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原因

非霍奇金淋巴瘤实际上是涉及 B 淋巴细胞或 T 淋巴细胞的 50 多种不同的疾病。每一种这些淋巴瘤在显微镜下有不同的表现,具有不同的细胞特征和不同的症状和临床进展过程。大多数非霍奇金淋巴瘤(80% 至 85%)来源于 B 细胞。来源于 T 细胞者低于 15% 至 20% 的范围。

美国每年新诊断的病例数超过 80,000 例,新病例数目呈增长态势,特别是在老年人和免疫系统功能不正常的人群中。器官移植后的患者以及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的一些患者有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

  • 淋巴结活检

如果患者没有明显感染,淋巴结持续肿大数周但无疼痛感,医生会怀疑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时患者因为其他原因行胸部 X 线或计算机断层 (CT) 检查时意外发现胸腹部淋巴结肿大。

医生对肿大的淋巴结进行活检来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并与霍奇金淋巴瘤及其他导致淋巴结肿大的疾病鉴别。

活检类型取决于何处淋巴结肿大以及需要多少组织。医生必须取得足够的组织,以将非霍奇金淋巴瘤与其他导致淋巴结肿大的疾病(包括霍奇金淋巴瘤、感染、炎症或其他癌症)鉴别开来。获取足够组织的最佳方法是进行切除活检(做一个小切口,取出一块淋巴结进行活检)。偶尔,当肿大的淋巴结靠近身体表面时,通常在超声或 CT 的引导下,插入一根空心针穿透皮肤进入淋巴结取得足量组织(空芯针穿刺活检)。如果肿大的淋巴结在腹腔内或胸腔内深部,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来获取组织。

尽管超过 50 种疾病可以被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但医生有时将其归为两大类。

惰性淋巴瘤特点是

  • 生存期长(很多年)

  • 对很多治疗反应迅速

  • 缓解期可长可短,目前的标准疗法无法治愈

侵袭性淋巴瘤特点是

  • 不经治疗进展迅速

  • 标准化疗的治愈率高,但若达不到治愈,患者的生存期短

尽管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于中老年人,但儿童和年轻人也可能发病。儿童和年轻人发生的淋巴瘤大多属于侵袭性亚型。

  • 化疗、放射疗法或两者兼有

  • 免疫治疗(由可攻击癌细胞的抗体组成的药物),联合或不联合化疗

  • 有时进行干细胞移植

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同亚型的治疗方法有很大差异。

部分患惰性淋巴瘤的患者在最初确诊淋巴瘤时不需治疗。研究表明观察等待策略不会使疾病结局变差,还可避免因患者提早接受尚不必要的治疗而出现副作用的情况。对惰性淋巴瘤患者按需治疗,可延长寿命并在多年内实现症状缓解。

侵袭性淋巴瘤有可能治愈,因此通常不会采取观察等待而不治疗的处理办法。

治愈或长期生存的可能性取决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类型以及治疗开始时的分期。看起来有些矛盾的是,惰性淋巴瘤通常治疗后进入缓解(疾病得到控制),并长期生存,但是通常不能治愈。另外,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通常需要非常强的治疗才能达到缓解,但是治愈的机会很大。

Ⅱ 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疾病表现通常类似于局限性疾病(Ⅰ 期),但有时也类似于晚期疾病。医生会根据疾病表现选择合适的治疗。

几乎所有惰性淋巴瘤患者都会进展到 II 期至 IV 期。它们开始通常不需要治疗,但是需要监测淋巴瘤进展表现(可能是提示需要治疗的信号),有时在最初诊断后几年才出现进展。没有证据可以表明惰性淋巴瘤早期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一旦疾病开始进展,有很多治疗可以选择。

治疗完成后,患者应接受定期的医生查体和检测,以确定淋巴瘤是否复发(治疗后监测)。检查项目的种类取决于患者的风险因素以及接受过哪种治疗。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9年的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有近3千名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死亡率排名第9。

為何會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有哪些治療方法?《Hello醫師》為您說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起因、症狀、分期及治療。

什麼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淋巴瘤指人體中的淋巴球轉為惡性腫瘤,生長的部位不受限制,可從單一的淋巴結擴散至全身,俗稱淋巴癌。淋巴癌又可分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以及何杰金氏淋巴瘤。在台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發生率遠高於何杰金氏淋巴瘤;其中,又以下列2種最為常見:

  •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
  • 非特定周邊T細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PTCL-NOS)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原因

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原因

目前醫學界認為可能導致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原因:

  • 免疫系統功能不全:曾接受器官移植並服用免疫制劑者,或本身有免疫系統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或HIV感染者,較容易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 細菌、病毒感染:病毒會影響淋巴球,進一步轉變成淋巴癌;有可能造成感染的病毒,例如第1型人類T淋巴球細胞性病毒HTLV-I、C型肝炎病毒或伊波病毒(Epstein-Barr virus)。
  • 環境:長期暴露在殺蟲劑或染髮劑等化學製劑環境中,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機率也較高。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症狀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依侵犯部位不同,會出現6大症狀:

  • 局部或全身性淋巴結腫大:常見的淋巴結腫大部位如頸部、胯下、鼠蹊部。
  • 肝脾系統:若肝脾腫大,會造成腹痛。
  • 腸道系統:腸道系統的淋巴腫大會出現胃潰瘍、胃出血或胃穿孔等問題。
  • 呼吸系統:咳嗽或呼吸困難等症狀為主。
  • 骨髓系統:若骨髓遭侵犯,造血功能會變差引發貧血血小板減少則會造成不正常之出血。
  • 神經系統:癌細胞入侵脊椎管造成疼痛、感覺異常,甚至出現神智異常。

除了上述症狀外,病患也會有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或疲勞等問題。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原因

淋巴癌分期:第一、二、三、四期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在臨床上以侵犯廣泛程度作為分期基準,其差異說明如下:

  • 第一期:僅有1處淋巴結有癌細胞。
  • 第二期:2處以上的淋巴結有癌細胞,且這2處淋巴結在橫膈膜的同一側。
  • 第三期:癌細胞已擴散至橫膈膜的2側。
  • 第四期:身體有多處淋巴結被癌細胞侵犯,或是單一臟器伴隨遠端癌細胞侵犯,例如肝或肺。

以上4期皆有A、B期之分,若病患症狀出現超過38度發燒、夜間盜汗、體重在半年內突然減輕10%時,可診斷為B期,若無這些症狀者則為A期。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診斷方法

除了詢問病史、臨床症狀之外,醫師也會藉由下列方式檢測其他器官是否受到癌細胞的侵犯:

  • 觸診:觸摸頸部、胯下、鼠蹊部是否有不正常的淋巴結腫大。
  • 抽血:若有貧血、血小板減少,可能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所造成。
  • 胸部X光:檢查胸腔是否有遭癌細胞侵犯。
  • 腹部超音波:偵測肝臟或脾臟是否有被侵犯跡象。
  • 骨髓切片:檢查骨髓是否受到侵犯。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3種治療方法

  • 放射線治療:鈷六十為主,主要治療第1、第2期的病患。
  • 化學治療:若為惡性腫瘤病患,則需使用化療。化療為每3至4週施打1次,總共需要6至8個療程;部分醫師會採取密集治療的方式,提高治療效率,每週施打1次化療,隔週使用不同的藥物來減少抗藥性。
  • 混合放射線與化學治療:適合腫瘤侵犯至鼻腔、腦部、脊椎或是腫瘤已經大於8公分的病患。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