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 美語 下載

Split APKs: config.ar, config.arm64_v8a, config.de, config.en, config.es, config.fr, config.hi, config.in, config.it, config.ja, config.ko, config.my, config.pt, config.ru, config.th, config.tr, config.vi, config.xxxhdpi, config.zh

殲-15(代號:飛鯊,北約代號: Flanker-X2,側衛-X2)是一款30噸級重型艦載型第四代戰鬥機,以從烏克蘭取得蘇聯艦載機Su-33的原型機作為參考研發定型而成,同時由瀋陽飛機工業集團以殲-11B戰鬥機的生產為基礎製造,是中國海軍的第一代艦載機。2012年開始到遼寧號航空母艦服役,2016年,量產型號已經部署;2019年起部署于中國首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號航空母艦上,屬於中國航空母艦計劃的一環。

陆上测试[编辑]

2009年8月,殲-15進行了首次飛行測試。除复合材料外,结构上采用自行研制还有折叠机翼连接部分、起落架、武器挂架、着舰尾钩、雷达告警天线等,其中起落架为双轮结构并做了加强处理,但未有弹射起飞的处理,武器挂架采用了国产挂架以迎合国产武器的挂载,其中翼尖挂架的改动较大。

2011年4月25日,第二架殲-15原型機進行了飞行測試。[10]

2011年年中,互聯網信息顯示殲-15采用了新型涡扇-10H改進型渦扇發動機。该型发动机是由涡扇10發動機發展而來的。起飛推力提高至12,800千克(125.4千牛),改善了加速性,使到其具有更為敏捷的推力瞬變能力和速度響應特性,滿足了艦載戰鬥機於起飛、復飛或逃逸性能上的需求,并且保證了比陸基發動機更強的抗畸變能力。[11]551、552、553、555、556、557号原型机裝備俄制AL-31發動機型兩台,单台最大后燃器推力125千牛,应急起飞模式推力约128-132千牛。554号等原型机裝備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 WS-10H兩台,单台最大后燃器推力130千牛,应急起飞模式推力约135千牛。据歼15总设计师孙聪透露,国产的涡扇-10H版发动机仍有诸多问题待解决。歼-15近期已经批量产量,发动机仍用俄制AL-31F。[12]

舰上测试[编辑]

2012年11月23日,首架歼-15原型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進行着艦測試和起飞測試成功[13]。

2013年3月7日,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殲-15總設計師孫聰於兩會期間接受中國新聞社訪問時透露,殲-15目前處於飛行員培訓階段,正在進行小批量產;中國下一代艦載機可能於2020年前問世[14]。

2013年6月18日,歼-15再次在辽宁舰起降,并进行首次驻舰飞行。[15]截止到2013年9月20日,歼15已知生产了7架原型机,编号为551、552、553、554、555、556、557,其中除554号采用了深灰色海军涂装外,其余均为黄色原型机涂装。

2013年12月初,由中国民间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泄露一张采用标准的海军灰蓝色涂装,座舱后部涂装有海军军旗,垂直尾翼涂有一只“飞鲨”图案,机头及垂直尾翼有正式编号的歼-15舰载战斗机,说明该型战机已经通过试飞阶段,正式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正式服役,并已进入量产阶段。

截至2017年10月首艘航母辽宁舰已经满编24架歼-15。飞机编号从100-123,除110号机外均有图片现身。

2018年4月,央视曝光了第二个歼-15团在辽宁号上的起降作业,目前编号最大为212。

2019年5月,歼-15首次部署到當時尚未命名的山東艦上,並首次在該艦起降。及後,該批新部署的歼-15於同年12月17日隨山東艦入役。

后续机型[编辑]

据《南华早报》2018年7月的报道,中国军事专家李杰认为,开发一种新的舰载战斗机以提高航母战斗群的战斗力是有必要的,他认为歼-31隐形战斗机未来有望取代歼-15战斗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将张洪贺表示,中国正在开发一种新型舰载机。[16][17][18]

衍生型[编辑]

殲-15S[编辑]

2012年11月3日,串列双座版本的歼-15S进行了首次飞行測試,可以作為训练和战斗等多種用途。[19]该机原型机使用涡扇-10发动机。 2014年1月,殲-15S艦載戰鬥機掛載「夥伴加油吊艙」,并进行「夥伴加油」训练。夥伴加油,即同型机加油,能大大增加「飛鯊」的載彈量,并延伸其作戰半徑。[20]

殲-15D[编辑]

殲-15D是在殲-15S雙座型基礎上所研製電子戰攻擊機,該機曾被捕捉到攜帶類似KG600翼尖電子戰吊艙的裝置飛行,而這種裝置是中國安裝在為實施防空壓制任務(SEAD)進行優化的殲-16雙座戰鬥機上。

2021年4月完成首飛的殲-15D電子戰攻擊機,近日[何时?]被流出其機身已塗上海軍灰,可能表明該機結束試飛,小批量交付部隊試用。 殲-15D為了適應這套機載電子戰系統進行設計上的改動,包含去除了機頭部分的OLS-27紅外搜索和跟蹤裝置,拆掉30毫米航炮和空速管,以及用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替換了機械掃描雷達。

報導強調,這些結構上的變化為殲-15D增加一個座位,使其能夠有效實現艦載操作,同時仍可以搭載足夠的彈藥執行任務[21]。

殲-15T[编辑]

第一架殲-15T原型是在2016年7月首飛,而同年11月第二架殲-15T原型首度成功從荒地村空軍基地的陸基電磁彈射設施起飛。[22]而殲-15T的正式照片於2021年12月17日首次曝光,[23]是預計用於福建號航空母艦的新型號,裝有新型的特殊前起落架,以用於電磁彈射航母上。除了新型前起落架外,翼尖掛架也從原本的倒L型改為一字型,預計用於搭載新型霹靂-10空對空飛彈。此外座艙前的紅外線搜索與追蹤系統,以及前緣機翼也出現變化,而應該意味航空電子系統有所改良,如加裝了機翼前緣雷達等。據分析認為,殲-15T似乎換裝了先進的「主動電子掃瞄陣列雷達」(AESA)系統,而且大幅進行機身減重,可載更多彈藥。[24]分析還認為,由於殲-15T是已歷經時間驗證的改良版艦載戰機,和嶄新的殲-35不同,在量產、整合及訓練上更容易上手,因此應會優先裝備部隊。[24]美國The 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認為,殲-15T將改用自產的渦扇-10發動機,而不是俄羅斯提供的AL-31發動機。[25]

技術規格[编辑]

機型源自蘇聯Su-27海軍版本,本來內部該原型機預定稱為Su-27K,此系列研製途中遇上蘇聯解體後暫時停滯,後來才由俄羅斯延續開發並於1998年在該國服役,俄軍定型的量產版本被稱為苏-33战斗机,因為俄羅斯不予向中國出售艦載機技術,而且俄方正在退役Su-33,並已經計劃更換為米格-29KR[26]為主,所以說殲-15的設計與服役目的雖然與Su-33非常相似,事實上未來的部署情況會是截然不同的,中國海軍所裝備的艦載機,其實是由烏克蘭提供的原型機上分頭開發出來的自用版本。

該氣動外形仿製自烏克蘭提供、現稱蘇-33艦載戰鬥機的10架原型機的其中一架(該機實為機件狀態較好的T-10K-7,而T-10K-3僅充當備件而喪失絕大部分參考價值),並且融合了殲-11B的技術大幅改造,裝配前翼,並有折疊式機翼、起落架強度增加、機尾裝有著艦尾鉤等艦載機特徵。邊條、升力前翼、折疊機翼、折疊尾翼、尾椎等,採用國產複合材料,複合材料的比例相比蘇-33有所增加,並採取了一定減重措施,殲-15空重估計小於19噸。殲-15與原版設備方面的差異最大,電子系統亦為中國產,而原型機與蘇27側衛家族同樣具備了IRST紅外光電探測器,猜測飛行員同樣具備全方位頭盔瞄準具,來搭配自行開發的武器系統。

央視《軍事報導》2019年3月19日消息,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部日前在渤海某海域,連續組織多架殲-15艦載戰鬥機空中加受油訓練,錘煉部隊在複雜條件下的海空作戰能力,這是央視軍事報導首次放出殲-15夥伴加油畫面。[27]

参考资料:[5]

基本信息

  • 机组:1或2
  • 長度:22.28米(73英尺1英寸)
  • 翼展:15.0米(49英尺3英寸)
  • 宽度:7.4米(24英尺3英寸)(折叠)
  • 高度:5.92米(19英尺5英寸)
  • 机翼面积:67.84平方米(730.2平方英尺)
  • 空重:17,500公斤(38,581英磅)
  • 总重:27,000公斤(59,525英磅)
  • 最大起飛重量:32,500公斤(71,650英磅)
  • 发动机:2台WS-10A,每台89.17千牛頓(20,050英磅力)推力 干推力,132千牛頓(30,000英磅力) 带后燃器

性能

  • 最大速度:2,551公里每小時(1,585英里每小時;1,377節)
  • 转场航程:3,500公里(2,175英里;1,890海里)
  • 升限:20,000米(66,000英尺)
  • 推重比:1.00

武器

使用国[编辑]

在辽宁号实验起飞参数[编辑]

与俄罗斯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相同,辽宁号航空母舰没有配备舰载机起飞弹射装置,拥有一个14度滑跃甲板,并配有105米短距跑道两条、195米长距跑道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曾于2012年11月23日由飞行员戴明盟将没有武器外挂、完全拆除武器挂架及机炮备弹的歼-15(小于标准内油5.3吨,最大减重方案)成功降落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并成功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放飞了采用同样配置并带有标准内油的歼-15战斗机552、553号(195米跑道)。

2013年6月30日6时15分,歼-15战斗机成功在辽宁号航空母舰105米跑道上进行了短距起飞,所用歼-15原型机无武器外挂、完全拆除挂架及机炮备弹,燃油约3吨。

2013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渤海海域对歼-15战斗机舰上不同跑道的最大起飞重量进行了验证,实验中歼-15战斗机携带了霹雳-8训练弹(红色)、500公斤自由落体炸弹、鹰击系列反舰导弹训练弹(白色)、以及霹雳-12中距空空导弹训练弹(白色),证实了在不同起飞阵位上的多任务起飞最大重量。

起飞实验数据[编辑]

在24节甲板风,使用AL-31發動機 sep.3型时:

105米起飞阵位(辽宁号的短距离起飞点):歼-15最大安全起飞重量约28.7吨,挂载方案为2枚霹雳-12中距空空导弹、2枚霹雳-8B格斗导弹,加油方案约9吨(内部燃油满载)。

195米起飞阵位(辽宁号的长距离起飞点):歼-15最大安全起飞重量约29.3-31.5吨,挂载方案为6枚500公斤自由落体炸弹或2枚鹰击系列反舰导弹、2枚霹雳-8B格斗导弹,加油方案约9吨(内部燃油满载)。

JAS 39「獅鷲獸」(瑞典語:JAS 39 Gripen,中文又譯「獅鷲」)是一款由瑞典紳寶集團研製的輕型第四代戰機,JAS 39具有多功能、高適應性特點,這關鍵在於先進科技與有效的人機工程相配合。輕巧而結實的結構(有1/4的複合材料),三角翼設計,人工強化與全天候線傳飛控的飛行操縱,包含後燃器的發動機RM12(GEF404),高性能的輕型的雷達及其它系統,都以適於機師操作的方式結合在一起。

目前JAS 39已服役於瑞典、捷克、匈牙利、南非、泰國、巴西空軍。

JAS-39的JAS縮寫為瑞典語中的Jakt(對空戰鬥)Attack(對地攻撃)Spaning(偵察)的縮寫、由以上文字可見JAS 39為一戰鬥、攻撃、偵察兼具的Multirole Aircraft(多功能戰鬥機)。達成機體的大小被分為輕型戰鬥機、續航距離的妥協、汰換運用上的容易性與高效能低價位的實現。是瑞典空軍用來接替汰換Saab 37 Viggen的戰機。

JAS-39由鴨型翼(前翼)與三角翼組合而成近距耦合鴨式布局,繼承了Saab 37 Viggen的氣動型式,結構上廣泛採用複合材料,主翼爲切尖三角翼帶前緣襟翼和前緣鋸齒,全動前翼位於矩形進氣道的兩側,無水平尾翼。機翼和前翼的前緣後掠角分別爲45°和43°。該機能在所有高度上實現超音速飛行,並在短場起降上取得最大的效率。

可收放前三點式的主起落架爲單輪式,向前收入機艙;可轉向前起落架爲雙輪式,向後收入機身下部。機輪和輪胎有碳圓盤剎車及防滑裝置。採用帶有覆面層隔板的楔形進氣道。機身內裝自封式主油箱和集油油箱,採用燃油綜合管理系統控制。

JAS-39採用座椅向後傾斜28°,類似美製F-16,使駕駛員可承受更大G力。水滴狀座艙蓋及單片式曲面風擋玻璃。主要機載設備有PS-50/A多功能脈衝都卜勒雷達,具有目標搜索/截獲和地面檢視/攻擊能力。D80中央電腦系統,3條STD1553B數據匯流排,雷射慣性導航系統和雷達高度表,EP17座艙電子顯示系統,以及先進的電子反制系統等。EP17包括一台衍射光學抬頭顯示器、三台儀錶顯示器、一台FD5040錄像錄影機,以及少量備用常規儀錶組成。

PS-05/A多工模式脈衝都卜勒雷達和前視紅外線設備莢艙組成了JAS-39的偵測系統。紅外線前視外掛莢艙掛在發動機右側進氣道下方,夜間和執行偵察任務時,通過駕駛艙右側地面顯示器上顯示目標熱視圖像。空戰時,探測系統負責目標搜索,在遠距離內跟蹤數個目標,在近距離內廣角快速掃瞄及鎖定,控制飛彈和機炮射擊。對地攻擊時,該系統探測海面及地面上的目標,繪製高解析度地圖,控制飛彈和其它攻擊武器的發射,同時規避障礙和導航。該脈衝都卜勒雷達的功能遠遠超過以往的瑞典戰鬥機雷達,而且體積只有以往型號的60%。

動力裝置爲一台GE通用電器公司和VOLVO航空發動機公司聯合研製的RM12(F404J)渦輪扇發動機,淨推力爲54KN,後燃器推力爲80.5KN。武器包括內置的1門27公釐「Mauser」自動式機炮。機上共有7個外掛點,翼尖2個可掛AIM-9L「響尾蛇」紅外線追熱空對空飛彈,每個翼下的2個掛架和機身中線上的1個掛架可掛裝短距和中距空對空飛彈,如Rb47、魔術飛彈以及AIM-120等。

開發過程[編輯]

JAS-39作為Saab 37 Viggen的後繼型機種於1980年開發開始,1981年機體的初期提案於翌年得到政府審核通過、試驗機5架與量産型30架的開發契約簽訂。

JAS-39的試驗一號機於1988年12月9日的第一次飛行升空。試驗一號機於1989年2月3日的試驗飛行中因線傳飛控的缺陷導致飛行員導生震盪(PIO¹)發生,著地失敗。試驗一號機嚴重破損,JAS-39A量産型一號機因此轉為試驗使用。在1992年第一次飛行成功後。量産型2號機-實際上的量産初號機於1993年的第一次飛行、爾後機體發生與試驗型一號機相同的線性飛控缺陷於同年8月8日墜落,JAS-39的軟體改進的必要導致生産計畫的大幅延遲。1995年就要編成的第一個飛行隊足足延遲了一年直到1996年才達成。複座型的JAS-39B於1996年第一次飛行升空。

  • 1980年:開發開始
  • 1982年:整體構型確定,瑞典政府下達原型機訂單
  • 1988年12月9日:原型機試飛
  • 1989年2月3日:1號原型機失控墜毀
  • 1993年3月4日:量產型1號機(39-101)試飛
  • 1993年:量產型2號機試飛
  • 1993年8月18日:量產型2號機墜毀
  • 1996年:配發瑞典空軍作戰單位
  • 1996年:鷹獅B型試飛

冷戰期間,雖然瑞典的軍事力量建立在中立政策上,但面臨戰爭時位於北約和華約前線,受到敵方的突襲機會很高。為了減低被突襲所受到的傷害,戰鬥機和機場的分佈採取分散在國土各處的措施,機庫則掩蔽在山洞之中,能夠在一般的高速公路上起飛。而高速公路必須有數公里的直線道可以作為跑道是非常少的。因此瑞典的戰鬥機具有短距離起降(STOL)的功能是必要的。因此,機庫掩蔽處的油、彈等獨立整備作業也是必要的、也要求高度的整備功能。

在獅鷲獸之前的瑞典戰鬥機,如Saab 37 Viggen,逆向噴射裝置(Thrust reversal)的使用使得他升降的跑道長度只需要500公尺就十分足夠,具有良好的STOL性能。但Viggen的重量都在10噸以上,在平常的高速公路上著陸前必須特別補強路面。

另一方面JAS-39,平常時起降必要的跑道距離約700公尺略比維京長。但本身重約6.5噸較為輕量化,高速公路上降落無須特別補強即可使用,因此可以使用的場所選擇非常多。

發展型[編輯]

JAS-39為當初瑞典國內專用作為考量而建造。但是於90年代後期瑞典與英國航太合作開始進行JAS-39的外銷,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瑞典將原先的JAS-39進行了整體強化,包括航電、機身結構、引擎皆進行更新;與原本構型外在最大差別為增加了軟管給油方式的空中加油裝置。這種新機型稱為JAS-39C/D,除了外銷客戶以外瑞典空軍也在使用者之列。

JAS-39 Demo:作為JAS-39C/D改良型JAS-39NG的先行實驗機,於2008年4月23日出廠,並於同年5月27日首飛成功。換裝F-414G發動機,相位陣列雷達,重新設計起落架,令載油量上升40%,同時機腹派龍增加到2個。於2009年1月21日,JAS-39 Demo首次進行1.2馬赫的超音速巡航。

JAS-39NG:換裝F-414G發動機,後燃推力22,000 lbf,Ericsson PS-05/A MK5主動相位陣列雷達[3],提升航程/載油量,航電座艙現代化,採用一具大尺寸觸控彩色LCD,客戶可選購BAE Systems頭盔顯示器來取代HUD。整體航電設備與F-16E/F相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