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经失调测试

西園醫院神經內科 賴思佳醫師

每日例行門診裡,總是有幾位自己懷疑或已被其他醫師診斷「自律神經失調」的病人,這類病人症狀五花八門,從昏眩、頭痛、耳鳴、易累、胸悶、心悸、腸胃不適、便秘、嘔吐、噁心、腰酸背痛、發冷、多汗、呼吸困難、頻尿、皮膚異常、睡眠障礙、內分泌失調等,從頭到腳身體不適感,到各種心理上之症狀,如不安、焦慮、憂鬱、煩悶、易怒、食慾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皆有。然而這些病人的共同疑惑與要求是: 醫師,我要做甚麼檢查才能查出我的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檢測儀的出現提供了一個窗口,讓我們正視這些惱人的身心症狀。

目前醫療用自律神經檢測最常見的是測量心率變異性。所謂「心率變異(heart rate variability)」,簡稱HRV,是利用心跳速度的變化作為指標,間接了解自律神經的活性狀態。心臟規律跳動是維持身體穩定血流的重要因素,通常人體平均心率為每分鐘跳動約72 次, 然而心率在表面宏觀的靜態恆定下,還隱藏了一些微細的波動。這些波動不是心律不整,而是人體為應付體內外各種變化,如壓力、情緒、發炎、賀爾蒙、食物等,心跳間隔產生極微幅變動,其可容許的幅度約為40毫秒,一般心電圖是偵測不出來的,此種微幅變動即為心率變異。

心率變異是如何產生的呢? 簡而言之,心跳快慢的調節靠的是自律神經系統,而自律神經系統又分為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兩者獨立運行又互相拮抗。交感神經可使心率上升,副交感神經則使心率下降,我們所測得的心率正是二者之間的調控平衡結果。自律神經系統顧名思義為自主化反射性的運行,無法以人的意志力來控制,更無法操控其變化。它分佈在全身各器官之中,控制著身體五臟六腑的功能。

心率變異性在醫療上的應用最早是由心臟科醫師發現其重要性,當心率變異數值愈差,未來罹患或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愈高。報告指出瀕臨死亡者、換心人、或戴心律調整器者,其心率變異幾乎為零。此外,心率變異與年齡有極大關聯性,20歲的年輕人其心率變異為60歲年長者的2至3倍。HRV不只可以用來預測發生心血管疾病病人的長期存活率,經反覆研究確認心率變異反應著自律神經總活性的強弱, 並可做為個人整體健康情形的重要指標。當心率變異不正常,代表自律神經功能不好,也反映可能隱藏著的身心不健康。目前臨床應用更推及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礙、肥胖、憂鬱症、更年期等研究。

一般而言自律神經檢測儀檢測過程約5~10分鐘,過程如接受心電圖檢查般,此檢查為非侵入性且無輻射。其適用對象為不明原因失眠、心悸、胸悶、倦怠、頭暈、腸胃不適等族群。某些特定狀況不適合接受HVR檢測,包括:本身裝有心律調節器者、已知有心律不整之病症、心臟已裝有心導管支架者、長期服用鎮定劑或是興奮劑且無法停藥者。

當HRV檢測結果顯示自律神經功能失衡,病患可以先檢視生活中的慢性壓力,調整生活作息與睡眠品質,善用腹式呼吸,減少咖啡菸酒等。攝取天然食材、各式蔬果,並透過運動、瑜珈、正念冥想或音樂,以紓解過多壓力。醫師也將針對個別檢測結果分析,給予進一步專業建議與治療。

傾聽來自身體的深層訊息乃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首要工作,這訊息可能是緊急求救訊號,也可能只是早期善意提醒,身體需要近一步休息或調養。自律神經功能牽涉廣泛,把自律神經檢測當作工具,提供醫師更精準的臨床資料,一同尋找出解決方案,方是醫病雙贏的局面。

我們在看健檢的項目時,有時候會看到一個項目是「自律神經檢測」,但比起其他肝指數、腎功能等明確的項目,很少人知道自律神經檢測可以測什麼樣的疾病。其實自律神經檢測除了測自律神經失調之外, 還可以協助判斷憂鬱症、躁鬱症!

憂鬱症是國民病

憂鬱症發生率約占15%,在現代已經算是一種國民病,而憂鬱症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又比一般人高了1.3倍左右,但卻很少有人會想要定期評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就算做了評估,躁鬱症也可能誤診為憂鬱症。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勳安發現,檢測副交感神經的活性,可以提升判斷的準確度。「憂鬱症是一種腦部疾病,也就是大腦、尤其是前額葉出現問題,而前額葉同時也是副交感神經的『掌控』源頭,會造成副交感神經的故障,在敏感性比較高的心臟,就會導致沒辦法控制心跳,所以病人很可能因為心律不整致死,這也是憂鬱症、躁鬱症會死於心血管疾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而自律神經失調的檢測儀「心率變異性檢測儀(HRV)」,已經由衛福部核准,可以在健檢中心、或是自己買一台回家用,張勳安說,自律神經就像是電線,經由電流控制我們的器官,所以器官本身可能查不出問題,但身體就會很不舒服。

「不過我們發現,副交感神經的功能檢測,其實也可以協助判斷躁鬱症跟憂鬱症的差別,甚至可以查出病人自殺的風險,希望可以納入精神科的常規檢查,就像血壓機、血糖機一樣。」

憂鬱症跟躁鬱症怎麼分?

張勳安說,一般認知的憂鬱症是單極性的憂鬱症,也就是只有憂鬱,躁鬱症則是所謂的第二型雙極性憂鬱症,會有輕躁期再轉換成重鬱期。但問題是,輕躁的時候很少有人會來看醫生,因為會一直覺得『很棒!超棒!心情超好!』而且頭腦清楚、精神百倍、很多創意湧現,這樣誰會想來看醫生!」

但這種「棒棒」感過後,會迎來重鬱,產生的強烈對比非常難受、比單極性的憂鬱症還要糟糕,所以躁鬱症患者的自殺風險也是憂鬱症的4倍,而更麻煩的是,因為憂鬱的情形很嚴重,所以很容易被誤診為單極性的憂鬱症,但躁鬱症需要使用情緒穩定劑、憂鬱症不用,誤診的治療效果當然不好。

「想自殺的憂鬱症患者,副交感神經功能會更差,配合問診,就比較不會錯過救援的時機。」張勳安說,副交感神經同時也是抗發炎的控管神經,在身體起了發炎反應、殺死入侵的細菌等外來物之後,會由副交感神經來傳遞「停止」訊息;但想自殺的人,副交感神經已經失去這項功能,所以血液中的發炎反應也會比較高。

既然有了檢測工具,測完之後,目前也有非侵入性的神經調節技術,透過9伏特、等於手機電池般微小的電量,改變大腦中的電波,幫助活化、改善憂鬱症情況;目前已經進入臨床實驗,未來可以想見自律神經的檢測能幫助更多的疾病。

你想要什麼樣的健檢,按>>這裡就知道

延伸閱讀

預防醫學專家告訴你「健檢必做的7種癌症檢查」

健檢結果發現結節、息肉、囊腫,需要動手術切除嗎?

做健檢時被通知要空腹,你知道怎樣才算空腹嗎?

健檢報告膽固醇超標!營養師告訴你 該怎麼調整飲食?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

自律神经失调测试

長期處在高壓、緊張的狀態,是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這時候又有人會問了,「現在這個社會誰的壓力不大,比我更忙的人比比皆是,為什麼只有我生這種病?」這是因為每個人對待壓力的方式不一樣。

性格決定命運 也決定了你的健康

以家醫科醫師王健宇在門診碰到的病人而言,身邊不乏機車主管、恐怖情人、不負責任的老公、不貼心的兒女、失智的長者……,每個人碰到不順遂的機率其實都差不多,但差別在於每個人面對不順遂的反應也各不相同, 也就是所謂的「人格特質」。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事實上性格既決定了你對自己的看法,也決定了你如何看待發生在自身的疾病,更決定了你的健康方向。

延伸閱讀:你都怎麼紓壓?愛生悶氣容易得癌症、有氧體操最有益身心

人體就像行駛中的車子 不保養「遲早出狀況」

汽車開到一定公里數,或時常超速又不定期保養,遲早會出狀況,若把人體當成一部車子來看,有些車子本體比較差,還沒到達一定公里數就先出問題。而別人的狀況跟你差不多卻沒生病,那是因為他還沒達到他的極限。

大概只有剛出生的小嬰兒沒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年歲越大, 內外需求增加,整體壓力也跟著提高,長期以往,壓力累積無處宣洩,必找破口。所以現代社會中自律神經失調患者的比例也會越來越高,應驗了「江湖越老、膽子越小」這句話。

自律神经失调测试

示意圖/TVBS

20個日常情境檢測:你是自律神經失調候選人嗎?

請根據實際狀況,勾選出符合自己的敘述。

1. 經常錯過吃飯時間,用餐不定時,有一餐沒一餐。

2. 吃飯通常都需要快速解決,常常不到10分鐘,甚至只有5、6分鐘。

3. 時常覺得精神不濟,必須用咖啡來提神,一天超過2大杯。

延伸閱讀:喝咖啡提神?咖啡因代謝速度緩慢,小心3大副作用

4. 時常有人提醒你講話講慢一點,尤其是親近的朋友、同事、家人。

5. 睡前還在想工作或人際相處上的事,甚至造成睡眠困擾。

6. 睡前需要喝點小酒才能入睡。

延伸閱讀:喝酒預防心血管疾病?醫學界已不建議!看看酒精如何傷害你的大腦

7. 對於他人的批評非常在意,經常反覆想著對方為何這麼說,久久無法釋懷。

8. 白天上班時常久坐超過2小時以上,甚至一整個上午沒起身走動已是常態。

9. 晚上下班回到家之後,也經常必須處理工作上的事,直到上床睡覺才停止。

延伸閱讀:都已累到摔手機了但還捨不得睡,睡眠出了什麼問題?

10. 假日空閒時間,不是和別人吃飯聚會,就是滑手機。

11. 如果沒滑手機、上社群網站,就會覺得自己和社會脫節了,感到非常焦慮不安。

12. 經常在不感到飢餓的情況下狂吃零食。

延伸閱讀:4大跡象自我辨別:你是真的肚子餓,還是心裡餓?

13. 經常吃蛋糕、餅乾、巧克力等甜食來代替正餐。

14. 不喜歡喝水,或經常因為忙碌而忘記喝水。

延伸閱讀:健康喝水時刻表:這7個時間務必喝一杯 「少量多次」不暴飲

15. 不喜歡也沒有時間運動,很少走路,無論工作或生活常保持固定姿勢或重複動作。

16. 經常因為時間緊迫,習慣一次做很多事。

17. 預期可能發生不確定的狀況,會持續感到不安、焦躁。

延伸閱讀:心理師都在做!緊張不安感到心律不整時 務必一試「1秒鐘冥想法」

18. 一整天下來明明已經很疲累,但一躺上床就是難以立即入睡。

19. 總是想把每件事做到最快、最好,對於自己一丁點不完美很在意,無法接受。

20. 一個人獨處時,總是靜不下來,忍不住找事情來做。

延伸閱讀:你是「過動成人」嗎?喋喋不休、衝動購物都是典型症狀

上述若有7個以上選項符合,代表你要開始注意自己的生活狀態;若有十四個以上選項符合,代表你要認真地檢討自己的生活狀態。若是連家人、親密朋友和醫生,都曾告訴你要留意自己的生活步調,請你一定要調整及改變。

陀螺不停自轉又加速 小心身體出問題

以上是王健宇依20年醫療工作的觀察,針對現代人忙碌工作、生活,所提出的個人觀點。不過大家也不用過度擔心,這些僅供參考,用來提醒各位在繁忙生活裡,別忘了學著慢下腳步,並且多多關照自己的身心,避免不良的習慣對正常生理功能與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假如上述這些習慣發生頻率有明顯升高的情形,表示你這顆自轉的陀螺正在持續加速中,必須注意自己身體是否出現某種程度的不適症狀。唯有越了解自己身上的狀況,接受並尋求幫助,才有可能與它和平共存,心情才會越平順安定,對病情自然才會產生一定的效果。

◎ 本文摘自/《醫生說你根本就沒病:只是自律神經失調》王健宇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
全球2億6400萬人憂鬱症所苦 為何憂鬱症更要心理治療?
Makiyo自曝吞10多顆安眠藥仍無睡意!藥師曝4大地雷飲食害的 這種更可能致命
每週運動2天保持好心情!新冠疫情影響有多大?全球7成民眾因疫情無法規律運動
女性掉髮原因多 體質濕熱、氣血虛、壓力大…你是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