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什么是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奇者,异也。指的是十二经脉(正经)之外的八条经脉,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所以被称为“奇经”。

它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

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主要是有这三个:

① 奇经八脉与脏腑无直接络属关系;

② 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③ 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分布遍及全身,人体的上肢无奇经八脉的分布;

其走向也与十二经脉不同,除带脉外,余者皆由下而上地循行。

共同生理功能

奇经八脉的有哪些共同生理功能呢?

1. 进一步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如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经;任脉联系总任一身之阴经;带脉约束纵行诸脉。二跷脉主宰一身左右的阴阳;二维脉维络一身表里的阴阳。即奇经八脉进一步加强了机体各部分的联系。

2. 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十二经脉气有余时,则蓄藏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由奇经“溢出”及时给予补充。

3. 奇经八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

奇经八脉的循行

任 脉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1、循行部位

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部(天突穴),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2、分支

由胞中贯脊,向上循行于背部。

  1. 生理功能

(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

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

(2)调节月经,妊养胎儿

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 脉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1、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2、分支

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

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

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3、生理功能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

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

(2)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

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

(3)主生殖功能

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冲 脉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1、循行部位

起于胞宫,下出于会阴,并在此分为二支。

上行支:其前行者(冲脉循行的主干部分)沿腹前壁挟脐(脐旁五分)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其后行者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

下行支:出会阴下行,沿股内侧下行到大趾间。

2、生理功能

(1)调节十二经气血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当经络脏腑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加以涵蓄和贮存;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冲脉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称。

(2)主生殖功能

冲脉起于胞宫,又称“血室”、“血海”。冲脉有调节月经的作用。冲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女性“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这里所说的“太冲脉”,即指冲脉而言。另外,男子或先天冲脉未充,或后天冲脉受伤,均可导致生殖功能衰退。

(3)调节气机升降

冲脉在循行中并于足少阴,隶属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冲脉有调节某些脏腑(主要是肝、肾和胃)气机升降的功能。

带 脉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1、循行部位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绕身一周,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髋骨上缘斜行到少腹。

2、生理功能

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司妇女的带下。

阴 跷 脉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1、循行部位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人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矫脉会合而上行。

2、生理功能

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的运动。

阳 跷 脉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1、循行部位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与足太阳经和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

2、生理功能

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运动。

阴 维 脉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1、循行部位

阴维脉起于足内踝上五寸足少阴经的筑宾穴,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再上行交于任脉的天突穴,止于咽喉部的廉泉穴。

2、生理功能

维脉的“维”字,有维系、维络的意思。阴维具有维系阴经的作用。

阳 维 脉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1、循行部位

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的金门穴,过外踝,向上与足少阳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后缘上行,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

2、生理功能:维系阳经。

奇经八脉,经络分类名词,简称奇经。奇经八脉指十二经脉以外的八条经脉。奇经是相对十二正经而言。

奇经八脉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和阴维脉。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奇经八脉的内容,最早散见于《黄帝内经》,集于《难经.二十七难》,提出奇经八脉之名并详载它们的分布路线和病候,提出:“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奇经八脉具有内不联属脏腑,外无本经输穴(任、督两脉除外)和无表里相配的特点。它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起着调节溢蓄正经脉气的作用。

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因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脉合称为“十四经”。

目录

  • 1 奇经八脉的分布
  • 2 奇经八脉的作用
  • 3 奇经八脉的特点
  • 4 奇经八脉列表
    • 4.1 督脉
    • 4.2 任脉
    • 4.3 冲脉
    • 4.4 带脉
    • 4.5 阴维脉
    • 4.6 阳维脉
    • 4.7 阴蹻脉
    • 4.8 阳蹻脉
  • 5 奇经八脉的医学应用
  • 6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 7 参看

奇经八脉的分布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奇经八脉的作用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督脉与 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 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 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 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 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 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 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 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 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 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 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 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十四 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 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

奇经八脉的特点

《难经.二十七难》说:“凡此八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就是说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其特点如下:

  1. 奇经八脉不隶属于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五脏主人之一身,六腑固守五脏,经脉为脏腑之隧道,才可谓有行与体,精与神,犹水能浮舟亦能复舟之理
  2. 奇经八脉除任、督二脉有自己的独立腧穴外,其他六条经脉的腧穴都寄附于十二正经与任、督脉之中。
  3. 奇经八脉的循行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而且与正经在人体多处相互交会,因而奇经八脉有涵蓄十二经气血和调节十二经盛衰的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难经.二十八难》把十二经脉比作“沟渠”,把奇经八脉喻作“湖泽”,即形象地说明了这一功能。

奇经八脉列表

督脉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督脉

督脉:督,有总督的意思。督脉行于背正中,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又称"阳脉之海"。

[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经项部,进入脑内,属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并有地脉络肾、贯心。

主要病证:脊柱强直、角弓反张、脊背疼痛、精神失常、小儿惊劂等。

交会腧穴:长强穴,陶道穴、大椎穴,哑门穴、风府穴、脑户穴、百会穴、水沟穴,神庭穴。

任脉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任脉

任脉:任,即担任。任脉行于胸腹部的正中,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有"阴脉之海"的称号。

[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鼻,沿腹部正中线上行,通过胸部,颈部,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上至龈交,分行至两目下。

主要病证:疝气、带下、少腹肿块、月经不调、流产、不孕等。

交会腧穴:会阴穴、曲骨穴、中极穴、关元穴、阴交穴、下脘穴、中脘穴、上脘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浆穴。

冲脉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冲脉

冲脉: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

[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并在此分为三支: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一支下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至大趾间。

主要病证: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乳少、吐血及气逆上冲等。

交会腧穴:会阴穴,阴交穴;气冲穴;横骨穴,大赫穴,气穴,四满穴,中注穴,肓俞穴,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通谷穴、幽门穴。

带脉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带脉

带脉:带脉围腰一周,有如束带,能约束诸脉,所以有"诸脉皆属于带"的说法。

[循行部位] 起于季胁,斜向下行至带脉穴,绕身一周。

交会腧穴: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

阴维脉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阴维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的意思。生理功能是: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同时还有濡养眼目,司眼睑的开合和下肢运动的作用。

[循行部位] 跷脉左右成对。阴阳跷脉均起于足眼。

主要病证:阴跷为病,肢体外侧肌肉驰缓而内侧肌肉拘急、喉痛、嗜睡;阴跷为病,肢体内侧肌肉驰缓而外侧肌肉拘急、癫狂、不眠、目内眦赤痛。

交会腧穴:筑宾穴;府舍穴,大横穴、腹哀穴;期门穴;天突穴、廉泉穴。

阳维脉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的意思。阴维脉维系三阴经,阳维脉维系三阳经。

[循行部位] 阴维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到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劂阳肝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

主要病证:阴维脉发生病变时,常患胸痛、心痛、胃痛等证。

交会腧穴:金门穴;阳交穴;臑俞穴;天髎穴;肩井穴;头维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风池穴;风府穴、哑门穴。

阴蹻脉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阳蹻脉

循行:①起于足舟骨的后方②上行内踝的上面,③直上沿大腿内侧,④经过阴部,⑤向上沿胸部内侧,⑥进入锁骨上窝,⑦上经人迎的前面,⑧过颧部,⑨到目内眦,与足太阳经和阳蹻脉相会合。

主要病候:多眠、癃闭,足内翻等证。

交会腧穴:照海穴、交信穴;睛明穴。

阳蹻脉

循行:①起于足跟外侧,②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没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蹻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③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

主要病候:目痛从内眦始,不眠,足外翻等证。

交会腧穴:申脉穴、仆参穴、跗阳穴;居髎穴;臑俞穴;肩髃穴、巨骨穴;天髎穴;地仓穴、巨髎穴、承泣穴;睛明穴;风池穴。

奇经八脉的医学应用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各科的诊断和治疗都要运用奇经八脉的理论,尤其是针灸、推拿与气功都直接作用于奇经八脉。如有关外感热病、神经系统疾患、胸腹腰背部之疾患以及一些脏腑疾患等,既要依八脉而辨证,又要选入归奇经之药配方治疗。气功中练功之“大小周天”皆以奇经八脉为核心。推拿按摩同样不离任督二脉及阴阳脉,故古称为“按”。最突出的是针灸临床,既可以在八脉上进行切诊,又是选取治疗穴位的方法。尤其任督二脉有所辖独立腧穴,各穴治疗范围皆不同,多为临床常用重点穴位。除此之外,奇经八脉交会于十二经脉在四肢末端有八穴,命名为“交经八穴”,今通称为“八脉交会穴”。初时依分经辨证选配此八穴,称为“阴四针、阳四针”,其疗效显著,后在按时取穴中用此八穴,依奇经八脉纳入于八卦而按时序方位取穴,称作“奇经纳卦法”,今通称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独树一帜。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奇经八脉的作用: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是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

参看

  • 《针灸学》- 奇经八脉
  • 《中医基础理论》- 奇经八脉

中医人体经络专题

经脉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 · 手厥阴心包经 · 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 · 足厥阴肝经 · 足少阴肾经

奇经八脉

  • 督脉
  • 任脉
  • 冲脉
  • 带脉
  • 阳蹻脉
  • 阴蹻脉
  • 阳维脉
  • 阴维脉

(其中督脉和任脉与十二经脉合称十四经)

十二经别

  • 足太阳经别
  • 足少阴经别
  • 足少阳经别
  • 足厥阴经别
  • 足阳明经别
  • 足太阴经别
  • 手太阳经别
  • 手少阴经别
  • 手少阳经别
  • 手厥阴经别
  • 手阳明经别
  • 手太阴经别

十二经筋

  • 足太阳经筋
  • 足少阳经筋
  • 足阳明经筋
  • 足太阴经筋
  • 足少阴经筋
  • 足厥阴经筋
  • 手太阳经筋
  • 手少阳经筋
  • 手阳明经筋
  • 手太阴经筋
  • 手厥阴经筋
  • 手少阴经筋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及其功能作用

络脉
十五络脉

  • 手太阴络脉
  • 手阳明络脉
  • 足阳明络脉
  • 足太阴络脉
  • 手少阴络脉
  • 手太阳络脉
  • 足太阳络脉
  • 足少阴络脉
  • 手厥阴络脉
  • 手少阳络脉
  • 足少阳络脉
  • 足厥阴络脉
  • 任脉络脉
  • 督脉络脉
  • 脾之大络

孙络

络脉最细小的分支,网罗全身

浮络

位于皮部的络脉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