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 投資 上手 的 第 一 本書

作者序

聚焦在股市中最重要的事

今年是2019年,距離這本書上次再版的時間(2014年),又過去了將近六年的光陰。在這六年當中,我有哪些話想對新讀者說呢?如下:

一、台灣股票市場,在這六年當中,變得更加成熟!參與的資金更龐大!面對這種狀況,投資人(尤其是小散戶)需要的「基本功」就要更紮實!而不是需要更多投機取巧、旁門左道的一堆亂七八糟的「奇技淫巧」。

二、在這六年當中,台灣貧富懸殊的差距拉得更大,速度之快,相當驚人!於是在股票市場中,大概分為兩派:比較有錢的人隨意揮灑;沒有錢的人就左支右絀,比以前更難賺。而那些大富翁因為大量買進股票,所以有的賺、有的虧;虧的部分不會一直講,賺的部分則會流言會滿天下,於是就形成了一種虛無的樂觀氣氛。這種氣氛,會讓所有做股票的人陷入一張看不見的超級大網,也就是說:如果股票市場現在正進行某種趨勢,或是某個陰謀,投資人都不容易察覺,而是盲目地跟隨大流(多數人做的同樣的事,而不一定是真正的股市漲跌大趨勢),或是「自以為是」地埋首於自己發明的賺錢技術,夢想憑一己之力找到股市賺錢的終極奧祕。

三、在這六年當中,外面金融投資課程老師所教的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乍看之下好像頭頭是道,其實就像我上面說的,98%以上的人幾乎全部掉入一個更大的陷阱。例如:如果你現在賺了錢,那個方法大概只能夠再持續三到五年,過了三年之後,那個方法就不管用了;但是,因為你前面幾年賺錢的時間拖得比較長,建立了「信心」,對這個「賺錢公式」深信不疑了,所以你打死也沒有辦法相信「當年讓你賺錢的那種方法」竟然過了幾年就不管用了──這是因為整個股市的「心理面」也跟著在進化,而投資人的人格卻反而愈來愈財迷心竅,蒙蔽了清明的理智。

以上三件事情,是我想讓大家知道的。以下我解釋一下這本書當初寫作的一些動機。

這本「散戶投資上手的第一本書」,講究的是實戰技巧,而不是新手朋友應該知道的行政手續。關於股票市場幾點鐘開門、幾點鐘關 門、如何下單……這些行政方面的手續,問你的營業員就可以了;如果沒有營業員,證交所歷年都有發行許多小冊子,你直接看就可以了。

我這本書,直接跟你談「如何在股票市場中立定腳跟、找到正確的學習大方向,如何培養真正的基本實力」……其他的,我不想廢話。

市面上許多流行的操作技巧,「很多」(多到什麼程度?我不想說)都是幼稚園的程度,表面上看起來很厲害,也被廣告渲染得很厲害,但是散戶萬萬想不到「投資技巧,重要的是操作這個技巧的人,他的整個人格與邏輯思想是否正確與成熟」──這本書,就是在培養你這個東西。

謝謝大家閱讀這本書、購買這本書,希望它能夠讓你有所收穫。

前言

只說投資人最該知道的事

這本書最早的初版是在2000年,也是我寫的第一本股票書。後來在2005年再版了一次,內容做了相當程度的補充與修訂。現在2014年大家手中看到的這個已經算是第三版了,內容跟2005年比起來,差異很大,因為這些年來我自認對於股市與投資的觀念又往前進步了許多,所以有必要做更大的增訂。

回顧這些年來,最早的時候,1989年我接觸股市只是像好奇的小孩子,想要出去玩耍,親近一下現實社會;後來過了幾年,1995年開始對股市有了企圖心,產生了熱烈的興趣,想要去徹底了解它、想要去知道這個自然界的奧祕;又過了3年,1998年,對股市的熱烈興趣轉為強大的雄心壯志,想要去征服「每一座高峰」。

2000年,我開始教課,我的理想是:把股市的賺錢方法教給大家,讓別人也能分享財富的喜悅。我想像自己是個嚮導,希望帶著大家去爬山,眺望遠景;2003年以後,我開始了解,要讓別人學習股市的正確的方法,必須先端正心態,加強心理建設──此時我才領悟到:不只是要帶大家攀上高峰,更重要的是:要讓大家了解到登山的「運動精神」。

到了2007年,我的觀念產生一個大變化,因為我發現「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股市」,就好像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登山運動,有的人只適合在平地走走健行而已。所以,那時我最重要的任務是:「整合方法,建立系統」,這樣就能夠讓不適合攀登高峰的人也能夠「比較輕鬆地」在股市中獲利。

又過了6年,2013年,我終於了解到一件事: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股市中很快地賺到錢,在此之前,有比賺錢更賺要的事,就是打開自己的視野,建立新的思考系統。否則,花了時間去學習股市知識,如果最終還是無法達到贏家境界,卻又「除了股市之外,其他什麼也沒學到」,這樣豈不是入寶山而空手而回?

股市是一座寶山,但很多人不知道這座寶山,不是因為它所蘊藏的金錢而寶貴,而是它「(股市)所涵蓋的知識面是那麼廣、智慧是那樣深」而寶貴。

我算是有一點小小的幸運,在我對這個道理有一點領悟之後,還有機會回過頭來借著當年這一部作品,告訴我的讀者們(不論是老讀者還是新讀者),在經過這些年以後,我又有了什麼樣的新觀念。

所以,今天大家手上看到的這一本書,算是從1989到2014年這25年來我的股市觀念的一個總整理。雖然這本書本來是為了一般散戶所寫的,但我認為它其實是適合所有對股市有興趣的人。

為了敘述方便起見,本書並沒有討論一些深奧的道理,而是直接跟大家講結論。這樣做的優點是:方便初學者盡快知道最重要的事。

回憶當時2000年第一次初版這本書的時候,市面上的股票書還沒有現在這麼多。轉眼間,14年過去了,書店裡的股市書籍,以及網路上的股市知識,真是五花八門、目不暇給,優點是提供讀者更多選擇,但真正的壞處卻是讓讀者陷身茫茫書海,無所適從,甚至被錯誤的知識所戕害。

這是我十幾年來感到痛心之所在。

各位現在手上拿著的這本書裡面寫到很多觀念,但也有很多東西我沒有提及。沒有提及的,是因為很多都是沒有用的東西,我認為讀者們看了也是浪費時間,所以不寫。但這些糟糕的東西很多都是流行的、廣泛受到群眾矚目的、甚至被多數人所喜愛的──但我只問是非,不管它受歡迎的程度有多高,凡是認為不適合散戶的觀念,便不會收錄在這本書中。畢竟錯誤觀念何其多,篇幅容不下我逐一解釋,所以也就不再提及了。

不過,我不講或沒講的東西,並不代表我沒把那些東西用到股市中去實戰。很多方法我都用過,很多錯誤觀念的股票書我也看過,然後產生了新的感慨,又想告訴大家一些事。

所以我寫了這本書,希望能為那些可愛的股市散戶,略盡綿薄之力,幫上一點忙。

筆記 — 散戶投資上手的第一本書(上)

對於投資股票,我就是散戶,這本書講的不是基本面、技術面是關於股票操作可以注意的45個觀念。

買股前就知道,買股後免懊惱的投資觀念

1. 股市不是發財天堂

對於長短期的投資者,風險觀念都應該放在第一順位。

早期作者投資因為以下三個觀念認為股票一定會漲:

  • 人類文明越來越進步,商業越來越興盛。
  • 股票要長期投資,不要理會短期的波動。
  • 股票正值多頭市場。政府身為國家領導中心,有責任保護全民財富。

但這三個觀念是不正確的。應該修正成:

  • 因為工商活動競爭越來越激烈,賣東西越來越便宜,股利越來越少。
  • 買對股票,然後才能長期持有。
  • 股市崩盤卻不一定會造成經濟危機。

股價之所以有漲跌,是因為「人性」的起伏變化。

散戶最大的弱點在於:股票上漲時理直氣壯,下跌時卻不知其所以然(往往在利多見報後才開始下跌)。

最大空頭的力量是被法人、大股東、中實戶這些超級有錢人掌握。因為手中股票很多所以要分開來賣。

自從開放指數期貨商品市場後,大戶可以先在期貨市場放空,然後在股票現貨市場倒貨,如此一來,由於期貨市場得槓桿被數約為股票市場現貨的5到10倍,所以在股票停損邁出的損失便可輕易在期貨空單上獲得彌補。

股票越跌越值錢

大戶殺低買低,炒高賣高。散戶需要了解漲跌背後主力的心態。

2. 長期投資,讓人變傻了嗎?

在台灣,想要尋找長期投資得目標可以參考以下三種簡單的步驟:

  • 從報章雜誌以及公司年報中找出各類產業龍頭股的資料。知道股利、未來計劃。
  • 不要選擇太少股票。最少要挑5家,盡量不要挑到「短線的主力股」。
  • 找到操盤方式去照著做,ex 巴菲特選股觀念。

通常大家買股票的時間點:

  • 買在熱點的方式作者並不鼓勵。
  • 股票暴跌後想去撿滿地的「便宜貨」,這是作者比較認同的長期投資法,買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時候,而不是買在最熱鬧的時候。
  • 不管是漲或跌,準備好錢就買,買了以後也不關心股價高低。這種心態不值得鼓勵。

台灣因為是淺碟型經濟,內需市場小,所以符合長期投資理想報酬率的股票很難找。

3. 什麼!定期定額投資,不安全

國內大部分基金(投信基金)熱衷於短線進出但卻打出長期投資的光環,而自營商擺明賺取價差利潤,因此近年來國內投信績效不如意。

4. 股票是鼓勵投機的場域?

大部分市場投資人「健康樂觀」的「多頭道德觀」,與傳統社會偏保守的「空頭道德觀」是互相衝突的。

空方會造成以下的形式

  • 空方的潑冷水可以讓市場恢復冷靜理智。
  • 空方的壓制使多方可以買到更便宜的股票。
  • 行情下跌時,空方的回補買盤使股價獲得支撐,此時的空頭又變成多頭。

搞懂台股潛規則

5. 台灣股市,有何特性?

  • 台股是比較封閉的市場(資金的來去比較容易觀察)
  • 台股是波動很大的市場:散戶,台灣最多; 當沖,台灣最愛。兩種條件造就了台灣股市的每日巨額的成交量,名列世界前茅。
  • 台股只有四個半小時的交易時間:散戶多半是在上午玩玩,如果要留倉,得承受下午消息面變化的風險。

總而言之,台灣股市的漲跌劇烈,訊號明顯。聰明的投資人應善用這種「規模小、資金多」的環境,抓住買賣點。

6. 「除權」到底對股市好不好?

選股還是要注重基本面,過分期望除權行情帶來飆升,心態上是犯錯的。

台灣股市的除權很喜歡發放股票股利,此舉會使籌碼浮濫、稀釋每股獲利。
可是對於台灣股手而言繁殖股子股孫的除權很棒。因為它可以使股價打折,變得更「便宜」。

有一種短線的「除權前介入法」,只賺除權前股價拉高的那一小段。

分配股利現金稱為除息。

7. 三大法人的買賣進出,如何看待?

股市的致勝要訣在於自己的觀念要正確,而不是做別人昨天做過的事情。

  • 外資:僅次於政府的最大主力,關於這種作戰方式應「宜長不宜短」,以台積電為例,它是摩根成分股中權值最重者,拉抬此股等於拉抬指數,拉抬指數就可以拉高期貨。因此如果外資連續買台積電,表示外資可能採取「買現貨以拉期貨」的手法。散戶可以觀察盤中大摩股強弱來追蹤外資在期貨和現貨兩個市場互相利用的手法。
  • 投信:對應政策過度敏感。投信態度傾向於「固執的多頭」。最容易犯最高殺低的毛病。
  • 自營商:作風短線,他們資金比較不龐大但是手法比較彪悍。散戶碰到自營商主導的「業內盤」,最好是敬而遠之。

散戶多去學量價分析之類的基本功夫。之後再去觀察外資的操盤法。

8. 散戶,一定比法人吃虧?

散戶的資金比較少,股票少,可以在短時間內一下子殺進殺出好幾次,如果眼光準手段狠,報酬率可以用倍數計算。

9. 老師在講,我們該不該聽?

對待傳媒最正確的態度,就是參考它的「數字」資料,而不是「文字」分析。例如「融資融卷餘額表」、「個股最高價最低價」

  • 散戶要學習做股票,就要長期追蹤傳媒上的文章或談或究竟有多高的靈活度(需要一年)。
  • 第四台的分析師也是要長期追蹤。
  • 越是專業的金融報紙,應該提供更多的數字和圖表。

散戶最常犯的致命傷,那就是從媒體上尋找自己的「同路人」,以便增加自己的持股信心。

10. 政府到底會不會製造選舉行情?

選舉的種種消息,雖然會干擾股市,但是阻止不了市場的大趨勢。

  • 如果市場的大勢是往下,則主力會藉著散戶對選舉的行情利多的預期心理,在反彈拉高出貨。換言之,選前已經漲過,選後就容易跌。
  • 如果大勢往上,也就是說本來就應該漲,又何勞政府花錢打造行情?

金融市場這東西,對「政治利多」的反應多是持平,相反的,對於政治利空的反應卻是很敏感,比較容易跌。

散戶千萬不要用單純的政治面來看選舉,政治面只是影響漲跌的一個因素而已,可能忽略了很多其他的因素。

11. 能不能跟著「護盤基金」買股票?

股市下跌時,散戶就是靜待他自然落底,不要隨便搶反彈。

12. 政府會護盤,那也會打壓行情嗎?

對散戶而言,要小心注意政府的降溫措施公佈時是否就是大盤的頭部。政府會採用以下降溫措施:

  • 調升存款準備率。
  • 暫緩新基金申請。
  • 突然主動探查企業界內幕弊端。
  • 調降融資成數。
  • 跟政權掛鉤的企業大賣股票。
  • 復徵證所稅的謠言又開始流行。

消息公布後股市可能還有一段榮景(一個月到數個月)。

13. 好的「解盤」應該是怎樣?

收看股市節目絕不能因為自己做多,就專找多頭的節目收看,也不能偶爾看到一個分析師講了一段令你動心的話就輕易受到影響。

投資人必須自我學習正確的解盤邏輯:

  • 不要將類股的輪動,都視為基本面的利多消息帶動上漲。(應該以技術面和籌碼面為核心主幹)
  • 最好要指出明日看盤的指標股。
  • 壓力支撐關卡價最好要列出,但是要明白告訴投資人用何種形式跌破。
  • 分析師要有能力去構思「明天可能大漲,明天可能大跌」的逆向規劃能力。

14. 什麼樣的「利空」環境才能進場?

股市走空一定有它利空的消息面作祟,投資人應客觀分析籌碼面與基本面,配合技術面的輔助等待底部浮現。

利空所造成的股市下跌,散戶應該先做一些功課:

  • 檢查利空消息發生時,股市在相對高檔還是低檔。
  • 計算利空發生後到現在經歷了多少時間。真正的利空消息,股票真的會跌,要等一段時間(不要短短2~3三,要半個月以上)再進場。
  • 審視利空消息對於個股的影響。

15. 期貨能賺的比股票多嗎?

除非技術跟心理已經熟練到某一程度,否則都不應該介入容許財物槓桿操作的商品。

基本上,期貨市場是提供「避險」功能。因為民國70年代以後,股市的走勢越來越分歧,對於不常研究產業的散戶非常不利。因此賺取指數漲跌價差的加權指數期貨便應運而生,他的優點:

  • 以大盤(或類股)的指數漲跌為依歸,避免選股的麻煩。
  • 永遠不會踩到地雷股。
  • 以小博大。

缺點為:由於是高槓桿的信用交易,所以只適合中線跟短線。

入場前的準備:如何擬定投資計畫?

16. 該如何決定投資方式呢?

不應該一天到晚只想找能夠賺最多的股票,真正應該關注的是:哪一種投資方式是「正確」的。

作者建議如下:

  • 對股票欠缺研究,將來也不可能成為專家,但是人格健全的人,做長期投資。
  • 對股票有研究,可能成為專家。
  • 不管有沒有研究股票,沒有一個堅強的人格,就不要做短線。
  • 如果你屬於三心二意的人,勸你這輩子遠離股市。

* 17.資金分配比例,如何決定?

股市決勝負,除了人格特質外,最重要的關鍵在於資金比例。

建議如下:

  • 資金在50萬元以下者,最好不要做短線。
  • 資金在100~200萬元之間,選擇5到10種股票操作即可。
  • 資金300萬元以上者,不要財大氣粗。

不管有多少錢,至少要留50%的家產。

18.人來瘋,不會再股市成功

有智慧的人最好能利用群眾心理,來觀察漲跌趨勢,切記隨群眾起舞。

如果在看盤大廳看盤可以觀察以下幾點:

  • 盤勢反轉下跌之後,人多的地方人氣逐漸散去,最終人變少的時候,就是接近底部的徵兆(但是長期築底的話,股市不會馬上大漲,要等等)
  • 在頭部震盪區,如果指數創新高而群眾歡聲雷動,表示高點就在這裡。
  • 頭部震盪區,如果很多股票很努力要漲卻無法大漲,而未聞群眾歡呼聲,暗示高點已過,大家在等著解套。
  • 在長期多頭市場,大盤創下具有歷史意義的歌點,表示高點到了,甚至有崩盤的危機。
  • 長期下跌之後,大盤又長起來,看盤大廳人越來越多,人氣匯聚,表示漲勢確定。
  • 如果是上漲一段時間,開戶的人忽然暴增,暗示大盤即將反轉。

技術分析:短線進出必備功夫

19.技術分析到底有沒有用

對股市新手而言,不需要學太多的技術分析; 對老手而言,技術操作是短線進出的絕對必備知識。
因為股市短期漲跌均屬於籌碼面的供給問題,長遠來看,還是要回歸基本面。
相同的線性在不同的時間、位置,具有不同的解釋。

20.學越多技術分析,越能賺大錢嗎?

如果不懂技術分析就做短線,是一件危險的事。

長期投資者,只要抓對時間進場,不必懂技術分析。他們也能獲得倍數的報酬率。

盡信書,不如無書:在功力未成熟之前,不可迷信技術分析的固定成見。

21. 技術圖形代表一切了嗎?

散戶投資人應該花點時間去注意技術分析的基礎:數字。

不論是消息面、政治面、心裡面…種種客觀主觀因素,都已經提前反映在技術圖形裡面了,所以,技術分析可說是萬流歸宗。

頭部完成要結束的時候,往往也會有許多突破性的大利空消息「非常湊巧」地發生,然後大跌,你說這是迷信也好,怪力亂神也罷,總之在高檔橫盤接近尾聲時要特別小心。

22. 技術分析有無簡單「模型」供研究?

投機是種藝術,而不是科學 — 德國股神 安德烈 柯斯托蘭尼

散戶投資上手的第一本書
  1. 反轉區(起漲區)
  2. 初升段
  3. 第一整理段
  4. 主升段
  5. 第二整理段
  6. 末升段
  7. 頭部
  8. 出跌段
  9. 第一整理段(下跌)
  10. 主跌段
  11. 第二整理段(下跌)
  12. 末昳段(然後再循環到反轉區)

近年來台股每逢高點就尖頭反轉的可能性再逐漸升高。

23. 成交量的放大與萎縮有什麼意義?

對於成交量的解釋,一定要從短、中、長期三個角度來做正向和逆向思考。

在一個波段的不同位置,成交量的放大代表著不同意義。

  1. 起漲區:成交量開始溫和放大,往左邊看(空頭的末期)成交量必定是萎縮的。
  2. 初升段:見到第一根近期大量之後開始拉回整理。
  3. 第一次整理:成交量變小,但比左邊的窒息量大。「吃貨量」
  4. 主升段:突破第一次拉回整理上攻,會看到較密集的大量。「追價量」
  5. 第二次整理:主升段末期大量連續多天後突然有一天「創新高卻量縮」,暗示要拉回整理。「換手量」
  6. 末升段:量縮整理了一段日子後,再度放量上攻,成交量再度密集放大(比主升段還要多)。「倒貨量」
  7. 盤頭:再度量縮,成交量會忽大忽小,如果盤頭後又再度上攻(表示此頭非頭部,只是整理)。
  8. 頭部完成後的「下跌波」:成交量逐漸萎縮。
  9. 下跌中的反彈區:反彈量增很正常,但不帶表觸底回升,較長期的底部出現在「谷底凹洞量」。

依照古老的模型,結論如下:

  1. 漲了很多天以後,續漲時「量大非福」 — 表示主力跑貨。不過也不會跑太快,因為主力的貨很多。
  2. 跌了很多天以後,反彈時「量大不明」 — 不過至少有一個當沖短線反彈可以搶。
  3. 多頭市場(各均線翻轉向上升),「下跌量縮就買」,在線性尚未走空之前,拉回就是買點。
  4. 空頭市場(各均線翻轉向下),「下跌量縮」表示人氣退潮。

24. 如何判斷長期底部

愛做大波段行情的散戶,要耐心等待大買點或大賣點,這也是最安全的投資時機。

判斷是不是底部可以使用以下的方式:

  1. 從上次的大頭部到現在歷時半年以上,不是絕對精確。
  2. 以k線型態而言,連續出現近乎垂直角度的跳空下殺長黑棒,然後量縮。
  3. 以季節性而言,底部較易出現在第四季的冬天。
  4. 政府公布之景氣訊號仍然疲弱,但股票會領先景氣上漲。

25. 如何判斷頭部

「趨勢是你的朋友」 — KD指標發明人 喬治 蘭恩

頭部的訓練需要多看

散戶投資上手的第一本書散戶投資上手的第一本書 散戶投資上手的第一本書

26. 如何在頭部反轉後的「震盪」賺錢?

在頭部搶反彈,多半是買強勢股,因為強勢股比大盤晚做頭,也比較晚才下跌。

27. 如何使用「移動平均線」做股票?

移動平均線法的優點是:數字明確。缺點是:太機械化,違背人性。

技術分析的應用中,我認為有兩項工具最為重要,第一是k線,著重每日多空力道之交戰,較偏向短線,第二是移動平均線,著重於趨勢力道的形成,可長可短,兩者如能相輔相成,則對短中期(3天至1個禮拜以上) 的波浪操作者有一定的助益。

移動平均線是採用收盤價來計算,所以它是落後指標,以六日線為例,可能落後3天左右。對於台股投資人而言,下列五項要先弄明白:

  • 五日線太短了:除了大漲段、緩漲段跟盤跌段有用,其他不要用。
  • 盤中下跌如遇均線支撐,不一定都會有反彈。
  • 十年線是以前古老年代的台股最重要的多頭上升趨勢線。
  • 二十年線是台股的最後防線。
  • 坊間有些老師會提倡60日線的操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