方
法:先把母鳥放入繁殖籠幾天讓牠熟悉新環境後,然後再將公鳥放入籠子時,遠遠的觀察確定牠們不會激烈的爭吵或打架而傷害彼此。只要你發現任何一隻鳥有危險時,要立即將他們分開。產蛋前,太平洋母鳥會出現泄殖孔附近腫脹的現象,另一個產蛋前的重要徵候就是排泄物會變得比較大坨。每窩平均是產四到七個蛋,每隔一天產下一顆蛋直到生完一窩。母鳥通常會在產下第二或三個蛋後才開始孵蛋。

相關參考資料

http://www.boqii.com/article/9650.html

http://www.boqii.com/article/9651.html

201202242106太平洋鸚鵡簡介

?鸚鵡的種類

太平洋鸚鵡簡介:

如果您想養一隻聰明乖巧且又有模仿人語能力的亞馬遜鸚鵡,卻又礙於其碩大的體型及聒噪的叫聲所帶來的困擾,建議你選擇同樣來自亞馬遜雨林區體型靈巧叫聲輕柔的太平洋鸚鵡。
太平洋鸚鵡全身為綠色羽毛,眼睛四周帶著淺薄微藍,是所有源生於亞馬遜河流域鸚鵡種類中體型最小的鸚鵡,身長僅有10公分又稱為口袋鸚鵡,雖然牠們模仿人語能力無法和天才般的中大型鸚鵡相較,卻有著中大型鸚鵡的多項特徵如:好奇、愛玩…等天性。

性別:

太平洋鸚鵡是少數幾種不須經由外科手術或DNA檢驗就可依外觀判別雌雄的鸚鵡,雄性太平洋的背羽及羽翼內側呈現耀眼的鈷藍色,雌性在身體同樣部位則顯現深沉的綠色,且公、母鳥經由孵化後一個月就可得知性別。

飼養前準備:

以我的經驗,飼養太平洋鸚鵡不需要有很大空間,個人建議準備一個長、寬、高各45公分的鳥籠就足夠,此外我們也可提供些鳥兒的玩具對於這類好奇心重的小朋友來說的確可以彌補寂寞的時間,還有一點必須要注意的事項,對新進的成鳥或幼鳥千萬不可突然放入同種鳥類中一起活動或其他鳥兒中混養,牠們體型雖小,但對於彼此或比自個兒體型稍大的鳥兒都足夠造成嚴重的傷害性,飼主不可不注意。

日常照顧:

對於一位剛接觸鸚鵡飼養的初學者來說,太平洋鸚鵡算是易於管理及照顧的鳥,就日常飲食而言,可提供一般市售的混合穀物或人工合成飼料,還有,潔淨的飲用水對鳥兒的健康也很重要,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供應蔬菜與水果,這些天然的有機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碳水化合物,對鳥鳥的生長更是不可獲缺的營養,另一方面,沐浴也可使鳥兒維持健康的體態及保持光彩亮麗的羽色,我個人建議飲水部份不妨準備兩個飲水盒,其中一個飲水盒的水可裝滿供牠們沐浴。

鳥兒的營養:

今天,以我所了解,絕大多數的籠養鳥兒對飲食中營養的攝取量是不足的,且多數成鳥對於新鮮蔬果會有排斥狀況,關於這點我個人建議不妨將蔬果打成液體當做飲用水,確實可均衡鳥兒對營養的需求,以下是我整裡國外鸚鵡雜誌所提供部份蔬果打成果汁所含維生素物質的資訊 :

1 維生素C(加強免疫功能):香蕉、草莓、蘋果、薄荷葉
2 .Beta-胡蘿蔔素(預防呼吸方面疾病):紅蘿蔔、蘋果、柳橙、豆芽
3 維生素B(使鳥兒眼睛皮膚羽毛維持最佳狀態):小麥、蛋、馬鈴薯、優格
4 維生素鎂(有助於減緩鳥兒身心因緊張及壓迫所帶來之後遺症):紅蘿蔔、綠色花椰菜、菠菜、林檬及少許食鹽
5 高鈣成份果汁(幫助骨骼成長):牛奶、深綠色蔬菜、柳丁、優格、核桃、少許荷蘭芹.
6 含鉀成份果汁(有助於體內細胞之新陳代謝):林檬、香蕉、芹菜、蘋果、白葡萄、少許肉桂粉
7 含鋅成份果汁(避免鳥兒受驚嚇時腦下腺垂體及胰島素分泌不良): 白葡萄、蘋果、菠菜、少許荷蘭芹.
這些天然食品除了對鳥兒生長及健康有意想不到的幫助外,也不像人工合成維生素,吃多了對鳥兒腎臟有所傷害

繁殖:

太平洋鸚鵡約10個月左右就有繁殖能力,牠們還是一種多產的鳥,一窩約生下7~8顆蛋,20天前、後就會順利將蛋孵化,籠養的繁殖鳥幾乎全年都可生育,在繁殖季期間,我們必須給予鳥兒補充含有高鈣的食品,這樣一來才不至於發生軟蛋現象,另外我們還必須準備一個長:15公分,寬:10公分,高:20公分的繁殖箱供牠們育雛,至於交配時,公鳥頭部會呈"8"字型搖動且慢慢靠近母鳥,此時母鳥會順勢將臀部微微翹起接著就進入交尾動作,通常交配後的母鳥約15天左右會產下第一顆蛋,而最早孵化的太平洋寶寶與最後孵出的雛鳥,時間相差15天,除此之外,慎選一對年輕、成熟、健康的種鳥是很重要的。( 圖為太平洋鸚鵡的蛋 )

育雛:

一般說來,孵育期間的太平洋鸚鵡在照顧雛鳥方面是非常稱職的父母,如果要將雛鳥改為人工照顧,飼養者不得不注意保溫的問題,我建議將溫度設定為攝氏33度,如此一來可使初生幼鳥防止失溫並安然渡過此一危險期,另一方面,飼料也非常重要,我本人比較偏好凡賽爾公司所出售的A-21雛鳥專用飼料,它比起傳統的蛋黃粟營養成份及泡製過程確實方便許多。

離乳:

當雛鳥慢慢長至幼鳥時,此過渡階段的飲食問題,對鳥鳥的成長及健康而言確實不容小噓,以下是個人微淺經驗,提供鳥友參考:

1 當雛鳥的身體慢慢長出針羽時,鳥兒的羽毛及骨骼扔持續發展中,此時,我們可以試著提供一些含有高鈣成份之市售副食營養品,或是煮熟的紅蘿蔔、馬鈴薯壓成泥狀和燙熟的蔬菜切成碎屑以手指餵予幼鳥。
2 半成鳥階段:這段時期的幼鳥外觀,體型看起來和成鳥差不多,但仔細觀察會發現到在鳥兒羽翼內側仍有一些充滿漿質的羽管未脫落,此時鳥寶寶個性也開始成長中,牠們會忙於群體的社交活動,例如:替另一隻雛鳥整理羽毛及羽管,牠們揮動翅膀學習飛行及探索未知的外在環境,而在食物方面,可以將一些用沸水浸過約10分鐘之去殼穀類餵食幼鳥,至於蔬果部份:將新鮮蔬菜放置於飼育箱四周讓鳥兒試著去喙食。
3 當幼鳥慢慢學會自行進食時,我們會發現一些經常供應在牠們四周的離乳食品被拿來當玩具玩,這點我們並不須要太過擔心,經由這些動作可讓幼鳥去學習或接受牠們所不瞭解的東西,但在當晚睡前的那一餐可將溫水泡過約5分鐘的去殼穀類及切碎蔬果混合在一起改為手餵,餵予鳥兒。
4 當鳥鳥已慢慢學會飛行時,這時的幼鳥看起來幾乎和成鳥差不多,牠們已學會獨立進食不需在用手餵,這樣的離乳方式比起鳥店只給予一碗小米強迫一些毛及骨骼未發育完全的幼鳥離乳(幼鳥看起來瘦弱營養不均衡,這點可由鳥兒羽毛得知),來得健康及安全。

太平洋 鸚鵡

太平洋 鸚鵡

太平洋 鸚鵡

joy / Xuite日誌 / 回應(0) / 引用(0)

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

回應

太平洋 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