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草 的 幸福 吐 司

每天專注於工作並不容易,其實要當第一名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持之以恆,做麵包真的很不簡單,不是只有加酵母,加糖放鹽就好,機器做不出真正的美味,美味必須靠人的心,只靠機器或機器人來做的話,很多美味的細節都會被犧牲掉;最簡單的最困難,各行各業都一樣,終生學習是必須的。

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現在是什麼時間呢?如果是深夜時段的話,建議你換個時段再讀喔,因為電影《淺草的幸福吐司》可能會讓你感到餓......

我跟我的兩個孩子都是「飯桶」,我們都非常非常喜歡吃白米飯,喜歡吃像月光米那樣,煮得Q度適中又粒粒分明彷彿帶著閃光的白米飯;煮得好吃的白米飯,不用豐盛的配菜,只要加上一點點好的油跟醬油,就非常可口,可以讓我跟孩子大吃好幾碗都不膩,但外面好吃的白米飯並不好找,每次外食時,要是能吃到合我們口味的白米飯,都會覺得那天好幸運。

一般來說,在餐食裡,白米飯幾乎難能扮演主角,聽過看過的餐廳招牌餐點裡,有各式各樣的菜餚甚至甜點,但我就沒聽過哪家知名餐廳的招牌是「好吃的白米飯」,白米飯似乎是個永恆的配角,襯托主菜的美好,可是,無論主菜再好吃,餐餐吃也會膩,唯有米飯,對東方人如我們與日本來說,一年365天,天天吃都不會膩,在疫情前還能夠出國時,幾次在國外待得久了點,沒辦法吃到白米飯,都會超想念。

只賣兩樣主力商品 營業額比賣100種商品的店家還要威

在日本東京的淺草有一家特別的麵包店,做的就是對日本人來說像「白米飯般」的產品,讓當地人吃過之後上癮,太久沒吃會想念,他們的產品只有兩項——吐司與麵包捲,但來客數和營業金額,幾乎等同於產品超過100種的麵包店,這是放眼全日本絕無僅有的麵包店,這間麵包店叫「鵜鶘麵包店」,店名的來源是第二代老闆渡邊多夫有戽斗,被小朋友取笑,取了個綽號叫鵜鶘,他乾脆就把這個綽號當作店名,紀錄片《淺草的幸福吐司》講的就是「鵜鶘麵包店」的故事。

「鵜鶘麵包店(Pelican)」成立於1942年,到明〈2022〉年,剛好滿80歲,目前的老闆是第四代的渡邊陸,是個靦腆的年輕男性;不若一般接手的下一代,多數都很有企圖心,很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他在《淺草的幸福吐司》裡所展現出來的性格,就跟他的外表一樣溫和,不是特別積極進取,他只是因為很愛很愛他的祖父,也很感恩上面幾代給他這個現成的好飯碗,希望不要愧對列祖列宗,克紹箕裘的想把祖父的事業與心願延續下去。東京專業烘焙學校的老師中島進治就說,鵜鶘的經營型態相當特殊,這種經營型態之所以能屹立不搖,乃在於創立者和繼承者的理念一致,世代傳承,理念反映在經營上,因此贏得了顧客的信任,當地居民很多三四代都是常客,鵜鶘的吐司和麵包捲,對當地人而言就是主食,或者說等同於媽媽做的菜。

《淺草的幸福吐司》中展現出強大理想與抱負的人,反而是在鵜鶘麵包店工作超過四十年的資深員工名木廣行,他在片中出現次數與時間,比現任老闆渡邊陸還長還顯眼;聽過很多從古到今,年輕一代接班人與老臣不合的故事,在鵜鶘麵包店裡,這樣的宮鬥歷史劇碼不但沒有上演,兩人反而在工作上親如師徒,渡邊陸說:「他雖不是我的父親,實際上卻比職場前輩還更親近,他教授我所有的工作技能與態度;所有人生的最基本態度,我也都是跟名木叔叔學來的,雖然我從沒跟他說過,他總會提醒我不能輕忽任何細節,實際來說,他就是我的師父。」

名木廣行對已過世的老老闆渡邊多夫忠心耿耿,只要談到經營理念,就一定提到老老闆,名木廣行說他要在鵜鶘麵包店,做到不能做的那一天,把老老闆的味道傳承下去,甚至還希望到了天堂,還可以繼續跟老老闆一起做麵包。他和現任老闆渡邊陸的關係,讓我聯想到三國時代的諸葛亮與阿斗,不同的是,渡邊陸是很成材的阿斗。

名木廣行說,他在鵜鶘麵包店的前三、五年都只埋頭苦幹,從不去想未來會是如何;他之所以完全樂在其中,不知不覺做了幾十年,他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遇到對的人和喜歡的工作,二是這工作滿足了他的成就感,他說倘若只是照本宣科,也許他早就離開了,能親眼看見自己做出滿意的麵包,不僅受到顧客喜愛,還反映在銷售量上,豈有不開心的道理,太有意思了!當能順利做出好產品,那份喜悅難以言喻。

要當第一名並不難 難的是如何持之以恆

其實鵜鶘麵包店早期跟其他麵包店沒什麼兩樣,做很多種麵包,但隨著烘焙業的競爭日益激烈,為求產品的獨特性,他們決定減少品項,並且徹底鑽研口感,提升產品精緻度,渡邊多夫就說過,倘若他有十分的力量,他會投注在一種麵包上,而非一百種商品。

劇組問名木廣行,鵜鶘的麵包為何能夠這麼受歡迎,名目廣行說他自己誇獎自己有點不好意思,但老老闆渡邊多夫說過,這是他〈名木廣行〉的功勞,以前的麵包和現在全然不同,從前沒這麼具有彈性,現在則改良成非常有彈性,這就是他〈名木廣行〉的點子,而且調配比例十分繁複,還必須依季節有所不同,他〈名木廣行〉每天都在思考該如何調配,才會催生出現在的麵包。

名目廣行說,每天專注於工作並不容易,他們從多夫老闆時代開始,就一直沿用這套做法,因此才不至於輸給其他麵包店,一旦做相同的事,走跟風就很難贏了,也很難成為業界第一名,其實要當第一名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持之以恆,做麵包真的很不簡單,不是只有加酵母,加糖放鹽就好,機器做不出真正的美味,美味必須靠人的心,只靠機器或機器人來做的話,很多美味的細節都會被犧牲掉;而若做一般麵包的話,餡料是重點,餡料加滿加多,輕鬆大快朵頤,但是做吐司就不能靠其他食材蒙混,所以說,最簡單的最困難,各行各業都一樣,做麵包的人會認為終生學習是必須的,原因就是如此。

東京烘焙學校的老師中島進治就說,對一般人來說,麵包就是食物,但對做麵包的人來說,「麵包是有生命的」,製作麵包得用酵母,過程中有很多的變化,可說是也反映了製作者的心境,倘若師傅的心態夠專業的話,做出的麵包會比看起來更為美味。所以鵜鶘的麵包才會那麼好吃,讓人人都會想再去買,他們師傅就很清楚「麵團有生命」,他們不僅深愛有生命的麵團,還會不斷去精進他,才能長年做出高品質的麵包。

好吃是基本 但要賣得好才有意義

而除了產品品質以外,鵜鶘麵包也極為重視顧客,名目廣行說,他做麵包很在意能不能賣好,因為做得好吃是必須的,無須再用言語強加說明,老老闆就常強調,做麵包就要能賺錢,他很常提到「麵包要好,賣得要好」,好吃是基本前提,但好吃的麵包不見得一定會賣,無論用多好的材料,賣不掉就毫無意義,一定要有人品嚐才行,要有人來吃,美味才會被傳誦,所以對鵜鶘來說,顧客就是神

這份對專業與顧客的敬慎,反映在產品上,號稱「不是『鵜鶘』的吐司,她可是不吃的喔!」的日本知名造型設計師伊藤雅子說,她覺得麵包師傅和顧客都很真誠,而那份真誠就反映在味蕾上,吃得出來那份認真,那份用心和專注,而且價格很平民,始終維持「在地價」並不容易,鵜鶘能守住不變的美好,讓她衷心佩服。

鏡頭前,伊藤雅子一邊抹醬,一邊分享,鵜鶘的麵包,對她而言很接近白米飯,因為這是日本人做給日本人吃的麵包,搭配任何果醬或麵包都美味無比,就像白米飯配什麼都百搭,烤的方式也很自由,像是可以用烤網,有時以烤肉架來烤,還能烤出表面紋路,還可用平底鍋或烤麵包機,完全看心情來決定,吐司麵包本身味道平實,不論奶油或果醬都百搭,她每次都覺得太棒了,配濃湯時,只需烤一下,不抹醬直接吃,更能凸顯濃湯的風味,她每次都會邊吃邊讚嘆。

劇組在拍攝期間,常見到一位常客歐吉桑,劇組後來採訪他,問他鵜鶘的麵包到底是有多好吃啊?歐吉桑的回答讓我意外,他說:老實說,沒有多好吃,只是會奇怪怎麼都吃不膩。歐吉桑說,鵜鶘的麵包很普通,大家也是很普通的來買,但他覺得,普通才是最難的,一般餐飲店大多很有主張,強調自己有甚麼招牌或特色,鵜鶘從不刻意主張什麼,他們的主張全都在麵包裡了,包括店內的氣氛,甚至銷售員的態度,全部都很平凡,有如空氣一般,麵包或餐飲店的優劣取決於產品本身,心意放到產品中就好,要高談闊論誰不會,但能靠產品來雄辯,那就不簡單了,鵜鶘麵包對他而言,就像空氣,生活中不能沒有它!這位歐吉桑看起來也很普通,可是在普通的外表下,說出來的話,卻極有見地,就像鵜鶘的吐司,看起來跟一般的吐司,沒什麼兩樣,卻要真正品嚐後,才會體會它的精彩。

配角做得好 辨識度比主角還要高

《淺草的幸福吐司》讓我聯想到台灣影劇圈裡的很多最佳配角們,像林美秀、楊麗音、羅北安......,常可以在很多不同的戲劇裡看到他們,扮演著綠葉,襯托劇中的紅花,雖然不若主角那麼引人注意,但往往讓整部戲劇的表現層次更加豐富好看;此外,單部戲劇裡,雖然主角出現的頻率最高,但一部戲劇裡,主角就固定一~二位,配角卻有好多位,常常同一時間,在好多不同戲劇裡,都可以看到這些最佳配角們,他們被看到的次數與時間,反而比很多特定戲劇的主角,還要多很多,久而久之,他們在觀眾心中的印象度,也比很多亮麗的主角們還要高上許多,品牌鑑識度一點都不亞於知名的一線明星,就像鵜鶘麵包店的吐司,雖然不若主要的配料搶眼,但用料好吃實在,也自成知名的特色品牌。

前一陣子在看了電影《日間演奏會散場時》後讀了原著,這是在講女記者小峰洋子與吉他演奏家蒔野聰史一見鍾情的虛構故事,正當他們兩人即將以結婚為前提要正式交往時,卻意外殺出程咬金,蒔野聰史的經紀人三谷早苗,因為非常喜歡蒔野聰史,用了手段,讓小峰洋子與蒔野聰史分手;在這個故事裡,我雖然對三谷早苗的作法很不以為然,卻對她的人生觀很有共鳴,她人生最大的目標,是要當蒔野聰史的最佳配角,而不是她自己人生的主角。

我在商學院畢業後多年,因為對媒體、影像強烈的興趣,再度返回校園,到藝術大學念第二個學位,學習螢光幕前幕後的專業,我特別喜愛幕後的工作,對於在幕前,當一個很多人都喊得出名字的名人,我不僅沒有渴望,甚至還是排斥的,我覺得當名人沒什麼好,走到哪裡都眾目睽睽,一點自由都沒有,當一個沒沒無聞的人,多麼輕鬆!但我喜歡成就作品的感覺,透過自己和其他人共同的努力,一起成就好作品,帶給我莫大的喜悅,因由這樣的喜好,延伸出我對自己個人品牌的經營方向。

我是一個高度內向也高度敏感的人,對人的敏銳度很高,卻不是一個有豐富創意與文思敏捷的作者,我喜歡戲劇,喜歡閱讀,很容易對戲劇與書裡的角色同情共感,而文字是我的精神必要食糧,因此結合這幾項喜歡與特質,型塑我自己的個人品牌,在我的個人品牌裡,主角是創作者們的作品,希望能將我在戲劇與文字作品裡感受到的美好與啟發,帶給我的讀者與聽眾,希望他們也能夠感受到這份美好與啟發,這是我的個人品牌成立的初衷與最大心願。

看《淺草的幸福吐司》,讓我盼望我的作品,也能像鵜鶘麵包店的吐司,或日常裡能吃到的好吃白米飯,雖然樸實平淡,卻能有滋有味,讓受眾持久喜愛,如果能做到這樣的程度,那就是我身為作者莫大的幸福。

這篇文章也可以用youtube聽喔

推薦閱讀:

文字工作者;曾任職外商金融機構十數年,也短暫待過財經媒體,最大夢想不是存幾千萬退休環遊世界,而是能熱情工作到最後那一天。相關作品平台:https://linktr.ee/liliansoulfood;合作邀約請洽:[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