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臺灣人口由近300萬增加到600多萬請問:造成人口增加迅速的原因為何

國一歷史下第二次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下ㄧ題

  • 查單字:關

29.如下圖,日治時期,臺灣人口由近 300 萬增加到 600 多萬,請問: 造成人口增加迅速的原因為何?


(A)日本大量招募中國大陸百姓到臺灣開墾農地
(B)日本推動皇民化,總督府鼓勵民眾多多生育
(C)日本土地太狹小,大量日本人遷移來臺謀生
(D)防疫、衛生等觀念逐漸普及,臺灣死亡率下降,人口激增。

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

國一歷史下第二次- 107 年 - 2018高雄市市立大樹國中七年級107 下學期歷史第二次段考(期中考)南一#85709

答案:D
難度: 非常簡單

  • 討論
  • 私人筆記( 0 )

最佳解!

潘 小二下 (2020/05/24)

日治時期,總督府建立現代化醫療........

(內容隱藏中)

查看隱藏文字

你可以購買他人私人筆記。

  • 查單字:關

懸賞詳解

X

國一歷史下第二次

21. 日治時期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以喚醒民族意識,改良社會風氣為目的,積極地舉辦活動。後來遭到統治當局的禁止。下列何者不屬於臺灣文化協會�...

50 x

前往解題

懸賞詳解

X

國一歷史下第二次

21. 知名作家柏楊早年由於代筆翻譯大力水手漫畫,在翻譯文中提及大力水手卜派父子流落至一個豐饒的小島而樂不思蜀,兩人要各自競選總統,撰寫競�...

50 x

前往解題


臺灣歷史、臺灣歷史年表
史前時期
荷治
1624-1662
西治1626-1642 原住民政權及部落~1933
明鄭時期
1661-1683
清治時期
1683-1895
日治時期
1895-1945
戰後時期
1945 迄今

其他政權

宋治澎湖 · 元治澎湖 · 明治澎湖 · 法佔澎湖
淡水國 · 雞籠國 · 荷治雞籠
'蛤仔蘭'卑馬巴
大肚王國中部  · 大龜文 ·加祿堂 ·崩山八社 · 普卡爾 ·斯卡羅酋邦 · 魍港十寨諸羅外九莊 ·大明永和 · 林氏天運順天 ·陳氏天運 ·鎮海光明 · 張氏天運 ·戴潮春政權 ·大南澳政權 · 臺灣民主國 ·鐵國山 ·大靖政權 · 大明慈悲國 ·臺中地區治安委員會

臺灣專題史

政治史憲法史 - 外交史 -
軍事史 - 戰爭史
經濟史货币史 - 鹽業史 - 糖業史 -
農業史 - 漁業史 - 林業史 -
建築史百大建設 -
十大土木史蹟) - 工業史 -
礦業史 - 煤礦史 - 茶業史 -
彩券史
文化史文學史 - 藝術史 -
電影史 - 攝影史 - 漫畫史 -
動畫史 - 臺語文史
媒體史報業史 - 電視史
交通史鐵路史 - 航空史 -
公路史 - 古道史 - 郵政史 -
通訊史
體育史棒球史 - 賽馬史
教育史
社會史人口史 - 猶太人史
科學史地質史 - 地圖史 -
氣象史 - 天文史 -
鳥類學史 - 昆蟲學史

臺灣地方史

臺北史臺北市 - 新北市- 基隆市
宜蘭史 - 桃園史
新竹史 - 苗栗史 - 臺中史
彰化史 - 南投史 - 雲林史
嘉義史 - 臺南史
澎湖史 - 高雄史 - 屏東史
花蓮史 - 臺東史 - 小琉球史
綠島史 - 蘭嶼史 - 龜山島史

歷史列表

臺灣歷史年表
臺灣古蹟列表 - 臺灣遺址列表
臺灣第一列表
臺灣舊地名列表
臺灣城市歷史人口列表
臺灣行政中心列表
臺灣歷代行政機關職稱列表
臺灣社會運動
黨外 - 臺獨 - 學運 - 環保 - 勞工運動
臺灣統治者總統
史前臺灣歷史年表
荷治臺灣歷史年表
西治臺灣歷史年表
明鄭臺灣歷史年表
清治臺灣歷史年表
日治臺灣歷史年表
戰後臺灣歷史年表
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列表

其他史料

臺灣史 -東亞史 - 世界史
新帝國主義 - 臺灣抗日運動
太平洋戰爭 - 國共內戰
二二八事件 - 臺灣白色恐怖
美麗島事件 - 本土化運動
臺灣問題 - 臺海現狀

其他臺灣系列

人口 - 族群 - 經濟 - 交通
地理 - 文化 - 教育 - 法律
政治 - 政府 - 軍事 - 外交

臺灣主題首頁

至遲於約8,000年前,臺灣即有人類活動。迄至2022年8月底的官方統計數字為23,194,554人[1][2]。

荷西時期[编辑]

此時台灣臺南西拉雅人口约1萬人。[來源請求]荷蘭東印度公司 (VOC)的資料,平埔族群推斷約45000-50000之間,不含高山族。漢人約25000-30000之間。

明鄭時期[编辑]

鄭成功率軍驅逐了荷蘭人,又和平埔族的侵襲發生多起爭鬥,同時,帶來的軍民使臺灣臺南人口激增到3萬多人。

鄭氏經營台灣20年,期間不少福建南部沿海居民移居台灣[來源請求],也有人被誘騙到台灣。[3]據臺灣通史之推測,台灣漢人人口已近20萬人。[4]

清治時期[编辑]

滿清統治初期,為免明鄭死灰復燃,曾長期採取海禁政策。清朝後期才增加閩粵移民到295萬多人。而據魏源《聖武記》所述,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漢人和西部平埔族原住民的比例為20比1。[5]清治台灣兩百多年,閩粵移民大量移居台灣。1895年清廷因中日甲午戰爭戰敗根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予日本,此時台灣人口近300萬人。

日占時期[编辑]

日占初期,有一些台灣人移居中國大陸。台灣日占時期共有七次人口普查,台灣人和遷至台灣的日本人(包括琉球人)一併記入。在1905年10月1日的臨時台灣戶口調查中,台灣人口約300萬人(本島人2,973,280人、日本內地57,335人)。[6]到1940年10月1日的國勢調查,台灣人口約587萬人(本島人5,510,259人、日本內地312,386人、在臺朝鮮人2,376人)。[7]1945年10月底,中華民國接管臺灣,此時的台灣人加上遷至台灣的日本人,共約600萬人。

戰後初期(1945至1949年)[编辑]

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遣返了至少49萬日本人(包括琉球人)。台灣人口略為減少。

中華民國遷台後(1949年至今)[编辑]

至少121萬戰後移民[8]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入台灣,加上戰後嬰兒潮,台灣人口激增。1956年9月16日,台灣人口達到922万5426人。[9]1989年7月15日,台灣人口突破2000萬人。2008年7月台灣人口正式突破2300萬人。2022年5月底的官方統計數字為23,196,178人。目前正面臨少子化危機。2020-21年死亡人數大於出生人數,人口連續負成長。

  • 1980年臺灣人口結構

  • 1990年臺灣人口結構

  • 2000年臺灣人口結構

  • 2010年臺灣人口結構

中華民國人口金字塔 (2017年9月)[10]

男性年齡女性 100+ 95-99 90-94 85-89 80-84 75-79 70-74 65-69 60-64 55-59 50-54 45-49 40-44 35-39 30-34 25-29 20-24 15-19 10-14 5-9 0-4

1,483 

1,741 

9,239 

12,135 

43,730 

51,139 

112,795 

130,817 

168,276 

226,863 

260,414 

327,750 

313,817 

362,077 

570,802 

625,803 

761,103 

811,998 

875,806 

910,966 

911,734 

934,522 

897,465 

920,910 

913,463 

941,952 

1,007,276 

1,029,289 

866,372 

855,995 

832,378 

772,122 

835,534 

775,233 

718,733 

660,596 

561,900 

512,359 

516,456 

476,272 

537,781 

500,371 

參見[编辑]

  • 台灣人口
  • 臺灣人口普查
  • 臺灣城市歷史人口
  • 重北輕南

参考资料[编辑]

  1. ^ 戶口統計速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華民國行政院內政部戶政司
  2. ^ 民國111年4月戶口統計資料分析. 內政部戶政司. 2022-02-10 [202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2) (中文(臺灣)).
  3. ^ 《潮州府志》:“康熙五年,續行遷斥,窮民潛藏嚴藪,捕魚曬鹽者,渠魁丘輝、沙浦六兄弟遂統以為盜,擄去各縣子女不可勝計,內地之不逞者又潛為之援”。邱輝流劫海陽、揭陽、澄海、惠來、普寧數百十鄉寨,“擄去婦女前後不啻數万,以貌之好醜估價聽贖,否則賣台灣為婢妾。另據《台灣外紀》中也有相同的記載,“時邱輝自踞達濠有年,橫行無忌,官軍無奈之何。所有擄掠婦女,悉系台灣船隻販賣”
  4. ^ 《臺灣通史》-〈戶役志〉:清人得臺之時,志稱舊額戶一萬二千七百二十七,口一萬六千八百二十人,歲徵銀八千零六兩零三錢二分。是必有所謬誤;不然,何其鮮耶!考施琅疏陳海上情形,謂:『查自故明時,原住澎湖百姓有五、六千人,原住臺灣者有二、三萬人,俱係耕漁為生。至順治十八年,鄭成功挈去水陸官兵眷口三萬有奇。康熙三年,鄭經復挈去六、七千人。』以此計之,則臺灣之人殆十萬。何以僅為一萬六千餘人?且琅之疏亦有未確者。鄭氏陸師七十有二鎮,使鎮為千人,則有七萬二千。加之以四民,應倍其數。是臺灣之民,此時已近二十萬。不然,以一萬六千餘人,僅不過一鄉,而奏設三縣,何其夸耶?蓋志之所載,僅舉丁稅而言爾。
  5. ^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第40頁,住民志語言篇
  6. ^ 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編. 臺灣臨時戶口調查結果表. 臺北: 臺灣總督官房臨時戶口調查部. 1908.
  7. ^ 臺灣省政府主計處編. 臺灣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表. 臺灣省政府主計處. 1953.
  8. ^ 台灣各族群的人口與政經力量 (陳淑芬)[永久失效連結]
  9. ^ 臺灣省戶口普查處編. 中華民國戶口普查報告. 臺北市: 臺灣省戶口普查處. 1959.
  10. ^ 人口年齡分配. 內政統計年報. 內政部戶政司. [2017-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3).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