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往往跟地形有關例如旗山原名蕃薯寮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改為旗山

地名往往跟地形有關例如旗山原名蕃薯寮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改為旗山
地名往往跟地形有關例如旗山原名蕃薯寮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改為旗山
地名往往跟地形有關例如旗山原名蕃薯寮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改為旗山

一、旗山舊名叫做「蕃薯寮」

根據傳說,清朝以前,旗山並沒有村莊。每天往返此地的行人,可看見一位老太婆在路旁蓋一座茅寮,賣著蕃薯(地瓜),讓過往旅客充飢休息歇腳的地方。久而久之就形成村莊。因此旗山舊名叫做「蕃薯寮」。一直到了民國九年,政府才選擇境內最高的山「旗尾山」加以命名,改稱「旗山街」;民國三十五年台灣光復後,才改名「旗山鎮」。

二、 旗山簡介

我們可愛的家鄉-旗山鎮,位於高雄縣的正中央,東邊接著美濃鎮;西面與田寮、大樹相通;南面與屏東縣裡港為鄰;北經內門可通台南縣的龍崎和南化,交通四通八達。 全鎮區域大體可分為旗山市區、旗尾地區、溪洲地區、圓潭地區、嶺口地區和廣福(手巾寮)地區等,一共包含二十五個裡。 旗山鎮由於旗山溪流經其中,在鎮內又匯流了美濃溪,在南勝裡荖濃溪又流入,經合併而成為較大的高屏溪,所以水源充足,不但日常用水不虞匱乏,豐沛的水量也足以灌溉農田作物,使得農產品的收成一直很豐碩,真是物阜民豐,得天獨厚啊!

三、旗山風景線-美不勝收

環繞本鎮的山勢,都是十分蒼翠優美,雖說不會很雄偉,但是綿延相連三十幾公里,形成好多名勝風景。以前有「旗山八景」之稱,它們是:旗峰曉翠、鼓山春望、仙溪泛舟、長堤歲月、重橋夕照、玉枕雲雪、柚林歸鶯、嶺南煙雨等八處。當時很多詩人墨客經常在此一遊,吟詠美好誇讚的詩歌佳句,一直流傳至今,仍傳為美談。 可見旗山秀麗的風景,從古至今均持續地被傳詠著,特別介紹幾處名勝,供作參考。

◇中山公園

地名往往跟地形有關例如旗山原名蕃薯寮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改為旗山
中山公園是旗山鎮最早規劃的風景區,位在鼓山上。早年鼓山原是公墓地,在清朝光緒年間,鄉紳建請政府遷移墓地,改建公園,取名「鼓山公園」,光復後改「中山公園」。

園區內高大樹木蒼翠映人,蔭涼成風。近年來政府增設登山步道、遊樂園區、體能訓練場、烤肉休閒區、林蔭幽徑及膾炙人口的「雕塑園區」,透過這些設施,民眾投入其中,都可涵蘊高雅的氣質及強健美好的體魄。

◇孔廟

地名往往跟地形有關例如旗山原名蕃薯寮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改為旗山
民國七十四年,政府在中山公園內興建一座全國規模最宏偉,而且也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孔廟」。除了一年一度在此地舉行教師節祭孔大典之外,鎮內許多藝文活動都在此地上演,並配合園內個項附屬設施,多元化的充分運用,都能圓滿完成鎮民在此地見賢思齊,默默地變化氣質,在良好的環境薰陶下,必能發展精神文化的生活中心。

◇旗尾山

旗尾山是和美濃鎮的交界點,形勢高聳,秀麗嫵媚,和面對的鼓山遙遙相對,形成所謂的「旗鼓相當」,遠遠望去好像很多的旗子飄搖,以前被列為「台陽八景」之一。民國七十四年,縣政府在旗尾山上建造了一座涼亭,並開設登山步道,讓登山遊客休憩、眺望優美風景。

◇三桃山

地名往往跟地形有關例如旗山原名蕃薯寮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改為旗山
又名五鳳山,原名「秋涼亭」。三十幾年前,地方人氏陳秋涼先生,年少時喜歡閱讀西遊記、三國演義等書,常常沉醉於書中變化萬端的情節。光復後致富,就投下鉅資建造這座花園,名叫「花果山」,裡面設置西遊記中的人物塑像、璧畫、水濂洞、巨龍……等,栩栩如生。在園中水濂洞之前塑成三個大仙桃,造形奇特最討小朋友們喜歡,也是最強烈的標誌。因此三桃山之名不脛而走,聞名全台。

地名往往跟地形有關例如旗山原名蕃薯寮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改為旗山
近年來,增設動物園、賞鳥區、植物園、烤肉區、賞花步道、露營區、獨特太空踏踏車、奇異古老馬車……….等種種的設施,加上園中到處以假山、蒼石、曲橋、流水、噴泉、修竹、山洞、佛寺、人物塑像等構成西遊記中的神話世界,頗能吸引全家大小前往一遊。


◇旗山溪堤防

地名往往跟地形有關例如旗山原名蕃薯寮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改為旗山
此堤防在日據時代就已建造,全由鵝卵石堆砌而成的,極為優美特殊位,於市政中心楠梓仙溪溪畔,清晨或黃昏,漫步長堤,自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八景中所說「長堤歲月」就是指這個地方。 此地可以遠望鼓山中山公園,孔廟、旗尾連峰,同時更可欣賞溪畔一片片綠意盎然的「蕉海」(形容一望無際的香蕉園),目前已是一般民眾休閒運動的好去處。

◇濟公佛像

地名往往跟地形有關例如旗山原名蕃薯寮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改為旗山
旗山往屏東縣裡港鄉的路上,聳立了一座高大的濟公佛像,高約七丈九尺,是全國數一數二高聳的佛像,彷彿在照顧芸芸眾生,濟世救人。 值得一提的是佛像本山內部設有樓梯可爬到最頂端(佛像的脖子部分),居高臨下,眺望旗山風景,讓人心曠神怡,煩惱消除不少,到此禮佛及遊覽的人絡繹不絕。

◇旗峰曉翠

旗尾山連峰依臨楠梓仙溪,水氣較重;冬季氣溫較低的時候,如遇到下雨,第二天清晨就會呈現大霧瀰漫,雲層深厚,奇特美景當前。 我們如能在農曆每月十五日(望日),清晨四、五點左右登臨旗尾山,極目遠眺美景,可以開闊胸襟,也可享受西送落月,東迎旭日的自然風情,可謂平生一大樂事。

地名往往跟地形有關例如旗山原名蕃薯寮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改為旗山
地名往往跟地形有關例如旗山原名蕃薯寮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改為旗山
四、古蹟巡禮

鉤起一串串美好溫馨的回憶

(一)糖廠小火車站

地名往往跟地形有關例如旗山原名蕃薯寮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改為旗山
以前旗山市區對外交通,除了公路外,也可坐火車向外連絡,一方面通往大樹鄉九曲堂,另一方面也可通達美濃鎮的廣興裡(黃蝶翠谷附近),交通相當發達。 特別一提的就是別看這一座小小的火車站,它所發揮的功能,長足帶來旗山地區的製糖業繁榮與發展。 功不可沒,尤其莊嚴古典的歐洲哥德式,維多利亞及日本木造屋樣式的建築,是全國唯一保存的特色。它所有的造型結合方形、三角形、平形四邊形等巧妙架構,配何強烈的橫、直、斜線條。並組合優雅的對角線排列及鱗片式屋頂造型,構成變化活潑的基調。整棟建築物雖然是簡單小巧,但全部符合建築美學的要素,給人清新、優靜、簡雅、淳樸、安定的美感。每當看到或想到這棟建築物的時候,父執輩(父親以上的長輩),都會自然生出一股股懷念追思的甜蜜情景。

地名往往跟地形有關例如旗山原名蕃薯寮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改為旗山

(二)旗山老街的拱廊

地名往往跟地形有關例如旗山原名蕃薯寮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改為旗山
以前到過旗山的人,都會對旗山老街有深刻的印象。那一排排商店走廊寬廣筆直,每一間店舖之間用巨大的石塊(砂岩石)堆砌而成拱型的通道。自其中穿越,好像穿越隧道一般,有特別的享受和品味。這種建築是西洋文藝復興時期特有的建築方法,保持了石頭的原有顏色-「黃乳白色」,相當整齊美觀,樸實耀眼。

另外,向街的店舖門面,是模仿歐洲巴洛克的裝飾牌樓樣式,建造得古色古香,別有特色。 和傳統農莊的建築情調風格全然不同。許多鄰村孩子走進旗山街,感覺如同進入了異國風情的世界中。時常看得神奇迷離,目瞪口呆呢!

地名往往跟地形有關例如旗山原名蕃薯寮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改為旗山
這些拱門騎樓,旗山人稱為「亭仔腳」,是日據時代所遺留下來的代表建築之一,應是具有文化特色的古蹟建築,好好保存是很有觀光和歷史價值的。實在不應該輕言廢除破壞,以免讓自己的「根」流失,又使祖先們的精心製作蒙羞,僅淪為一個「歷史名詞」啊!

(三)「同心赴義」古石碑

這一塊石碑要妥為細心的保存下去,因為它的價值非凡,目前保存於中山公園內。是清朝桐城派古文名家姚瑩在鴉片戰爭期間,任閩南防務兼福建按察史,履次看到旗山地區閩南人、客家人和原住民之間爭亂不休,姚大人內心十分痛苦和感傷,於是呼籲地方人士要誠心重義,團結一致,不分彼此,利益共享,同心抵禦外來侵擾,特別用優雅的篆書勒刻石碑建坊,寬六十公分,高一百二十公分,豎立在公園內,做為閩、粵、原住民三族能和睦相處,互信互諒的共識依據,特由長官立碑見証,並作為紀念之用。

(四)天後宮-旗山最早的信仰中心

天後宮是旗山的大廟,建造於清朝時代是旗山鎮最古老的廟宇之一,供奉的主神是天上聖母林默娘(俗稱媽祖),配祀有註生娘娘及境主公,左廂則設置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倉頡制字先師以及文昌帝君,供民眾認識和禮敬,可說是相當典型的文明之神奉祀。

天後宮平日香火鼎盛,而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日時,更是旗山地區九鄉鎮民眾祭拜媽祖的主要廟宇。宮內所供奉的鎮殿媽祖,是一尊軟身的神像,高五尺八寸,全身都可活動,相傳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除了媽祖的神像之外,天後宮仍存有許多清朝時期所遺留的古物,相當有價值,值得遊客和我們仔細觀賞與研究。

(五)旗美褒忠義民廟

本廟是光復初期,當地居民有感於六畜不旺,民生困苦,就派請代表前往新竹縣新埔鎮枋寮褒忠義民廟,以齋戒沐浴禮節,誠心恭請地請香旗回去讓當地民眾祭祀以求保祐,直到六畜逐漸興旺,生活日有起色時,居民為了答謝義民先烈的保祐,於是陸續擴建,而成為今日古色古香的宮殿建築。

褒忠義民廟位於旗尾山下,依傍小丘陵而興建,附近有花木扶蘇,景色翠麗,置身其中,當可清除了一切煩憂與疲勞。廟前有一大廣場,遠眺秀麗的山巒及變化的雲霧,令人心曠神怡,又感幽靜暢然。

此外,廟的右側有一規模宏偉的圖書館,由於環境優美,因此吸引不少喜愛清靜的人士,到此閱讀或欣賞大自然風光,都流連忘返。

五、漫談旗山特產

(一)昨日旗山二寶

人稱台灣有三寶,糖,樟腦及茶葉。而早期的旗山大量種植甘蔗,旗山境內山峰林立,山中有大片樟樹林,所以糖和樟腦為當時最重要的農產品,多數人賴以為生,可以稱為旗山的兩個寶貝。近年來,由於糖價低迷,原料甘蔗推廣甚為困難,台灣糖業已不像日據時代剛引進新的製糖技術時那麼盛極一時。而台灣光復後,由於人造樟腦的普及和樟樹供應的逐漸匱乏,台灣的製造樟腦工業也大大不如往昔了。現在我們只有一起來回想早期旗山先民,如何為採收、製作糖和樟樹的繁忙工作情形了。

1.糖

台灣糖分紅糖和白糖兩種,清朝末年先民在蔗田附近蓋一棟茅草小屋,稱為糖廓,也就是製糖的地方。將砍下的甘蔗由蔗園拖回糖廓後,首先是去葉,然後利用造糖車搾汁,造糖車的主要結構是由兩個花崗石製成的圓柱形石磨,牛拉石磨,甘蔗從兩個圓柱石磨中夾碾而過,蔗汁在鍋爐中煮至羹狀,沾會黏手時,加入石灰淨化,一邊冷卻一邊以木棒攪拌,使糖漿能均勻結晶成顆粒狀的赤糖(俗稱黑砂糖或稱為紅糖),再設法取出赤糖中顆粒大而完整,比較不乾淨的顆粒,裝入漏斗狀的陶缸中,淋上一遍又一遍的黃泥水,使黑渣順孔流出,上層的糖自然變白,愈上層愈潔白,就是白糖。至於流出的黑色糖蜜,可用來釀造美味的酒。 目前旗山鎮內的旗山糖廠則是在民國前三年的日據時代中所創設,其歷史至今也有八十多年之久了。

2.樟腦

旗山山峰綿延,山林中盛產樟樹,樟腦採自樟樹,腦丁是實際製樟的人,也就是上山採樟的人,清朝晚年腦丁們在山中的腦寮製樟。 製作樟腦第一步是由腦丁將樟樹刨成一片一片約零點二公分的樟木片,然後將刨好的樟木片放入腦炊中蒸至高溫,並在腦炊上倒放一個陶缸,利用蒸發的樟腦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陶缸開始凝結在缸內。到十天後把陶缸拿下缸內半凝結物,遇到冷空氣進一步凝結成霜狀結晶體,就是樟腦。 今日製作樟腦的提煉過程、方法和原理都和以前相仿,只是以前木製的腦炊,如今已由金屬的鍋爐取代了。

(二)今日旗山的特產

1.香蕉

地名往往跟地形有關例如旗山原名蕃薯寮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改為旗山
香蕉是旗山的重要名產,一般人只要一提到旗山,就會聯想到香蕉,因為旗山是「香蕉王國」。人們從外鄉一進入旗山地區,延途就可以看到一片片蒼翠的香蕉園,經常結實纍纍的掛滿樹上特殊而秀麗的景像,令人印象深刻。 旗山人種植香蕉,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因為當地土質和氣候,極為適宜。盛產時期,幾乎家家戶戶的農人,都有豐碩的香蕉可以採收,大多外銷日本賺取外匯,可以說是二、三十年,帶給旗山人經濟發達的主要來源。

地名往往跟地形有關例如旗山原名蕃薯寮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改為旗山
香蕉是很有營養的水果,漿果裡頭含有很多種維他命、礦物質和纖維質,內涵養分相當豐富,多吃有益健康。又因含有比哆醇,常吃可使人神智清明,而且有減肥效果,又由於肉質香甜可口,風味絕佳,食用過後,人人都能口齒留香,讓人愛不釋口。香蕉的樹幹堅挺,樹型很美,眼前從樹幹延伸出來的翠綠蕉葉,不由得興起「生意盎然」的強烈生命力。窗外有一片片香蕉樹。下雨時,還可享受古人形容「雨打芭蕉」的情趣呢!

現今的旗山人有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就是思考研究如何提高香蕉的品質?怎樣減少生產成本?透過這些努力,才能使又香又甜又碩大的香蕉,永遠成為我們旗山的標幟,持續為旗山人創造更多更大的財富。

2.旗山芋仔冰、香蕉冰、枝仔冰

旗山有數家歷史最悠久的芋仔冰城,他們一脈相傳,為創造歷史而努力。 芋仔原本早就被引進旗山來種植,可說是旗山的土產;用芋仔來製造芋仔冰本來就是旗山人較早大量製作成功的名產。製作方法簡略來說就是把芋頭削皮,洗淨刷成長條後,置於大鍋中加水煮熟煮爛,散發出濃郁的芋頭香味。此時,再加入適當的糖及芳香劑,加以充份攪拌後,放入大冰庫結凍,即成著名的芋仔冰。

不久之後,又配合旗山盛產的香蕉,所提煉出芬芳的香蕉油,加適量於清冰中,即成為好吃的「香蕉冰」。不但冰質清涼可口,又飄散出陣陣的香蕉風味,真是暑夏絕妙的清涼食品,後來為了使用方便,在一塊冰之中放一小竹棒結凍後,即成「枝仔冰」。人們只要一旦嚐過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聞名遠近,凡是到旗山一遊必到冰城享受一番。

六、旗山鎮的學校簡介

(一)專科、高中、高職有三所學校

1.私立和春工商專科學校

是本鎮的最高學府,位於旗山鎮北郊山麓,校舍興建在山麓上,相當宏偉、全校分為五專部和二專部,分別設有電機工程科、電子工程科、會計統計科、應用外語科、資訊管理科、銀行保險科、工業工程與管理科…..等學習方向。 學校校風自在、民主、校園優美,尤其可貴的是提供了不少成人繼續學習的管道,為旗山造就了不少的專門人才。

2.省立旗美高中

是本鎮唯一參加高雄區大學聯合招生的高級中學,因靠近美濃地區,因此命名中兼有旗山和美濃的名稱。旗美高中是一所校風淳厚、樸實的學校。學生在全校老師的指導下相當勤學進取,造就了不少考取大學的學生,為旗山地區的學子,提供了向上進德修業的最佳服務。

3.省立旗山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省旗農工是一所校舍建築雄偉、設備齊全、師資優良、學風良好的職業學校。在校長積極推動人本精神的教育理念下,美化校園環境,充實圖書資料、陶冶職業道德氣質、讓學生適性發展….等等都是努力加強的重點工作,尤其是校園內設有實習農場,提供師生栽培園區,也闢有水耕蔬菜區,培育了許多沒有農藥污染的新鮮蔬果,在在提昇了全校師生們無比的生活情趣。

(二)國民中學

1.旗山國中

設有普通班二十一班,美術資優班三班,啟智班三班,附設國中補校,並辦有縣民學苑之插花班、日語會話班、韻律舞班等才藝教育普及,設有電腦、國樂、軍樂、太極拳等。綠美化校園。校園花園化,尤其學校「絲竹樂團」的演出,令人十分讚賞。

2.大洲國中

重視學藝精神與體育教育,先後設立電腦研習社、韻律教室、成立啦啦隊、手球隊、足球隊、桌球隊、羽毛球隊,全力推展體育活動,全校共八班。

3.圓富國中

位於圓潭地區,全校共有十二班,學區比較特別,因內門鄉山地阻隔,因此有三所內門鄉的國小(景義國小、溝坪國小、金竹國小)納入圓富國中的學區,由於學校美綠化工作,做得很好,加上教學區與活動區分隔開來,使動靜有節,可淨化學生心靈,在推行春暉專案、合唱團、田徑隊、網球隊及生活教育的表現上,不遺餘力。

(三)國民小學

1.旗山國小

普通班三十五班,幼稚園四班,旗峰分班三班,另設有資源班一班。建校已有九十多年的歷史,校內有歷史悠久的校舍,尤以禮堂及圓拱形的拱廓,最為特色。校園裡有許多高大的老樹,陪伴小朋友一起成長,旗山國小的棒球隊歷史悠久,在棒球場上都有不錯的成績,戰果輝煌。

2.鼓山國小

建校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在日據時代為日本子弟念的學校,目前設有普通班十五班、體育班三班、在家教育巡迴輔導班一班、幼稚班二班、啟智班一班、共二十二班。校舍建築古色古香,辦公室、禮堂及北棟教室是日據時代所留下,校內體育發展特色為網球。經常可以在中山公園的網球場,看到這群小小選手的足跡,鼓山國小的男女童軟網度隊,更曾遠赴日本比賽獲得頗佳的成績。

3.旗尾國小

普通班十一班,分校六班,幼稚班一班,校門對面為旗尾糖廠,該校推展資訊教育,實施行政電腦化、科學化,體育發展特色為羽毛球,成績優異。

4.圓潭國小

普通班十二班,並設有資源班一班,體育發展特色為田徑。幼稚園於民國八十五年開辦,規劃得很好校園整體的規劃,也很人性化。

5.溪洲國小

共十六班,棒球頗佳,由啟智班司機義務指導,無條件為學校付出。校地廣闊,教室宏偉,新建兩棟大樓。校內有光陽圖書館,是地方人士本著回餽鄉里造福學子而建。

6.嶺口國小

共七班,校園綠美化頗佳,積極推展視聽教育,推廣教師媒體製作,八十五年度的體育發展重點為籃球。

7.大林國小

大林國小的學生來源只有大林裡一到八鄰的學區。近年來,學校有長足的進步,不但持續發展足球及巧固球的特色,也積極規劃良好的校園環境,尤其花圃特色景觀及運動場的柔美適切,讓人人流連忘返。

七、馬頭山的故事

來!來!來!大人,小朋友隴總來,來聽我講旗山馬頭山的故事喔!

在旗山往阿蓮的路上,有一座馬頭山,聽講在清朝的時代馬頭山親像一個金元寶,所以又叫「寶山」,既然叫「寶山」,那一定有寶囉!

古早古早,有一個新娘要出嫁,坐在花轎內,半途新娘口渴,拜託扛轎的人若看到水就停下來給她水喝。他們一直行到馬頭山下,才發現山澗下有水,正當新娘要喝水時,突然間看到水面上浮了幾個字,她詳細的看一下水面的字是:「雙腳踏黑金,捧水起來喝」。新娘低頭看她腳踏著兩塊黑石頭,沒想到那竟然是黑色的金塊,新娘就歡歡喜喜地將這對黑金帶回夫家去,過著美滿的日子。

傳說馬頭山本來是一位白馬神,準備要讓將軍山的元帥騎的戰馬。白馬神時常利用晚上出去走走跳跳,正當稻米要採收時,農夫們發現整片的稻米。全被踩壞了,而且看到許多的馬蹄印,跟著腳印尋找腳印,竟然停在馬頭山的所在,於是人人都相信是那隻戰馬跑出來偷吃的。 山腳下的人靠著挑來的水煮飯、燒水…….,放著一排幾十缸的水備用,常常在過夜之後全不見了!大家都覺得奇怪,那麼多水怎麼一下子就不見了?他們便在水缸上放一條紅線。 隔天,水缸仍是沒水,紅線也消失了,他們分頭去找最後在馬頭山的石壁頂找到。 從此以後,山下的居民對馬頭山的馬神更加尊敬,也建造了一間馬神廟。

後來由於地殼變動和自然風化作用的結果,使得馬頭山的一些石壁就逐漸墜落,現在馬頭山的外型已經不那麼清晰可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