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有專用垃圾袋嗎?

一、目前本市販售之專用袋共有七種型號,102年2月28日前每公升售價為0.45元,102年3月1日起,每公升售價調降為每公升0.36元。

二、每包個數及調降前、後之售價如下:

3公升袋:每包20個,新售價21元(原售價27元)。

5公升袋:每包20個,新售價36元(原售價45元)。

14公升袋:每包20個,新售價100元(原售價126元)。

25公升袋:每包20個,新售價180元(原售價225元)。

33公升袋:每包20個,新售價237元(原售價297元)。

76公升袋:每包10個,新售價273元(原售價342元)。

120公升袋:每包5個,新售價216元(原售價270元)。

三、另於107年1月1日推出3款環保兩用袋,型號分別為小、中及大型袋,售價分別為1元、2元及5元。

2022-07-02 09:00

台北有專用垃圾袋嗎?

台北有專用垃圾袋嗎?

馬英九任台北市長時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後來許多縣市跟進,改變許多台灣人的生活。(新新聞資料照)

為什麼我們要回顧這篇報導

從2000年7月台北市開始實行「垃圾費隨袋徵收」,到現在也過了二十多年了,在此之前台北市的垃圾處理費是隨自來水費徵收,獨立出來後對民眾來說就是多了一筆開支,也因此市政府政策上路前也有不少的擔心──像是市民為了少花買專用垃圾袋的錢,會到處偷丟垃圾;而也有攤商小吃店擔心消費者會將家中垃圾帶去丟在店裡,還特別在辦法實施前做了一些「規定」,像是請求食客別把不是他們店的垃圾帶去丟。此外,當時北市府也派出環保局人員,前往各「特殊地點」巡查是否有民眾偷丟垃圾的情事。

當然更難想像的,可能是當「垃圾費隨袋徵收」要上路的前一天,大批台北市民在家裡做了比年終更大規模的大掃除,清出大批的垃圾,只為了省一點垃圾袋費用,當天的垃圾車停靠點出現近30公尺的人龍不說,許多垃圾車甚至因滿載必須先將垃圾載至垃圾場,造成嚴重的「誤點」。

從這篇刊登於2000年7月6日、696期《新新聞》的「垃圾費隨袋徵收」報導,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尤其是事關民眾荷包的新政策實施時,民眾展現的各種反應,儘管事後我們去看那些反應會忍不住地問「有那麼嚴重嗎?」但當下的某群民眾的確是打從心眼裡面覺得就是那麼嚴重。不過二十多年過去,大家逐漸習慣新的政策了,而「垃圾費隨袋徵收」還被其他縣市效法,在台灣更多的地方施行。(新新聞編輯部)

垃圾不止是垃圾,它一還是一座超大型博物館。

垃圾考古學的學者們就認為,垃圾可以反映出這個時代的生活型態,以及整個社會的主流價值。

台北市「垃圾費隨袋徵收」的制度起跑,不論是台北市長馬英九呼籲市民與他共同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或是煞有其事地引領著市府環境保護局、清潔隊,好像革命誓師般地慷慨激昂,再加上特地請藝人阿亮(卜學亮)拍攝宣導短片,以及媒體每天對新制度實施狀況的及時報導……。

支持《新新聞》

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這一切,除了使新政策推行順利、以免無端背負「不教而殺」之名外,真正受到爭議的,反倒不是民眾「帶著垃圾流浪到北縣」,「小型、特小型專用垃圾袋供不應求」,抑或是民眾對政策是否配合等問題。它其實更引領著民眾,去思考在台灣沉寂已久,但顯然已不能再逃避的垃圾問題。

公有垃圾桶一桶難求

然而,姑且先不論其牽涉複雜的垃圾處理問題,整個台北市垃圾處理新制的實施,事實上,在小市民的生活習慣當中,已經帶來了相當的改變,這些改變,有些自然,有些也頗為「奇怪」。

例如,因為資源回收的規定頗為嚴格,一些「守規矩」的小市民們,就得十分注意垃圾的分類,什麼樣的紙張,該分到哪一類,都得小心謹慎,而一般裝訂雜誌的騎馬釘,還不能和雜誌紙丟在一起,因此,預料未來台北市的家戶之中,將會出現不少紙類專家,以及拔騎馬釘的專家。有人便打趣道,以後台北市最流行的社區活動,就將會是在周末假日,街坊鄰居們大家一起把報紙雜誌搬出來,做紙分類,和拔騎馬釘。

又例如,在師大路夜市上,許多攤販都貼上了「請勿把『非本店垃圾』丟棄本店中,違者罰清潔費10元」的告示,新制的實施,到底會讓民眾更注重公共清潔,還是會更加深民眾「自掃門前雪」的觀念,在這份告示上,就可以看得很明顯。

台北有專用垃圾袋嗎?

垃圾隨袋徵收在台北率先實行20多年後,民眾對於購滿專用垃圾袋已經習以為常,甚至其他縣市如新北市也已跟進多年。(資料照,台北市環保局提供)

而更麻煩的是,以往在夜市的出入口,都會有大型的垃圾集中點,但是在新制實施之後,為避免大家亂丟垃圾,那樣的集中點也就沒有了,因此,逛夜市的人,如果手上拿著的只是枝啃光了的玉米、雞骨頭、或是插豬血禚的竹籤,為了要找一個可以丟掉的垃圾桶,還得走上個老半天。

更具體的例子發生在6月30日,也就是新制實施前的最後一天。在當天,整個台北市似乎比過年大掃除還要熱鬧,台北市環保局稽查大隊南港線的人員,在例行的稽查公務中,果真發現民眾將垃圾丟棄在經過環保局事先統計,最容易被丟棄垃圾的地點,環保局1組3位工作人員,在玉成公園玉成街的225巷口,就發現民眾丟棄的兩包垃圾。

台北有專用垃圾袋嗎?

台北市民排著隊,將用專用垃圾袋包好的垃圾丟到垃圾車中,已成生活日常。(新新聞資料照)

垃圾中僅有零星的衣物及紙屑、果皮,查不出偷丟垃圾的物主;環保局一行人到了中央研究院的研究院路旁,在與台北縣汐止市僅隔一條水溝的人行道上,也發現民眾棄置的垃圾包,環保人員在30多度的氣溫中打開已有餿味的垃圾袋,雖然找到了明確的人名及地址,環保人員循線也找到該地址的公寓,但是在問及此處的鄰人後,卻發現此垃圾包是公寓一樓信箱清出的垃圾,而信上的收件人姓名,卻是早已搬離此處的人名,也難循線處罰偷丟垃圾的人。

稽查人員沿路還發現,位在忠孝東路575巷口,有一大堆棄置的垃圾及大型家具,環保局人員在打開垃圾袋後又找到帶有地址的信件,而且這次真的找到「偷」丟垃圾的人,不過卻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婦。

6月30日垃圾大爆滿

這位被抓到的老婦哀求地說,她已經七十多歲,小孩及媳婦皆在外工作,她為了把握垃圾隨袋徵收實施前的最後機會,一早即把家中的垃圾及不用的家具清出,因為是自己一個人搬,無法在垃圾車抵達巷口前一次搬出,於是她一點一點地搬了整個早上。

當稽查人員循線到達時,她仍持續地清理家中的廢棄物,老婦人搬著破桌、破椅,從住家二樓搬到十多公尺遠的巷口,情境雖然令人憐憫,但是礙於規定,環保局的稽查人員也只能要求她將垃圾搬回,先置在一樓家門口,等垃圾車來的前半小時,再把這些垃圾及舊家具拿到巷口,丟到垃圾車中。

一個早上下來,雖然發現數處違規丟棄的垃圾,但是能循線查到棄置的物主,環保局的稽查人員也承認比例不高。

當天傍晚,位在木新路與恒光街口的垃圾收集點,垃圾收集的時間是9點53分至58分,當垃圾車準時抵達時,附近倒垃圾的民眾已經把四線道的木新路擠滿,雖然當天還不是資源回收日,民眾還是盡量想辦法把家中的廢棄物清出,由於,倒垃圾的人過多,急於把握這最後一天的人,也只能排隊把家中的垃圾趕緊丟入垃圾車中,聚集在垃圾車後的群眾,算來竟有近30公尺長。

台北有專用垃圾袋嗎?

使用專用垃圾袋丟棄垃圾,在台北已經成為「常識」。(資料照,台北市環保局提供)

而該線最後一站的恒光街51巷小型公園旁,附近民眾更是聚集在四方的巷道中,每條巷道差不多近30公尺長,民眾大包、小包地聚集在公園附近,焦慮地望著10點5分應該前來的垃圾車,不料,一直到了10點半都未見到車影。

等不及的民眾還走到前一站一探究竟,不料卻連在前一站都看不到垃圾車的身影,數百位民眾焦慮地等著,狐疑的雙眼還不時得注意不被蚊子叮得滿身包,一直到離垃圾車該到的時間後半小時,才有垃圾車的清潔人員急忙跑來告知:垃圾車已經爆滿,先返回掩埋場傾倒,半小時後才會再來。到了近午夜12點,恒光街小型公園附近的民眾,就把握住30日最後的時刻,將家中多餘的垃圾丟出,開始7月1日垃圾費隨袋徵收的日子。

高科技垃圾處理政策

到了7月1日,同樣一條路線的垃圾車,到了倒垃圾的時間,民眾攜出專用垃圾袋倒垃圾的人,比起平日就少了許多,民眾倒垃圾的情形與前一晚數百人或提、或抱向垃圾車鑽動丟棄的情形,更是天壤之別。

經過7月1日開始實施新制後的一天,7月2日沿著木柵景美溪旁的道路觀察,這條原本美麗河堤旁的道路,河堤上的土坡市政府還開放給民眾栽種花草灌木,平日除了花草爭豔外,少見垃圾堆置,這天沿路便見到二、三處的垃圾堆一其中有處還是大型家具棄置的大垃圾堆,顯示新制的施行,對市容竟然也造成某種程度的破壞作用。

其實,從北市府環保局的宣傳資料當中可以得知,「隨袋徵收」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達成「一般垃圾減量」以及「資源垃圾回收」的目的。長期致力於推廣資源回收、垃圾減量的民間團體主婦聯盟秘書長陳曼麗說,為了達成這樣的目的,而剛好又有韓國在1994年的成功案例,台北市兩年前曾經試辦,市府評估之後覺得成效也還不錯,比較起垃圾費隨水費徵收可能產生不甚公平的現象,是相對較可以防弊的。

而北市環保局廢棄物管理處處長符數強甚至說明,目前台灣垃圾每年以4.2%成長,希望政策施行之後,可以達到2001年垃圾「零成長」的目標。所以,如果「隨袋徵收」政策可與垃圾零成長、資源垃圾回收畫上等號,那麼,它對北市府團隊來說,無疑就是成功的。

台北有專用垃圾袋嗎?

由於丟棄可回收的資源不用裝在需要付費的專用垃圾袋,垃圾費隨袋徵收的政策促使市民自動做好垃圾分類。(新新聞資料照)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也是政大地政系教授李永展,對垃圾處理政策有一個比喻。他說,一對夫婦回家發現浴缸裡的水溢出來了,流得整個家都是,先生看到了趕快拿盆子把水舀出去,但不管再怎麼努力地舀,水還是一直流,怎麼都舀不完,太太看到了,把浴缸的水龍頭一扭,水就停了,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源頭減量的觀念。

但是目前台灣的垃圾處理卻是採行「高科技垃圾處理政策」,等生產者已經製造出寶特瓶、塑膠袋之後,我們再想著用什麼樣科技的方式來處理這些垃圾,這已經是垃圾處理的末端,也就是整個垃圾處理4R中的Recycle(回收)及Regenerate(再生)。而回收成效可以有數據顯示出來,再生也可以達成能源的增加,也就是說,這兩個R較有明顯的政績表現出來,因此,也是政府官員樂意去推動的原因。

新觀點的思考註腳

「看守世界研究中心」的約翰楊(John E.Young)在其〈摒除「隨手即丟」的社會〉一文中提到,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不僅創造了一種消費主義式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形塑了一個「隨手即丟」的社會,大多數使用過的原料變成垃圾,因而形成了嚴重的垃圾危機。

雖然這種現象引人注意,但卻很少有人能判斷出:這樣的徵狀是由於全球經濟體乃建立在無效率運用原料及能源的結果而依此開出的藥方通常是;發展更複雜的科技來消滅所產生的廢棄物。

然而事實上,我們的垃圾量仍舊不斷地增加,環境仍舊因處理廢棄物而遭破壞,更嚴重的是,人們仍繼續不斷地揮霍物質,加工並製成人類社會的消費品。

也許「看守世界研究中心」所提倡「柔性物質途徑」的觀點,帶領我們走向經濟學家舒馬赫(E.F. Schumacher)所提到的終極目標──「用最小的消費提供最大的福祉」,可以為這場由馬英九的北市府發動,「誰怕垃圾?!垃圾怕誰?!」的革命,寫下一個新觀點的思考註腳。

(本文刊登於2000年7月6日出版的696期《新新聞》)

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

──《新新聞》需要您的贊助支持

在1987解嚴那一年創立的《新新聞》,秉持「公正」、「真實」、「進步」的信念,我們在紙本媒體時代曾創造了「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的口碑,如今我們要在網路媒體時代把這個責任延續下去。

我們要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才能無所偏倚、無所忌憚、發揮專業能力,全心全力檢視公共政策,以監督政府,滿足人民知的權利。

這一切都需要您以實際行動支持我們──就是現在,請您與《新新聞》攜手前進!

台北市專用垃圾袋哪買?

市民可就近到住家附近之統一、全家便利商店等連鎖便利超商或有「專用垃圾袋銷售處」標示之商店購買專用垃圾袋。 請民眾勿購買來路不明之專用垃圾袋,以免受罰。 一、為提供民眾購買專用垃圾袋之便利性,歡迎有興趣代售專用垃圾袋之商家踴躍提出申請。

為何台北要用專用垃圾袋?

「隨徵收」的目的,是採取以價制量方式,來促進「一般垃圾減量」及「資源垃圾回收」,使臺北更乾淨,環境更美好。 垃圾量越少,資源回收越多,則所需要「專用垃圾袋」越少,收費就越少,隨徵收比隨水費徵收更節省。

新北市專用垃圾袋可以丟台北市嗎?

自108年5月1日起,雙北專用垃圾袋開始互收,雙北市民有需要時,可以使用兩市專用垃圾袋或環保兩用盛裝家戶垃圾後交給清潔隊清運,增進生活便利性。

用專用垃圾袋還要分類嗎?

資源回收物需要分類收集? 一般民眾:僅需將垃圾分為一般垃圾(專用垃圾袋) 、資源 回收物、廚餘。 其中資源回收物可混雜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