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凡 杰 尼 索 维 奇 的 一天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原名《854號囚犯》(俄語:Один день Ивана Денисовича)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作者自己的古拉格生活为素材写成的。1962年经主编亚历山大·特瓦尔多夫斯基帮助,发表在《新世界》杂志上。

小说主人公伊凡·杰尼索维奇原是集体农庄庄员,德蘇戰爭中上前线作战,后被德军俘虏,又趁机逃回部队,但被逮捕审查,在苏联反间谍机关的严刑逼供下,为了活命的他被迫承认自己是德国间谍,以叛国罪判刑十年,送入特别劳改营。小说集中描写了主人公在劳改营中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灯所度过的普通而又难熬的一天。

由于这部小说是苏联文学史上第一次描写劳改营的生活,小说又是经最高当局批准发表,无疑成为苏联文坛一件轰动性的事件,也引起了西方的极大关注,作者也因此一跃成名。

外部链接[编辑]

  • Text of One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Denisovich translated by H.T. Wille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 Text of One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Denisovi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俄文)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One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Denisovich (1970)》的资料(英文)
  • Audiobook Template:Ru-icon

规范控制
伊 凡 杰 尼 索 维 奇 的 一天

  • WorldCat Identities
  • BNF: cb120059097 (data)
  • LCCN: n79040324

伊 凡 杰 尼 索 维 奇 的 一天
这是一篇與文学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原名《854號囚犯》(俄語:Один день Ивана Денисовича)前蘇聯作家索忍尼辛的一部中篇小說,這部小說以作者自己的古拉格生活為素材寫成的。1962年經主編亞歷山大·特瓦爾多夫斯基幫助,發表在《新世界》雜誌上。

小說主人公伊凡·傑尼索維奇原是集體農莊莊員,德蘇戰爭中上前線作戰,後被德軍俘虜,又趁機逃回部隊,但被逮捕審查,在蘇聯反間諜機關的嚴刑逼供下,為了活命的他被迫承認自己是德國間諜,以叛國罪判刑十年,送入特別勞改營。小說集中描寫了主人公在勞改營中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燈所度過的普通而又難熬的一天。

由於這部小說是蘇聯文學史上第一次描寫勞改營的生活,小說又是經最高當局批准發表,無疑成為蘇聯文壇一件轟動性的事件,也引起了西方的極大關注,作者也因此一躍成名。

外部連結[編輯]

  • Text of One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Denisovich translated by H.T. Wille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英文)
  • Text of One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Denisovic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俄文)
  • 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上《One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Denisovich (1970)》的資料(英文)
  • Audiobook Template:Ru-icon

規範控制
伊 凡 杰 尼 索 维 奇 的 一天

  • WorldCat Identities
  • BNF: cb120059097 (data)
  • LCCN: n79040324

伊 凡 杰 尼 索 维 奇 的 一天
這是一篇與文學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2008)前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

苏德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45年2月,作者在东普鲁士的前线被捕,因为他同一个老朋友通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次年恢复名誉,后定居梁赞市,任中学数学教员。

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索尔仁尼琴的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上刊出。这部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1963年,作者加入苏联作协。这以后,他又写了好些作品,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除了《马特辽娜的家》等四个短篇外,其余均未能在苏联境内发表。1965年3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受到公开批判。

1967年5月,第四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前夕,索尔仁尼琴给大会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遭到当局指责。1968年,长篇小说《癌病房》和《第一圈》在西欧发表。1969年11月,作家被苏联作协开除会籍。

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迫于形势,索尔仁尼琴没有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1971年,德、法两国同时出版他的长篇小说《1914年8月》。1973年12月,巴黎出版了他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披露了从1918年到1956年间苏联监狱与劳改营的内幕。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随后他移居美国。

1989年,苏联作协书记处接受《新世界》杂志社和苏联作家出版社的倡议,撤消作协书记处于1969年11月5日批准的把索尔仁尼琴开除出苏联作协的“不公正的、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相抵触的决定”,同时委托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的作家们向最高苏维埃提出撤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74年2月12日的命令。根据苏联作协的决定,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开始在苏联国内陆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