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 音波 檢查

腹部超音波是一種無痛、無輻射、方便快速,而且可以重複檢查的一種項目,當我們在看各家健檢的套餐時,一定都會有腹部超音波列入選項,而且還有不同部位的項目可以選擇。但腹部超音波除了大家熟悉的「產檢」之外,到底還可以檢查哪些器官、檢查出什麼樣的疾病?

腹部超音波是最好的初步篩檢

以前上生物課的時候,一定有講過蝙蝠的習性,因為牠們的眼睛幾乎全盲,所以必須透過放送超音波、讓超音波碰到物體回彈,才能知道地形,避開障礙物。腹部的超音波概念也是如此,碰到腹部內的各器官,就會反彈回來,所以能顯現出影像。

不過這也代表了超音波的限制,只能檢查器官的外觀,也就是有息肉、腫瘤等實體病變,或是外觀上有異常的變化,可以作為初步篩檢,再安排其他深入的檢查如切片等。

而超音波是透過「聲音的振動」來傳遞,所以遇到氣體、骨骼的穿透力會變差,也因此比較少用在腸胃道的檢查中,因為腸胃道幾乎都充滿了氣體。這也是超音波在篩檢胰臟病變時,會被腸胃道擋住的原因之一。

腹部超音波可以看到哪些問題?

雖然超音波有很多限制,但因為簡單、無害的特性,還是非常好的初步篩檢,尤其是肝膽疾病,基本上第一步都是從腹部超音波來發現問題的;而腹部超音波在台灣,小診所就可以做,價格大約1000左右就可以做完全套。

在超音波檢查前,建議空腹6~8小時,因為吃飽的時候膽囊會收縮,超音波會看不清楚膽囊,而糖尿病患者因為已經空腹,建議檢查前不要吃降血糖藥,以免血糖過低。另外,如果腹部有太多脂肪囤積,會阻礙超音波傳遞,基本上看不到器官,所以體脂肪過高的人也不建議做腹部超音波。

肝臟

超音波對肝臟的檢查非常有效,在檢查時採用腹式呼吸吸一口氣、再憋氣,肝臟會自然的往下掉,所以可以看得很清楚。像是肝硬化、脂肪肝、肝膿瘍、肝囊腫、肝腫瘤、肝血管病變,例如血管不正常增生形成的血管瘤,都可以看得出來,而且這些病變發生時,肝功能可能還是正常的,反過來說,超音波正常,肝功能也可能不正常,所以肝功能的抽血檢測、超音波,2種一起做,才能真正檢查出肝臟的健康狀況。

比如肝臟變得較小,表面有不規則的起伏、粗糙,可能是肝纖維化或是肝硬化,但也可能有彌漫性肝癌,要切片或是做其他的檢查確認。如果送回來的音波混亂,可能有慢性肝炎,音波太均勻可能是脂肪肝。不過這也要配合肝臟形狀,才能作出診斷。不過肝臟靠近橫隔膜的地方,會因為角度關係比較難觀察到。

膽囊

跟上面的原理一樣,膽囊連接著肝臟,吸氣之後也會往下掉,從超音波可以看到膽囊是否有息肉、急性或是慢性發炎或是腫瘤,如果有結石,因為超音波無法穿透鈣質,所以會有一個模糊不清的地帶,可以利用「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及治療」,確認結石的位置,在內視鏡的同時,還可以直接進行手術取出。

胰臟

因為胰臟位置在腸胃道後方,所以容易被裡面的氣體擋住,即使用電腦斷層也無法測出最完整的胰臟狀況,所以超音波的助力大概只能觀看到胰臟頭部、也就是沒有被胃擋住的部分有沒有發炎、腫瘤;如果有家族病史,或是有相關症狀像是脂肪便、肚子痛,也可以用「內視鏡逆行性膽胰造影」來看胰臟內部狀況。

脾臟

跟肝臟一樣,超音波也是脾臟疾病很重要的判斷工具,因為脾臟最常出現的病變就是腫大、腫瘤還有膿瘍,這些超音波也都可以很順利的看出來;對於一個急性左上腹痛的患者,可以排除胃潰瘍、腹水跟骨骼相關的問題,先對脾臟做處理。

腎臟

超音波可以測量腎臟的大小、腎實質的厚度,腎實質就是長得像豌豆的腎臟的外圍部分,包含腎絲球、腎小管及腎間質等組織、還有表皮的動脈血管等;如果腎臟變小、腎實質變薄,可能有腎功能變差、腎盂腎炎的可能,也可以檢查出腎結石。

腸胃消化道

雖然消化道是超音波的限制區,但超音波可以看出腸胃道是不是有穿孔、潰瘍,或是已經有發炎的腹水跟膿瘍,甚至有腫瘤的淋巴轉移等。跟腹部X光一起判斷,可以比較容易診斷腸道病變,像大腸憩室炎、腸阻塞、腸套疊,還有闌尾炎、胃潰瘍等疾病。

腹腔內大血管/淋巴

可以看到是否有主動脈剝離、下腔靜脈阻塞或狹窄,比如鼠蹊部的靜脈壓迫,可能影響下肢行動不便,或是造成靜脈栓塞。同時也可以看腹腔內的淋巴是否有腫大的情況,再進一步做惡性、良性的評估檢查。

子宮/卵巢

通常子宮、卵巢的超音波因為只有女性做,會獨立成為「婦科超音波」,但其實只是檢查範圍的不同,子宮跟卵巢也一樣在腹腔內可以檢查得到。

而子宮前面是膀胱,所以會建議做婦科超音波前,要先喝一大杯水,讓膀胱充滿尿液,有助超音波穿透膀胱、檢查到子宮跟卵巢。可以看出有沒有子宮肌瘤、子宮腫瘤、卵巢囊腫,但如果要更精細的查看子宮或卵巢的病變,建議可以做陰道超音波。

你想要什麼樣的健檢,按>>這裡就知道

延伸閱讀

對於健檢輻射有疑慮嗎?告訴你各種醫療檢查的輻射量

做健檢時被通知要空腹,你知道怎樣才算空腹嗎?

健檢報告出爐 年紀輕輕的我怎麼會有脂肪肝?

當健檢報告冒出這6種紅字,未必代表你的健康亮紅燈

不信健檢的他 第一次檢查就發現息肉 第二次直接上了手術台

健檢報告膽固醇超標!營養師告訴你 該怎麼調整飲食?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

超 音波 檢查

許多人對超聲波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嬰兒的超聲波照片,然而不只懷孕媽咪要做超聲波檢查,它還能運用在全身各個部位,幫助醫師了解你的器官、組織健康狀況,並進一步檢查和診斷。本文將帶你認識9大類型的超聲波檢查,了解它是否有輻射等副作用,以及檢查前的注意事項。

超聲波檢查是什麼?

超聲波檢查(Ultrasound Scan)又被稱為「超音波檢查」,是使用探頭傳送高頻聲波,而聲波碰到組織會反射回來,再採集反彈聲波的強度和位置,合成為體內組織及器官的影像。

早在1960年代末期,超聲波就被應用在醫學領域,可進行2D成像,偵測體內是否出現病變或結構異常問題,並逐漸成為醫學診斷的重要工具。超聲波檢查技術發展至今,能夠產生即時性的3D甚至4D影像,也由於它安全、快速、無發射線、非侵入式的特點,而被廣泛地應用在人體檢查上。

超聲波檢查應用範圍有哪些?認識9大超聲波檢查

以下為你介紹9種常見的超聲波檢查項目:

用途

適用族群

乳房超聲波檢查

偵測乳房是否有腫瘤、組織病變等問題,可作為篩檢乳癌的初步檢查。 未滿40歲、沒有乳癌風險的年輕女性。

胸腔超聲波檢查

探測胸壁、肋膜、肺部的情況,是否出現組織病變、積水、膿腫等問題。 沒有感冒卻會咳嗽,有胸部悶痛、呼吸困難等問題者。

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

幫助了解肌腱、關節、韌帶等軟組織的情況,探測是否出現斷裂、病變、積水或是腫瘤,也有利於醫師精準施打藥物。 關節、肌肉容易痠痛腫脹者;五十肩、網球肘、膝蓋或腳踝扭傷等患者。

心臟超聲波檢查

有助於了解心臟結構,可看到心臟收縮、瓣膜活動、血流速度、血管粗細等是否異常,協助診斷心臟疾病及心臟手術前、手術後的評估。 平時容易心悸、胸悶,或出現呼吸急促問題者。

骨質密度超聲波檢查

檢視骨質強度、骨骼的健康狀況,用於評估未來出現骨質疏鬆症、骨折風險。 曾有骨折病例、容易腰酸背痛者,逾更年期之女性、65歲以上之年長者。

甲狀腺超聲波檢查

可觀察甲狀腺內部結構,是否出現囊腫等病變。 心悸、睡眠障礙、容易疲勞和緊張、體重劇烈變化者。

前列腺超聲波檢查

將探頭放入直腸,藉由前列腺影像檢測男性是否出現前列腺肥大、癌變的狀況。 40歲以上的男性,或出現頻尿、血尿、排尿困難等問題。

上腹超聲波檢查

可用於檢測肝臟、膽囊、腎臟、脾臟等器官及其腺管之異狀,初步篩檢結石、癌症、器官慢性發炎等疾病。 平時有腹部脹痛問題,或是肝功能異常、腎結石、膽結石患者。

下腹超聲波檢查

(盆腔超聲波檢查)

用於檢視子宮、卵巢及其他盆腔器官的健康,可協助及早發現卵巢癌、子宮頸癌等病變;或是觀察肚中胎兒的生長狀況。 孕婦,或下腹疼痛、月經失調、不孕症等婦科健康失調者。

超聲波檢查有副作用嗎?會有輻射嗎?

不論是外部還是內部超聲波檢查,都不會產生輻射,因此不會有副作用的問題!相較於X光等其他檢查方式,超聲波檢查更加安全,重複檢測也不會對身體產生傷害。「外部超聲波檢查」會在肌膚上塗抹一層滑液,再使用探頭掃描;而「內部超聲波檢查」則會將探頭伸進體內,藉此得到更清晰的器官、組織和黏膜影像,檢查後可能會有輕微疼痛、異物感等不適問題,此為正常現象,一般只要稍作休息就能緩解。

婦科超聲波檢查,給媽媽與寶貝最安心的保障!

超 音波 檢查

由於超聲波檢查不會產生輻射的特點,一般建議使用超聲波作為初步篩檢,若發現異狀,再進一步接受CT、MRI、化驗等檢查。尤其肚中懷有胎兒的孕婦,任何危害因子都可能對孩子的健康帶來風險,因此,超聲波可謂孕媽咪身體檢查、了解寶貝生長情形的安心首選!

延伸閱讀:

婦科檢查項目有哪些?檢測年齡、注意事項一次了解!

我的孩子有脊柱側彎嗎?完整解析,教您如何確認兒童脊柱正常生長

2021-01-04T10:46:2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