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年輕人的佛學入門pdf

【目錄】
推薦序:一部導引初學的佛學入門書/藍吉富
推薦序:進入佛法堂奧的引路指南/陳劍鍠
自序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什麼叫做佛學
第二節 研究佛學怎麼樣下手
第三節 佛學和學佛須要分別清楚
第二章 佛教的背景和它的成立原因
第一節 佛出世前印度的思想界
第二節 佛出世前印度的社會
第三節 佛教成立的原因
第三章 釋迦牟尼的略史
第一節 釋迦成道以前的狀況
第二節 釋迦成道的時期
第三節 釋迦的轉法輪
第四節 釋迦的入涅槃
第四章 佛教的立腳點和它的教法
第一節 佛教立腳點在乎人生的多苦觀
第二節 佛家的教法
第五章 釋迦滅度以後弟子結集遺教
第一節 第一次結集
第二節 第二次結集
第三節 第三次結集
第四節 第四次結集
第五節 大乘經典的結集
第六節 祕密經典的結集
第六章 佛教在印度的盛衰
第一節 小乘佛教的分裂
第二節 大乘佛教的發展
第三節 大小兩乘的分別
第四節 印度佛教的衰頹
第七章 佛教傳入東方的狀況
第一節 佛教東傳的時期
第二節 歷代的譯經事業
第三節 各宗的次第成立
第八章 大藏經的雕刻
第一節 中國雕印的大藏經
第二節 日本雕印的大藏經
第九章 佛教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 佛教大體的研究
第二節 佛教歷史的研究
第三節 佛教教理的研究
第四節 經論的研究
第十章 佛家的修行方法
第一節 戒定慧三學
第二節 禪 觀
第三節 念 佛
第四節 持 咒
第十一章 結 論
附錄一:佛學大意
附錄二:五蘊大意
附錄三:近代佛學入門參考書

【寫給年輕人的佛學入門】佛家八正道的修行方法——戒、定、慧三學

寫給年輕人的佛學入門pdf

Photo Credit: Deposite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戒、定、慧三學,是佛家的根本功夫。三藏中的律藏是講戒學的,經論是講定慧的。小乘從四諦用功,道諦中的八正道,就是戒、定、慧;大乘菩薩的六度,也是戒、定、慧。

文:蔣維喬

戒、定、慧三學

前文曾說過釋迦的根本教法,是苦、集、滅、道四諦。我們既已知道人生是苦果,今生所以結成這苦果,是前生所造的業和煩惱聚集成功的。我們如果聽其自然,順著生生死死去輪轉,也就罷了,倘若要超出這苦海,解脫生死的苦痛,就不能不講修行方法。這方法就是四諦中的道諦,叫「八正道」。

要實行這八正道,有一定的下手次序,就是戒、定、慧三種學問。

戒學

什麼叫「戒學」呢?人們的動作,總不外乎身、口、意三業,戒就是防止惡業而定的規條。釋迦在世時,因為防止弟子們有作惡的行為,立下種種戒條。釋迦滅度後,優波離誦出戒律,成為定制,就有律藏。以後分派愈多,條文細密,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成了專門的學問。但是戒條儘管繁多,都從根本的五戒推演而出,所以我們只要知道創立五戒的本意,就得到戒學的要領了。

五戒名目:

第一,是不殺戒。人類和畜生,同是有生命的動物,如今為貪自己的口腹,殺害他物的生命,來滋養自己的生命,論情論理,都說不過去。然而人們竟因向來習慣,視為固然,豈不可怪?昔願雲禪師有云:「數百年來碗裡羹,冤深如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須聽屠門半夜聲。」何等痛切。動物被人類宰殺,不過力量不敵,無可如何,懷恨報復的念頭,何嘗沒有。這是佛家第一要戒殺的意思。

第二,是不盜戒。物各有主,不是我的,何可妄想竊取,這理人人都易明白。但是立戒的本旨,是對於他人之物,絲毫不生一點妄取的念頭。譬如公家的物件,無論一張紙、一枝筆,不是公事,也絕不濫用,這就不容易了;這樣方算是不盜。

第三,是不邪淫戒。我們投胎做人,就是因為父母的淫欲而來,所以淫欲是生死的源頭。如今要超脫生死,當然要在根本上解決,所以要戒淫。出家人簡直斷絕淫欲,立戒格外的嚴,就叫「不淫戒」。若是在家人,都有妻室,不容易立刻斷除,故立下「不邪淫戒」,就是除自己妻室外,不可對他人妻女,有邪淫的行為,叫做不邪淫。

第四,是不妄語戒。離開事實,妄造虛言,這種顛倒是非,誑惑眾聽,是最不好的行為,也是人們最容易犯的毛病,所以要立這戒。

第五,是不飲酒戒。飲酒足以亂性,令人昏亂,就是照現在衛生家說話,飲酒也是有害無益的。再推廣的說,釋迦在世時,還沒有吸煙的風俗,所以不曾立不吸煙戒,照現在的習俗,應該立不飲酒、不吸煙戒才是。

前文曾經說過人們的根本煩惱,是貪、瞋、癡,一切煩惱,都從這而出,所以叫「三毒」。三毒先以意思做動機,然後發現於身的方面,而為殺、盜、淫的惡業;發現於口的方面,而為妄語的惡業;發現於身、口兩方面,而為飲酒的惡業。可知五戒,就是對症發藥,治這三毒的毛病。

不殺是戒瞋的,因為凡是殺念,總是由瞋而起的。不盜所以戒貪,凡盜念總是由貪而起的。不淫所以戒癡,男女的慾,總是由癡而起的。不妄語是兼戒貪癡,大概妄語無非是想隱藏自己罪惡,或想詐取名利。隱藏是由癡而起的,詐取是由貪而起的。

這貪、瞋、癡三毒,是人們有生以來,本性固有,對此立不殺、不盜、不淫、不妄四戒,是治本性的病,所以這四種叫「性戒」。至於飲酒雖和貪、瞋、癡也有關係,但是因後天的欲望而起,不是本性所固有的,所以飲酒一戒,叫做「遮(禁也)戒」。

人們果能實行這種戒學,自然煩惱慢慢減輕,去惡進善,自有把握,所以學佛第一要從戒入手。

定學

什麼叫做「定學」呢?

定是治心的最要功夫,人們的身心苦果,既然是業和煩惱所聚集的因所造成的,可知要解脫苦果,先要斷苦因。業和煩惱,無非從心發生,試返觀我們的心,是怎麼樣情況?那是前念去、後念來,念念相續不已的無數妄念就是了。於此可下斷言,人們生死的根本(因),就是這個妄念。既已明白這理,所以治心功夫,是最要緊沒有的了。

戒學既除掉身、口方面的惡業,定學就專從心的方面下手。下手的方法,大概可就預備及實行兩段,略說一說。

一、預備

預備以環境為先,當擇寂靜的地方,免得紛亂心意,所以出家人住的寺院,多在名山。我們在家人,不能入山,但在家中擇一間淨室,也就可以得到相當的環境,然後先用調身、調心的功夫。

身的方面:飲食宜有節,不宜多,睡眠宜有一定時間,大概以八小時為度。平時舉動,勿可粗暴,使氣血平和,肢體愉快。

心的方面:妄念用事,從吾人有生以來就是這樣。所謂意馬心猿,要它調伏,真是不易,然不可怕難,慢慢做去,久後自然有效果。須知我們的動作,不外行、住、坐、臥四種威儀。除臥時我們沒有把握外,其餘行、住、坐三威儀,我們要時時刻刻留意,不要聽它胡思亂想,如治亂麻,耐性徐徐理之,自有頭緒。

二、實行

就是每日早晨或晚上,到靜室中去打坐。這也要在身、心兩方面注意。

身的方面:應置一方凳,上鋪厚軟的墊子,臀部再墊高一、二寸,然後盤足端坐於上,或用右腿加於左腿,或用左腿加於右腿,都可隨便。左右手交握,安於小腹的下方。腎囊要懸空,勿使受壓。

心的方面:就要一切放下,把妄念掃除乾淨,只存一個正念,猶如明鏡,不染一塵。初學的人,於這種功夫最難下手,但有一種簡便方法,就是「數息法」。鼻端的氣,一出一入,叫「一息」,入坐以後,怕心意散亂,就可留意一出一入的息,第一息數個「一」字,第二息數個「二」字,如是一直數到「十」字,再回轉來數「一」字。循環默數,自一至十,一點不亂,念頭全注在數字上,紛亂自然可免。況且息是屬於身的方面,數是屬於心的方面,今用這法,可使身心自然合而為一。這法是初習定學的人,最合適的。要知道定學的詳細情形,可參看我的《因是子靜坐法》。

慧學


猜你喜歡

Tags:

「聽爸媽的話──共創友善育兒環境」座談,兒福聯盟x親子天下提出三點呼籲

寫給年輕人的佛學入門pdf

Photo Credit:兒福聯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兒福聯盟與親子天下於6日共同舉辦「聽爸媽的話—共創友善育兒環境」座談,邀請網紅父母陳珮芬與林時民、黃瑽寧醫師、石易平副教授及王婉諭立委等人,共同討論如何讓台灣育兒環境更加友善。

長期關注育兒家庭議題的兒福聯盟與親子天下,於6日共同舉辦「聽爸媽的話—共創友善育兒環境」座談,現場邀請到親子系臉書粉絲團「林叨囝仔The Lins' Kids」一家、黃瑽寧醫師、石易平副教授及王婉諭立委等進行對話,從不同的角度,分享如何從硬體環境及社會氛圍建構友善育兒環境。除了育兒家長到場發聲之外,現場也播放兒福聯盟2022年育兒支持議題愛心大使-林心如所拍攝的「小朋友,是讓人更好的朋友」形象廣告。心如說自己生孩子後的最大改變是變得更加有耐性,對待他人也更有同理心,教育孩子雖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看到孩子能力逐漸「解鎖」,一切都很值得,也希望大家在公共場合聽到孩子哭時,能多一點包容,給爸媽多一點支持。

兒福聯盟林志嘉董事長致詞時表示,雖然現在政府提供多項經濟補助,減輕家長育兒負擔,但較少關心家長帶孩子外出遇到的不友善狀況,希望藉由這次座談的分享,集思廣益來為爸媽打造方便外出的友善育兒環境。座談現場也公布兒福聯盟「2022年育兒期待與實況焦點團體報告-友善育兒環境篇」結果,呈現當前台灣家長對育兒環境的親身經歷及滿意度。

寫給年輕人的佛學入門pdf

Photo Credit:兒福聯盟兒福聯盟林志嘉董事長。

育有六寶的親子系臉書粉絲團「林叨囝仔The Lins' Kids」媽媽陳珮芬和爸爸林時民一起到場分享養育六個孩子的經歷。育兒11年的他們雖然感覺到政府對於育兒家庭的支持有變多,但育兒環境不論是硬體設施或是社會氛圍都還有改善的空間。媽媽陳珮芬表示硬體設施的部分親子停車位幾乎很難找到,就算找到空間也不夠大,難以讓嬰兒提籃順利上下車,以及買車票只有前兩胎有優惠,反倒像是在懲罰育有多胎的父母。

寫給年輕人的佛學入門pdf

Photo Credit:兒福聯盟親子系臉書粉絲團「林叨囝仔The Lins' Kids」,媽媽陳珮芬和爸爸林時民。

黃瑽寧醫師則表示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教養方式,大部分的育兒困境反而不是硬體,更廣大的父母遇到的困境其實是「時間」,進入職場後很多產業對於育兒父母不友善的狀況就顯現出來,即使有育嬰假也很多父母還是不敢請,但孩子其實是需要很多時間陪伴的,建議企業都開始遠距工作的措施,成為一個常態。

石易平副教授也提到,現在社會對於育兒家庭的不友善是讓人不願生育的一大原因,並舉例新聞時事,有店家要求小孩背完圓周率後面30位才可以進入,小孩在現代社會似乎被貼上不能控制自己、髒亂的標籤。石易平副教授建議友善親子的大方向是「時間」,包含父母上下班工時和學校的上下學時間設計,可以更親子友善,才能有工作時間和陪伴孩子成長的平衡。

王婉諭立委也到場表示,政府一直以來多著重在經濟面的補助,但現行育兒津貼排富條款仍不太合理,育兒家庭的負擔其實非常大,即使是月薪十萬的父母,一個月光安親班也需要負擔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所得,且只有經濟面補助很難讓民眾有感或成為大家願意生育的原因,育兒友善的硬體設施和社會氛圍應並重。

寫給年輕人的佛學入門pdf

Photo Credit:兒福聯盟聽爸媽的話綜合座談時間。

兒福聯盟「2022育兒期待與實況焦點團體報告-友善育兒環境篇」

今(2022)年初,兒福聯盟邀請已生育一個孩子的夫妻及未生育孩子的夫妻,辦理4場次的焦點團體,透過彙整與會者對育兒的期待及分享育兒經驗,發表「2022育兒期待與實況焦點團體報告」。兒盟指出,根據育兒家長及育齡夫妻所傳達的心聲可知,台灣當前的育兒環境存在「硬體設施不友善」、「社會氛圍不友善」兩大困境:

(一)硬體設施不友善,帶幼兒出門障礙重重
育兒家庭提到帶幼兒出門的日常,免不了會碰到硬體設施設備缺乏的問題,如:親子車廂一票難求、餐廳廁所或公共空間男廁沒有尿布台、親子停車位被占用、上下車空間太窄等問題。此外,與會的育兒家長也提及,適合幼兒活動的戶外空間明顯不足,尤其都會區之外的地區,可以讓幼兒活動的公園或公共場館更缺乏,少有讓育兒家庭安心的空間可供孩子們活動放電,難以促進幼兒身心平衡發展。

(二)社會氛圍不友善,育兒家庭承受諸多壓力
除了具體的設施設備問題外,育兒家庭帶幼兒出門、用餐,免不了會在意其他路人看待自己和孩子的眼光,如果正好孩子哭鬧,又遇到包容度比較低、甚至想干涉、批評家長教養狀況的陌生人,育兒家庭往往需要同時處理孩子,又得回應他人的指責和抱怨,十分困窘和難熬。未生育夫妻也表示,雖然還沒有帶孩子外出的經驗,但對於社會氛圍是否友善育兒,也有很深的感觸,也會擔心自己是否能承擔這些異樣眼光和壓力。

兒福聯盟白麗芳執行長表示,兒福聯盟從2012年調查發現,育兒家長面臨「行路難、如廁難與搭車難」的外出困境,之後促成「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修法,增訂孕婦及親子停車位、親子廁所盥洗室及親子車廂等友善育兒環境的條款。雖有相關法條加持,但實體環境改善的速度,仍跟不上家長的需求;兒盟2017年調查發現,近6成媽媽覺得外在環境不友善、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很有壓力;兒盟今年「育兒期待與實況焦點團體報告」也發現,家長仍覺得當前育兒環境不夠友善,雖然法規有進步,有各式親子友善設施的設立,但設施似乎不符合家長需求,像是親子停車格不夠大、親子車廂不夠多等等。因此,兒盟呼籲政府,應普設從育兒需求出發的各項硬體設施,營造同理、體諒育兒家庭的社會氛圍,讓台灣家長更可以安心育兒。

兒福聯盟x親子天下共同呼籲3大訴求:普設育兒設施、同理取代指責、多聽爸媽的話

綜合兒福聯盟2022「育兒期待與實況焦點團體報告」及親子天下爸媽心聲,對於已生育及未生育家庭造成無形的心理壓力。兒福聯盟與親子天下共同提出以下三點訴求,呼籲政府重視家長的需求,回應家長的困境與期待,讓台灣的育兒家庭能得到更有力的支持:

(一)普設育兒設施
我國雖有設置孕婦及親子停車位、親子廁所盥洗室及親子車廂的法源,但實際設置與使用情形,至今無從得知,建議政府對於友善育兒設施進行全國性盤點,並針對設置情況不佳的地區持續追蹤改善,以增加育兒設施的普及率,讓育兒家長帶孩子出門安心無礙。

(二)同理取代指責
在公共場合遇到帶孩子出門的家長,請社會大眾多點耐心,多點禮讓,多點體諒、包容和支持,藉此提升整體台灣社會友善育兒的氛圍,讓每位育兒家長出門在外,都能感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同理與善意。

(三)多聽爸媽的話
檢視政府近年來推出的育兒政策,多聚焦於加碼育兒津貼及幼托補助,對於育兒家庭日常使用的公共空間友善度關注不足,建議政府應從家長觀點出發,訂定相關法規時,多邀請家長參與,廣納家長意見,才能規劃出對育兒家庭更友善的公共空間,減輕家長外出的壓力。

更多調查結果與相關報導,請見【兒福聯盟】共創友善育兒環境,和林心如一起成為更好的人!。

本文章內容由「兒福聯盟」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


猜你喜歡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