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 被 欺負 的 特質

容易 被 欺負 的 特質

安雅

不删回答。不关评论。不改初心。

大概就是《安德的游戏》里安德的反面。安德乍看起来很像容易被欺负的人。瘦小、孤独、不爱说话,这些都是容易招来欺负的因素。

但是没有人敢再次欺负他,因为第一次交锋后他能打到对方不敢再欺负。

真正决定是否容易被欺负的因素,是第一次被公开欺负后的反应——反抗、事后回击,或跪下来求饶?最容易被欺负的人,是被当众欺负过多次而从不反抗的人。

发布于 2014-01-10 11:22

容易 被 欺負 的 特質

知乎用户

我觉得不善言辞是一个重要表现因素,根本上则是性格软弱。这里欺负你的人,主要还是身边跟你其实差不多的人,比如同学、同事,而不是恶霸、不良青年那种角色,所以所谓的欺负一开始主要还是体现在嘴巴上的。不善言辞的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受到对方不怀好意的揶揄、捉弄,不懂得反唇相讥,也没有勇气撕破脸皮,就很容易给人留下好欺负的印象,接下来对方就会变本加厉,导致你更加手足无措。而牙尖嘴利的人,第一时间反击过去,讥讽的人往往就闭嘴了,因为知道自己占不到什么便宜。如果从小没有在这种环境中适应,不善言辞、头脑反应不够敏捷,就很容易变成被人取笑的对象,进而发展到被人欺负。

发布于 2014-03-06 17:21

前言:

被欺負,被霸凌,可能是每個人都不願經歷的事情。我上小學時就看到過被霸凌的同學,他們欺負我那個同學個子矮小又不愛說話,即便被欺負了也不敢告訴老師。

後來上了初中和高中,這種被欺負的事情還是不斷發生,我記得我一個同學,當時被她同桌欺負的都不敢來上學了,後來,要不是她家長找來學校告訴老師,並當著她家長的面給那位同學道歉,她可能還要被欺負好久。

隨著畢業進入社會,這樣的事情更是屢見不鮮。尤其是新員工,給老員工跑跑腿,替她多幹活是常有的事。

容易 被 欺負 的 特質

那麼,從小到大,爲什麼有的人總是被欺負,而有的人卻從不被別人欺負呢?我想,被欺負一次情有可原,因爲不了解,可若是總是被欺負,那這樣的人可能就要多反省反省自己了。

在我看來,總是被欺負的人可能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對於屬於自己的東西不懂得保護

比如,當你看到別人拿到你的東西在用而沒有跟你打招呼時,一般人都會說「下次拿我的東西要提前告訴我,因爲你這樣我覺得很不禮貌」,而你可能會說「沒事你用吧」。

看似第一個反應好像有些不近人情,第二個讓人覺得更容易相處,但實際上,當別人聽到你的第一個回答時,心裡一定會咯噔一下,並明白你是一個對於自己的東西特別在意的人,所以他們下次再拿時,可能就會掂量一下該不該拿。

容易 被 欺負 的 特質

第二個回答,好像是給人一種好人緣的感覺,但實際上從這一次開始別人就知道,你是一個「好欺負」的人,下次有什麼麻煩事,一定會來找你,由此也開啓了你的「被欺負」之路。

可以說,我們對於屬於自己東西的態度,決定了別人敢不敢欺負你的程度。

二、不敢得罪人,性格懦弱

總是被欺負的人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性格大都很懦弱,上小學時不敢告訴家長,中學時不敢告訴老師,更不敢和欺負他的人來個「一決高下」,因爲害怕「得罪」他。

可是,你的軟弱無能能換來欺負你的人的良心發現嗎?很顯然不能,相反,你越是膽小懦弱,別人欺負你就會越「狠」。

《三十而已》裡的鐘曉芹,在工作單位就屬於一個「被欺負」的人設,幫別人拿文件,管理咖啡機,永遠備著自己用不到但別人都用得到的「必需品」,這些都體現了她不敢得罪人的一面,可她越是這樣,別人越是會欺負她。

容易 被 欺負 的 特質

後來,在鍾曉陽的鼓勵下,她學會了拒絕別人,學會了「得罪人」,她本以爲她的人緣會一落千丈,可結果卻是大家都把她當成了好朋友,再也沒有「欺負」過她。

所以,我們要勇於「得罪人」,對於不合理的要求,我們就該學會拒絕。

三、擁有這種「以別人爲主」的「特質」

第三個特點,就是被欺負的人好像擁有這樣一種特質,那就是,總是以別人爲中心,以別人爲主。

自己的事可以往後排一排,但是別人的事一刻也不能耽擱。好像別人的事才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根本不是事。

一旦你給人一種這樣的印象,那你放心,你離別人「欺負」你就不遠了,因爲這樣的你真的太好了,好得讓人從不會覺得不好意思。

求別人幫忙可能還會考慮一下別人會不會幫,可如果是讓你幫忙,那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讓你幫忙,畢竟你人那麼好,而且來者不拒。

容易 被 欺負 的 特質

這樣的人,怎麼會少得了「被欺負」呢?

但我們要知道的一句話就是,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爲所欲爲。

那麼,如果我們真的就處在被欺負的「漩渦」中,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改善這種被欺負的局面呢?

▲多看書,讓自己懂得更多,提升自己的邏輯能力

看書閱讀一定是經常被欺負的人的好法寶,因爲當你懂得很多時,你自然就會明白,性格軟弱不是好事,只有強硬的態度才會讓人敬而遠之,所以,要想不被欺負,先讓自己從懂得更多開始吧。

容易 被 欺負 的 特質

▲遇到不滿一定要當時發脾氣,不能習慣性地忍氣吞聲

現實生活中,被欺負的人在遇到讓自己不滿意,不高興的事時,因爲習慣使然,總是會選擇忍氣吞聲,這樣一次次地忍讓,別人只會覺得你軟弱,更不會把你放在眼裡了。

所以,遇到不滿時,一定要當時就發脾氣,你的一次大發雷霆,可能會讓別人對你畏懼三分,長此以往,別人又怎敢欺負你呢?

▲堅持講道理,不要胡攪蠻纏

在發脾氣時,首先要做到的一點就是要講道理,不能胡攪蠻纏,只有堅持講道理,不胡攪蠻纏,別人才可能真正地尊重你。

結語:

如果你是一位經常被欺負的人,那可能是因爲你的性格軟弱,或總是以別人爲中心而習慣性地忽略自己。

所以我們一定要變得強硬而講道理,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同時更要保護好屬於自己的東西,這樣才能讓自己在保證不被欺負的同時,也能真正地得到別人的尊重。

专家|王睿、周歆媛

文|张蔚斐

来源|成长的可能

孩子在和别人的交往中总是和别人闹矛盾怎么办?

在3-6岁的孩子中,冲突是很常见的,这时候的孩子常常手比嘴快,有别的小朋友拿他的玩具的时候,他想让对方停下来,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可能就会“动手”,这是小朋友眼中最直接的“暂停方式”。对于冲突主动方和被动方来说,分别反映出了他们的哪些心理需求?

做家长的,要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尤其是“抢玩具”这类冲突,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小区里,都是很常见的。

在冲突情境中,无论是动手的一方还是被欺负的一方,都会让家长有些着急,这两类孩子在社交中都展现出了“不适应”。今天的讲座中,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容易动手的孩子和容易被欺负的孩子,背后分别有哪些心理原因呢?

#1

性格特质决定了孩子在冲突中

容易处于主动还是被动位置

性格特质在心理学中至关重要,不能要求内向的孩子外向,外向的孩子内敛。作为冲突中爱动手的那一方,有些孩子可能天生脾气急,这和他们先天的气质类型有关,容易被抢玩具的孩子则表现出比较内敛、腼腆的性格。

首先要理解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气质、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家长要相信他们,例如脾气急的孩子,可能容易着急,但是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也有可能做事快、有效率。而内敛的孩子,虽然情绪转换更慢,但比较沉稳。家长一定要站在自家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才能有效地支招。

同时,家长也要保持自己的情绪平稳。这是很重要的前提条件,自己着急的时候也帮不了孩子。为什么我们要聊冲突背后的心理需求?就是希望家长能多一些对孩子的理解,家长要意识到没有孩子生来就愿意在冲突中,冲突过程中对方不高兴,爸妈要数落自己,自己也有可能受伤,谁愿意呢?为什么孩子会有冲突,一定是因为背后有他做不到的事,有他的性格特质在影响。家长要去调节,但首先要理解孩子的不容易。

#2

家长和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都很重要

情绪调节不光是孩子自身的,也包括家长的。家长的情绪稳定是调节孩子冲突的重要前提。家长在帮孩子做心理层面调节时,如果自己本身是着急的,不如停下来什么都不做。

有家长提到,六岁的孩子平时比较开朗,当朋友跟他有一些冲突、伤害到他,受了欺负时,他好像不能保护自己。

在这个例子里,作为被欺负的一方,孩子的情绪调节也很重要。家长可能要先去想一想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是他比较担心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还是他真的不介意冲突、神经大条,被碰一下闹一下无所谓?家长先做一些假设,再和孩子了解情况。

有些孩子,作为“被冲突”的一方,虽然被伤害了也会不高兴,但是出于“我希望在别人面前表现出大度宽容的状态”的心理,把这部分情绪压下去,那这时就需要家长给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可以问问孩子是不是有点担心表达自己的情绪?其实心里挺委屈的?引导他说出来。

而作为冲突方的小朋友,也需要调节,例如有些孩子,在家爱和父母较劲,出门了和其他小朋友较劲,家长在制止孩子的不合理行为之后,也要及时调节他的情绪。“妈妈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你生气着急,大人都理解。”先把这些话告诉他,情绪调节是第一步。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更多的不是输出一套一套的方法论,而是在和孩子们的情绪打交道。孩子带着各种各样的情绪来,低落、羞愧、愤怒,都很常见,情绪表现在外在行为上,可能是和别人打闹、招惹人家、不和别人玩、但这其实都是反映了孩子内在真正的心理需求和情绪感受。

所以,家长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内心感受,比如“别人拿了你的玩具,你心里什么感受?”通过沟通帮助我们了解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总结一下,在孩子发生冲突时,无论是冲突方还是被冲突方,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气质特点、性格特点,帮助孩子先把情绪调节下来,后续才是处理问题。

#3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自信心

对于冲突方的孩子来说,需要加强的个人能力是“自控力”。

在3-6岁阶段,孩子的自控能力会随着自身经历和大脑发育逐渐提高,如果家长发现自家孩子总是很冲动,“着急”也许是他的气质特点,但如果这种“着急”已经严重影响到他的集体生活和交往,家长就要及时帮助孩子调整。例如带着孩子玩“123木头人”的游戏,锻炼孩子“动”和“停”的部分,让孩子能多一些控制感。

家长不一定要先给孩子一个方法,可以先引导孩子面对自己的情绪,问问他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一种掌控。

对于被冲突方的孩子来说,需要提升的则是自己的“自信心”。有时候家长发现孩子在冲突中没法做什么,很着急,想给孩子支招。但是方法永远是在第二步,方法的前面是力量,如果孩子没有能力、没有力量去走出这一步,再好的方法都不会起效。幼儿园时期可能只是互相抢玩具,但是到了小学、初中,就会有校园霸凌事件发生。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曾遇到过小学时期被霸凌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最大的问题就出在自信,孩子总被欺负,他不想反抗吗?但他总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好、那么强,慢慢也就形成了固定模式,在社交中总是处于被欺负的位置。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需要加强自我掌控的部分,家长不能靠一些理论告诉孩子你必须自信,这种力量需要靠孩子自己练习习得,例如在学习和生活中管理自己、做一些掌控感强的游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