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鼓 寺

法 鼓 寺

【重要公告】

12/23~12/25【彌陀佛三暨八關戒齋】

本寺於12/23(五)~12/25(日)舉辦彌陀佛三暨八關戒齋法會,為維護精進修行氛圍,在此期間,全寺不開放參訪。請大家共同來護持!

感恩您的配合 法鼓山農禪寺 合十

法 鼓 寺

參加者請至臨時知客處領取「參加證」

每日開放入寺時間:

上午:7:00~10:30
下午:12:30~13:00
壇位已滿逾時,恕不再開放進堂。

活動預告

2022-09-15

句句佛號,所有的紛擾都沉澱了,時時體驗,身安定、心寧靜,用最清靜安定的身心,開啟光明的一年。(無需報名,當日領取參加證依序進場。)

2022-12-12

在這個悠閒的平日, 用半天的時間, 到農禪寺體驗禪的自在。(共修內容:八式動禪、禪坐、戶外經行……等。)(自由參加)

2022-12-12

用禪修的方法,步步收攝身心; 以安定的筆觸,字字豐盈甘露。 跨越時空界限,親體佛之教誨; 超越身心侷限,開啟心的經典。(不須報名,自由參加。)

2022-10-17

體驗金剛經空性智慧,歡迎一起到農禪寺跨年迎接2023。(無需報名,自由參加)

2022-10-17

觀音慈悲無限,早課新年共修第一課。(無需報名,自由參加)

2022-12-12

法鼓山特別為銀髮族設計的專屬課程, 以聖嚴師父睿智的人生哲學為課程核心, 集學習、健康、活力、分享等特色, 輕鬆跟著時代的腳步前進, 讓您越來越開闊,越來越智慧,越來越快樂!(對象:60歲以上社會大眾)

2022-10-31

了解正確的禪修觀念與方法, 學習如何放鬆身心,體驗呼吸的美好,進一步察覺妄 念的起落,認識真正的自我,出離自我中心的執著。(對象:一般社會大眾)

2022-08-28

將自己的煩惱心,轉化為智慧的心,提升心靈的品質,無罣無礙一身鬆。(共修內容:八式動禪、禪坐、坐姿&立姿瑜伽運動、全身按摩)(自由參加)

2022-11-04

藉由儀軌行懺悔法來達到罪障消除,身心清淨的功用。禮懺可讓人培養內觀與內省的能力,進而生起在道業上精進奮發的動力。(自由參加)

2022-12-12

一聲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共修能量大 ,消災化劫,同遊淨土。(自由參加)

2022-08-28

地藏經是佛經中的孝經,參加地藏法會,祈求父母增福增慧,延年益壽,是子女孝敬父母親最好的表達。 效法地藏菩薩救拔眾苦的精神,利己利人,和喜自在。(自由參加)

2022-12-12

特地為剛學佛的您,量身設計了一系列完整的入門課程,讓您認識真正的佛教,踏上正確的學佛之路,是您認識佛教的好選擇。(對象:法鼓山新皈依弟子/對佛教有興趣,有心想皈依者)

2022-12-12

引導認同法鼓山理念之學佛信眾進一步熟悉了解法鼓山的精神、理念的內涵所在,透過「解門」與「行門」之課程學習,於義工服務中深化理念之實踐,從而發揮自利利他的萬行菩薩精神。(對象:有意加入法鼓山擔任義工者)

雲端祈福

歡迎多加利用!

法鼓山自2007年首創光影科技投影雲端牌位,取代焚燒紙製牌位的儀式,讓整場法會的儀軌既如法又環保。參加法會,關鍵點不是那張牌位,是來自於當下的心念,再加上法會共修的力量、佛菩薩慈悲力的感應。至於能不能被超度,其實不是那張牌位的形式而已,應該是對佛法有沒有信心。超度其實是觀念的轉變,不應執著於形式,真正去瞭解無常與無我,放下執著,這才是真正的超度。不拘泥於時代媒材的演變,明白無常的變化,便會知道雲端牌位的實質意義與功效。

法 鼓 寺

法 鼓 寺

預約光明,點亮人生!

歡迎預約點燈!

讓心的光明,開啟一年的平安;
讓新的希望,點亮一年的吉祥。

法 鼓 寺

法 鼓 寺

入寺需知

農禪寺是個清靜的佛教寺院,請入寺大眾務必遵守以下的規定~

 您可以✔ 
  1. 穿著莊重樸素,維護道場的莊嚴慢慢參觀、輕聲細語,身心放鬆
  2. 到大殿內禮佛,為自己和家人祈願祝福
  3. 在水月池邊靜坐,讓身心安定
  4. 用禪心體驗水月道場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
  5. 依「導覽圖」認識農禪寺的景觀和設施

法 鼓 寺

法 鼓 寺

預約參訪

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是一處安頓身心的道場,
為了讓您能夠充分體驗這裡的禪悅境教,
我們提供預約參訪服務,
引領您調身、調心,進入水月道場寧靜攝心的氛圍。

參訪時間: 每日 9:00 至 17:00(最後入寺時間16:30)

法 鼓 寺

法鼓山是由东初老人创建的“农禅寺”与“中华佛教文化馆”发展而来。农禅寺筹建于1971年,以禅修为主、务农为生,于1975年定名为“农禅寺”。东初老人致力于推动台湾佛教文化、培养佛教人才,每年并举办冬令救济活动。

中文名 法鼓山 外文名 Dharma drum mountain 创办人 圣严法师创建于 1989年 方丈住持 果东法师 位    于 台湾新北市金山區三界村法鼓路 必游景点 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 其他景点 台北101大楼、金宝山 建议游玩时长 2~3小时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台湾省新北市

目录

  1. 1 背景历史
  2. 地位
  3. 历史沿革
  4. 命名
  5. 镇山物
  6. 2 理念
  1. 3 文化馆
  2. 4 东初老人
  3. 5 农禅寺
  4. 6 组织
  5. 7 分院
  1. 精舍
  2. 台中分院
  3. 台南分院
  4. 8 文化
  5. 9 基金会

法鼓山地位

法鼓山是台湾佛教三大道场之一。台湾佛教三大道场分别是佛光山、法鼓山、慈济。 [1] 

法鼓山历史沿革

圣严法师承东初老人之遗志,于1977年老人圆寂后接掌佛门事务。1989年购地创建法鼓山,为第一任方丈住持。2006年9月2日由果东法师接任第二任方丈住持。

圣严法师法鼓山第一期工程动土典礼于1993年举行。其后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的理念,在同年,法鼓大学筹备处正式成立。其后随着建设的展开,法鼓山也取法中国古道场,在大殿正下方设一地宫,于1996年举行奠基大典及地宫安宝仪式,将三百多件台湾佛教典籍、文物保存于内,并注明在西元三千年时才能开启,此举则为台湾佛教文化传承写下历史新页。

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与经营,法鼓山第一期工程终于在2001年正式落成启用,并将中华佛学研究所、僧伽大学陆续迁入,一步步地将构筑中的佛教教育园区具体地呈现在世人面前。2002年举行大殿上梁安宝典礼,意寓著园区工程将进入另一个阶段。

法鼓山命名

“法鼓”一词,佛典中有多处提及。如《妙法莲华经》云:“惟愿天人尊,转无上法轮,击于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及大法雨,度无量众生,我等咸归请,当演深远音。”所谓“击大法鼓”,就是敲响佛法净化心灵的鼓声,使人心获得安乐与平静。由于法鼓山的地理形貌,犹如一个纵卧的大鼓,故引经典之喻,取其似鼓之形,“法鼓山”之名遂由此而得也。

法鼓山镇山物

圣严法师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钟楼落成时,法师们的撞钟2006年12月23日在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举行法鼓山钟楼的落成仪式。钟楼上立有“法华钟”,为法鼓山之镇山物。

法华钟,其材料是用青铜铸造而成,重量为25吨、高4.5 米、直径2.6 米,最厚的地方为29.6 厘米,钟型为唐式。2004年5月委由日本“老子株式会社”铸造,直到2005年11月完成。“法华钟”其特别之处,在钟的内外钟面上铸刻有《妙法莲华经》一部,共六万九千六百三十六字、《大悲咒》一卷,共四百二十四字以及“多宝塔双佛并坐图”一幅。

法 鼓 寺
法鼓山

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说:“法鼓山没有大资金,但产生的影响力却深远广大,这就是我们的特色。法鼓山为社会带动良好风气,提供有利的修行方法,这是我们的贡献。”1989年法鼓山正式揭橥其理念——“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此后,便循此主题而举办的各项弘化活动。1992年提出“心灵环保”之观念,并将该年订定为“心灵环保年”。1994年提出“四环”观念,所谓的四环即是指:四种环保,是以心灵环保为主导,从心出发、由内而外,推己及人地扩大到对社会、人类、环境、自然、生态的整体关怀。心灵环保——心灵环保是法鼓山所有行动的总纲,主要意义乃在于保持心灵环境的纯净与安定。礼仪环保——以心仪、口仪、身仪的净化,促进人我和谐。生活环保——少欲知足、简朴自然,落实禅宗“修行就在行住坐卧间”的观念。自然环保——知福惜福、感恩大地,体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极力保护自然免受污染与破坏。因此,法鼓山举办佛教化的联合奠祭、联合婚礼、联合祝寿等仪式,便是希望引导大众将四环观念落实于生活中。

1999年提出“心五四运动”,整合了历年来提出的重要观念与方法,作为廿一世纪人类的生活标竿。心五四运动是一项心灵建设工程,是法鼓山为实践四种环保而推出的观念与方法,它将佛法中深奥的名相与学理转化为一般人都能的观念与方法。总计五大项,每一项内各有四种“心”的观念和方法,因此称之为“心五四”。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为提升人品,建立新秩序主张。四要—需要的才要、想要的不重要、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为面对烦恼,安定人心的主张。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为解决人生困境的主张。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为增进全人类福祉的主张。四感——感恩、感谢、感化、感动,感恩——使自己成长的因缘;感谢——给自己试炼的机会;感化——教化自己,;感动——用心体会生命,用行动影响他人。

因此,法鼓山则由创办人圣严法师提出了一个共识,从理念上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在精神上奉献自己,成就社会大众。在方针里—回归佛陀本怀,推动世界净化。最后,落实的方法为——提倡全面教育,落实整体关怀。1990年圣严法师写下“四众佛子共勉语”,期许能够为普世带来和平共修的力量。其内容如下:

“信佛学法敬僧,三宝万世明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己。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为了广种福田,哪怕任怨任劳。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时时心有法喜,念念不离禅悦。处处观音菩萨,声声阿弥陀佛。”

中华佛教文化馆

中华佛教文化馆创立于西元1955年。其主要宗旨为从事佛教教育、文化与社会关怀工作,弘扬正信佛法、汉传佛教精神。主要的活动项目则是举办各种共修活动,例如地藏法会、千佛忏法会、药师消灾法会、观音法会等。

位于台北北投光明路上的“中华佛教文化馆”,是法鼓山的发源地。一开始东初老人承租光明路上的公有土地,1955年破土开始兴建文化馆,一年后正式落成。文化馆成立之初,在人力物力缺乏的情况之下,仍致力于佛教文化事业的传承与推展,其中包括主持了《大正新脩大藏经》(简称《大正藏》)的影印工作。而在1965年更是创办了《佛教文化》季刊。

此外,每年举办两次法会,即七月份为期一个月的地藏法会以及腊月上旬的佛七,提供民众共修、沈淀身心的机会,也借此募集资金、物资以供救济。至此后,“冬令救济”每年举办而且为文化馆的一项传统。

1977年12月15日东初老人圆寂,在美国的圣严法师承继老人遗志,立即返台筹组成立“财团法人台北市中华佛教文化馆”,并于1978年春召开第一次财团法人董事会成立大会。1984年文化馆开始动工扩建,并于1986年4月19日举行落成开光典礼。并聘请护持文化馆廿多年的鉴心法师担任文化馆住持。

东初老人

东初老人(1908~1977)江苏泰县人,俗姓范,幼即聪颖,性沉静,容止端雅。年十三,依本籍姜堰观音庵静禅和尚出家,字镫朗,号仁曙,别号东初。诵习教法,旁及经史百家之学。年二十二,于宝华山隆昌寺受具足戒,先后就读于镇江竹林佛学院、厦门闽南佛学院,亲近太虚大师,继而参禅于常州天宁寺,经年有省,禅定功夫,植根于此。师嗣法临济,兼承曹洞,戒行严谨,威仪具足。

民国二十四年(1935),入镇江焦山定慧寺,受曹洞宗智光和尚付法,三十五年继席该寺方丈,其间与其法兄雪烦法师共创焦山佛 学院,作育僧才,并发行“中流”月刊,

广弘法化。两年后退方丈职,游化京沪各地。

三十八年抵台湾,翌年掩关于台北北投法藏寺,次年于关中创办“人生”月刊。四十五年兴建中华佛教文化馆。先后影印大正大藏经,并创办“佛教文化”季刊。

师曾任中国佛教会常务理事等职,但于卓锡台湾之后,专心于修持及佛教文化事业之推广,晚年致力佛教史学之研究,著有《中日佛教交通史》、《中印佛教交通史》、《中国佛教近代史》三书,为其代表性著作,此外尚有佛教艺术、禅、心经思想史等多种论述,皆收录于《东初老人全集》。由于撰作资料之搜集,师曾数度游访印度、印尼,日本、美国等地。

六十六年十二月,结跏趺坐,安然示寂,世寿七十。僧腊五十七,法腊四十二。其弟子圣严法师,为日本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等文教事业;另一弟子圣开法师宏扬人乘佛教,一生致力推行幸福人化,提倡净化世道人心,用功甚勤。~(参考《东初老和尚永怀集》)

法鼓山农禅寺祈福皈依大典

农禅寺成立的时间为西元1975年。主要的成立宗旨即为从事佛教教育、文化与社会关怀工作,并推动佛法、汉传佛教精神。以举办各种法会共修活动,如念佛、初级禅训班、大悲忏法会、净土忏法会,以及皈依典礼、周日讲经等活动为主。

法鼓山的重要发源地——农禅寺,是由中华佛教文化馆的开山长者东初老人于北投购地一甲所初建,为文化馆的下院,1977年东初老人圆寂后,由圣严法师接掌管理。1971年由东初老人率领弟子开始建造,直至1975年始落成启用,并以“农禅寺”为名。创建之初,老人为了效法唐代百丈禅师所创立的丛林制度,期许弟子务农维生、禅修的生活为家风,因此取名为“农禅寺”。

农禅寺早期为一栋两层楼的农舍:一楼为客房;二楼供奉文殊师利菩萨,称为文殊殿。寺院周围遍布菜园、竹林,直到1977年常住众仅有四人,平日多亲手种植菜蔬,以供寺内食用。

1978年,时任住持的圣严法师开始于寺中举办周日讲经法会,并于1979年成立“禅坐会”,1982年成立“念佛会”,周周举办共修,人数最多可达上百人。1978年4月,农禅寺借予场地给原设在新竹福严精舍的“美国佛教会”驻台译经院使用。1979年8月成立了“三学研修院”,成员即译经院原有成员与禅七学员,共十位。该院进一步发展为“僧团”,而初期僧团运作的所在地即是在农禅寺。1989年,由于北投关渡平原重划开发,农禅寺所在地被纳入“关渡平原保护区”,而面临拆迁的命运。在多方努力之下,即在台北县金山乡找到法鼓山现址,因而促使法鼓山之成立。

农禅寺除了定期举办共修之外,早期各单位如基金会、法鼓文化等办公室均设置在此,其不仅是法鼓山的活动核心,更是蕴藏了法鼓人共同的记忆,亦是弘法之重要地点。

然而,农禅寺的拆迁问题一直在宗教及地方人士大力奔走之下,并感念法鼓山早年开山筚路蓝缕之历史过程,为传承市民对于北投农禅寺之集体记忆,促请保留。因此,台北市政府于2004年7月19日公告登录农禅寺开山时期所建之二层农舍与慈悲门等二处建筑物为本市历史建筑,并建议划设为“保存区”,自此也免于拆迁之命运。

法鼓山台中分院

僧团成立于西元1980年。在编制上则设有都监一位、副都监一位,并设有贤首会、都监院、事务院、禅修推广中心、佛学推广中心、关怀中心、教育院、僧伽大学佛学院、事业体等单位,是法鼓山的核心组织机构。其成立宗旨为:组织佛教教团、培养青年僧才、弘扬法鼓山理念,并以落实人间净土之理想。此一机构主要的活动则是研发、推展各种禅修、佛学教育、关怀弘化等。法鼓山僧团以圣严法师为精神导师,其成立缘起于1977年师父自美国回台湾接掌中华佛教文化馆和农禅寺,而为了培训弘扬佛法及住持三宝的青年僧众人才,农禅寺于1979年8月成立了“三学研修院”,成员为原译经院的成员与曾参加禅七的学员,共十人。之后陆续增加,成员之中包含僧俗四众。译经院结束后,成员之中有人发心出家,“三学研修院”渐而发展为法鼓山“僧团”。此外,随着“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的完工,此一核心组织亦随之搬迁上山。

法鼓山精舍

至2001年底为止,在法鼓山现有之弘化架构中,除了法鼓山佛教教育园区、农禅寺,台湾各地另有台北安和、台中、台南等分院,以及桃园斋名寺、高雄紫云寺、台东信行寺等。然而由于参与法鼓山的活动人数不断增加,现有空间不足,故而规划中型道场作为弘化、举办各项活动使用。并以佛教经典中经常出现的“精舍”为名,意指为精进修行的地方,借此提醒四众以佛法修证为依归。

成立的精舍有:基隆精舍、中山精舍、中正精舍等。

法鼓山台中分院

台中分院的缘起于1988年8月,圣严法师在台中信众谢淑琴的邀请下,初次到台中市中兴堂进行为期两天的专题演讲,由于参加民众踊跃,遂发起成立台中分院的愿心。但直到1991年于台中市才购得一间八十多坪的公寓,4月4日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典礼,“台中分院”于是成立。但随着护持人数增加,原有公寓的出入在管理上有所不便,故于1992年10月迁移至柳川东路上,1996年5月再迁移至忠明路上弘法。19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基于安全考量,遂于2000年9月迁至西屯区市政路上,持续弘法。主要以举办各种共修活动、菩萨戒诵戒会、地藏法会、大悲忏法会,以及成长营、合唱团、佛学讲座与儿童读经班等为主。

法鼓山台南分院

台南分院的成立可溯源至1990年8月17日法鼓山护法总会首度于台南举办联谊会,圣严法师南下慰问,在台南唯一一位劝募会员杨黄玉淑,主动邀集友人加入护持,因此揭开了台南分院涓滴成长的路程。

最初,共修地在劝募成员家中,随着人数增长,于是透过法鼓山台南念佛会会长颜净一居士的协助,借用台南府前路的“德化堂”为共修处,此后在1991年7月1日成为法鼓山“台南办事处”的所在地。1993年5月迁移至南门路上,1998年4月购得台南市西门路上一处房舍,“台南分院”自此成立。1998年11月22日新道场正式洒净启用,翌年三月举行开光,开启了台南地区弘法的新历程。现在以举办各种共修活动,如佛一、佛二、佛三,菩萨戒诵戒会、地藏法会、大悲忏法会,举办法器练习、读书会、佛学讲座、儿童读经班、小法鼓儿童绘本导读、生命成长课程、健康讲座等。

法鼓文化的成立因缘,可溯及至东初老人在中华佛教文化馆推展佛教文化事业的时期,为了保存佛教文献,东初老人先后编纂了《禅学大成》、《莲池大师全集》、《净土十要》、《中华佛教美术》、《中华佛教丛书》、《民国高僧传》及《中印佛教交通史》、《中日佛教交通史》、《中国近代佛教史》等丛书,以为研究佛教历史文化之依据。老人圆寂之后,一度停摆了的文化事业,直到圣严法师回国后,在方甯书教授的协助下,于1980年5月成立了“东初出版社”,以承续东初老人的文化使命。

出版社成立之后,首先出版了七册的《东初老人全集》;其他出版物为圣严法师编写的基础佛教入门书籍,如《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戒律学纲要》等。此外,并出版中华佛学研究所的学术论文著作,另一方面也同时出版“佛学小丛刊”与大众结缘。另一方面出版部发行《人生》、《法鼓》两刊杂志。1989年法鼓山创立,东初出版社开始化不同书系,包括“寰宇自传”、“禅修指引”、“智慧海”、“现代经典”等系列,以及“有声书”系列有声书籍,并于1994年集结圣严法师之前所有著作,辑成一套四十七册的《法鼓全集》。

1995年7月将东初出版社扩大为“法鼓文化”,朝向多元出版事业发展。并于1996年开始参加台北国际书展。

法鼓山体系有6个运行的基金会,其个别成立日期如下:

法鼓山文教基金会 1992年3月17日经教育部核准成立,同年7月14日正式运行。

法鼓山佛教基金会 1997年6月25日经内政部核准成立。

法鼓山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 2001年3月成立。

法鼓山人文奖助学术基金会 1999年10月4日成立。

财团法人圣严教育基金会 2006年1月18日经教育部核准成立。

法鼓山大爱基金会shifen

参考资料
  • 1    2014台湾佛诞日庆典   .凤凰佛教网[引用日期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