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 下 囊腫

舌下腺囊肿,又称作蛤蟆肿。

它的表现是这样的。

舌 下 囊腫

舌头下面的一侧出现一个偏淡蓝色的包包,慢慢长大,不疼不痒。有些勇敢的同志会主动将它挤破或扎破,里面出来的是黏糊糊的液体,没有什么出血,包包就没有了。过不了几天,新的包包再次出现,依然是慢慢长大,不疼不痒。

这个病是怎么造成的呢?

我们注意观察一下自己或旁边人的舌头下面,这里有两个小突起。突起的后面粘膜下方左右各有一个舌下腺。舌下腺是分泌唾液的腺体之一,主要工作是产生口水。腺体分泌的唾液经过导管流到口腔内。

舌 下 囊腫

有时候,会有一些不确定的原因,导致舌下腺的导管系统阻塞,唾液排出受阻或排出不通畅。同时舌下腺还在不断努力工作。这就像雨季的水库,水位不断上涨,下游的河道却被阻断,水多到一定程度,只能溢出形成洪灾。舌下腺产生的口水越来越多,而正常渠道又无法发挥作用,最终淤积的口水突破了腺体被膜,在粘膜下聚集,就形成了舌下腺囊肿。

因为这个病变就是一包口水,所以扎破了也不会疼,口水流出来就好了。不过舌下腺继续工作,还在产生新的口水,扎破的口腔粘膜愈合能力很强,很快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囊肿。

水往低处流是它的特性。当囊肿内的口水特别多的时候,它就会顺着组织间隙往下流,到达颈部,形成颈部包块。

这种病从囊肿治疗没有意义,即使手术切除囊肿也会再复发。唯一的方法是从根源入手,摘除有问题的舌下腺,只要舌下腺不再持续分泌,囊肿就不会再出现。

切除舌下腺并不简单。口底血管神经丰富,解剖复杂,处理不当轻则舌麻木、重者可造成血肿压迫气管,引起生命危险。

基本信息

别    名 蛤蟆肿 外文名 sublingual gland cyst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多发群体 儿童、青少年 常见发病部位 舌尖腹侧小黏液腺、舌下腺 常见病因 腺体导管远端堵塞或腺体破损 常见症状 口底一侧黏膜下淡蓝色肿物,囊壁薄,质地柔软 传染性 无

舌下腺囊肿好发于舌尖腹侧小黏液腺及舌下腺,似蛤蟆气囊,俗称蛤蟆肿。其发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腺体导管远端堵塞,而黏膜又持续分泌,致使近端扩张形成上皮囊肿,此被称为潴留囊肿;另一种是由于腺体破损,黏液外漏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无上皮衬里的囊肿,称为外渗性囊肿。

1.单纯型

占大多数。囊肿位于舌下区,呈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常位于口底一侧。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囊肿因创伤而破裂后,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数天后创口愈合,囊肿长大如前。

2.口外型

又称潜突型。主要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

3.哑铃型

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区均可见囊性肿物。

应与口底部血管瘤、淋巴管瘤、皮样囊肿鉴别,主要依靠穿刺内容物检查,舌下腺囊肿可抽出黏稠液体。

根治的方法是切除舌下腺,残留部分囊壁不致造成复发。对全身情况不能耐受舌下腺切除的患者及婴儿,可做简单的袋形缝合术,待全身情况好转或婴儿长至4~7岁后再行舌下腺切除术。

舌 下 囊腫

舌 下 囊腫

目录

  • 1 疾病名称
  • 2 疾病概述
  • 3 疾病分类
  • 4 疾病描述
  • 5 症状体征
  • 6 发病原因
  • 7 诊断要点
  • 8 治疗原则
  • 9 治疗方案
    • 9.1 舌下囊肿患者的注意事项

疾病名称

舌下腺囊肿

疾病概述

舌下腺囊肿为舌下腺导管堵塞涎液潴留所形成的囊肿。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囊肿位于口底一侧粘膜下,呈淡蓝色肿物,囊壁薄,质地柔软。较大舌下腺囊肿可穿人下颌舌骨肌进入颏下区,也可波及对侧口底。囊肿可因创伤而破溃,流出粘稠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数日后创口愈合囊肿长大如前。囊肿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口底部肿胀疼痛,影响进食。

舌下腺囊肿为舌下腺导管堵塞涎液潴留所形成的囊肿。目前认为导管远端部分堵塞后扩张和导管破裂粘液外漏人周围组织间隙是形成囊肿的主要因素。

舌下腺囊肿好发于舌尖腹侧小粘液腺及舌下腺,似蛤蟆气囊,俗称蛤蟆肿。其发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腺体导管远端堵塞,而粘膜又持续分泌,致使近端扩张形成上皮囊肿,此被称为潴留囊肿;另一种是由于腺体破损,粘液外漏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无上皮衬里的囊肿,称为外渗性囊肿。粘液囊肿从绿豆大小到蚕豆大小均有,舌下腺囊胖甚至可以更大,囊肿至淡棕黄色,受创破裂后流出蛋清样棕黄粘液,反复破损常常会使局部硬结,表面粘膜呈白色。

疾病分类

口腔科

疾病描述

舌下腺囊肿 常见于青少年,可分3类:①单纯型;②口外型;③哑铃型。

症状体征

①单纯型:占大多数。囊肿位于舌下区,呈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常位于口底一侧。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囊肿因创伤而破裂后,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数天后创口愈合,囊肿长大如前;

②口外型:又称潜突型。主要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

③哑铃型: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区均可见囊性肿物。

发病原因

舌下腺囊肿易复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囊肿破裂后创口自愈致再次复发;(2)手术未能将腺体组织切除干净造成复发;(3)口腔内有大量小粘液腺存在,外伤、手术摘除后可造成邻近粘液腺损伤再发;(4)舌下腺囊肿单纯摘除,而未摘除舌下腺的术后复发;(5)术前诊断不明,特别是将舌下腺囊肿误诊为舌下粘液囊肿而引起术后复发。

诊断要点

1.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2.囊肿位于口底一侧粘膜下,呈淡蓝色肿物,囊壁薄,质地柔软。

3.较大舌下腺囊肿可穿人下颌舌骨肌进入颁下区,也可波及对侧口底。

4.囊肿可因创伤而破溃,流出粘稠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数日后创口愈合囊肿长大如前。

5.囊肿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口底部肿胀疼痛,影响进食。

6.应与口底部血管瘤、淋巴管瘤、皮样囊肿鉴别,主要依靠穿刺内容物检查,舌下腺囊肿可抽出粘稠液体。

治疗原则

1.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

2.已扩展到颌下区者,应在完全摘除舌下腺后,将残留囊液抽尽,然后口外加压包扎10日左右即可治愈。

3.不愿手术者,可将囊液抽出后,再注入9%碘酊,使之纤维化。

4.对体弱年幼不宜手术或注射药物者,可用不锈钢丝穿过粘膜及囊壁作小环并固定,以达到引流及减轻症状。

治疗方案

1、小唾液腺黏液囊肿 可在抽干净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0.2-0.5ml,停留2-3分钟,再将碘酊抽出。目的是破坏上皮细胞,使其失去分泌功能而不再形成囊肿。但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2、舌下腺囊肿 根治的方法是切除舌下腺,残留部分囊壁不致造成复发。对全身情况不能耐受舌头下面腺切除的患者及婴儿,可作简单的袋形缝合术,待全身情况好转或婴儿长至4-7岁后再行舌头下腺切除术。

舌下囊肿患者的注意事项

舌下囊肿为舌下腺的潴留囊肿,多由于舌下腺管的炎症性病变所引起;常见于青年人。由于其外形类似蛙鸣时鼓起的咽囊,故又名“蛤膜肿”。

舌下囊肿位于口腔底部,在舌系带的一侧,透明,略呈蓝色。囊壁甚薄,覆盖的口腔粘膜可以推动。内容物为无色的粘性液体。舌下囊肿有时很大,可经舌系带下扩展至对侧,亦可向口腔底深部扩展,突出到颈下,将舌上抬,影响说话,进食。也可因损伤破裂,流出粘液而暂时消失,数日后又逐渐增大。

较小囊肿可自口腔全部摘除之。较大囊肿,其全部摘除有困难时,可切除囊肿前壁,并将其边缘与口腔粘膜缝合(袋形缝合)。

由于舌下囊肿常见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可见伴有炎性反应存在。因而在激光手术后不论囊肿大小都应给予抗生素治疗2周。可口服、肌注或由静脉滴注给药。

同时还可给多簇维生素类制剂及有助于康复的方法治疗。如术后用弱激光照射创面,一次20分钟,1日1次,10~15次疗程,可减少用药量。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营养与饮食
  • 8注意事项
  • 9预后

介绍

舌下腺是唾液腺的一种,位于舌下,具有分泌唾液的功能。

舌下腺囊肿,俗称蛤蟆肿,是各种原因导致舌下腺黏液外渗或潴留而形成的囊肿,多发生于舌头下的口底区域,表现为舌头下面的蓝色、有波动感的肿胀,有时也会发生于下颌下区、颏下区。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舌下腺囊肿的病因主要有两种:

  • 损伤:由于损伤等原因导致腺泡或导管破裂、黏液外渗,形成无上皮衬里的假性囊肿,此病因最常见。
  • 导管阻塞:由于导管阻塞后分泌物潴留形成具有上皮衬里的真性囊肿。

危险因素

  • 年龄:青少年患者居多。
  • 伴有先天性的口腔结构缺陷。
  • 口腔相关部位曾经发生过病变,或接受过手术治疗。

症状表现

根据所在位置不同,可以将舌下腺囊肿分为三种类型:

  • 单纯型:占绝大多数。囊肿位于舌头下面,外观为浅蓝紫色,非常柔软。可以感到囊肿内的液体随口腔的运动而发生波动。若囊肿受创破裂后,可流出黏稠而澄清的液体,囊肿可暂时消退。几天以后,当创口愈合,囊肿又会恢复原来的体积。
  • 口外型:口腔底部的囊肿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下颌部的肿块;肿块内含液体,柔软而饱满,用力按压无法缩小;与周围皮肤无粘连。
  • 哑铃型:单纯型和口外型的混合类型;舌头下面和下颌部位同时有肿块出现。

如何预防

本病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 避免舌下腺区域的外伤。
  • 适当多喝水,避免唾液过于黏稠,堵塞舌下腺导管。
  • 保持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生活习惯。
  • 如有舌下腺、下颌下腺等唾液腺炎症或其他口腔炎症,要及早治疗,以免堵塞舌下腺导管。

检查

本病需要通过患者的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才能做出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B超为常见的无创性检查,B超引导下穿刺抽取黏液是舌下腺囊肿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作为舌下腺囊肿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

    CT检查:CT检查能确切显示囊腔形态、范围及走向,CT检查可作为诊断舌下腺囊肿的依据。

    MRI检查: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由于位置特殊,易误诊漏诊,而MRI检查能明确舌下腺囊肿与下颌舌骨肌之间的关系以及囊肿的走行方向。因此,MRI能更良好地显示口底囊性病变的特征。

  • 囊肿内容物检查

    穿刺+淀粉酶测定试验是舌下腺囊肿重要的检查手段,可作为与颈部囊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依据。

  • 组织学检查

    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治疗方式

舌下腺囊肿一般可通过囊肿及舌下腺切除术,实现治愈。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该项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手术治疗

  • 囊肿及舌下腺切除术: 医生一般会采取的手术方案;完整切除舌下腺是治愈的关键。
  • 单纯囊肿切除术:临床较容易出现复发,目前医生很少选择该手术。
  • 袋形缝合术: 适用于身体条件不适合手术或年龄过小的患者,缺点是容易复发;可在身体条件允许后,或婴儿长至 4~7 岁后再行舌下腺切除术。

药物治疗

穿刺抽吸、腔内药物注射:适用于年龄过小或囊肿体积较小的患者。常用药物:

  • 2% 碘酊
  • 10% 高渗盐水
  • 无水乙醇(儿童禁用)
  • 5% 鱼肝油酸钠
  • 四环素
  • 溶血性链球菌制剂 OK432
  • 平阳霉素/地塞米松

营养与饮食

  • 清淡饮食,少盐、少油,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 避免食用辣椒、花椒、姜、蒜、洋葱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 不要吃过硬的食物。

注意事项

  • 口腔及手术伤口管理:不要反复刺激或咬破囊肿。注意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餐后漱口。
  • 环境及生活习惯管理:保持房间空气流通,环境清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忌烟酒。
  • 随诊复查:定期随诊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是否出现并发症等,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预后

治愈性

舌下腺囊肿好发于青少年,不能自愈,不过其治愈率很高,因此建议患者尽早到医院就诊。

危害性

舌下腺囊肿一般无明显症状,但是随着囊肿的增大,会对呼吸、咀嚼功能和发音产生影响。

舌下腺囊肿相关科普号

舌 下 囊腫

唐海阔医生的科普号

唐海阔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69粉丝2.2万阅读

舌 下 囊腫

韩伟医生的科普号

韩伟 主任医师

南京市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2583粉丝21.8万阅读

舌 下 囊腫

文建民医生的科普号

文建民 主任医师

南京市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61粉丝3.4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营养与饮食
  • 8 注意事项
  • 9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