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渭 一 號 大 墓

血 渭 一 號 大 墓

图为2018血渭一号墓墓圹全景。新华社发(热水联合考古队供图)

新华社西宁1月29日电(记者白玛央措)记者从青海省文物局了解到,考古专家在2018血渭一号墓墓室内清理出一枚刻有骆驼纹、古藏文的银质印章,通过藏学专家释读,结合敦煌吐蕃经卷等文献记载,初步推断2018血渭一号墓墓主为吐蕃统治时期的一位吐谷浑王族。

近日,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青海省文物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的2018血渭一号墓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上,来自全国不同学术机构的12名专家学者对该墓的相关文物及考古信息进行论证。

“印章印面中央是一个骆驼纹,两个边缘有一行古藏文,汉语意为‘外甥阿柴王(阿夏王)之印’。”西藏大学藏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夏吾卡先告诉记者,从形制来看,这是一枚吐蕃时期的印章,敦煌写卷中曾多次出现过类似的吐蕃印章,印面中央有狮子、鸟、马等动物图案。

血 渭 一 號 大 墓

图为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的银质印章。 新华社发(热水联合考古队供图)

“吐蕃称呼吐谷浑为‘阿柴’,为控制吐谷浑,吐蕃王室与吐谷浑王室联姻,形成了特殊的甥舅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韩建华说,根据墓室出土的金器、丝织物等,结合棚木树木年轮测定,该墓的年代在8世纪中期左右(公元744±35年)。

韩建华介绍,敦煌吐蕃经卷中的《阿柴纪年(残卷)》记载:吐蕃墀邦公主嫁给吐谷浑王,她的儿子是莫贺吐浑可汗。“这与墓葬的树木测年基本吻合,同时也和墓葬出土人骨的年龄比较吻合,如果这种推断正确的话,墓主人就有可能是莫贺吐浑可汗。”

热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为1996年全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热水墓群共有封土墓300余座,其中2018血渭一号墓被认为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发现的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的高等级墓葬。

2018年至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墓进行发掘,截至目前共出土金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皮革、玉石器、玻璃器及纺织品等各类文物1000余件。

血 渭 一 號 大 墓

图为2018血渭一号墓墓圹全景。新华社发(热水联合考古队供图)

一度被误传为“九层妖塔”原型的青海2018血渭一号墓墓主人获初步推定。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考古》杂志2021年第八期,刊发了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撰写的2018血渭一号墓考古工作简报。

2018年发生的“3·15热水墓群被盗案”震动全国,破获后收缴的涉案文物达646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8至2020年,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编号为2018的血渭一号墓(2018DRXM1)的被盗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

在结语部分,简报表示:根据遗物的形制特征,结合出土木材的树木年轮测定年代为744±35年,可以推断2018的血渭一号墓的年代大致为公元8世纪中期,为吐蕃赞普赤德祖赞统治时期(公元704-755年)。

简报提到:印章的出土,为墓主人身份的认定提供了重要信息。根据印文释读可知,墓主人可能是阿柴王,阿柴是吐蕃人对吐谷浑的称呼,阿柴王即是吐谷浑王。根据印章的内容,结合敦煌文书《阿柴纪年》(残卷)记载,初步推定墓主人可能是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王莫贺吐浑可汗,他的母亲就是吐蕃的墀邦公主。

此前,新华社等媒体曾持续发布过2018的血渭一号墓发掘进程。

备受网民关注的“九层妖塔”就是2018血渭一号墓吗?新华社记者此前从青海省文物局了解到,2018血渭一号墓并非“九层妖塔”原型墓葬。

传说中的“九层妖塔”原型实为1982年发现并进行过考古发掘的都兰“热水一号大墓”,距离2018血渭一号墓400余米。热水联合考古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都兰”热水一号大墓”因其封土堆高大雄伟,被当地人称为“九层妖楼”,后经文学、影视作品传播,成为众人熟知的“九层妖塔”。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 发布时间:2022-05-24

  •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项目负责人:韩建华

墓葬位置及形制

血 渭 一 號 大 墓

▲墓葬位置及环境

热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 1982年考古发现并得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15热水墓群被盗事件震动全国,涉案文物达到646件。本次发掘就是针对2018年被盗墓葬进行的,编号为2018血渭一号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18年开始发掘,2020年结束田野工作。经发掘确认,该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体系清晰。

血 渭 一 號 大 墓

▲墓园高空全景

血 渭 一 號 大 墓

▲2020年墓葬全景

墓葬为木石结构多室墓。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上为墓园建筑,平面呈方形,由茔墙、祭祀建筑,以及封土和回廊组成。茔墙平地起建,石砌基础,上部垒砌土坯北墙、西墙均有排水口。茔墙之内有由土坯墙围合的覆斗形封土。茔墙与封土之间是回廊,是围绕封土的通道,北茔墙上有门址,保存较好。墓园东北隅发现祭祀建筑,由两座石砌房址(编号F1、F2)组成。一号房址北墙开门,门外有曲尺形石砌照壁,房址内有祭祀遗存:堆放在一起的五块羊肩胛骨,插入地面的方形木柱。二号房址居一号房址西北,应为守陵人的居址,东墙开门。

血 渭 一 號 大 墓

▲墓园二号门址

地下部分由墓道、殉马坑、照墙、甬道、墓门、墓圹、墓室组成。墓道朝东,呈台阶状,墓道内发现有殉马坑,殉六匹公马。甬道为石砌的平顶结构,顶上平铺有双层棚木。墓门开在甬道内。

血 渭 一 號 大 墓

▲主墓室东壁及墓门

墓圹平面梯形,墓圹与封土不重合,墓圹西、南二壁有通道,墓圹四壁有内收的四个生土台阶,台阶均不太规整,上铺青石碎块。墓圹填土中发现殉人和殉牲坑。殉牲坑位于墓圹东南角,有门和台阶与墓道相通。平面长方形,四壁由土坯垒砌,由立柱、横梁和棚木搭建而成。殉牲坑内殉有牦牛、黄牛、岩羊、马鹿、绵羊、山羊等。

照墙平面不规则,砌石基础,其上土坯垒砌,内收三层台,每层间均铺有成排穿木。

血 渭 一 號 大 墓

▲主墓室木构件

血 渭 一 號 大 墓

▲墓室祭台

木石结构多墓室,由一个主室、南、北各两个侧室组成,平面均为长方形,平顶。顶上铺棚木。主室呈东西长方形,东西长6.8、南北宽4.25米,四壁石砌,砌石中间平铺有木梁。主墓室保存四个木质斗栱构件。主室设有棺床,用红砂岩砖平铺。棺床西边有祭台,放置漆盘等。棺木上均有彩绘和贴金。主室内绘壁画,多已剥落,局部保存有白灰地仗和黑红彩。主墓室内发现两个个体的人骨。

侧室与主室间以过道相连,过道内设有木门。侧室东西长3.4、南北宽2.4米。侧室间有隔墙。北2侧室发现有木床,出土大量的皮革、织物。各墓室内被盗洞扰乱严重。

在发掘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采用RTK、全站仪、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树木年轮、三维建模、动植物考古、DNA、金相分析等检测鉴定方法,全面、翔实、准确地记录和提取相关信息。

出土文物

随葬品有金、银、铜、铁、漆木、皮革、丝织物、玉石、海螺等。金器有金胡瓶、鋬指杯、金链子、带饰、革带饰、杏叶等;铜器以容器、铠甲片、各构件上的铜饰等;铁器以铁甲胄,漆器有漆盘、甲片等,木器以马鞍、彩绘人形木牌、小型斗栱模型为主。玉石器以装饰的玛瑙、琉璃珠、水晶和大量的黑白石片等;丝织物种类多样。

血 渭 一 號 大 墓

▲丝织物及皮靴

另外发现未碳化的葡萄籽若干。出土方形银印章一枚,由骆驼和古藏文组成,藏文大体意思是“外甥阿柴王之印”。

血 渭 一 號 大 墓

▲金容器及装饰品

血 渭 一 號 大 墓

▲带具、马具

血 渭 一 號 大 墓

▲人物形象金箔

血 渭 一 號 大 墓

▲银印章(外甥阿柴王之印)

收获与认识

根据墓室出土金器、丝织物等,结合棚木树木年轮测定,该墓的年代在8世纪中期左右(树木年轮测定744年)。墓葬的规格相当高。根据印章可知墓主人是吐谷浑王,时代是吐蕃统治时期。

2018血渭一号墓的考古发掘,是多单位、多学科合作的成功典范。通过科学发掘,确认该墓为热水墓群发现的结构最完整、体系最清晰、墓室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是热水墓群墓葬考古研究的重要发现。其中发现的墓园祭祀建筑、殉牲坑、五神殿的墓室结构、壁画、彩棺,以及出土的大量精美遗物等,为研究唐(吐蕃)时期热水地区的葬制葬俗及唐帝国与少数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交流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