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中華民國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中華民國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政府(沿革)

憲法

  • 中華民國憲法(憲政史)
  •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 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直接選舉與罷免
    • 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
  • 國民大會(已凍結)
  • 一府五院

總統

  • 總統:蔡英文
  • 副總統:賴清德

  • 總統府
    • 秘書長:李大維
    • 資政
    • 國策顧問
    • 戰略顧問
    • 國史館
    • 中央研究院
  • 國家安全會議
    • 主席:蔡英文
    • 秘書長:顧立雄
    • 國家安全局

行政

  • 行政院(內閣)
    • 院長:蘇貞昌
    • 副院長:沈榮津
      • 秘書長:李孟諺
      • 政務委員
    • 行政院會議
    • 中央行政機關(部會)

立法

  • 立法院(國會)
    • 院長:游錫堃
    • 副院長:蔡其昌
      • 秘書長:林志嘉
      • 立法委員
    • 立法院會議

司法

  • 司法院
    • 院長:許宗力
    • 副院長:蔡炯燉
      • 秘書長:林輝煌
      • 司法院大法官
    • 司法院會議
    • 憲法法庭
    • 最高法院
    • 最高行政法院
    • 懲戒法院

考試

  • 考試院
    • 院長:黃榮村
    • 副院長:周弘憲
      • 秘書長:劉建忻
      • 考試委員
    • 考試院會議
    • 考選部
    • 銓敘部
    •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監理委員會

監察

  • 監察院
    • 院長:陳菊
    • 副院長:李鴻鈞
      • 秘書長:朱富美
      • 監察委員
    • 監察院會議
    • 審計部
    • 國家人權委員會

地方自治

  • 行政區劃(沿革)
  • 地方政府
    • 省(已虛級化)/直轄市
      • 縣/市


政治

政黨

  • 中華民國政黨(列表)
    • 立法院政黨:
      • 民主進步黨
      • 中國國民黨
      • 台灣民眾黨
      • 時代力量

選舉與罷免

  • 中央選舉委員會
  • 中华民国选举
    • 總統、副總統選舉
    • 立法委員選舉
    • 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 中華民國罷免
  • 中華民國公民投票
    • 全國性公民投票
    • 地方性公民投票

其他相關條目

  • 中華民國外交
  • 中華民國軍事
  • 海峽兩岸關係(關係史)
    • 臺海現狀
    • 臺灣問題

中華民國外交是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其與邦交國的外交關係在過去是建立在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基礎上[1],自1988年李登輝繼任總統之後則改採務實外交而不再強求中國代表權[2]。目前中華民國與世界14個主權國家擁有正式外交關係,其餘國家則因一個中國政策而不承認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與部分無邦交國家維持往來,視情形互設代表機構。

由於國際社會普遍接受一個中國政策,世界上沒有主權國家同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建立邦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的國際組織當中(世界貿易組織、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中華民國則使用「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中華臺北」等權宜名稱名義加入[3]。此外,中華民國雖無聯合國會籍,但是仍然積極試圖參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4]、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等國際組織與機構[5][6]。

在与中華民國保持正式外交關係的14个国家中,瓜地马拉、洪都拉斯和梵蒂岡3国的建交时间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前,其余11国的时间在迁台之后。

历史[编辑]

大陆时期[编辑]

1917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與德国斷交,并對德、奧宣戰,从而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中国作为戰勝國出席巴黎和會,但因五四运动,拒绝在《凡尔赛和約》上簽字[7]。1928年6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发动了一场以修订不平等条约为中心的“革命外交”,包括恢复关税自主权、取消治外法权、收回租界、收回租借地,以及收回铁路利权、内河航行权、沿海贸易权等。1929年7月,张学良收回苏联控制的中东路时[8],引发了中东路事件,导致苏联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断交。苏军沿中东路一线向中国进攻。中国军队损失巨大,被迫请求停战,并签订了《中苏伯力会议议定书》,恢复了苏联在1929年7月10日以前在中东铁路的一切权益。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对德、意、日宣战,加入同盟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1942年,中華民國與英國和美國的不平等條約廢除,英美放棄在華的租界、领事裁判权、驻兵权、内河航行权[9]。二戰結束後,中華民國作為戰勝國,收复了被日本占领的东北,並開始統治台灣,也参与创建了联合国并成為聯合國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國之一[10]。

在大陆时期与中华民国建交的国家中,瓜地马拉、洪都拉斯和梵蒂冈与中华民国的外交关系延续至今。

中華民國政府迁台后[编辑]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迁往臺灣。1950年代之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加入联合国的第三世界国家普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大会与安理会的中国席次。1952年,中華民國向聯合國控告蘇聯。1961年,中华民国默认蒙古加入联合国。1971年,中華民國宣布退出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据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取得原由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席位」。之後自1993年起,中華民國試圖重返聯合國皆未成功[11]。目前絕大部分國家和中華民國没有正式外交關係,但部分国家有在台灣設立代表機構,與台灣保持經貿、文化乃至政治上的往來。由於此種交流模式在1972年與日本斷交、雙方透過交流協會等變通形式維持兩者間關係後,成為多國發展對台關係時加以援用的藍本,因此又得名「日本模式」(Japan Formula)[12][13]。

2016年5月,蔡英文政府上任採用「踏實外交」政策,在其兩岸政策上不承認九二共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启新一轮的外交攻防。自2016年5月蔡英文就任中華民國總統至2021年11月,先后有8個国家同中华民国断交并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或恢复外交關係。

截至2020年3月,全世界有170個國家或地區給予持中華民國護照的中華民國國民免簽證、落地簽證或電子簽證待遇[14][15][16],这其中包含了目前中華民國的所有邦交国。

邦交國[编辑]

自1971年以後,大多數曾經承認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國家都依据聯合國2758號決議陆续轉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作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但仍然有少數國家承認中華民國代表中國[註 1]。截至目前,中華民國共有14個邦交國,包括中美洲3國(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加勒比海4國(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和太平洋4國(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吐瓦魯),以及南美洲1國(巴拉圭)、非洲1國(斯威士蘭)、歐洲1國(梵蒂岡)。中華民國於每一邦交國均設大使館。

與美洲邦交国的關係[编辑]

與中美洲邦交国的關係[编辑]

序号国家面积(km²)人口
外交关系雙方關係簡述
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伯利兹
22,966 405,633 中華民國-貝里斯關係 1989年10月13日大使級。
2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危地马拉
108,889 17,576,000 中華民國-瓜地馬拉關係 1933年6月15日領事關係、1954年12月22日公使級、1960年9月1日大使級。
3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洪都拉斯
112,090 9,346,277 中華民國-宏都拉斯關係 1941年4月9日公使級、1965年5月20日升格大使級,在汕埠設立總領事館。

中美地峡包含了貝里斯、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七個國家。其中瓜地马拉是目前中华民国邦交国中人口最多的国家。1990年與尼加拉瓜復交後,中美洲七國皆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曾為中華民國外交區域重鎮。不過,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全球經濟影響力提升並利用基礎建設及資金投資等經濟優勢吸引有開發需求的中美地峽國家,中美地峽國家方面也急需擴大貿易市場,因此在2007年哥斯大黎加成為2000年以後首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中美地峽國家,2008年至2016年馬英九政府採取「外交休兵」政策而未導致後續骨牌效應。不過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任後,巴拿馬(2017)、薩爾瓦多(2018)、尼加拉瓜(2021)[17]陸續轉向,目前現存友邦對中華民國政府尚保持友好關係[18][19][20]。

中美洲國家在1991年12月成立區域性國際組織中美洲統合體(SICA),該組織是聯合國觀察員。其成員國為中美洲七國與位於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加[21];中華民國在2002年成為該組織的區域外觀察員,參與協助該組織成員國各項活動,並以此架構下成立中華民國與中美洲國家元首高峰會議及混合委員會外交部長會議,但元首高峰會2007年之後未再舉辦,2019年3月瓜地馬拉的第17次混合委員會外交部長會議[22]只剩四個成員國參與,現今中美洲統合體的八個成員國之中,已有五個成員國與中華民國斷交,也讓中華民國政府在參與中美洲統合體系事務方面挑戰越來越多。[23]

與加勒比海邦交国的關係[编辑]

序号国家面积(km²)人口
外交关系雙方關係簡述
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海地
27,750 11,198,240 中華民國-海地關係 1956年4月25日公使級、1965年9月7日升格大使級。
2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圣基茨和尼维斯
261 54,149 中華民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關係 1983年10月9日大使級。
3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圣卢西亚
616 166,637 中華民國-聖露西亞關係 1984年5月7日大使級、1997年8月29日斷交
、2007年4月30日复交。
4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389 101,145 中華民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關係 1981年8月15日大使級。

中華民國在加勒比海地區有4個邦交國,分別是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1997-2007),近年來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經濟影響力不斷增強,中華民國與加勒比海區域邦交國邦誼也受到挑戰,2018年5月多明尼加與中華民國斷交,2016年聖露西亞時任總理查士納為了該國旅遊商機而親自去北京招商[24]、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原支持中華民國的新民主黨改變立場支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25]、海地為了2010年和2018年发生的两次地震的地震重建計劃及基礎建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26]。

與南美洲邦交国的關係[编辑]

序号国家面积(km²)人口
外交关系雙方關係簡述
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巴拉圭
406,752 7,272,639 中華民國-巴拉圭關係 1957年7月8日大使級,在東方市設立總領事館。

自從烏拉圭於1988年2月4日與中華民國斷交後,中華民國在南美洲邦交国僅剩巴拉圭。雙方於1957年7月8日建交,巴拉圭是目前中华民国邦交国中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1988年7月中華民國政府在東方市設立總領事館。2018年8月,巴拉圭現任阿布鐸政府上任,在該年年底雙方簽署金額1.5億美元5年合作瞭解備忘錄,其範圍包括人道及社會救助、教育、住宅、基礎設施等項目[27]。

與大洋洲邦交国的關係[编辑]

序号国家面积(km²)人口
外交关系雙方關係簡述
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马绍尔群岛
181 78,831 中華民國-馬紹爾群島關係 1998年11月20日大使級。
2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瑙鲁
21 9,770 中華民國-諾魯關係 1980年5月4日領事級、1990年8月17日升格大使級、2002年7月23日斷交、2005年5月14日复交。
3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帛琉
459 21,613 中華民國-帛琉關係 1999年12月29日大使級。
4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图瓦卢
26 11,448 中華民國-吐瓦魯關係 1979年9月19日大使級。

中華民國在太平洋地區有4個邦交國,分別是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吐瓦魯四國。其中馬紹爾群島(1990-1998)、諾魯(2002-2005)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其餘兩國未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太平洋區域國家傳統是美國、澳洲、紐西蘭等區域大國勢力範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日益增大,已成為此區域第二大資金捐助國[28],也成為中華民國和南太友邦國家邦誼的挑戰,例如曾與中華民國政府簽訂相互承認的兩個大洋洲國家斐濟及巴布亞紐幾內亞,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當地影響力遽增及施壓下,要求中華民國駐當地代表處更名,前者並關閉駐台北的代表處;其影響力也深入至中華民國在太平洋邦交國,在帛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藉由頒布旅遊禁令想促使帛琉政府轉向[29],也藉由投資及開發案吸引帛琉政治人物及商人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30][31];馬紹爾群島因中資朗格拉普環礁開發案而引起該國政治動盪[32];並影響兩太平洋島國轉向,曾維持36年邦交的索羅門群島除藉由投資該國發展外[33]、並邀請官員及國會議員訪問北京支助其資金[34],擴大支持轉向勢力,讓梅納西·索加瓦雷第四度當選總理所組織的聯合政府表態斷交[35][36][37],雙方於2019年9月16日斷交。9月20日,吉里巴斯也以援助項目不滿意為由與中華民國斷交[38]。

大洋洲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是太平洋島國論壇(PIF),會員國包含澳洲、紐西蘭及其他太平洋島國共計16國,另有副會員、觀察員,以及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以及歐盟等國在內之論壇「對話夥伴(Dialogue Partners)」,中華民國係以論壇「發展夥伴(Development Partner)」身分自1993年起組團與會,並經PIF秘書處安排每年參加「臺灣/中華民國與PIF國家對話會議(Taiwan/ROC-Forum Countries Dialogue)」,主要出席者為中華民國太平洋邦交國、PIF秘書處及論壇轄下組織。中華民國與PIF秘書處主要合作領域,包括提供「臺灣/中華民國PIF獎學金」協助提升PIF成員國教育水準與能力建構,以及協助與PIF有關之區域組織之永續發展。[39]2019年2月時任秘書長希望各太平洋島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合作[40],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求該組織承認「一個中國」政策[41]。

與非洲邦交国的關係[编辑]

序号国家面积(km²)人口
外交关系雙方關係簡述
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斯威士兰
17,364 1,113,276 中華民國-史瓦帝尼關係 1968年9月6日大使級。

自從布吉納法索於2018年5月24日第二次與中華民國斷交後,中華民國在非洲友邦僅剩史瓦帝尼一國,雙方於1968年9月6日建交。

與歐洲邦交国的關係[编辑]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序号国家面积(km²)人口
外交关系雙方關係簡述
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梵蒂冈
0.44 1,000 中華民國-聖座關係 1942年6月17日公使級、1959年6月升格大使級。

自從馬其頓於2001年6月18日終止與中華民國的兩年多實質上的公使級外交關係[註 2]後,中華民國在歐洲友邦恢復僅剩梵蒂岡一國,雙方於1942年6月17日建交。由於梵蒂岡國土面積極小,包括意大利在内的各国駐梵蒂岡大使館均設在義大利境內的羅馬市區,因此驻梵蒂冈使馆是中華民國唯一在非邦交國領土所設大使館。梵蒂岡在台北市設有大使館,但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之後,梵蒂岡召回末代駐華大使並改為兼使,先派任公使銜、1979年後由參贊銜臨時代辦常駐臺北至今。梵蒂岡作為國際組織的觀察員,大致上不涉入個別國家的世俗議題;在中華民國邦交國聯合遞函時,教廷通常會依例派員陪同而未參與連署或發言。

因為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政治壓力,中華民國總統在2000年以前都未踏足梵蒂岡領土,當時最高訪問層級官員是在1997年1月13日中華民國副總統兼行政院院長連戰訪問梵蒂冈[42]。 首次現任元首出訪是在2005年4月8日,總統陳水扁出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葬禮,其次是在2013年3月17日,總統馬英九出席教宗方濟各就職典禮。

支持參與聯合國概況[编辑]

最近10年來中華民國友邦支持中華民國參與聯合國組織的状况
年度當時具有聯合國會員資格中華民國邦交國數總辯論發言提及或致函支持國家數未發言提及和未致函國家
2011 22 18 瓜地馬拉、海地、多明尼加、巴拉圭。
2012 22 17 瓜地馬拉、薩爾瓦多、海地、多明尼加、巴拉圭。
2013 22 16 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巴拿馬、海地、多明尼加。
2014 21 16 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巴拿馬、多明尼加。
2015 21 16 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馬、多明尼加。
2016 21 16 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巴拿馬、多明尼加、聖露西亞。
2017 19 15 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多明尼加。
2018 16 15 瓜地馬拉。
2019 15 14 尼加拉瓜。
2020 14 14

中華民國前邦交国[编辑]

前邦交国
国家 期間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阿富汗
1945-1955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阿根廷
1945-1972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澳大利亚
1941-1972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奥地利
1928-197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巴哈马
1989-1997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比利時
1928-197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玻利维亚
1947-1985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博茨瓦纳
1966-1974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巴西
1928-1974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布吉納法索
1961-1973、1994-2018[43]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緬甸
1947-1950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喀麦隆
1960-197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加拿大
1941-1970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中非
1962-1964、1968-1976、1991-1998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科特迪瓦
1963-1983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乍得
1962-1972、1997-2006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智利
1931-1970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哥伦比亚
1941-1980[44]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刚果共和国
1960-1964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刚果民主共和国
1960-1972[45]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哥斯达黎加
1944-2007[46]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古巴
1929-1960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
1931-1949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達荷美
1962-1964、1966-1973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丹麥
1928-1950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多米尼克
1983-2004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多米尼加
1941-2018[47]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厄瓜多尔
1947-197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埃及
1935-1956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薩爾瓦多
1961-2018[48]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芬兰
1919-1944[49]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法國
1928-1964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加彭
1960-1974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冈比亚
1968-1974、1995-2013[50]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希臘
1947-1972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格瑞那達
1989-2005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几内亚比绍
1990-1998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印度
1942-1950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伊朗
1942-197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伊拉克
1942-1958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義大利
1928-1970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牙买加
1962-1972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日本
1930-1937、1952-1972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约旦
1957-1977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基里巴斯
2003-2019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科威特
1963-197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老挝
1962-1962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黎巴嫩
1954-197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賴索托
1966-1983、1990-1994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利比里亚
1957-1977、1989-1993、1997-2003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利比亞
1959-197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卢森堡
1949-1972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馬其頓
1999-200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马达加斯加
1960-1972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马拉维
1966-2008[5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马来西亚
1965-1974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墨西哥
1928-1972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蒙古
1946-1949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荷蘭
1928-1950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新西蘭
1961-1972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尼加拉瓜
1930-1985、1990-202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尼日尔
1963-1974、1992-1996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挪威
1928-1950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巴基斯坦
1947-1950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巴拿马
1912-2017[52]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秘魯
1931-197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菲律賓
1948-1975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波蘭
1930-1949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葡萄牙
1928-1975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巴布亚新几内亚
1999年7月5日-1999年7月21日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1997-2016[53]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沙烏地阿拉伯
1946-1990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塞内加尔
1969-1972、1996-2005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塞拉利昂
1963-197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所罗门群岛
1983-2019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南非
1976-1998[54]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韩国
1949-1992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越南共和国
1955-1975[註 3]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蘇聯
1929-1949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西班牙
1928-1973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斯里蘭卡
1948-1950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瑞典
1928-1950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瑞士
1928-1950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泰國
1945-1975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多哥
1960-1972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汤加
1972-1998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土耳其
1934-1971[55]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英国
1928-1950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美國
1928-1979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乌拉圭
1958-1988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瓦努阿圖
2004年11月3日-2004年11月10日[註 4]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委內瑞拉
1944-1974

  • 位于南京的原法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

  • 位于南京的原墨西哥驻中华民国大使馆

  • 位于南京的原苏联驻中华民国大使馆

  •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位于南京的原英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

  • 位于南京的原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

與非邦交國和地区關係[编辑]

為維持與非邦交國和地区間的各項往來,中華民國在不少無邦交國設立非官方名義的代表處。特別著重於對美國、日本、歐盟成員國等大國的關係。

與美國的關係[编辑]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儘管美國在1979年與中華民國斷交,中華民國政府仍將美國視為外交的重點。雙邊關係受到美國的《台灣關係法》、《台灣旅行法》、六項保證以及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三個聯合公報影響。

美國政府的官方立場是:

美國歡迎並鼓勵海峽兩岸對話以降低緊張關係,並建立一個最終導致和平解决雙方分歧的環境。美國相信北京與台北之間的分歧可以由海峽兩岸人民自己解決。美國不斷重申和平解决分歧符合美國的利益。

美國政府在表述其有關台灣問題的立場上用詞必須十分謹慎以避免觸發外交風波。明確表態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武力統一台灣,但也警告貿然宣布「臺灣獨立」將會導致立即的危險。由於在美國國內有一股很强的同情中華民國的政治勢力。所以美國在該問題上的立場表述往往是含糊其詞的,美國國會一直要求美國政府說明台灣關係法及三個聯合公報的適用優先順序,兩黨皆支持加強和台灣的關係。

中華民國和美國都同意維持現狀,其中包括不明確解釋“現狀”爲何。民進黨的陳水扁政府上任時曾提出「四不一沒有」,美國經常對其任內兩岸政策的發言表示「嚴重關切」,陳水扁總統則會再次重申自己的立場沒有改變;其後民主進步黨提案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民投票,美國副國務卿在2007年8月下旬時對入聯公投重申反對立場。[56]

美國政府支持台灣加入非以主權國家為資格的國際組織,也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須以主權國家為資格的國際組織。[57][58][59]

臺美關係持續進展[编辑]

2018年1月,美國眾議院通過《臺灣旅行法》。[60]2019年5月7日,美國眾議院通過《2019年臺灣保證法》法案與「重新確認美國對臺及對執行臺灣關係法承諾」決議案。[61][62]2019年6月6日,臺灣相應美國在臺協會的機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CCNAA)更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Taiwan Council for US Affairs,TCUSA),被視為臺美關係的重大進展與突破。[63][64][65]2020年1月11日總統選舉,蔡英文勝選連任後,獲得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表達祝賀,以「蔡總統」(President Tsai)稱呼,讚揚臺灣再次展現民主力量。[66][67]2020年2月2日,中華民國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前往美國,出席該年度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舉辦的「國家祈禱早餐會」(National Prayer Breakfast),被視為是自1979年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以來,臺灣訪問華府的最高層級官員。[68][69][70]2021年1月9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取消美臺交往限制。[71]2021年3月18日,美國國防部 《國防部新聞》文中指「臺灣從來不是中國的一部分」(Taiwan was never part of China) 。[72][73]

美國駐臺代表[编辑]

在1979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以後,中華民國與美國不存在正式的外交關係,但是雙方始終維持非官方的經濟文化交流。美國通過台灣關係法,設立美國在台協會與中華民國保持非官方的關係。美國在台協會在台北設辦事處,高雄設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技術上美國在台協會是私人機構,但其成員是美國國務院的職業外交官,以暫時脫離美國公職的方式擔任。

  • 現任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James F. Moriarty)
  • 現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

中華民國駐美代表[编辑]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經文處)是中華民國駐美的代表機構,總部設在美國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並在美國其他12個城市設有辦事處[註 5]。雖然技術上,經文處非屬官方機構,但其成員都是中華民國政府任命的外交官;這些人員係持旨在促進美國與特定外國間之「友誼、商務及通航」而核發的特約簽證(Treaty visas)、而非外交簽證(diplomatic visa)進入美國。

  • 現任外交部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楊珍妮
  • 現任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蕭美琴

與日本的關係[编辑]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1972年9月29日,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後,在台灣設立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原名財團法人交流協會)以維持台日之間的準官方關係,與美國在台協會性質類似;中華民國也同樣在日本設立具有準官方機構性質的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

原本中華民國國民在中日斷交後,前往日本需使用浮貼於護照的「渡航證明書」,日本在2005年愛知世博期間開放中華民國國民免簽證入境90天,日本國會更進一步通過在愛知世博結束後繼續此項措施,維持至今。相對的,中華民國也允許日本國民免簽證入境90天。

各單位的現任主管:

  • 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蘇嘉全
  • 中華民國駐日代表:謝長廷
  • 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
  • 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

與南韓的關係[编辑]

與歐洲非邦交國的關係[编辑]

中華民國在歐洲聯盟、世界貿易組織及21個歐洲國家首都設有具大使館性質代表機構,同時還在瑞士日內瓦、英國愛丁堡、德國漢堡、法蘭克福、慕尼黑、法國艾克斯普羅旺斯等6城市設有具領事館性質代表機構;而歐洲18個國家(不包含歐盟)在台北設有代表機構,來維繫雙邊關係。

2021年7月20日,中華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宣布將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並於11月18日正式成立[74],成為中華民國在歐洲國家成立的第一個以臺灣為名的代表處,也是中華民國目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國設立的第一個以臺灣為名的代表處。

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编辑]

中華民國與8個東南亞國家設立具大使館性質代表機構,中華民國另外在越南胡志明市、印尼泗水等2城市設有具領事館性質代表機構,該區域國家有7國在台北設立代表機構,來維繫雙邊關係。

與蒙古國的關係[编辑]

中華民國憲法在法理上並未放棄中國大陸的領土主權。與蒙古國的關係則更為複雜,1921年以前中華民國政府一直行使對外蒙古的主權,但后在蘇聯的壓力下最終被迫妥协,由苏联做出不援助中國共產黨等三项原则来换取国民政府对外蒙古独立的承认。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国民政府公告说:“外蒙古人民于民国34年10月20日举行公民投票,中央曾派内政部次长雷法章前往观察,近据外蒙古主持投票事务人员之报告,公民投票结果已证实外蒙古人民赞成独立,兹照国防最高委员会之审议,决定承认外蒙古之独立,除由行政院转饬内政部将此项决议正式通知外蒙古政府外,特此公告。”随后国民政府表示支持蒙古入联合国。[來源請求]。但因随后的北塔山事件而交恶,1947年7月28日,国民政府因為蒙古軍隊入侵新疆而改變立場,反對外蒙古加入聯合國[7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於外蒙古有蘇聯在背後的支持,而对蒙古予以承认,而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後认为苏联违背当初不援助中國共產黨等三项原则,于1953年取消承認外蒙獨立(在聯合國的控蘇案,並曾行使否決權阻止外蒙加入联合国),並宣稱一直對外蒙古有主權,但1961年在苏联压力下放弃表决,使蒙古得以加入联合国。直到1990年代方與蒙古建立非官方的聯繫關係。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由民進黨上台主政後已經基本上承認蒙古國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中華民國外交部在烏蘭巴托設有「駐蒙古代表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2年,中華民國承認蒙古國,其實早在1990年代後內政部就不再發行「中華民國全圖」[76][77][78]。2012年5月21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新聞稿表示「民國35年我國憲法制定公布時,蒙古(俗稱外蒙古)獨立已經為我政府所承認,因此,當時蒙古已經非我國憲法第4條所稱的『固有之疆域』」,否定了外蒙古為中華民國領土,完全承認外蒙獨立[79]。

與其他非邦交國的關係[编辑]

目前與中華民國建交的國家為14個,而其他國家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同時,也與中華民國保持半官方的經貿聯繫。由於敏感的政治問題,很多國家的駐台湾代表將當地的簽證申請轉給臨近的大使館或領事館處理,而不是直接在當地簽發。同樣的,中華民國在一些國家也設有代表機構,受限國際政治因素,駐外代表處除在駐世界貿易組織以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為名以外,其餘大都以台北為名,在未被普遍承認的索馬利蘭則以台灣為名設立官方性質的代表處[80]。

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宣稱對釣魚台列嶼(钓鱼岛)擁有主權。在中華民國的行政区域规划中,钓鱼台属宜兰县頭城鎮所辖。

中華民國、马来西亚、中華人民共和國、菲律宾、文莱、越南及印度尼西亚,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存有爭議;此外,中華民國認為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控制的西沙群島亦為其固有疆域並擁有主權;同時越南亦宣稱擁有西沙群島。2002年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缓和了政治緊張,但并未在法律层面取得實質进展。

與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的關係[编辑]

僅列出有互動紀錄的國家。

名稱關係現況外交關係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北賽普勒斯
兩國未互設具官方性質的代表機構,但是中华民国透过駐安卡拉台北經濟文化代表團兼辖对其相关事務。[81]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索馬利蘭
兩國互設具官方性質的代表機構,並互相承認。 中華民國與索馬里蘭關係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科索沃
中華民國雖承認科索沃,但科索沃不承認中華民國。
科索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但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科索沃。
中華民國與科索沃關係

與國際組織間的關係[编辑]

聯合國[编辑]

世界卫生组织[编辑]

自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中國席位改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之後,中華民國就因代表權問題而失去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官方聯繫;中華民國政府自1997年起每年都嘗試以不同名義重新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但每次都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對,使其邦交国的提案都不能提交世界衛生大會(WHA)討論或表決。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同意中華民國政府以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2009年5月,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署長葉金川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在感謝邦交國家的自辦餐會後被一名留學生質疑其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名義,並指責其為“親中賣台”[82],蔡英文也称:“台灣不能為了參加世界衛生會議犧牲主權[83]”。到了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任後,除了在該年得以參與世界衛生大會(但該年邀請函延後送達,且加註了「一个中国原则」),隔年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施壓下恢复到2009年以前無法參與的情況。

國際電信組織[编辑]

中華民國原本是國際電信組織的會員國,在1971年聯合國席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後,連帶喪失ITU的會籍。此後,中華民國原本的國際電話冠碼86被移轉給中国大陆,而另獲配發886的冠碼。在ITU的官方文件中寫為配發給「中國台灣(Taiwan, China)」。[84]

而在無線電電臺的台號,則是B開頭。業餘無線電則以BM、BN、BO、BP、BQ、BU、BV、BW、BX開頭。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编辑]

中華民國過往參與國際賽事有數多稱呼分別是西元1956年「福爾摩沙—中國」、西元1960年「福爾摩沙」、西元1964和1968年「臺灣」或者是西元1972、1972(冬)、1976(冬)年「中華民國」作為奧運會入場隊名,並以中華民國國旗為旗幟,參加國際比賽。不過因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預,西元1981年3月23日簽署洛桑協議後皆以“中華台北”的身份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及其他國際運動活動,使用中華民國國旗歌(另配歌詞)與中華奧會會旗作為標示。

在大型國際賽事上,中華民國舉辦過2009年世界運動會、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2017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85][86]

其他擁有會籍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编辑]

1914年,中華民國加入萬國郵政聯盟,會籍在197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但是中華民國現行統治區域與萬國郵政聯盟成員國之間的郵遞仍然不變。

擁有會籍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或其下屬機構
順序名稱現況
1 亞太經合組織(APEC) 1991年,中華民國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加入
2 世界貿易組織(WTO) 2002年,中華民國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的名義加入
3 亞洲選舉官署協會(AAEA)
4 亞非農村發展組織(AARDO)
5 世界貿易組織法律諮詢中心(ACWL)
6 亞洲開發銀行(ADB) 中華民國以「中國台北」的名義參與[87]
7 亞太農業研究機構聯盟(APAARI)
8 亞太防制洗錢組織(APG)
9 亞太法定計量論壇(APLMF)
10 亞洲生產力組織(APO)
11 亞太區追討犯罪所得機構網絡(ARIN-AP)
12 亞洲醫療器材法規調和會(AHWP)
13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AVRDC- The World Vegetable Center) 唯一總部設於中華民國境內的國際組織
14 世界選舉機關協會(A-WEB)
15 中美洲銀行(CABEI) 1992年,中華民國以區域外會員國身分加入。2021年,該行在中華民國設立國家辦事處,亦是該行在中美洲以外設立辦事處的首例
16 南方黑鮪保育委員會延伸委員會(Extended Commission, 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Southern Bluefin Tuna)
17 國際衛星輔助搜救組織(COSPAS-SARSAT)
18 艾格蒙聯盟(EG)
19 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FFTC/ASPAC)
20 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IAIS)
21 美洲熱帶鮪魚委員會(IATTC)
22 國際政府資訊科技理事會(ICA)
23 國際棉業諮詢委員會(ICAC)
24 國際競爭網絡(ICN)
25 審計監理機關國際論壇(IFIAR)
26 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
27 國際種子檢查協會(ISTA)
28 北太平洋鮪類及似鮪類國際科學委員會(ISC)
29 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 2015年,中華民國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加入
30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
31 東南亞國家中央銀行總裁聯合會(SEACEN)
32 亞洲稅務行政暨研究組織(SGATAR)
33 南太平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SPRFMO)
34 標準與貿易發展機構(STDF)
35 世界關務組織(WCO)下屬之「原產地規則技術委員會」(Technical Committee on Rules of Origin)
36 世界關務組織(WCO)下屬之「關稅估價技術委員會」(Technical Committee on Customs Valuation)
37 審計監理機關國際論壇(IFIAR)
38 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
39 國際貿易資訊暨合作機構(AITIC) 2009年,中華民國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的名義加入[88]
40 打擊ISIS全球聯盟 2014年,中華民國以「台灣」的名義加入[89][90][91],參與其全球部長級會議以及人道援助[92]
41 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ICH) 2018年6月成為正式會員
以觀察員地位參與政府間國際組織或其下屬機構
順序名稱現況
1 中美洲軍事會議(CFAC)
2 國際度量衡大會(CGPM) 2002年,中華民國以「中華台北」的名義成為準會員
3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
4 糧食援助委員會(FAC)
5 中美洲暨加勒比海盆地國會議長論壇(FOPREL)
6 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BIF)
7 國際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ICCAT)
8 美洲開發銀行(IDB)
9 國際穀物理事會(IGC)
10 國際再生能源組織(IRENA)
11 國際間鑽石原石進出口認證標準機制(KP) 2007年,中華民國以「鑽石原石貿易實體中華台北」的名義成為觀察員
12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下屬之「競爭委員會」(Competition Committee) 2004年,中華民國以觀察員國身份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委員會,但因並非聯合國會員國,因此不能成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成員國
13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下屬之「鋼鐵委員會」(Steel Committee)
14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下屬之「漁業委員會」(Fisheries Committee)
15 國際法定計量組織(OIML)
16 中美洲議會(PARLACEN)
17 太平洋島國論壇(PIF) 1993年起,中華民國以論壇發展夥伴(Development Partner)身分組團與會
18 中美洲統合體(SICA)
19 世界關務組織(WCO)下屬之「修正版京都公約管理委員會」(Revised Kyoto Convention Management Committee)
20 世界衛生大會(WHA) 2009年至2016年,中華民國以「中華台北」的名義成為觀察員。2017年起未能取得邀請函[93][94],另經其他渠道派員進入大會旁聽[95][96]
21 國際民航組織大會(Assembly of the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Assembly of ICAO) 2013年,中華民國以「中華台北」的名義作為其理事會主席特邀貴賓參與第38屆大會
22 國際國會聯盟(IPU)全球青年國會議員大會 2019年,中華民國作為主辦國特邀貴賓參與第6屆大會[97]
23 國際宗教自由聯盟(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Alliance)

與跨國企業間的關係[编辑]

關於國際民航事務的特殊安排[编辑]

在很長時間內中華民國的國家航空公司-中華航空無法開拓部分地區的航線,而只能由其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例如華信航空)負責經營。日本東京的航線不得在成田機場起降,只能利用只供國內線使用的羽田機場。但在1995年中華航空的飛機不再繪有中華民國國旗後,才被允許直接飛往成田國際機場。在台灣往來香港的航線方面,曾經因為香港主權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令華航能否飛到香港成為問題,最後以更改華航飛機的標誌來解決。

有時候,建交和斷交都影響中華民國和別國的航空交通。1992年由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建交,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斷交,使得中华民国往來大韓民國的航運中斷。直至2002年12月,雙方同意以定期包機復航,而2004年9月1日經雙方談判後簽訂《台韓雙邊航空協定》,恢復台韓雙邊航空運輸定期航線。

許多國家的國家航空公司或主要的航空公司也盡量避免自行經營飛航台灣的航線。例如日本航空通過其子公司日本亞細亞航空、全日空透過子公司日空航空的名義來運營來返中華民國的航線,直到2007年11月生效的台日間新航約改為母公司飛航[98];而在過去,英國航空是通過其子公司英國亞洲航空的名義來運營來返台灣的航線[99],而荷蘭皇家航空也通過其子公司荷蘭亞洲航空(機身塗裝為KLM Asia,且去除皇冠標誌)的名義運營往返台灣的航線。但因為飛機調度的因素,實際上也常以母公司的飛機飛航台灣航線。因類似狀況而成立的航空公司還包括了澳洲航空所屬的澳亞航空(Australia Asia Airlines)、瑞士航空所屬的瑞亞航空(Swissair Asia),與法國航空所屬的法亞航空(Air France Asie)。然而隨著兩岸關係漸趨和緩,這些因特殊時代背景而誕生的航空公司也陸續遭裁撤或併回。除此之外,德國漢莎航空雖然沒有針對台北航線特別設立子公司,卻改用原本專門飛航歐洲區域航線的子公司神鷹航空(Condor)負責台德航線。

中華民國雖不是國際民航組織的成員,但航空器註冊編號的冠碼仍是B-開頭,早期後面的數字是3位數或4位數,在1990年代後逐漸改為5位數。

頂級網域名[编辑]

中華民國在網際網路的頂級網域名方面,獲得ICANN分配到.tw的網域名。

與非政府組織的關係[编辑]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總會[编辑]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總會」是由「亞洲人民反共聯盟」發展而來。「亞洲人民反共聯盟」成立於民國43年,由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大韓民國總統李承晚、菲律賓總統季里諾共同倡導。民國56年擴大發展為「世界反共聯盟」(簡稱世盟)。民國79年世盟第二十二屆年會決議自民國80起改名為「世界自由民主聯盟」。民國80年世盟第二十三屆年會決議成立「世界自由民主聯盟總會」。「亞洲人民反共聯盟中華民國總會」亦隨之更名為「世界自由民主聯盟中華民國總會」。「世盟」並於民國82年加入聯合國非政府組織(UN DPI/NGO)成為正式成員,擁有全球超過一百個國家分會。[100][101]

締約方大會[编辑]

聯合國大會在1990年決議設立「政府間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談判委員會(INC)」,並授權起草有關氣候變化公約條文及所有認定為有必要的法律文件,該委員會於1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本公約於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秘書處設於德國波昂,截至2011年6月已有195個締約方,其中193個締約方已批准「京都議定書」。締約方大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COP)為UNFCCC最高權力機關,每年集會一次,定期評審公約及締約方大會所通過法律文件之履行狀況。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為UNFCCC締約方大會NGO類之觀察員,自1995年第一屆締約方大會(COP-1)以來,中華民國每屆大會均派員與會。[102]

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编辑]

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Association of World Citizens)是一個國際性和平組織,總會會址設立於舊金山,在聯合國擁有非政府組織之身分,與聯合國公共資訊部門(UN/DPI)具有合作關係,而與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UN/ECOSOC)建立顧問關係。最初創立的動機是希望將所有為世界及和平努力的人們聚集在一起,自1975年從美國創立以來,此理念受到許多人認同,迅速推展到全世界50多個國家,期待建立一個具有公理與正義的和平世界。台灣世界公民總會也於2000年成立,以結合世界上擁有和平理想的人士共同努力,期以NGO的力量協助聯合國達成世界和平的理想。[103][104]

参见[编辑]

  • 中華民國外交部
  • 中華民國外交史
    • 中華民國建交列表
    • 中華民國外交危機
  • 親台派、親中華民國
  • 價值觀外交

注释[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1. ^ Stephen D. Krasner. Problematic Sovereignty: Contested Rules and Political Possibilities. New York Cit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46 [2016-12-24]. ISBN 02311217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4) (英语).
  2. ^ 存档副本.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8).
  3. ^ Taiwan insists on ‘Chinese Taipe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中國郵報》. 2008年7月25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4. ^ 林家榮.我國參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農業活動之現況與展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14年2月26日] (繁體中文).
  5. ^ 李姿慧和王家俊. 等42年 台返國際民航組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蘋果日報》. 2013年9月14日 [2014年2月26日] (繁體中文).
  6. ^ 陳隆志. 台灣與聯合國專門機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2010年3月30日 [2014年2月26日] (繁體中文).
  7. ^ 周策縱. 《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 周子平 等 譯.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6. ISBN 7214017792 (中文(简体)).
  8. ^ 微博读书-分享改变阅读. vip.book.sina.com.cn. [2016-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6).
  9. ^ 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回顾. 鳳凰週刊. [2020-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10. ^ 第五章:安全理事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聯合國. [2014年2月23日] (简体中文).
  11. ^ “台湾参与联合国”提案挫败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华网
  12. ^ John Franklin Copper. Taiwan: Nation-State or Province?. Routledge. 2019: 277. ISBN 9780429808319 (英语).
  13. ^ 丘宏達. 中美關係與所謂日本模式. 聯合報. 1978-03-11: 02.
  14. ^ 中華民國國民可以免簽證、落地簽證及電子簽證前往之國家與地區. 中華民國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20-03-05 [2020-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4).
  15. ^ 2020全球最好用護照榜單》前3名全是亞洲國家 台灣146國免簽排第32名. 中央社. 2020-01-09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9).
  16. ^ Passport Index. Arton Capital. [2020-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5) (英语).
  17. ^ 中華民國政府基於維護國家尊嚴,決定自即日起終止與尼加拉瓜的外交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12-10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8).
  18. ^ 宏都拉斯:與台灣維持關係 並與委內瑞拉復交. 聯合新聞網. 2022-02-04 [2022-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7).
  19. ^ 貝里斯總理:台貝都致力維護領土完整和國際承認 堅持站在一起. 自由時報. 2022-03-09 [2022-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7).
  20. ^ 瓜地馬拉總統:承認的「一個中國」就叫台灣. 大紀元. 2022-06-26 [2022-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7).
  21. ^ 參與國際組織-中美洲統合體.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7-03-27 [2018-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1).
  22. ^ Centroamérica y Taiwán pasan revista a temas de cooperación para fortalecer institucionalidad de la región. 瓜地馬拉新聞社. 2019-03-07 [2019-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8) (西班牙语).
  23. ^ 中美洲議會議長 擅發一中聲明 涉外人士:防範中共更細膩操作. 自由時報. 2022-05-08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0).
  24. ^ 聖露西亞總理密訪北京 外交部:邦誼沒問題. 中央廣播電台. 2016-08-26 [2018-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5).
  25. ^ 聖文森友台反對黨魁變卦稱若執政將與中國建交. 蘋果日報. 2016-08-27 [2016-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1).
  26. ^ 3友邦斷交後 海地傳靠攏中國. 蘋果日報. 2018-05-19 [2018-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4).
  27. ^ 台巴簽署1.5億美元合作備忘錄 助巴拉圭發展. 中央社. 2019-01-19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28. ^ 大撒幣!中國成南太平洋第2大捐助國. 三立新聞網. 2018-08-09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9).
  29. ^ 大陸旅遊禁令威脅與台灣斷交 帛琉:與台灣關係不變. 東森新聞雲. 2018-01-02 [2018-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1).
  30. ^ 帛琉總統挺台灣 大選後恐向左轉. 聯合新聞網. 2018-08-20 [2018-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7).
  31. ^ 帛琉議長預期 兩年內帛琉就會與大陸建交. 聯合新聞網. 2018-10-07 [2018-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7).
  32. ^ 反對中資建避稅天堂 馬紹爾總統驚險保位. 大紀元. 2018-11-14 [2019-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4).
  33. ^ 在台灣友邦索羅門群島,誰的影響力最大?紐約時報警告:是中國. 商業周刊 (臺灣). 2018-07-26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7).
  34. ^ 索國官員訪中國 外交部:密切掌握邦誼不受影響. 中央社. 2018-06-16 [2018-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8).
  35. ^ 外電報導. 傳索羅門將與台斷交 新總理證實:考慮中. 中央社. 2019-05-03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36. ^ 陳家倫. 台索邦交傳不穩 中方放話:不光是索羅門. 中央社. 2019-05-21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37. ^ 管淑平. 索羅門總理:受到很大壓力要重新思考台灣邦交. 自由時報. 2019-06-06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38. ^ 1周丟2國!台宣布與吉里巴斯斷交 吳釗燮:因台拒高額金援. 世界日報. 2019-09-20 [2019-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31).
  39. ^ 參與國際組織-太平洋島國論壇.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6-03-03 [2018-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8).
  40. ^ 外媒示警!我太平洋友邦恐在今年與中國密切合作. 自由時報. 2019-02-20 [2019-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41. ^ 澳媒:中國小動作 遊說太平洋島國論壇認「一中」. 蘋果日報. 2019-02-14 [2019-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1).
  42. ^ 中華民國外交部86年外交年鑑.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8-06 [2018-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8).
  43. ^ Blanchard, Ben. China wins back Burkina Faso, urges Taiwan's last African ally to follow. Reuters (Beijing, China). 2018-05-26 [2019-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5).
  44. ^ Colombia y China Popular establecen relaciones. El Tiempo (Bogota, Colombia: Casa Editorial El Tiempo). 1980-02-09: 8A [2018-09-22]. ISSN 0121-99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4) (西班牙语).
  45. ^ Congo (DRC). china.org.c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3-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7).
  46. ^ Costa Rica forges new China ties. BBC News Online. 2007-06-06 [2007-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47. ^ República Dominicana corta relaciones diplomáticas con Taiwán para establecerlas con China. BBC. 2018-05-01 [2019-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3).
  48. ^ Kuo, Lily. Taiwan Further Isolated as El Salvador Switches Allegiance to China. The Guardian. 2018-08-21 [2019-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7).
  49. ^ Suomen suurlähetystö, Peking -Suomen pääkonsulaatti, Shanghai : Tietoa Kiinasta. Finland.cn. Finnish Main Consulat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4-01-22 [2017-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1) (芬兰语).
  50. ^ Smith, David. Gambia severs diplomatic ties with Taiwan. The Guardian. 2013-11-15 [2019-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4) (英语).
  51. ^ Asia-Pacific | Malawi severs links with Taiwan. BBC News. 2008-01-14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6) (英语).
  52. ^ Panama Cuts Ties with Taiwan in Favour of China. BBC. 2017-06-13 [2019-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9) (英语).
  53. ^ São Tomé e Príncipe corta relações com Taiwan - São Tomé e Príncipe. Pt.rfi.fr (France: 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 2016-12-20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1) (葡萄牙语).
  54. ^ Taiwan loses a major ally. BBC News Online. 1997-12-30 [2007-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12) (英语).
  55. ^ Political Relations with Chin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public of Turkey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56. ^ 曹郁芬. 台灣入聯公投 美高調反對. 自由時報. 2007-08-29 [2020-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57. ^ 江今葉. WHA邀請函可能不來 美國務院重申支持台灣參與. 中央社. 2019-03-22 [2020-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2).
  58. ^ 侯姿瑩. 未獲WHA邀請函 美英再表態挺台參與. 中央社. 2019-05-07 [2020-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7).
  59. ^ 陳民峰. 摩爾:美將儘力促成台灣參與今年國際民航組織等國際組織. 法廣. 2019-07-04 [2019-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2).
  60. ^ 台灣旅行法 川普簽了16日生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央通訊社.2018/3/17
  61. ^ 美眾院無異議通過台灣保證法 倡對台軍售常態化. 中央通訊社. 2019-05-08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8) (繁体中文).
  62. ^ 美眾院通過台灣保證法 總統府表示感謝. 中央廣播電台. 2019-05-08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繁体中文).
  63. ^ 外交部宣布「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將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象徵台美關係緊密,意義非凡. 外交部新聞稿. 2019-05-25 [2019-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繁体中文).
  64. ^ 台美關係突破》台灣入名 北協更名「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 自由電子報. 2019-05-25 [2019-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5) (繁体中文).
  65. ^ 大突破!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 更名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 聯合新聞網. 2019-05-25 [2019-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5) (繁体中文).
  66. ^ 蔡總統連任 美國務卿祝賀讚揚台灣民主. 中央社. 2020-01-12 [2019-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1) (繁体中文).
  67. ^ 美國務卿祝賀「蔡總統」連任 讚揚台灣民主. 自由電子報. 2020-01-12 [2019-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2) (繁体中文).
  68. ^ 蘇偉樺. 台美關係新突破?! 賴清德啟程低調訪華府. 華視. 2020-02-03 [2020-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3) (中文(臺灣)).
  69. ^ 葉素萍. 賴清德應邀赴華府 出席全美祈禱早餐會. 中央通訊社. 2020-02-02 [2020-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中文(臺灣)).
  70. ^ 楊淳卉. 賴清德訪美 拜會國際事務智庫及僑界. 自由電子報. 2020-02-03 [2020-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中文(臺灣)).
  71. ^ 美国国务院取消美台交往限制. [2021-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72. ^ 吳美依. 美國防部新聞:台灣從來「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分析最新印太局勢. EtToday新聞雲. 2021-03-18 [2021-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73. ^ JIM GARAMONE. DOD Officials Describe Conditions in Indo-Pacific. US Dept of Defense. [2021-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英语).
  74. ^ 首個以台灣為名的歐洲外館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今揭牌. 自由時報. 2021-11-18 [202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75. ^ 徐淑希演說 認外蒙無入會資格 (pdf). 大公報. 1947-07-30 [2013-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31).
  76. ^ 內政部函:「一、本部前曾於民國87年出版「中華民國全圖」,後因考量銷售量偏低、圖資內容不符現況,目前已經停止銷售。」
  77. ^ 官方地圖將標示蒙古為國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 2002年10月3日
  78. ^ 大陸地圖得依中國現狀標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 2002年11月30日
  79.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有關外蒙古是否為中華民國領土問題說明新聞參考資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0. ^ somalilandmfa. Th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Somaliland officially appointed Somaliland Representative to Taiw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Somaliland.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0) (英语).
  81. ^ 駐館位置及聯絡方式.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21-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82. ^ 管碧玲, 葉金川失控飆罵愛國學生 保證一刀未剪完整版, 2009-05-18 [2018-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1)
  83. ^ 綠:踐踏台灣主權 葉失格應下台 - 焦點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84. ^ 存档副本. [200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7) (英语).
  85. ^ 存档副本.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英语).
  86. ^ IOC Recognised Organisations.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2019-08-22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4) (英语).
  87. ^ headhoncho. 成员体. 亚洲开发银行. 2019-03-11 [2018-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1).
  88. ^ 我國正式成為政府間國際組織「國際貿易資訊暨合作機構」贊助會員. [2018-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8).
  89. ^ State.gov Website Modernization. [2019-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英语).
  90. ^ The Global Coalition Against Daesh - Partners. [2019-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英语).
  91. ^ Operation Inherent Resolve - Coalition. [2019-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英语).
  92. ^ 打擊伊斯蘭國國際會議台灣率先捐贈五十萬美元. [2019-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93. ^ 汪曙申. 台湾参与WHA的关键是什么?. http://www.huaxia.com/. 北京: 华夏经纬网. 2017-05-11 [2017-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7).
  94. ^ 王书童 编辑. WHA拒绝讨论邀台湾与会提案. http://www.dwnews.com/. New York, NY 10018, USA 美国: 多维新闻网. 2017-05-22 [2017-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4) (中文).
  95. ^ WHA將開幕,我方取得10張旁聽證,國安高層定調陳時中不進場. [2017-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5).
  96. ^ WHA登場 「挺台提案」確定不被列入議程. [2017-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1).
  97. ^ 邀台參加全球會議 巴拉圭:若遭中國施壓將同進退. [2019-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4).
  98. ^ 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t=1&NewsID=88709[永久失效連結] 中央廣播電台 台日航約完成修約換函簽署
  99. ^ Why Taiwan is still an unique escape. 獨立報. 1996-09-14 [201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4) (英语).
  100. ^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總會官方網站. [2015-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8-13).
  101. ^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中華民國總會. [2015-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102. ^ 條約法律司. 關於UNFCCC.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4-03-17 [2019-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103. ^ 聯合國/NGO台灣世界公民總會. [2016-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1).
  104. ^ 認識AWC. [2016-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4).

外部連結[编辑]

  • 中華民國外交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中華民國外交

組織和機構

本國對外

  • 外交部
    • 部長
  • 駐外代表機構
    • 大陸時期駐外代表機構
    • 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 外交官
  • 駐外官員
    • 使節
  • 僑務委員會
  •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 中央通訊社
  • 中央廣播電臺
  • 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 輸出入銀行
  • 海外臺灣學校
    • 列表
  • 敦睦遠航訓練支隊

外國駐華/駐臺

  • 駐華/駐臺代表機構
    • 大陸時期外國駐華代表機構
    • 抗戰時期同盟國駐渝代表機構
  • 駐華/駐臺外交官
    • 使節
  • 臺灣國際學校

外交禮儀相關

  • 外交部禮賓處
  • 三軍樂隊
  • 三軍儀隊
  • 總統府
  • 中正紀念堂
  • 中山堂
  • 中山樓
  • 臺北賓館
  • 圓山大飯店

外交史

  • 對外關係史
  • 建交史
  • 外交關係年表

大陸時期

  • 北洋政府時期
  • 國民政府時期

臺灣時期

  • 蔣中正政府時期
  • 嚴家淦政府和蔣經國政府時期
  • 李登輝政府時期
  • 陳水扁政府時期
  • 馬英九政府時期
  • 蔡英文政府時期

政策和術語

  • 北洋外交
  • 修約外交
  • 革命外交
  • 國聯外交
  • 鞏固外交
  • 彈性外交
  • 務實外交
  • 全民外交
  • 攻擊性外交
  • 活路外交
  • 踏實外交
  • 口罩外交
  • 聯俄容共
  • 安內攘外
  • 四巨頭
  • 以德報怨
  • 十一段線
  • 一個中國
  • 漢賊不兩立
  • 中華臺北
  • 中国台北
  • 中国台湾
  • 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 南向政策
  • 新南向政策

人民出入境

  • 中華民國護照
  • 簽證政策
  • 公民簽證要求

對外雙邊關係

亞洲

  • 阿布哈茲
  • 阿富汗
  • 亞美尼亞
  • 亞塞拜然
  • 巴林*
  • 孟加拉
  • 不丹
  • 汶萊*
  • 柬埔寨
  • 東帝汶
  • 喬治亞
  • 印度*
  • 印尼*
  • 伊朗
  • 伊拉克
  • 以色列*
  • 日本*
  • 約旦*
  • 哈薩克
  • 科威特*
  • 吉爾吉斯
  • 寮國
  • 黎巴嫩
  • 馬來西亞*
  • 馬爾地夫
  • 蒙古*
  • 緬甸*
  • 尼泊爾
  • 北韓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
  • 菲律賓*
  • 卡達
  • 沙烏地阿拉伯*
  • 新加坡*
  • 南韓*
  • 斯里蘭卡
  • 敘利亞
  • 塔吉克
  • 泰國*
  • 土耳其*
  • 土庫曼
  • 阿聯*
  • 烏茲別克
  • 越南*
  • 葉門

非洲

  • 阿爾及利亞
  • 安哥拉
  • 貝南
  • 波札那
  • 布吉納法索
  • 蒲隆地
  • 喀麥隆
  • 維德角
  • 中非
  • 查德
  • 葛摩
  • 剛果(布)
  • 剛果(金)
  • 象牙海岸*
  • 吉布地
  • 埃及
  • 赤道幾內亞
  • 厄利垂亞
  • 衣索比亞
  • 史瓦帝尼*
  • 加彭
  • 甘比亞
  • 迦納
  • 幾內亞
  • 幾內亞比索
  • 肯亞
  • 賴索托
  • 賴比瑞亞
  • 利比亞
  • 馬達加斯加
  • 馬拉威
  • 馬利
  • 茅利塔尼亞
  • 模里西斯
  • 摩洛哥
  • 莫三比克
  • 納米比亞
  • 尼日
  • 奈及利亞*
  • 盧安達
  • 聖多美普林西比
  • 塞內加爾
  • 塞席爾
  • 獅子山
  • 索馬利亞
  • 索馬利蘭*
  • 南非*
  • 南蘇丹
  • 蘇丹
  • 坦尚尼亞
  • 多哥
  • 突尼西亞
  • 烏干達
  • 尚比亞
  • 辛巴威

美洲

  • 安地卡及巴布達
  • 阿根廷*
  • 巴哈馬
  • 巴貝多
  • 貝里斯*
  • 玻利維亞
  • 巴西*
  • 加拿大*
  • 智利*
  • 哥倫比亞*
  • 哥斯大黎加
  • 古巴
  • 多米尼克
  • 多明尼加
  • 厄瓜多*
  • 薩爾瓦多
  • 格瑞那達
  • 瓜地馬拉*
  • 蓋亞那
  • 海地*
  • 宏都拉斯*
  • 牙買加
  • 墨西哥*
  • 尼加拉瓜
  • 巴拿馬
  • 巴拉圭*
  • 秘魯*
  •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 聖露西亞*
  •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 蘇利南
  • 千里達及托巴哥
  • 美國*
  • 烏拉圭
  • 委內瑞拉

歐洲

  • 阿爾巴尼亞
  • 安道爾
  • 奧地利*
  • 白俄羅斯
  • 比利時*
  •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 保加利亞
  • 克羅埃西亞
  • 賽普勒斯
  • 捷克*
  • 丹麥*
  • 愛沙尼亞
  • 芬蘭*
  • 法國*
  • 德國*
  • 希臘*
  • 聖座(教廷)*
  • 匈牙利*
  • 冰島
  • 愛爾蘭*
  • 義大利*
  • 科索沃
  • 拉脫維亞*
  • 列支敦斯登
  • 立陶宛*
  • 盧森堡*
  • 馬爾他
  • 馬爾他騎士團
  • 摩爾多瓦
  • 摩納哥
  • 蒙特內哥羅
  • 荷蘭*
  • 北馬其頓
  • 挪威
  • 波蘭*
  • 葡萄牙*
  • 羅馬尼亞
  • 俄羅斯*
  • 聖馬利諾
  • 塞爾維亞
  • 斯洛伐克*
  • 斯洛維尼亞
  • 西班牙*
  • 瑞典*
  • 瑞士*
  • 烏克蘭
  • 英國*

大洋洲

  • 澳大利亞*
  • 庫克群島
  • 斐濟*
  • 關島*
  • 吉里巴斯
  • 馬紹爾群島*
  • 密克羅尼西亞
  • 紐埃
  • 紐西蘭*
  • 諾魯*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帛琉*
  • 薩摩亞
  • 索羅門群島
  • 東加
  • 吐瓦魯*
  • 萬那杜

已消失的國家

  • 奧匈帝國
  • 捷克斯洛伐克
  • 蘇聯
  • 南越
  • 南斯拉夫

對外多邊關係

區域

  • 加勒比
  • 大洋洲
  • 第三世界

國際組織

  • 國際聯盟
  • 聯合國
  • 世界衛生組織
  • 歐洲聯盟*
  •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粗體標示者為邦交國
以「*」標示者有單設或互設運作中的代表機構

中華民國主题

历史
大陸時期
(年表)

  • 護國戰爭
  • 郑家屯事件
  • 張勳復辟
  • 府院之争
  • 護法運動
  • 五四运动
  • 北京政变
  • 第二次直奉戰爭
  • 广州商团事变
  • 六一六事变
  • 第一次直奉戰爭
  • 直皖戰爭
  • 北伐
  • 东北易帜
  • 中原大戰
  • 南京十年
  • 抗日战争
  • 国共内战
  • 外蒙古独立
  • 國府遷台

台湾时期
(年表)

  • 反共抗俄
    • 古寧頭戰役
    • 西昌戰役
    • 四大改造
    • 縣市選舉
    • 中美協防
    • 雲南反共救國軍
    • 救濟大陸災胞
    • 白色恐怖
    • 榮民退役
    • 復校
    • 金门炮战
    • 中科院
    • 反攻
    • 中華文化復興
    • 九年義務教育
    • 臺灣奇蹟
    • 中美斷交
    • 退出聯合國
    • 自強救國
    • 黨外運動
    • 美麗島事件
  • 民主化
    • 解嚴
    • 野百合學運
    • 國會全面改選
    • 總統全民直選
    • 在台灣
    • 南向
    • 裁軍
    • 首次政黨輪替
    • 去蔣化
    • 是台灣
    • 世貿
    • 志願役
    • 倒扁運動
    • 二次政黨輪替
    • 潛艦國造
    • 課綱微調
    • 太陽花學運
    • 三次政黨輪替
    • 台灣
    • 轉型正義
    • 新南向
    • 萊豬

政治

政府

  • 北洋政府
  • 护法军政府
  • 國民政府
  • 中華民國政府
    • 蔣中正政府
    • 嚴家淦政府
    • 蔣經國政府
    • 李登輝政府
    • 陳水扁政府
    • 馬英九政府
    • 蔡英文政府

外交

  • 外交史
    • 中俄蒙协约
    • 中日民四条约
    • 开罗宣言
    • 2758號決議
  • 邦交国
  • 外交部
    • 駐外機構
  • 彈性外交
  • 務實外交
  • 活路外交
  • 踏實外交
  • 口罩外交

两岸

  • 臺灣問題
  • 歷史
    • 臺灣光復
    • 臺海危機
    • 開放兩岸探親
    • 辜汪會談
    • 飛彈危機
    • ECFA
    • CSSTA
    • 馬習會
  • 臺海現狀

  • 疆域
    • 區劃
  • 軍事
    • 國防部
    • 國軍
    • 軍旗
    • 勳章
  • 憲法
    • 增修條文
    • 訴訟法
  • 法律
  • 審查制度
  • 國民
    • 身分證
    • 護照
  • 政党
    • 列表

经济

  • 大陆时期经济
  • 大陸時期鐵路
  • 中央銀行
  • 科技
  • 臺灣經濟
  • 台灣經濟史
    • 黃金運臺
    • 美援
    • 三七五減租
    • 公地放領
    • 耕者有其田
    • 農技援外
    • 六期四年計畫
    • 十大建設
    • 勞動基準法
    • 十二項建設
    • 十四項建設
    • 新十大建設
    • 愛台十二建設
    • 前瞻計畫
    • 媒體
    • 彩券
    • 統一發票
  • 货币

    • 大陸時期
      • 銀圓
      • 法幣
      • 金圓券
      • 銀圓券
      • 中储券
      • 联银券
      • 边币
      • 銀毫
      • 舊臺幣
      • 东北券
      • 藏币
      • 四川藏洋
      • 老滇票
    • 台湾时期
      • 新臺幣
      • 新臺幣硬幣
      • 海南銀行銀圓券

    文化

    • 教育
      • 高等教育
      • 國家考試
    • 國語
      • 新文學運動
      • 國語運動
      • 國語政策
      • 國字標準字體
    • 國寶
    • 國樂
    • 節日
    • 國家公園
    • 國家風景區
    • 自然保護區
    • 自然生態保護區
    • 環境保育

    人口

    • 大陸時期
    • 臺灣人口
    • 五族共和
    • 中华民族
    • 國族認同
      • 中國人
      • 臺灣人
      • 金門人
      • 华人
      • 原住民
      • 新移民

    宗教

    • 悟善社
    • 主徒会
    • 非基督教运动
    • 中國佛教會
    • 中國回教協會
    • 穆斯林叛乱

    国家象征

    • 稱號
    • 國旗
    • 國徽
    • 國璽
    • 國慶日
    • 國歌
    • 國旗歌
    • 國花
    • 國家元首
    • 首都

    • 分类
    • 主题

    有限承认国家

    关于外交承认和外交关系参见括号内条目链接

    联合国会员国

    未被所有聯合國會員國承认

    • 亚美尼亚共和国
      • 外交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外交
    • 塞浦路斯共和国
      • 外交
    • 以色列国
      • 承认
      • 外交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外交
    • 大韩民国
      • 外交

    联合国观察员国

    未被所有聯合國會員國承认

    • 巴勒斯坦國
      • 承认
      • 外交

    非联合国会员国

    至少一个联合国会员国承认

    • 阿布哈兹共和国
      • 承认
      • 外交
    • 中华民国
      • 承認
      • 外交
    •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
      • 外交
    • 科索沃共和国
      • 承认
      • 外交
    •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 承认
      • 外交
    • 南奥塞梯共和国
      • 承认
      • 外交

    仅被非联合国会员国承认

    • 阿尔察赫共和国
      • 承认
      • 外交
    •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
      • 承认
      • 外交
    • 索马里兰共和国
      • 外交

    亚洲各国家和地區外交

    聯合國會員國

    • 阿富汗
    • 亞美尼亞
    • 亞塞拜然
    • 巴林
    • 孟加拉國
    • 不丹
    • 文莱
    • 柬埔寨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賽普勒斯
    • 埃及
    • 格鲁吉亚
    • 印度
    • 印度尼西亚
    • 伊朗
    • 伊拉克
    • 以色列
    • 日本
    • 約旦
    • 哈萨克斯坦
    • 朝鲜
    • 韩国
    • 科威特
    • 吉尔吉斯斯坦
    • 寮國
    • 黎巴嫩
    • 马来西亚
    • 馬爾地夫
    • 蒙古
    • 缅甸
    • 尼泊爾
    • 阿曼
    • 巴基斯坦
    • 菲律賓
    • 卡塔尔
    • 俄羅斯
    • 沙烏地阿拉伯
    • 新加坡
    • 斯里蘭卡
    • 敘利亞
    • 塔吉克斯坦
    • 泰國
    • 東帝汶
    • 土耳其
    • 土库曼斯坦
    • 阿联酋
    • 乌兹别克斯坦
    • 越南
    • 葉門

    与台湾建交的国家

    聯合國观察员

    • 巴勒斯坦

    未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

    • 阿布哈茲
    • 阿尔察赫
    • 中華民國(臺灣)
    • 北賽普勒斯
    • 南奥塞梯

    属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 阿克罗蒂里和泽凯利亚
    • 英属印度洋领地
    • 圣诞岛
    • 科科斯(基林)群岛
    • 香港
    • 澳门

    有多少国家承认台湾独立?

    目前中华民国与世界14个主权国家拥有正式外交关系,其余国家则因一个中国政策而不承认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与部分无邦交国家维持往来,视情形互设代表机构。

    美国 承认台湾是 一个 国家 吗?

    美国的政策“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主权。 美国的政策“没有承认”台湾为主权国家。

    国际社会承认台湾吗?

    虽然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但是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由此,中国拥有对台湾的主权也从未改变。 第二,国际社会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台湾加入哪些国际组织?

    重要國際組織.
    聯合國(UN).
    世界衛生組織(WHO).
    亞太經濟合作(APEC).
    國際民航組織(ICAO).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