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曰 人 能 弘道 非 道弘 人

【原文】

15.29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翻译】

孔子说:“人能够把道发扬光大,不是道能把人发扬光大。”

【解读】


这一章说明人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修养,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而不能用道来装点门面,标榜自己。

【名家品论语】

孔子之所谓道,必须有坚确的知识来支持,所以《论语》中非常重视知识;但他不是以知识为归趋,所以道的主要内容,不在扩充知识。假定是以扩充知识为道,则道可以使人知所不知,这即是“道能弘人”。孔子之所谓道,包含有艺能在内,他重视艺能在生活、行为中的意义,所以也特别提出“游于艺”,“艺”是艺能,“游”是熟练的形容。但艺能不是他所说的道的主要内容。若艺能是道的主要内容,则道可以使人能所不能,这也是“道能弘人”。孔子之所谓道,主要是指向生活、行为的意义,由这种意义来提升人生的价值,使人真能成为一个人,亦即论语中的所谓“成人”,所谓“君子”。这种意义,因为是与生活、行为连结在一起的,因为是与每一个人每一样事连结在一起的,所以把它加以表达的言,都是平淡平实之言,亦即是有类于朱元晦赞程伊川所说的“布帛之友,菽粟之味,知德者希,孰识其贵”(《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五)。从纯知识、纯艺能的角度看这种道是不能弘人的。但一进入到人类的行为世界,进入到由人类行为所积累的历史世界,它所含的意义才可彰显出来,此之谓“人能弘道”。

——徐复观《向孔子思想性格的回归》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关键词: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这个话,我们老恩师在讲经当中是常常提到,这个语句就出自于《论语》。这个「道」意思很深,道是讲宇宙本体,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的本性,这是讲道。宇宙的本性跟我们的本性是一,是一个本性。所以人和宇宙,情与无情、一切众生都是同出一个道。道家讲,这个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佛家也是这样讲,佛家不用道这个字,用自性,也是道。《华严经》上讲一切宇宙现象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识就是宇宙的本体,跟道这个概念是相同的,是自性所生、所变。人如果能够证得了道,他就是圣人,他跟宇宙万物合而为一了。

所以孔老夫子劝导我们志于道,立志要证道。那要证道,我们也行道,得行道才行,行道就得修德了。所以据于德,志于道得据于德。德是道的相,道是无形的、无相的,我们的六根接触不到,它是寂然不动,本不生灭,本自清净,又是人人本自具足。可是我们人人六根又接触不到,就是眼看不到,耳听不到,鼻嗅不到,舌尝不到,身触不到,连意都想不到,你看这很妙!它是宇宙的本源。那我们怎么能证道?只能通过修德这个方法。所以道,有时侯也解释成道路、方法,修道就是修德,通过修德这个方法,这么走下去可以证道。德是有相的,所以能够修。

这个寂然不动的道,要把它显现出来,刚才讲的就是德,能显现的叫德。那谁去显现?只有人才能够显现,所以叫『人能弘道』。这个「弘」,是弘扬,就是显现的意思,把它彰显出来。如果不彰显它,那我们真的不知「道」。非要通过能显现出来的相,我们才能够知「道」,然后才能够发愿志于道,行道、证道。那道靠谁去弘?人去弘。道自己不能弘,道是本自清净、本不动摇,所以要人去弘。因此『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能人去适道,道不适人,不会跟着人转动的。人自己发心去弘扬道、去证悟道,道还是寂然不动。所以人就很关键,能够真正证道、弘道的人,这就是圣人。

这个弘道就是证道之后从体起用,道是体,用就是弘,把道弘出来。所以孔老夫子这两句话的意思很深,他隐含的意思是告诉我们,道是人人本有,谁都不缺少,所以人人都能弘道。但是你要弘道必须是自己先领悟道,你通过行道之后你悟道,你证道了,证是证明了,你跟道合而为一了,你能得到受用了。道的受用是广大无边。所以《道德经》上讲,「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这道看是看不见,听也听不见,就跟佛法讲的一样,说自性六根都接触不到,所以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但是用之不可既,它没有极限的,没有边际的。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证道之后,他讲了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就把这个道给我们讲清楚了,能生万法,整个宇宙现象全是从道生出来的。所以老子《清静经》里面就有一句话说,「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这个大道本来没有名号,但是它是宇宙的主宰,宇宙的本源。很多宗教里面把它称为神、称为上帝,佛法称为自性,反正不管你称什么,那个名号都是勉强称之。它生养万物。大道是宇宙的本体,宇宙是从它那生出来的,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但是强名曰道,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道。老子也不简单,他也是证道之人,所以能够把道讲出来,这就是弘道。

孔老夫子意思在这里面说得很多,要把它弘扬出来,可以说说之不尽,刚才讲的人人本具,它又本不动摇,本不生灭、本自清净,所以极难体会、极难领悟。可是它又是能生万法,大用无方。我们必须去悟、去修、去证,证得之后把它弘扬光大。不仅自己得到道的受用,而且让一切众生都得到道的受用。《大学》里面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悟道,明德就是道的体现,明德就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能,你把它显明出来叫明明德。不仅自己明明德,自己证道了,而且亲民,亲民就是帮助别人也明道,明明德。最后一切众生跟自己都明明德了,都证得圆满的道了,这就止于至善。佛家讲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就是大学之道。

孔老夫子还有一层意思,在这里劝我们要发心、要立志,立志弘道,要有这种使命感。现在我们学了这个道,得到一点点道的受用了,不能够独享,要立志弘扬,跟一切众生共享。这是人人本具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的,只是他没有证得而已,那就需要我们去弘扬,才能帮助他证得。所以一切圣贤在世间,他们的工作是什么?就是弘道。你看孔老夫子一生就是弘道,老子也是弘道,虽然做法有不一样。孔老夫子一生周游列国,也是讲学,他是弘道。老子他要隐居,西出函谷关之前,在函谷关那里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那也是弘道,把道彰显出来了。释迦牟尼佛,你看他一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三十岁证道,一直到七十九岁涅盘,四十九年都在弘道。他是讲经教学,不搞政治。孔老夫子搞政治,最后搞不成功,回老家教学。都是在弘道,所以儒释道三家的圣人全是弘道。我们也要立志效仿这些圣贤,这一生也要弘道。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身分,不管你做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弘道。只要把道在你生活当中体现出来,你过一个觉者的生活,用智慧来生活,你就是在弘道。人家看到你,他也觉悟了。那我自己发心是走讲学的路线,用语言来弘道。当然最关键的自己先要做到,做到了再说,别人才能信服。

蕅益大师有一小段话在这里批注说,「可见道,只是人之所具。天地万物,又只是道之所具。谁谓天地生人耶」。这是给我们点出一个真相,人能弘道就可见得道是人人本具的,否则人怎么能弘道?这个人,人能弘道的人是指任何人,没有专指哪个人,每个人都能弘道,所以每个人都本自具足道。天地万物又只是道之所具,天地万物是道之所生。所以天地万物的那个本体跟人的本性是一不是二,佛教称天地万物的本性叫法性,人自己、一切众生所具的这个本性叫佛性,佛性和法性是一个性。人和宇宙万物都是这自性所变现、所生的。谁谓天地生人耶,是谁说天地生人,谁说是神造人?都不是,都是道自己变现的,就是我们自性变现的。我们自己要是证道了,证得自性了,我们也能跟上帝、跟佛一样得到道的受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评析】

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以颠倒的。

2021-09-12 09:24:29 来源: 大道知行知行堂  举报

子 曰 人 能 弘道 非 道弘 人

《论语·卫灵公》中有这样一则: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弘是廓大之意,那么道究竟指什么道?儒家、道家甚至法家都有谈及道,但他们的道各不相同。孔子所言之道,是儒家的道,是仁道。因此,这八个字,字面意思是说:人能够把道廓大,不是用道来廓大人。

但孔子的真意是否就是如此呢?朱熹曾经解释说,“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将这八个字归结为人有觉与道无为的差别。据《朱子语类》记载:有学生问朱熹怎样理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朱熹便用扇子作喻,说:“道如扇,人如手。手能摇扇,扇如何摇手?”朱熹的解释有些牵强,但毕竟点出了一点,即人的主观能动性。

钱穆认为,“道由人兴,亦由人行。”也就是说,道的兴起与发展都离不开人。这便是人能弘道。而自有人类始,智德日成,文物日备,学思益积益进,渐渐地就有了大才小才的区别。“若道能弘人,则人人尽成君子,世世尽是治平,学不必讲,德不必修,坐待道弘矣。”(《论语新解》)所以说非道弘人。这与《中庸》说的“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是一个道理。因此,必然要重视人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

那么,“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种主体意识,所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仁道?这与孔子的志向是分不开的。子路曾问孔子之志,孔子回答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老者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轻人使他怀念我。这就是孔子的志向。

还有一则对话,子贡问孔子:如果有一个人,广泛地给人们以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很好,怎么样?可以说是仁道了吗?孔子道:“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哪里仅仅是仁道啊!那一定是圣德了!尧舜或者都难以做到!仁是什么呢?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能够就眼下的事实选择例子一步步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道的方法了。

在这里,孔子把广泛地有利于人民并且解除了他们忧患的行为称作圣德,认为这是比仁道还要崇高的德行。这何尝不是与上面说的孔子的志向相契合呢!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对于孔子而言,他强调人的主体性,肯定人的内在价值,宣扬积极进取的精神,用张岂之在《论儒学“人学”思想体系》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

这八个字表述了中国思想史上最早的主体意识,认为人有发现和宣传真理的能力。很明显,这样的主体意识是理性的集合,它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富贵尊荣,而升华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子 曰 人 能 弘道 非 道弘 人

天哪,你敢相信这是扮演《人世间》的母亲李素华吗?

娱乐领头君

2022-11-08 20:33:22

子 曰 人 能 弘道 非 道弘 人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李敏被查

苗苗冷知识

2022-11-08 18:28:18

子 曰 人 能 弘道 非 道弘 人

如今,世界2000亿美元俱乐部空无一人

韩江

2022-11-08 17:20:45

子 曰 人 能 弘道 非 道弘 人

供销社和社区食堂的重启,在不断地验证着毛主席的伟大

【历史客栈】

2022-11-03 10:09:37

子 曰 人 能 弘道 非 道弘 人

小昭老了,蛛儿胖了,最讨厌的她像是20岁

小素生活剧

2022-11-08 13: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