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 發炎 看 什麼 科

科別

參考病症

感冒、咳嗽、咳血、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胸痛、胸悶、呼吸困難、氣喘症、肺氣腫、肺結核、肺膿瘍、肺腫瘤、肺塵症、職業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症等各種肺部疾病、肋膜疾病。

心臟病(先天性、風濕性、冠狀血管性)、心肌病變、高血壓、心律不整以及各種心臟血管病變所引起的心臟衰竭等、心包膜炎。

任何原因引起之腹痛、大便不規則、食慾不振、胃潰瘍、胃酸逆流、黑便、吐血、吞嚥困難、皮膚黃、胰臟炎、肝機能異常、肝膽結石、A、B、C型肝炎、各種消化器官癌症、腹內腫瘤、肝硬化、肝腫瘤。

一般常規血液或血球檢驗、貧血、紅血球異常、白血球過多、白血球不足、血小板過多或過少、血癌、淋巴腺腫大、淋巴瘤、骨髓瘤及其他骨髓異常、紫斑、不明原因出血、血液凝固異常、多血症、血友病、腫瘤、全部血球不足症及不明原因皮下腫塊或其他疑似血液或血球異常之疾症者。

各種原因導致之發燒、各種病菌引起之炎症及感染、氣管炎、肺炎、腎炎、膀胱炎、腦膜炎、心臟內膜炎、膽囊炎、膽道炎、蜂窩組織炎、骨髓炎、敗血症、凡十八歲以上覺得體內不適者。

腎臟炎、血尿、尿蛋白、水腫、尿毒、腎結石、尿路感染、電解質不平衡、痛風、低血鉀症。

尿崩症、先天性發育不良、頸淋巴腫大、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狀腺機能過低、巨大略型、副甲狀病、愛狄生氏病、痛風、營養性疾病、西蒙氏病及庫星氏症狀群、何杰金氏病、糖尿病、肥胖、腦下體病變、各種內分泌異常、高血脂症、染色體檢查。

各種神經痛、頭、頸疼痛或痙攣、斜頸、腰酸背痛、神經、肌肉疼、手腳麻、四肢無力、重症肌無力、四肢肌肉萎縮、頭暈、昏厥、腦部病變、手腳顫抖、不自主運動、步態不穩、巴金森氏症、中風、半身不遂、意識障礙、痴呆、顏面神經麻痺、感覺異常、睡眠疾病、腦炎、腦膜炎、腦瘤、多發性硬化、腦麻痺、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病、癲癇症、脊髓灰質炎、運動神經元疾病(漸凍人)、記憶障礙。

關節炎(痛風、類風溼性、退化性、感染性等)、脊椎炎、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風濕性免疫疾病、頸部僵硬、腰背肩疼、肌肉、肌腱疼痛、五十肩、血管炎等膠原血管和自體免疫疾病、氣喘、過敏性鼻炎、狼瘡、硬皮症、皮肌炎、藥物食物等過敏。

感冒、腸胃不適、尿道發炎及一般急性病的診斷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高血脂等慢性病的追蹤治療;各種疫苗接種及家庭常見疾病診治及諮詢。

頭痛、三叉神經痛、庖疹後神經疼、內臟痛、頸酸疼、肩膀疼、腰酸背疼、運動傷害引起肌肉拉傷、肌腱炎等不明原因引起之疼痛。

胸部外傷、畸形、水胸、膿胸、血胸、氣胸、胸腔腫瘤、肺腫瘤、縱膈腔腫瘤、橫膈病變、食道阻塞、外傷性上呼吸道狹窄、氣管造口後遺症、肺內異物、肺葉切除、手汗症。

心臟病(先天性、風濕性、冠狀血管性)、心肌病變、高血壓、心律不整以及各種心臟血管病變所引起的心臟衰竭等、心包膜炎、心悸、心跳過慢、各種心臟手術及心臟移植、靜脈曲張、靜脈浮腫、皮膚炎、腳部浮腫、尿毒症之動脈廔管手術、間歇性跛行、血管瘤、動脈瘤、四肢淋巴水腫、組織壞疽、各種動靜脈手術。

一般外傷、甲狀腺腫大、表皮及軟部組織腫瘤、甲溝炎、便血、疝氣、腹腔內器官手術(胃腸出血及腫瘤、腸阻塞、盲腸炎、腹膜炎、肝膽腫瘤、膽道結石、脾臟及胰臟疾病、腹腔內腫瘤)。

腎臟移植、泌尿道外傷、腫瘤、前列腺(攝護腺)腫大、睪丸異常、副睪丸炎及睪丸炎、包莖及精索靜脈曲張、陰囊水腫、隱睪、尿道裂或狹窄、血尿、頻尿、小便無力、女性尿失禁、泌尿管結石、膀胱炎、陰莖截除、外性徵異常、男性性機能異常、男性不孕、包莖、性病、膀胱機能異常、浮游腎、內視鏡手術、碎石機手術。

顱骨畸形及缺損、脊髓脊椎骨外傷、腦瘤、顱內出血、多汗症、三叉神經疼、坐骨神經疼、四肢酸麻、背部疼痛。

骨折、脫臼各種肌肉韌帶、關節挫傷外傷及相關的併發症、各種肌肉骨骼酸痛、肌肉腰背疼痛、關節炎、骨畸型、骨腫瘤、骨骼關節之各種感染、骨質鬆、脊椎病變、坐骨神經痛、脊椎側彎、老人脊椎退化併神經病變、肢體不等長、各運動傷害、肩關節、踝關節習慣性半脫臼或脫臼、十字韌帶斷裂、關節積血、腫脹、肌肉萎縮或纖維化、手部腕部、足部及掌指(趾)骨各種急慢性骨折、癒合不良、肌腱斷裂、指(趾)甲變形或手掌燧神經壓迫麻木、小兒或成人先天性或創傷性肢體未端畸型或骨病變發育不良如多指(趾)、併指(趾)、缺指(趾)、上臂神經叢損傷、髖部發育不良骨折後肢體末端交感神經異常、脫臼後關節不穩定及各種肌肉、肌腱、韌帶急慢性挫傷、拉傷、扭傷等、小兒先天性骨骼關節病變及發育不良 。

內外痔、肛門潰瘍、直腸肛門廔管、肛門腫瘤、便血、脫肛、便秘、下痢、大便失禁、腹脹、大便不規則、臀部腫塊、下腹部腫塊、大腸息肉、大腸炎或腫瘤、直腸狹窄或脫垂、結腸疾病、坐骨直腸窩膿瘍、肛裂、人工肛門。

先天性畸形、傷殘或腫瘤、乳房術後重建、灼燙傷各種疤痕、手指缺損或肌腱斷裂、足趾缺失或肌腱斷裂、多趾症或趾畸形、蹼趾、鍾樣趾畸形足、顱顏外科、拉皮、換膚等各項美容整形手術。

凡十八歲以下小兒疝氣、隱睪、尿道下裂、斜頸、表皮腫瘤、盲腸炎、腹部腫瘤及各種先天性胸腹部異常、肛門閉鎖、巨結腸症、膽道閉鎖、囊腫等。

一般拔牙、牙髓治療、牙體膺形、口腔診斷、牙周病、口腔癌、張口受限、顳顎關節障礙、下頜骨脫位、各種義齒製做、潔牙手術、舌根短、家庭牙醫、齒顎矯正、兒童牙科。

濕疹、皮膚過敏、毛髮、指甲的病變、皮膚黴菌、細菌病毒之感染、青春痘、老人斑、色素疾病、皮膚腫瘤切除、乾癬照光治療 。

暈胘、聲音沙啞、吞嚥困難、鼻塞、鼻竇炎、扁挑腺病變、聽力障礙、耳鳴、頭頸部腫瘤、舌及口腔咽喉疾病、語言障礙。

例行婦科檢查和子宮頸抹片、不規則陰道出血、白帶或不正常分泌物、月經失調、尿失禁、不孕症、人工受孕、流產、精液檢查、精子分離、染色體檢查、腹部疼痛、婦科腫瘤、女性結紮、避孕、優生保健遺傳諮詢、羊膜腔穿刺術、更年期障礙、孕婦產前後檢查。

學齡前兒童眼晴異常、弱視、斜視、近視、遠視、亂視、老花眼、色盲、兔眼的檢查、訓練、手術矯正治療及驗光配鏡、砂眼、結膜炎、角膜炎、瞼緣炎、視神經炎、眼球震顫、眼瞼下垂、倒睫、眼球突出、眼瞼缺損及疤痕、瞼內外翻、翼狀臠肉、淚囊病、淚管阻塞、眼瘤、眼肌麻痺、晶體脫位或摘除、眼壓過高、眼痙攣、視野缺損、葡萄膜層疾病、視網膜疾病出血破裂剝離、糖尿病視網膜症、急慢性青光眼手術及雷射治療、白內障、超音波乳化手術、眼結核及眼梅毒、飛蚊症。

失眠症、腦神經衰弱、健忘、心理困擾、憂鬱症、自殺行為、焦慮、情緒困擾、酒癮、行為異常、幻聽、妄想、老人痴呆、兒童青少年問題、家庭婚姻問題、壓力大、失眠、神經衰弱、記憶力減退、精神官能症、心身症、肥胖症、厭食症、暴食症、智能不足、躁鬱症、高職業壓力群。

凡十八歲以下、身體不適者皆可掛一般兒科門診、小兒科各診均可看一般兒科,另外並有各次專科之專科醫師診治,包含遺傳、內分泌、新生兒、感染、血液、腫瘤、腎臟、腸胃、心臟、神經、過敏及免疫等次專科。

腰酸、背痛、頸部酸痛、坐骨神經痛、骨刺、關節炎、肌肉拉傷、關節扭傷、運動傷害、五十肩、骨折後遺症(關節攣縮、疼痛、神經麻痺)、頭部外傷後遺症、腦中風、脊髓損傷、腦性麻痺、斜頸、發展遲緩、截肢、灼傷或外傷後導致功能或活動障礙、肢體復健、手功能障礙、各種職能治療、失語症、構音異常、聲音沙啞、各種語言治療。

中樞神經系統、骨盆腔、四肢軟組織、骨骼、頭頸部、胸腔、腹腔生殖泌尿系統、婦科、乳房等身體各部位惡性腫瘤之根治性、輔助性或治標性放射治療及對各類非惡性之組織增生所採用之治療性或預防放射治療、癌病篩檢及診斷、癌病追蹤檢查及諮詢服務。

利用放射性設備做各科影像檢查、X光片、電腦斷層檢查、血管攝影、磁振造影、關節攝影、大腸鋇劑攝影、上腸胃道攝影。

甲狀腺瘤、腫瘤、甲狀腺疾病、骨骼轉移性疼痛之同位素治療、核醫造影或檢驗。

糖尿病、腎臟病、痛風、血脂肪、減重等有關營養的指導與諮詢。

一氧化碳中毒、腦中風(血管疾病)、潛水夫或航空飛行員職業病、截肢或燒燙復原不良。

DNA親子鑑定。

一般人往往以為神經科看「神經病」,殊不知俗話所說的「神經病」其實是精神疾病,而把精神科與神經科的角色混淆了。另外也有許多病人該看神經科卻 不知道,徒然遊走於其他科別,浪費了時間與精力。台大醫院神經部兼任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特聘醫師楊智超,於《全民健康基金會》網站撰稿指出,神經科簡單的說,就是看一切與神經系統有關的病變。我們的神經系統包括大腦、小腦、腦幹、脊髓、顱神經及周邊神經,其間的連線可謂 錯綜複雜而環環相扣,各個部位也各有各的病變。神經科醫師就必需以其專業的知識,作像「偵探」的工作,首先要定出病變位置所在,然後找出病因,進而對症下藥。

台大醫院神經部兼任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特聘醫師楊智超醫師

以下就列舉一些神經科常見的病症:

中風及其後遺症
癲癇
意識障礙:如嗜睡、昏厥
退化性疾病:如失智症、巴金森氏症、小腦退化等
不自主運動:如顫抖 、舞蹈症、肌張力失調、肌抽躍等
神經系統腫瘤
顱神經病變:如顏面神經麻痺、 三叉神經痛、暈眩
周邊神經及肌肉病變:如手腳麻木、感覺異常、肢體無力、肌肉萎縮、抽筋等症狀
各種疼痛:包括頭痛、脖子肩膀酸痛、肌肉痛、腰酸背痛
睡眠障礙
另外像焦慮症、憂鬱症、身心症也常出現神經系統疾病之症狀

看了以上的描述,大家應該對神經科看診的範疇有了一個粗淺的認識。有些人會發現原來這麼多常見的症狀都應該找神經科。 在各大醫院中的神經科因為編制的不同,可能有神經科或神經內科不同的名稱, 而小兒科中也有小兒神經科的次專科,所以在求診前應打聽清楚。至於神經外科,主要以手術來治療神經系統的疾病。一般而言,民眾最好先由神經科醫師診視,如果有手術的適應症時,再轉診神經外科。

感覺牙痛,病因不見得是牙齒!

三叉神經

臺大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臺大牙醫專業學院牙醫學系助理教授李苑玲,接受《好健康》雜誌諮詢時指出,在臨床上有一些病人,因牙痛前來門診,可是牙醫師排除了各種引發牙齒疼痛的可能,還是找不出原因,這時候有可能是顏面部的肌肉筋膜炎、鼻竇炎,或是三叉神經炎。

人體的顏面部有許多肌肉,這些肌肉控制我們下巴的運動,就像是跑步的時候小腿肌肉用力過度發生抽筋,顏面部的肌肉也會抽筋、發炎。有些病人除了牙齒痛,肌肉也會痛,但有些病人會覺得是單純牙齒痛,需要找顳顎關節專科的醫師做鑑別診斷,找出真正的原因並進行合適的處置。當然病人也要配合改變飲食習慣,一段時間改吃軟的食物,並在患部熱敷。

有些人是鼻竇腫脹,覺得上排牙齒疼痛,但也有可能是牙齒感染引起鼻竇發炎,一旦鼻竇發炎就需要耳鼻喉科醫師的診斷。

另一種可能是出現在顏面部的三叉神經炎,由於疼痛在顏面部,常會讓病人誤以為是牙齒痛,實則不然。當牙醫師懷疑是三叉神經炎時,就會轉介到神經內科,通常醫師會先開立治療神經炎的藥物,此時無需牙科介入處置。

延伸閱讀:
神經科看哪些病?
牙痛突然來襲,到底怎麼了?

神經內科可以看什麼?

神經科醫師治療的疾病包括腦疾病、脊髓疾病、周邊神經疾病、肌肉疾病和疼痛等病症。 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包括:中風、失智症、頭痛、癲癇、巴金森氏症、睡眠疾病、多發性硬化、疼痛、震顫、腦脊髓損傷、腦腫瘤、周邊神經疾病及運動神經元退化等。

神經發炎怎麼辦?

故多數的病人,只需要觀察,症狀治療(給予止痛、止麻藥物)及維生素B群補充即可。 若病人進展得四肢無力,行走有問題,則可以考慮較積極的治療,來抑制病人的神經發炎。 目前較常用的療法有兩大類:血漿置換,及免疫球蛋白。 血漿置換的原理為移除病人體內的發炎物質,抗體等。

內科看什麼病?

一般內科的疾病包含:意識障礙、消化道出血、腦血管疾病、尿路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氣喘、糖尿病、高血壓、蜂窩性組織炎等。 民國92年台灣爆發SARS疫情,醫療體系上的過早專科化和醫療教育的缺失正式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