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 蟲 農 食

菜 蟲 農 食

科技賣菜商——「菜蟲農食」打造不一樣的農業供應鏈,促進從產地到餐桌間的效率

菜 蟲 農 食

社企流/文:蘇郁晴

「你讀那麼多書,為什麼跑去賣菜?」儘管蔬果食材採購平台「菜蟲農食」並非單純「賣菜」而已,創辦人李昱德的媽媽仍不時這麼詢問他。

菜蟲農食創辦於 2017 年 8 月,主要為蔬果採購者與蔬果生產者提供兼具品質與效率的供應鏈服務。

創辦人李昱德 2006 年從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畢業後,於外商公司工作幾年,便飛往美國就讀密西根大學環境政策與經濟學雙學位。擁有這麼豐富的學經歷,李昱德為何跑去「賣菜」呢?

「當時在外商公司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工時大概 15 至 18 小時,一直在想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工作。」頭戴棒球帽、打扮休閒的李昱德說話很快,好似稍微慢下來,便會因此降低訪談的效率。

對環境保護議題滿是熱情的李昱德,決定赴美攻讀環境與經濟相關知識,盼能以宏觀的角度思考如何運用商業模式解決環境問題。李昱德認為,若是人生需要工作這麼長一段時間,希望能從事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的事情。

重新檢視台灣農業,看見生產與消費間的斷層

於密西根大學專攻食物供需安全議題的李昱德,求學期間意外發現到台灣農業尚待解決的問題——農產品送至餐廳供應鏈的斷層。

「我看到的狀況是,農業的生產端到需求端有很大的斷層,包含資訊流、物流、金流等。」李昱德說。蔬果從產地到餐廳的供應鏈過長,不但導致農產品容易腐壞、生產端的利潤也會被分散,李昱德希望能解決這項產業本質的問題,需要相對高的供應鏈管理能力才能夠縮短蔬果「從產地到餐桌」的距離。

另外,李昱德也發現農業生產與消費兩端的行為樣態難以連結。生產端通常採取「多量少樣」,例如種西瓜的農民不會去種荔枝、種荔枝的農民不種菜葉,但每一樣品項,農民都會大量生產;反之,消費端如餐廳或一般消費者的消費模式通常為「少量多樣」,要如何與多個生產端有效率地溝通所需的品項,需要良好的資訊流串連。

然而,資訊串連在農產業還相當傳統,幾乎所有生產者與消費者都還在以電話、傳真和 Line 等交易,無法達到最有效、即時的溝通。

為了改善農產業的供應鏈、吸引相關專業人才投入、促進產業價值提升,李昱德希望能藉由過去在世界頂級外商公司工作所汲取的經驗,於網路重新建構農產運銷供應鏈,並達成標準化後,便可降低生產、消費兩端中間所需耗費的成本,讓資訊流、物流、金流等都能快速傳達。

2017 年 8 月,李昱德正式創辦菜蟲農食,設立現代化的蔬果食材採購平台,盼為蔬果採購者(餐廳)與蔬果生產者(農民)建造更有效率的串連。

從產業門外漢,到產業供應鏈

然而,創業並非易事。

菜蟲農食剛成立時,團隊只有李昱德一人,一個月後才有另一位成員吳佳穎加入。為了要先了解產業,李昱德和吳佳穎向餐廳進行深度訪談,同時推廣自己的服務,兩人在台北市的一條路上敲遍所有餐廳的大門,被趕出門外是常有的事。

但李昱德並不因此覺得挫折,「我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夠好,人家才不給我機會,那自己就還要再改善。」李昱德淡淡地說,彷彿創業前期那段辛苦日子都是滋養他的重要養分。

儘管如此,還是有餐廳老闆看見菜蟲農食欲為農業帶來的價值,願意為甫創立的菜蟲農食敞開大門,「因為我們很少下廚,一開始與餐廳合作的時候,我們連菠菜和油菜都難以分辨,老闆就跟我們說要好好學習。」李昱德笑說,對於初期那些願意提供他們機會的老闆充滿感激。

為餐廳業者建立 3 項採購優勢

李昱德和團隊夥伴花費半年以上的時間,與餐廳老闆們坐下談,就從「買菜」這件事開始,李昱德才更加了解這些蔬果採購者所面臨的困境。

傳統的蔬果採購者若是要自己購買餐廳所需的蔬果,必須一大早就得起床、相當辛苦;若非自己購買、請別人送,會因為中間需要經過盤商的層層交易,貨到當下才能得知蔬果成本、且運送遲到率嚴重、無效率的作業過程又可能造成蔬果腐壞、浪費等問題。

對此,菜蟲農食透過數位技術祭出 3 大優勢:低於預算的採購、絕佳的採購服務、聰明的採購規劃。

菜蟲農食團隊全程掌握蔬果從產地到餐桌的物流和管理,取代蔬果運送過程需經過的層層盤商,並將其中省下的金錢成本回饋給生產者與採購者,使雙方皆能獲利;在物流運送的同時,菜蟲農食團隊也會以 app 接收採購者所回饋的物流準時度,並加以追蹤、檢討及優化,這讓他們近期的物流準時率高達 99% 以上,高效率的作業過程更降低蔬果腐壞的機率;最後,菜蟲農食也提供採購者能透過 app 預定接下來的採購需求,也因為菜蟲農食親自掌握供應鏈,採購者取得下訂貨物的前兩三天,便能知道蔬果價格,提早規劃成本。

為農民提供完整市場資訊

掌握採購者的需求後,李昱德和吳佳穎便再前往產地尋找中大型規模的生產者商量、了解他們可能碰到的問題——生產者的通路通常只有超級市場和大賣場等,難以進入餐飲業;又或者遇到大家在豐收、供過於求時,與他們合作的大盤商會為了不想虧損而跑路。

針對蔬果生產者,基於良善的創業初衷,他們向農民保證不會有因供過於求而跑單的狀況,更提供完整的市場資訊給生產者,使他們能夠提前規劃自己的生產產期,以降低蔬果供過於求的問題。

而今,菜蟲農食團隊合作的生產者與採購者各有 60 間與 400 間左右,合作的餐廳類別從美式、中式、義式等各式料理均有。

菜 蟲 農 食

團隊持續擴張是另一種挑戰

菜蟲農食的合作規模日益增加,團隊成員也從原本只有李昱德一人,變成近 50 人的團隊,且目前仍持續擴張中。

然而,團隊的擴張對李昱德來說,卻是一項挑戰。

「因為我們的商業模式不只有線上,還有線下的營運管理,所以工作是很高強度的,而且在維持高效率工作的同時,團隊也要不停的進化和改變。」李昱德說。「雖然我們創業的主題很有『人味』,但在管理上,我們十分數據導向,也會以數據衡量工作績效。」因此,李昱德經常耐心反覆與團隊成員溝通討論,希望菜蟲農食能夠盡快實踐優化台灣農業產業鏈的理想。

為了能更有效率的管理持續成長的團隊,菜蟲農食加入社企流第三屆 iLab 加速器計畫,希望能透過導師的指引,提供他們團隊管理的方法,並能協助他們在業務持續擴張的過程中,將社會影響力評估的模型納入團隊擴張的計畫中。

菜 蟲 農 食

「在這兩個面向,我覺得收穫都滿大的。」李昱德表示。「尤其導師給了我們相當明確的企業組織力分享、也提供很深刻的見解,很多都是在實務上可以去嘗試的。」

成為這個產業最不一樣的公司

如今,菜蟲農食即將邁向第三個年頭,回頭檢視團隊這一路以來的成長,李昱德細數,「第一,我們打造了這個產業鏈最不一樣的公司,這裡的夥伴都具有創業家精神,能夠用非常不同於傳統的方式一起工作,然後也滿目標導向的,我們有明確的共同願景。第二,我們在這個產業導入了許多跨國企業的管理思維,比如,我們使用 OKR(註一) 聚焦彼此的目標、我們的團隊建立了大數據分析等等。」

「我們應該是台灣第一個在這項產業中運用數據和網路技術優化供應鏈的公司。」李昱德頗為驕傲地說。菜蟲農食以科技為蔬果生產者與採購者建立「短供應鏈」,不但為雙方減少過去諸多不便,也為未來科技人才進入這項產業開拓新道路。

將用科技將「賣菜」服務拓展至海外

未來,菜蟲農食還規劃要追蹤蔬果從產地到餐桌的碳足跡,希望能將物流過程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另外,團隊也希望能規劃更完善的資訊系統,分析蔬果在運送的哪個環節中容易造成腐壞,並想辦法優化,以降低食物浪費。

「我們接下來的 3 個月就要開始往中南部擴點,今年第四季海外疫情歇息後,還要再往海外擴張。」李昱德充滿自信地分享團隊接下來一年的短期目標。

儘管在李昱德媽媽的眼裡,李昱德仍是「不務正業」跑去「賣菜」,但李昱德知道,他一手創立的菜蟲農食團隊早已走在產業前端,他們是一群懷有共同目標與理念、且不畏艱苦與辛勞的「科技賣菜商」。

註一:目標與關鍵成果(OKR)為一種目標管理法,是由下(員工)向上(主管)訂定的目標。

核稿編輯:李沂霖

菜 蟲 農 食

【 iLab 加速器徵件申請開跑!】Becoming More,加速成長

針對擴張成長階段的使命型團隊, iLab 加速器提供 3 對 1 的導師策略輔導、成長課程,以及緊密連結的專業夥伴及資源網絡,幫助團隊在計畫期間深入分析營運現況,並共同挖掘出成長動能,進而勾勒出社會影響力與商業營運共同成長策略的藍圖!

► 了解更多 iLab 加速器
► 這次孵化器與加速器同時開啟徵件,還搞不清楚自己適合哪個計畫嗎?iLab 診斷測驗,8 個問題馬上搞懂 
►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立刻申請加速器

延伸閱讀
>> 走過 10 年的永續設計品牌——繭裹子:買賣關係不該在結帳那刻就終結
>> 不只是設計品牌——從藝術家、創業者到串連者,「印花樂」回應社會議題、盼建立永續共好價值鏈
>> 讓超過 8 萬坪土地恢復生機——「直接跟農夫買」牽起農友與消費者的手,共同守候友善環境的農村風景

前往完整專欄

菜 蟲 農 食

帶你第一線認識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內的創業團隊,深入探索每個團隊動人的創業故事。自 2014 年起,社企流啟動 iLab 育成計畫,致力於成為社會創新創業者的成長引擎,至今已支持逾 100 位創業者以商業啟動更多、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計畫期間已創造超過 18 萬位受益者、合作團隊總募集資金也超過 1 億台幣。

你可能也喜歡

菜 蟲 農 食

台灣女孩獲「富比士亞洲最佳青年」!她為失智症、視障者設計桌遊,盼用遊戲造福社會

菜 蟲 農 食

太報/文:Rene Hung

「10 是橘色,最長那條是橘色。」哿哿設計有限公司創辦人張倚奇提到的,是小時候爸爸媽媽教她數學加法用的教具棒。對不愛唸書的張倚奇而言,身為桌遊代理進口的父母,透過漂亮教具來引導學習,使她從小鍾情於數學,更到上海攻讀只念數學、物理等理科的國際學校,最後還從理科轉為工業設計,一路唸到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畢業。

設計出充滿歡樂的桌遊,在全美國 540 書店販售

在上海求學的日子,她得知了「富比士青年」的申請案。美國權威商業雜誌《富比士》每年會在各界評選出 30 歲以下最具影響力的青年,當時在中國的她前後申請了兩次,每到最後一關就被刷掉。

回想當時自己「急於被看見、被認同」的心態,對照回到台灣加入了教會的服事義工,慢慢地改變了心態,順著自然的河流前進,反而讓她在今年成功獲得「富比士 2020 年亞洲傑出青年」肯定,遠比中國的範圍更廣,同時想法也更被重視。

以桌遊〈咕啾咕啾〉獲得《富比世》青睞的張倚奇,將姊姊大學時為了幫助 311 海嘯受災者的水果插圖作品再設計,以類似「心臟病」、「打地鼠」的遊戲方式,考驗參加者的連續反應,是一款她說「玩了一定會笑的桌遊」。

而這款充滿歡樂的桌遊,更賣到美國 540 家連鎖書店,而且還是首款由亞洲設計師創作的桌遊,這也讓張倚奇發現「事情不一定要做得廣,但可以很深」的道理。

菜 蟲 農 食

她不只深入設計,更把小時候玩過的〈現代藝術〉桌遊重新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與原設計師 Reiner Knizia 討論,將原版帶有點炒作藝術意味的畫作拍賣遊戲稍微調整方向,目的是為台灣藝術帶來正面價值。

不過,因為一開始沒有將初衷說明清楚,被網友罵很慘,但是真心想要推廣的張倚奇無所畏懼,繼續以台灣新美術運動先驅的郭雪湖畫作為基礎,打造出台灣首款單幅畫作桌遊,讓台灣藝術家作品深入生活。

菜 蟲 農 食

張倚奇的桌遊設計觸角不僅深入台灣藝術界,目前也與長庚大學談論失智症合作、與盲人協會協議討論作品,期盼能做出與醫療貢獻相關的桌遊,造福所有需要的人。

不僅如此,她也提到有些單位沒有經費可以合作創作,因此她發展出一套「設計方法論」,眾人也能隨著這套經驗談自由發展,「希望不只是哿哿設計出版對社會有幫助的產品,很多老師、學生們也能自己做到 。」

全文轉載自太報,原文標題:靠遊戲成為富比士亞洲最佳青年!張倚奇還要用桌遊造福失智症與盲人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嗎?社企流希望帶給你更好的內容,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馬上支持

延伸閱讀
>> 世界第一款台語桌遊:Kóng Sánn Siâu 讓你輕鬆學台語,挽救瀕臨消失的本土語言
>> 高達 75% 兒少曾接觸霸凌事件!全台首創「反霸凌遊戲教材」,玩轉學校以體驗學習力阻校園憾事
>> 用 AR 擴增實境學數學!「時習教育」開發科技桌遊,使學習不再枯燥

菜 蟲 農 食

你可能也喜歡

菜 蟲 農 食

太報

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飲食、生活與文化之間的連結與關係,經由不同面向的討論,我們可以激盪出多種詮釋的記憶與故事,同時也希望你可以找到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