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 財 童子 五 十 三 參 的 啟示

善 財 童子 五 十 三 參 的 啟示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事迹广为人知。据《华严经》所载,善财童子在过去诸佛处,广修供养,深种善根而常乐清净,并且喜欢亲近善知识,修习菩萨行,因而积聚了大量的福德因缘。

善财童子生于印度觉城,因前生福报,初住母胎之时,家里自然显现七大宝藏。出生之时,又有五百宝器出现,父母便为他取名为"善财"。善财长大时,文殊菩萨正在觉城弘法。由于受到文殊菩萨的教导与启发,他历尽艰辛,南下求法,历访各处的善知识。所参访的对象,计有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子、童女、天女、婆罗门、国王、王妃、仙人、医师等,共计有五十三位善知识。这就是有名的"五十三参"之说。

善财童子的参访事例,为后世佛教徒提供了一个学佛的最佳典范。它启示我们在学佛的历程里,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锲而不舍的毅力。虚心学习佛法,所学的对象不必固定为一师一处,甚至只要他有长处,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虚心向他求教。这种心态,是一种开放、宽广的求学胸怀,值得后人效法。

善财童子的修学之路为佛弟子展示了一条通往成佛的途径,由浅人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不可投机取巧。因此,善财童子是我们学习佛法、实践佛法的榜样。

善 財 童子 五 十 三 參 的 啟示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对我们最主要有两个启示:一是学佛的人,要依止善知识,要广学多闻。二是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学问,都要学。

"法无碍智",即通达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华严经十地品》云:菩萨住此善慧地。作大法师。具法师行。善能守护如来法藏。以无量善巧智。起四无碍辩。用菩萨言辞。而演说法。此菩萨。常随四无碍智转。无暂舍离。何等为四。所谓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辞无碍智。乐说无碍智。

善财童子遇到观音菩萨,学修慈悲大行;遇到罗汉,学修清净行,解脱行;遇到船师,船师教他好好掌舵,看风向;遇到医师,医师教他辨药性,开药方,因机对治。

佛法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法师开示说:佛法是圆融的。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不坏世间,世间法跟佛法是不二的。这话怎么理解呢?无论做什么事情,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戒定慧相应,就是佛法;与清净正觉相应,就是佛法,与四摄六度相应,就是佛法。如果与这些完全不相应,统统叫世间法。我们诵经、念佛,要是与这些不相应,全是世间福报。如果你心不善,还有恶报在里头。所以,我们要象善财童子那样,学世出世间法,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编辑|妙莲
责编|慧容

對於一個行者來說,從進入佛門開始,策劃長期不斷的修持活動以邁向圓滿
佛果為最終目標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對我們(修行人)應如何親近善知識,
給予重要的指南,我們當細心體悟,千萬不可輕易看過。同時,善財童子參學
的過程,給修行人無限的鼓勵,因此就值得我們細心觀摩、耐心學習了。
 
(一)發菩提心的重要性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給修行人最首要的理念是修行一定要先發菩提心。文殊師利
菩薩正是透視了善財童子已生起了菩提心,故接納並諄諄善誘教導他,更不斷
鼓勵他積極前往參學,走向菩薩道並使其圓滿。其他每一位善知識也是由於
善財童子早已發起菩提心而接納他、教導他,並指引他,甚至讚歎敬重他
;例
如第四參的一位廣受大眾敬重的彌伽長者,一知道善財童子「已先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心」,便立刻從自己師子法座上下座,向善財童子這位青年頂禮,
並讚歎一番,據經中記載 ﹕「(彌伽長者)遽即下師子座,由為尊重菩提心
故,於善財前,五體投地,一心禮敬,……然後合掌以柔軟音而讚歎言……。
」 彌伽長者不是拜人,而是拜菩提心,可見菩提心是如何可貴。其次,五十
三參帶給我們行者一個非常重要並富關鍵性的理念,就是以「菩提心」為根
本的修行動力
;在漫長而艱苦的五十三參歷程中,菩提心的堅持成為了善財童
子最重要的精神支柱,由始至終,可以說就是善財童子菩提心不斷增長的歷
 
(二)敬重每位導師
善財如是經歷了一百一十城,共參學了五十三位善知識,上至有五大菩薩(文
殊、彌勒、觀音、普賢、正趣),下至有一位佛母,五位成就卓越的比丘(德
雲、海雲、善住、海幢、善見),一位比丘尼,四位優婆夷,八位夜神,一位
天神,一位地神,一位神明,一位天女,一位仙人,兩位國王,九位長者(包
括一位醫師、一位教師、一位法官、一位賣香商人),兩位居士,四位童子
(其中一位是數學家兼建築師、醫師、科學家、商人),兩位童女(其中一位是
公主),兩位婆羅門,一位外道,一位船師,一位釋種女,一位妓女,可見男
女老少,各行各業也包括在內。善財童子能依照每一位善知識的推薦前往不同
地方虛心學習,能做到不分僧俗、貴賤尊卑、出身、背景(佛教和外道)等等,
均視作為最尊敬的參學導師。

善財童子不但以平等心向每位善知識學習,對

每位導師的態度都是謙恭有禮,
無輕蔑之意
。首先大家要留意善財童子對其啟蒙師文殊菩薩是非常尊敬及聽
教。文殊菩薩一開始便教善財童子要從身體力行中,才能得到真實的參學意
義。其次,那裏有真善知識可以參訪呢? 不是說善財沒有辨別真偽的能力,
但初行菩薩道的善財的確不容易決定參學的老師是善或是惡;善財童子是位
師的行者
,並不會自己一人像盲頭蒼蠅到處亂闖,或是由師兄介紹而前往各地
各處參學
,而是由其啟蒙師文殊菩薩指導、介紹作開始及緣起,然後一位善知
識接另一位介紹、推薦下去
,這兒可見善財童子早已做到我們現時所誦之《事
師法五十頌》當中的一句「依師獲成就」。再者,善財童子參學的態度亦是謙
卑,其參學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的不能不會。文殊菩薩指點他,要他用不厭不
倦的精神來從善知識的學問、德行和實行中,發現老師的偉大,去尊敬修學,
切不可從沒有相干的地方去議論或者不滿老師;相反地,若時時尋找老師的過
失,這世間還有多少老師值得學呢
? 總之,不可吹毛求疵、故意挑剔、存心
尋找善知識的過失
,這正是參訪的第一義
 
(三)積極尋找世間或出世間知識
善財童子積極追求如何完成菩薩道,故他的學習內容是多樣化,希望從中探求
真理。五十三參中,有太多太多的東西可以學習,善財童子的廣泛參學,正顯
示了菩薩行持的廣大包容,處處都顯出佛教的多樣性與包容性,涵攝了世間的
一切而沒有遺漏,超越了世俗的煩惱邪見而又不離世間,能出入一切法門而沒
有障礙
。他對如何實現成佛的大願,完成菩薩的偉大修行,給修行人有了正確
的方向和全面的認識。故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歷程與內涵,提供極佳的指標作
用。
 
(四)不懼艱苦
雖然經歷很長的學習歷程,但善財童子絕不氣餒或鬆懈。善財五十三參,正表
現出尋求人生真理道路的艱難與曲折,不可能一觸即成,啟發了我們必須將生
命落實在人間
,要積極面對人生的種種處境,要勇於接受種種的考驗,求知
誠是不計時間和艱苦
,必須勇往直前。
除了不懼艱苦,善財童子意志堅定,去圓滿要行的菩薩道。五十三參中的善知
識大都是一門精進,而達到成功,這可以作為我們修法的榜樣:祇要目標正
確,精於一門,並專心一致,都能成功。不僅是出世間的智慧,有許多善知識
專精的都是世間的知識學問
,但他們有一共同點,就是使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同時,五十三參也說明特殊精進如善財者,也可以在一生之內,遍學各種法
門,完成其他菩薩萬千劫的成就
 
(五)入世間和出世間的啟示
善財五十三參可作在世間或出世間的啟示。正如淨空法師講:「善財童子五十
三參,是【華嚴經】的特色。華嚴不但有圓滿的理論、周詳的方法,而且善財
童子與文殊、觀音、彌勒、普賢等五十三位菩薩之會面,教我們如何修行。
十三位善知識,代表現前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
,對於大乘佛法,人人可以
學、人人可以修、人人可以成就。真正發心學佛,學生就是自己一個人。善財
童子沒有同伴,沒有同學,他所遇到的人,都是善知識,用現代話來說,都是
老師。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師。』 好人與壞人皆是自己的老師。好人
造好事,我們要跟他學,他是我的老師;惡人所作的事,我要警惕,不能跟他
學,他也是我的老師。現今社會,俱足貪嗔癡的善知識不少,假如我們有善財
的智慧,有善財的本領,我們跟他們相處,能成無上道,不妨礙我們。此經指
出,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按:菩薩之階位,初後相即,謂之圓
融,初後次第,謂之行布。)大乘佛法修學超越國界、種族、宗教,還超越善
惡、超越十法界,這都是我們在【華嚴經】上認識體會的。每一位階級有一善
友代表,惟獨德生童子與有德童女兩人共一會,德生童子代表智慧,有德童女
代表慈悲,悲智雙運,才能快速達到究竟圓滿境界;這是教我們在生活中,對
人和事物,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
。善財童子參訪彌勒菩薩,參觀彌勒樓
閣,用現代話說,是圖書館;不但藏書豐富,錄音帶、錄影帶也非常豐富。何
以故? 因為樓閣中可以看到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都好像銀幕裏出現一
樣;所以,他的圖書館是視聽圖書館。善財至此地,大開圓解,"解"圓滿了。
最後,第五十三位善知識是普賢菩薩,教他十大願,十大願代表"行"門圓滿。
彌勒的圖書館是學問的圓滿,普賢十大願王是德行的圓滿。學問與德行皆圓
滿,這就成佛了;無上佛道至此成就。這是【華嚴經】給我們非常偉大究竟圓
滿的啟示。」
 
結論
旺曲寧波車感慨地說: 「至誠親身感恩善知識惟恐自己學道不得力
高瞻堅毅弘法敢承擔闖開自度度他成功路。
虔敬頂禮護法空行眾一切功德作為報佛恩。」
 
假如不是善根福德因緣的成就,絕對無法親近善知識。
無善知識的教導,就曉得大乘佛法之殊勝,以及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難
能可貴。

因此,對於一位有心學佛的人來說,

真正的善知識,是相當重要的。故今生若
能遇到善知識,千萬不可錯失良機要珍惜如此殊勝的法緣精進行道。最
後,祈願有心學佛的人,能在菩提道上,尋到真正的善知識終其一生親近依
止,依教奉行,直至菩提,永不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