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黑 一雄 別 讓 我 走

《别让我走》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创作的长篇小说,2005年出版,这是石黑一雄的第六部小说。 [1] 

《别让我走》讲述了一群克隆人的生活经历和他们作为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故事。从生命伦理的角度对小说予以解读,可以发现人类的克隆人项目隐藏着某种阴谋,人类肆意取走克隆人的器官是对其尊严的伤害,也是对其生命的漠视。小说谴责了人类利益至上的狭隘思想,倡导在克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必须体现出伦理的诉求,要善待生命,敬畏生命。 [2] 

该作荣获了当年的英国布克奖提名,被《时代》杂志誉为2005年最佳小说之一。 [1] 

作品名称 别让我走 外文名 Never Let Me Go 作品别名 千万别让我走 作    者 【英】石黑一雄 文学体裁 长篇小说 首版时间 2005年 字    数 200000

目录

  1. 1 内容简介
  2. 2 创作背景
  3. 3 人物介绍
  1. 4 作品鉴赏
  2. 作品主题
  3. 艺术特色
  4. 5 作品影响
  1. 6 作品评价
  2. 7 作者简介

故事从一所奇怪的学校展开,学生们在“监护人”的细心照看下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校方非常重视学生的健康问题,禁止所有人吸烟,相反的,在青少年性教育方面却采取少见的开明政策。在这样的环境中,男孩与女孩们发展出了有别于恋人般的伙伴关系。比起性爱,他们浪费更多时间编织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神化在各种对于“监护人”的生活、神秘捐助者的身份以及未来命运的猜想中,时间缓缓流逝。

当主人公们获悉自己被学校欺骗,而真实身份是克隆人时,他们心中并未激起任何激烈的情绪。因为真相早在校园时代心理卫生课时已经到来,此时此刻所发生的一切,没有一件是在意料之外。紧接着,死亡的阴影就落在了 “捐助者”与“捐助者看护”这两个不同身份的克隆人身上。 [3] 

1938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克隆技术的设想。1952年,科学家首先用青蛙开展克隆实验,此后克隆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1997年2月《自然》杂志刊登英国科学家伊恩·威尔穆特成功克隆出绵羊“多莉”的消息。这一成果引发了人们对克隆技术可能应用于人类生殖性克隆的广泛关注,克隆人的伦理问题应运而生。由于克隆人涉及到社会伦理、科技伦理和生命伦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不仅引发了一场研究者的激烈讨论,也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题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石黑一雄推出了他的科幻小说《别让我走》。 [4] 

凯茜

凯茜性格冷静理智,对她来说,黑尔舍姆的那个身份是始终不能丢弃的,那才是他们的责任与使命所在。凯茜对自我身份的构建已达到成熟。她最后选择去参加看护员培训,以及最终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看护员。从她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的行为看,就是她对自己身份的深刻认识并坚持要履行自己使命的一个最好的说明。 [5] 

汤米

汤米是作品的男主角,他忠实厚道但是会突然大发脾气,和凯茜志趣相投。他们如小侦探一样,关注监护人的一言一行,希望从他们留下的“蛛丝马迹”中弄清楚与他们命运枚关的真相。后来,在两人共同努力下,他们弄清了与器官捐赠相关的实情。凯西和汤米虽然相互爱恋多年,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一起。当这对苦命恋人最终走到一起时,汤米已经进行了3次器官捐赠,第四次捐赠即将来临,他的生命正在走向“圆满”。 [6] 

露丝

露丝和凯茜、汤米一样,生长在黑尔舍姆,她直爽急躁有时惹人生气,常常憧憬能去一个宽敞明亮的写字间工作。虽然凯茜和汤米之间的友谊和相互吸引非常明显,但却是露丝成为汤米的女朋友。露丝在“完结”之前,请求两位好友原谅自己阻止了他们真心相爱,同时鼓励他们以爱情去争取对自己命运和责任的推迟。 [7] 

别让我走作品主题

该作品规避了生物工程类科幻作品的相似主题,如同刻画平常人那样细致地描写了克隆人的生存境况,逐层揭露了他们的“神秘出身”和未来命运,使读者和主人公之间没有任何距离感。小说融悬疑、推理与爱情于一体,揭示出人性的脆弱与无归属感。书中的克隆人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延长人类的寿命。为了完成他们的使命,每个克隆人都会多次地捐献自己的器官,直到生命终结。无论选择逃避还是受死,他们都必须服从宿命的安排,履行既定的使命,在花样年华中勇敢地面对死亡。 [1] 

在《别让我走》中,石黑一雄用细腻的笔触,通过一个克隆人的回忆向展示了克隆人深受人类社会的压制的局而,进一步揭示了阶级压迫下人性的扭曲与被压迫者的无奈,虽然他们试图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可是而对体制的铁蹄,他们也只能顺从命运的安排。它让人们得以反思人性的自私与黑暗,正视当代社会中种族、官僚体制下的压迫与被压迫现象。这场压迫与被压迫的战争,唯有被压迫者摆脱压迫者对其心理意识的禁锢,看清压迫者虚伪的慷慨,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8] 

别让我走艺术特色

悬念

小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叙写凯茜、汤姆和露丝在黑尔舍姆的童年生活,而第二部分则讲述他们离开黑尔舍姆去一个叫“村舍”地方,等侍培训之后做“看护员”;第三部分则是关于他们的“捐赠”,生命的“完结”。小说的结构比较简单,但作者对情节的设计别有用心,一开始,叙述者并没有明确地告诉读者他们真正的身份,而是给读者留下许多悬念。而正是伴着悬念的解开,主人公的身份也随之昭然。 [5] 

语言

《别让我走》一书中所使用的语言更接近英语系国家的语言习惯,文字风格更平民化,也更活泼,目的似乎是为了与故事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相匹配,同时也与故事设定的时间、地点“英格兰,1990年代末”保持统一性。《别让我走》带有轻微的科幻色彩,由31岁的女主人公回首往事、娓娓道来。童年与青春时代所发生的每一桩小事情都在回忆中被巧妙地串在一起。 [3] 

叙事者

小说《别让我走》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方法,通过叙事者凯茜,描绘了凯茜她自己所表现出正面的价值观念,她对自己的死亡几乎不予谈论,只强调自身责任和义务,而且小说开头就告诉读者她本来还可以延期捐献,但是她自愿提前开始捐献,也就是说她主动安排了自己的死亡,似乎传达出其对死亡的漠然,也表现出对死亡的一种胜利。

虽然在价值判断上,表面上叙述者凯茜与作者的规范保持了一致。但是从事实维度来考察,可以发现文中多处表明了凯茜的叙述并不可靠。通过小说中叙事者的不可靠,在读者与叙事者之间产生距离,作者考虑了个体在死亡面前的态度,指出了在死亡面前个体心理上通常具有的恐惧心理,使得读者在产生认同的同时也对叙事者麻木接受命运和死亡的人生态度进行了批判。相反,在对其他克隆人的描写中,作者彰显了个体能够直面死亡并关注他者的人生态度。 [9] 

《别让我走》一经问世就在欧美引起强烈反响,被《纽约时报》、《时代》周刊、英国《卫报》等诸多报刊媒体列入年度最佳图书。 [8]  2006年获得美国亚历克斯奖和意大利塞罗诺文学奖。 [2] 

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近半个世纪的书,我最喜欢的是《别让我走》。 [2] 

台湾学者陈重仁:《别让我走》的重点不在于如何看待克隆人,而是如何将人看成克隆人,令人反思生命的意义。 [12] 

《科克斯评论》:《别让我走》是娴熟技艺的经典巨作,提供了史无前例的情感体验,建议将该作品呈给瑞典皇家科学院。 [13] 

石 黑 一雄 別 讓 我 走

1954年11月8日生于日本长崎,日裔英国小说家。1960年,石黑一雄随家人移民英国。曾就学于东安格里亚大学和肯特大学。

石黑一雄与鲁西迪、奈波尔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以“国际主义作家”自称。曾被英国皇室授勋为文学骑士,并获授法国艺术文学骑士勋章。 [14] 

参考资料
  • 1    苏坤.黄莹.论语用预设在石黑一雄作品《别让我走》的语篇功能[J].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01期
  • 2    李维屏主编;张和龙执行副主编,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2[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04,第87-88页
  • 3    反常的游戏   .网易新闻.11/1009[引用日期2016-10-19]
  • 4    杜明业.《别让我走》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03期
  • 5    袁朝辉.江玉娇.论《千万别让我走》中凯茜的身份认同[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 6    李丹玲.《千万别让我走》中的创伤书写[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 7    (英)石黑一雄著 朱去疾译.别让我走.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2:代译序
  • 8    刘小娇.压迫与被压迫——透视《别让我走》背后权力的隐蔽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 9    陈兆娟.直面死亡 关注他者——《别让我走》中的死亡意识探析[J].译林(学术版).2012年06期
  • 10    周四影讯:看克隆人的残酷命运《别让我走》   .腾讯.20151119[引用日期2015-12-09]
  • 11    《别让我走》拍剧版 绫濑遥三浦春马悲情三角恋   .搜狐.20151119[引用日期2015-12-09]
  • 12    李里.王晶.无处可逃的人生——评《别让我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 13    朱小丽.《别让我走》:一首人性缺失的悲鸣曲[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46)
  • 14    【英】石黑一雄著 朱去疾译.别让我走.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1:封面折页
展开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